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行政许可法首次肯定了行政许可领域的合法信赖保护原则,其基本含义是政府实施行政许可行为必须诚实信用。行政许可法追求高效政府。行政许可法创设了若干便民服务制度,如相对集中许可权、“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服务”、“一次性告知受理条件”、“网上许可”、“许可听证”、“收费法定”等制度,将行政许可的最长时限规定为30天和60天。行政许可法的重要贡献是用法律的形式将许可的责任属性固定下来,规定对于当事人的申请,行政许可机关不仅有依法受理和审查的责任,而且对于违法实施的许可行为还负有国家赔偿的责任。  相似文献   

2.
冯勇 《魅力中国》2013,(13):294-294
相对集中行使行政许可权是我国《行政许可法》中的规定,也是行政便民、提高效率的需要。行政处罚法中的类似做法为行政许可权的相对集中行使奠定了一定的实践基础,而在西方发达国家也有成功经验可供我们借鉴。相对集中行使行政许可权应当坚持职权法定和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而且要符合法定程序。  相似文献   

3.
行政许可作为一种程序性权利,除了需要法律、行政等手段进行控制之外,对其进行道德规制也是不可或缺的。只有把法律他控和道德自控贯穿于行政许可主体行使权力的各个阶段,才能更好地完善行政许可权合法、合理的运行。本文拟从道德的角度对我国行政许可权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索行政许可权应遵循的道德原则及通过道德自主、道德评价和道德回报等途径对行政许可权进行制约。  相似文献   

4.
孙飞雪  徐向素 《发展》2004,(8):19-20
权力本身具有自我膨胀性,如果再与利益挂上钩,权力滥用、权力寻租就在所难免.行政许可是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行政许可的创设、审查、决定过程中往往涉及到权力与利益,因此,行政许可权也如同其他权力一样存在权力滥用与寻租的现象.为此,我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全方位地对行政许可权加以制约.笔者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全方位地对行政许可权制约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2010年上半年,为规范行政审批行为、提高行政审批效率、改善投资发展环境,宁波市在深化行政机关内设机构审批职能归并改革的基础上,启动了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这项工作开展近三年来,已取得了初步成效,行政效率和透明度大幅提高. 宁波市推进行政审批标准化,主要是通过建立行政审批的设定、资格条件、运作程序、联办机制、绩效评价、窗口建设、现场管理、信息公开、技术保障等标准,完善行政审批标准化体系,努力实现"三个转变":即角色定位上从部门自我角度向政府全局角度转变,项目定位上由单个事项许可角度向行业准人角度转变,行政理念上由管理者便利向相对人需求便利转变.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现行的行政强制执行制度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为原则,以行政机关自己执行为例外。该制度存在着诸多不足,有待改进。要想克服现行制度的弊端,只有将行政强制执行权归属于行政机关作为惟一执行机关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7.
行政审判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密切相关。人民法院审理的行政案件,有相当部分是围绕着罚款、没收非法所得、吊销营业执照,是否予以某类生产许可、土地行政所有权等财产及与财产直接相关的行政争议。法院通过审理这些行政案件。促进了经济建设的发展。目前,有些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或因法制观念不强,或因经济利益驱动,滥用职权或超越职权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从事的经营活动模加干预,滥施处罚,阻碍市场经济的发展。如行政机关、有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收费项目多如牛毛,费大于税的现象成为今年改革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因此,积极开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经济信息》2004,(14):34-35
全国人大常委会《行政许可法》。作为第一部专门规范行政许可制度与程序的法律,体现了三个方面的特点:规范、便民和权利保障。《行政许可法》明确规定了什么事项可以设定行政许可,什么事项不需要设定行政许可;申请可以通过信函、电报、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方式提出;相对集中了行政许可的设定权;受理行政许可实行“一站  相似文献   

9.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共八章八十三条,对行政许可的设定、实施机关、实施程序、费用、监督检查和法律责任等作出规定,并在总则开宗明义地指出,该法旨在规范行政许可的设定和实施,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有效实施行政管理.  相似文献   

10.
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因法律传统以及行政法理论等方面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类型的行政强制执行主体制度。我国应将行政强制执行权归还于行政机关,并在行政系统内部成立专门的执行机关负责行政强制执行决定的执行,人民法院通过司法审查发挥其外部监督功能。  相似文献   

11.
货物进口许可之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陵 《特区经济》2005,(4):269-270
<正>货物进口许可制度(以下简称进口许可制度)是有关货物进口许可的法律制度,是具有管辖权的行政机关应申请人的申请, 依据法定的条件和程序对是否允许进口某种货物进行审查,批准进口并发放进口许可证的一种行政管理制度。据国家权威课题组的资料,我国实施进口许可制度的主要目的有3:一是为了平衡进出口贸易,以维持国际收支平衡;二是为了保护特定的产业;三是为了更好地分配进口资源。作者拟货物进口许可在此3 方面的作用进行分析,从而对货物进口许可之经济效益作出评  相似文献   

12.
正美国实行管理权与处罚权相分离,多数事项的处罚权仅授予法院,行政机关的处罚权限于某些特殊领域的罚款权,如交通监管、海关监管、环境、卫生等领域的罚款权。对其它事项,行政机关只能追诉和检控而不能处罚,可称为"以法院处罚为原则,以行政机关处罚为例外"。德国实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实施处罚权的主要有警察、秩序局、税务局,但能上街执法的是警察局和秩序局,其中秩序局相对集中行使规划、卫生、工商、环保等部门的行政处罚权,  相似文献   

13.
邓海娟 《特区经济》2007,(7):220-222
住宅权是世界各国宪法公认的公民的基本权利,被确立为国家、社会及他人不得干涉的人权范围。住宅权首先是一种个人的基本宪法自由权,具有消极的、否定的性质;其次,住宅权具有积极的一面,其实现必须依赖于国家的积极履行义务。现实中,对我国公民住宅权的侵犯主要来自行政机关,所以,对住宅权的行政法保护就更加迫切。在我国,无论从行政立法还是从行政执法和行政救济来看,防范和控制政府侵害住宅权的行政法律制度都十分薄弱,必须在意识和制度层面加强行政法对住宅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14.
(2003年8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行政许可的设定第三章行政许可的实施机关第四章行政许可的实施程序第五章行政许可的费用第六章监督检查第七章法律责任第八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行政许可的设定和实施,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保障和监督行政机关有效实施行政管理,根据宪法,制定本法。第二条本法所称行政许可,是指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第三条行政许可的设定和实施,适用本法。…  相似文献   

15.
《行政许可法》的颁布实施,极大提高了行政机关的工作效率,规范了政府的工作行为。但在操作中对该法仍存在着一些模糊认识,如不严格遵循法定程序实施许可的申请和受理;重许可轻监督现象严重;只重视被许可人的义务,但忽视了其权利。这些问题的存在,就对该法的贯彻产生了严重的障碍。  相似文献   

16.
防止和治理行政许可过程当中的腐败问题,是制定行政许可法的一个最基本的出发点。从这部法律的总则到分则的每一章绝大多数条款,都是要始终防止行政机关在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当中的腐败问题。目前来看,行政许可防治腐败的主要原因是在于实施行政许可的条件不具体,不明确,实施行政许可的具体标准缺乏,行政缺乏明确可  相似文献   

17.
《首都经济》2011,(4):84-85
众所周知,房地产开发项目涉及与较多行政管理机关的纷繁复杂的行政审批、许可、备案手续,为了使拟进入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开发企业和投资者对房地产开发过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现将房地产开发项目可能涉及的主要行政审批办理流程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房地产开发项目涉及与较多行政管理机关的纷繁复杂的行政审批、许可、备案手续,为了使拟进入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开发企业和投资者对房地产开发过程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现将房地产开发项目可能涉及的主要行政审批办理流程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9.
各国由于宪法基础、法治传统、民族特色等的差异,有关行政强制执行模式的具体构建存在很大不同,我国行政强制执行形成了以行政机关申请法院执行为主,行政机关自己执行为辅的行政强制执行制度。在我国,由法院对具体行政行为作最终的司法诊断是有必要的,但是现有的形式审查方式难免流于形式。因此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建立起完善的申请行政强制执行的司法审查方式。  相似文献   

20.
行政诉讼就是行政官司,即通常说的“民告官”的活动。它是在公民、法人或者其它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时,依照行政诉讼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人民法院进行审理并做出裁决。行政诉讼的内容是因为行政法律关系引起的行政争议,而不是与行政机关因民事法律关系发生的争议。 行政诉讼实行“不告不理”的原则,即公民不起诉,法院不主动受理。在行政诉讼的实践中,原告、被告与审判机关都存在着“怕”的心理与作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