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现行凭证式国债体制问题与改革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莉莉 《经济师》2006,(3):233-234
文章旨在通过分析目前凭证式国债在发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新推出的凭证式国债(电子记账)的特点,提出未来储蓄国债的改革构想。  相似文献   

2.
倪向荣 《时代经贸》2009,(10):173-173
凭证式国债与凭证式国债(电子记账品种)作为普通个人投资者的两个投资品种,即熟悉又比较迷惑,形式接近,又难以准确区别,本文从这两个国债品种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两个方面加以较为详尽的分析和比较,并且根据个人的投资偏好以及投资特点,进行对比,选择更适合自己投资的国债品种。  相似文献   

3.
杜改萍 《经济师》2001,(2):171-171
国债以其安全可靠、收益稳定、流通方便、风险性小的特点被赞誉为“金边债券”,已成为广大投资者理想的选择,受到城乡居民的青睐。尤其是1994年,我国首次对国债的发行进行了承购包销,使得我国在国债发行机制上引入市场调节因素,商业银行为了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竞相购买国债,持有国债的比重年年上升,银行为何热衷于国债投资?就其缘由,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国债灵活方便、流通、变现快自1995年以来,我国加快了国债市场的改革步伐,先后发行了三个月、六个月、三年、五年、七年与十年的实物式国债、凭证式国债、记账式国债等,丰富了国债市场…  相似文献   

4.
一、商业银行提前兑付凭证式国债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商业银行每年都要承销一定额度的凭证式国债。根据规定,持券人需要提前变现时,可到原购买网点办理提前兑取手续,由商业银行支付本金和按实际持有天数及相应的利率档次计付利息,在这种情况下商业银行将被迫持有一定数量的凭证式围债。虽然人行规定,各承销机构对持券人提前兑取部分,仍可在其承销额度内继续按面值向社会发售,根据购买人的实际持有天数,按提前兑取的相应利率档次计算利息。但这种利率往往低于同档次存款的利率(2005年凭证式四期三年期国债的利率及相应档次存款利率见下表),因此在实践中这种再销售的数量很少。  相似文献   

5.
今年以来,我国凭证式国债发行总量明显放大,据统计,截至9月30日,财政部已售出凭证式国债1885亿元,完成全年1900亿元任务的9921%。由于凭证式国债发行状况良好,10月上旬,财政部又做出决定,再次增发凭证式国债300亿元,以满足城乡居民购买国...  相似文献   

6.
1.国债结构不合理。A、期限结合不合理:国债发行中,长期国债年度发行不均衡,自1981年到2000年,国债发行基本上以中期国债为主,短期国债发行规模过小;国债偿还期限过于集中,新债发行的三分之二要用于偿还旧债。B、利率结构。国债利率一般高于同期银行储蓄存款利率1-2个百分点,国债票面利率本身已高于同期银行储蓄存款利率,就难以刺激个人投资参与流通转让市场的运用。C、国债品种结构单一。主要是凭证式,记帐式,固定的持有期限等几种国债。D、持有者结构。目前我国国债的持有者以个人为主,社会公众拥有60%的国债,在我国中央银行资产构成中基本不包括国债,商业银行持有的国债也仅占其资金运用的5%左右。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债的发行方式逐步实现市场化,品种和期限趋于多样化,认购主体也由企业单位为主转向以个人和金融机构为主。最为突出的是,近年来国债发挥着货币工具、信用工具及调控工具等多重功能,国债的发行规模越来越大。而国债规模的大小直接关系到政府运用国债调控经济运行的净效果,关系到利率的稳定、金融秩序的维护和金融风险的降低,所以适度的国债规模对经济发展起着  相似文献   

8.
宾建成 《经济师》2003,(2):112-113
国债投资基金是以国债市场作为主要投资领域的基金 ,建立国债投资基金对于培养国债机构投资者、建立低成本高效率的国债发行市场和高流动的国债二级市场具有重要的意义。国债投资基金的推出 ,需要在基金类型、基金的组织形式、基金的投资范围、基金的制度规定等方面作出科学、严密的设计。  相似文献   

9.
作者认为,国债效应有五个,即国债的强行挤出入效应、国债的扩张性货币化效应、国债本息的支付效应、国债的通货膨胀效应及国债的经济增长效应。它们是相互补充、彼此关联的。今后几年中,国债政策宜取向于:(1)适度减缩国债增长规模;(2)实行国债弹性化政策;(3)致力于国债制度的创新。与此同时,出于国债各效应及政策考虑,国债政策必须同财政、货币及税收政策联袂:1、复归财政预算平衡原则;2、运用货币政策协调与制约国债政策;3、施行刚柔相济的税收政策。  相似文献   

10.
国债的性质与国债发行的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与现代资本市场发展的内在要求相比,中国的国债发行是很不规范的.本文从准确认识国债的性质出发,对我国今后的国债发行必须实现的三个转变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分析,提出转变国债发行对象、转变国债发行品种、财政部门自设国债发行机构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论国债风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叶子荣  王琳 《经济学家》2001,(1):108-114
虽然我国的国债规模尚未超过国际警戒线,但其中隐含了许多不确定因素。本文联系国债本质、国债发行原因、国债运行,对我国当前的国债风险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就如何防范和控制国债风险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凯恩斯主义国债理论与我国国债政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彭志远 《财经研究》2002,28(4):9-14
凯恩斯主义的国债理论包括短期分析和长期分析。我国当前的国债政策主要不是依据凯恩斯主义。我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应该加大国债发行来扩大内需、支持结构调整和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3.
国债期货交易是规避国债利率风险的一种金融衍生工具,于1976年起源于美国。中国的国债期货交易是1992年12月28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首先推出的,由于当时不具备开展国债期货交易的条件,风波不断,于1995年5月17日被迫关闭。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金融体制改革以及加入WTO的新形势下,重推中国国债期货交易具有必要性,但存在一些不利因素,国债现货市场发展相对滞后就是其中之一。因此,当前应完善国债现货市场,为重推中国国债期货交易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4.
刘丹 《经济前沿》2003,(7):42-43
国债的流动性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的 作用,国债的流动性较高,能有效降低中央财政的国债筹资成本和风险,有利于金融机构进行资产负债管理,而且能为中央银行开展公开市场业务操作提供广泛的回旋余地。提高国债的流动性,既可以增加对国债的有效需求,有利于新债发行,又有利于缩小国债利率与银行存款利率的差距,使国债利率成为基准利率。因此,各国国债管理当局都对提高国债市场流动性予以高度重视。 目前,我国国债的流通性不高,国债流通市场起步也较晚,市场发育度较低。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国债的期限、品种、结构比较单一,主要是3至5年的中期国债,长期品种少,短期国债也只是少量发行过。短期国债的流动性最强,是发达国家公开市场业务的操作主体;它的缺乏使国债市场的流动性先天不足。 国债不能在不同市场间自由转移,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债发行额和国债余额的急剧增长,国债负担率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但是从国际比较角度看,我国的国债负担率还较低,财政扩张空间较大。本文依据一定的理论基础和试验模型,就国债依存度对国债负担率的变化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国债规模两面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杰长 《资本市场》2000,(12):17-18
<正> 国债规模陷入了“财政债务重负和国民应债能力宽松”悖论之中“九五”时期是我国经济发展中极为特殊的一个时期,也是我国国债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个阶段。自恢复发行国债以来,1998年国家首次采取主动扩张赤字、增发国债的办法刺激经济增长,使得国债运行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扩大,中央财政债务依存度过  相似文献   

17.
<正> 一、国债持有结构的一般分析国债持有结构是指在一定时期,国债规模一定条件下,国债由哪些机构和个人持有,以及他们在国债总额中所占比重。研究国债持有结构不仅要研究国债由哪些主体持有,而且还要研究各主体之间的数量比例关系。从国债持有的实际情况看,国债的一般持有者包括:中央银行、专业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机关团体、企业和事业单位以及居民个人等。国债在各个不同主体之间的持有构成了国债的持有结构。  相似文献   

18.
关于我国国债风险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亚静 《经济师》2005,(3):66-67
随着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 ,近些年国债规模迅速膨胀 ,因而国债风除成为经济理论界无法回避也不能回避的问题。文章对目前国债发行规模进行了评估 ,得出国债规模偏大的基本结论 ,并对国债风险的表现形式做了重新界定 ,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我国国债规模及其风险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恢复国债发行以来,国债规模日益扩大。国债政策在拉动投资、扩大内需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对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做出了极大贡献。同时,国债规模的迅速扩大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和担忧。本文以国际上通用的指标来衡量国债规模,认为目前我国国债规模已经偏大,对目前国债规模应持谨慎态度。文章最后提出一些措施,以防范国债规模风险。  相似文献   

20.
1.年度总额审批、定价发行的方式影响了广大居民的购买热情。目前,凭证式国债发行额度实行年度总额审批制,每年发行的国债数量一定,时间不定,而且采用定价发行制度,极易出现利率定高时,银行自行承购,群众买不到;利率定低时,银行不愿承购,群众才能认购的现象。近几年来,随着居民储蓄的增加和银行利率的下调,居民投资国债的愿望更加强烈,但每年发行的国债如杯水车薪,不能满足居民需要,尤其是在基层,往往只能分配到很少的国债发行指标或尚未发行便已被预订一空,极大地挫伤了居民购买国债的热情。2郾凭证式国债的承销制度加大了国债承销商的资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