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6 毫秒
1.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成效可用居民文化消费来衡量."十五"期间,城乡居民文化消费总量和人均数值均增长8成以上,人均文化消费占收入和总消费比重也有较大增长,标志着中国已进入文化消费加速上升期.但"十一五"头两年间,居民文化消费总量和人均数值增幅、文化消费占收入和总消费比重均持续下降.2008年至"十一五"末2010年,居民文化消费增长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2.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应当以提高城乡居民文化消费水平、推进文化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各地文化产业发展不仅需要注重提高"生产效应",而且更需要注重提高"消费效应".如果说,文化生产的人员效应、规模效应是"中西部弱效应",文化生产的资产效应、市场效应是"东部弱效应",那么,文化消费的人员效应、资产效应、市场效应和规模效应则都是"东部弱效应".  相似文献   

3.
刘丽敏 《经济论坛》2011,(4):157-160
文化消费是人们幸福生活不可或缺的生活要素,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土壤。本文通过对河北省城镇居民的文化消费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研究了河北城市文化消费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探索并提出了培育河北城市文化消费市场的路径和方式。  相似文献   

4.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研制推出"全国文化消费民生效应景气指数"评价体系,对各地文化建设和文化生产的发展成效进行可加验证的量化评价,具体检验文化消费民生需求增进的实际效应.对全国各地城镇文化消费民生效应展开测评,"十五"期间绝大部分省域景气指数明显提升,"十一五"以来大部分省域景气指数略有降低.  相似文献   

5.
城市社区消费文化是和城市居民日常行为有关的在城市居住社区内的消费空间文化系统.城市社区消费文化类型的场所资源配置及控制研究是社区体系规划的重要方面之一.基于城市社会地理学的社会空间结构原理,从关注城市商购、娱乐两类居民日常生活的行为所对应的场所建构为方向,探讨商购、娱乐行为的消费文化类型对应构建物质空间、社会空间和文化空间的配置,及其在社会区域体系的区位控制.  相似文献   

6.
左月华 《当代经济》2007,(11):28-29
2007年春节,我国很多城市将烟花爆竹的燃放由禁改限,笔者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对我国地方政府的行政管理在维护传统文化和追求现代环境文明的矛盾解决方式提出了新的思考.认为政府管理应尊重民风习俗,传统文化的维护与环境治理同样重要.简单地予以"禁放"是不可取的.政府引导人们进行科学合理的文化消费,从而达到社会总福利最大.  相似文献   

7.
正2014年,消费结构、消费战场、消费观念和消费热点正在中国悄然发生改变奢侈品派、高端白酒、虫草、艺术品市场将继续遭遇"冷待";苏州、重庆、西安等城城市正在进入消费的"主战场";越来越多的普通消费者爱上了"私人定制";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已经远远超过了"收入"……20M年,这些变化,在中国的消费领域正在悄然发生。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国家对"三农"政策稳健持续的推进,在一、二线城市市场趋于饱和,三、四线城市市场日益成熟的情况下,乡镇农村市场构建了又一个消费群体.本文时乡镇农村消费市场进行了深入调查,并为家电企业进军乡镇农村市场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炫耀性消费倾向的传统文化价值观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在界定炫耀性消费内涵的基础上,从儒、道、佛家文化价值观出发,实证诠释了消费者炫耀性消费的文化价值观因素.儒家"行为与地位相符"价值观强烈地支配着人们的炫耀性消费倾向,但维护"家庭声誉"观念仅对服装消费倾向有正向影响;佛家的"奢侈无用"说对炫耀性消费有显著抑制效应,"相信缘分"观念则对其有促进作用.此外,消费者"每月可支配金额"同炫耀性消费倾向正相关,教育程度同奢华旅游倾向正相关,年龄同手机消费倾向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文化消费属非生产消费,在知识经济条件下,文化消费是指用文化产品或服务来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一种消费,已成为大众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涵盖了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娱乐健身、旅游观光等诸多方面。文化消费市场受制于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发展,其是否良性发展直接反映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程。以淮南市为例,试图从淮南经济状况、人文环境、政策导向等多方面解析经济发展对该地文化消费市场的影响,为引导城市文化消费和文化产业合理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在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的同时,加快文化产业发展一直是文化建设的另一大课题.以常熟为代表的苏州县域城市紧紧围绕苏州市委塑造"江南文化"品牌的决策部署,既要写好传统文化资源丰富的存量文章,又要写好发达县域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文化产业基础较高的增量文章,做好"文化+"、以文化激活消费、以文化赋能经济,将资源的潜在价值转化成为现...  相似文献   

12.
知识经济时代,人们在消费物质形态产品的同时,更加注重消费文化形态的产品,从这个角度看,企业最大的效益是由文化创造的,利用文化营销,从而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经济发展.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新疆天山天池具有丰富良好的旅游和文化资源,运用文化营销来运营天山天池品牌,对做大做强新疆的旅游市场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刘虹 《江南论坛》2014,(1):57-58
正书业作为重要的文化消费产业发展格外引人关注,以书为主、多元为辅的"文化消费综合体"(文化MALL)作为一种书业发展的新业态也引起了业界的高度重视。嘉兴通过传媒广场的规划建设,努力打造最富特色的"文化消费综合体",塑造成为浙江省乃至长三角地区的城市名片和文化地标。一、构建"文化消费综合体"是破解书业发展难题的必由之路随着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逐步趋于成熟,在线网络购书以其方便、快捷、便宜的优势吸引了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14.
文化消费是文化产业链上的终端环节,不仅是社会生活品质水平提升的自然产物,也直接反映一个城市的内涵气质和价值导向.本文从咸宁市居民的文化消费支出方式、消费特点和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全面调查,以提炼市民文化消费的影响因素,据此提出提升成宁市文化消费水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云南石林旅游文化开发利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是人们满足了一定物质生活后,对于精神生活的需求.旅游的外表是物质上的消费,其内涵是文化上的吸取.在旅游活动中,文化无处不在,多少人文景观,如长城、故宫、敦煌石窟、大理三塔、丽江古城等文化艺术和建筑遗迹,它通过自己的造型展示,把其文化含量"辐射"给游人.  相似文献   

16.
徐望 《江南论坛》2021,(8):后插18-后插20
"十三五"时期,关于文化生产与消费、文旅融合与文旅消费的研究热度很高.进入"十四五"时期,相关研究呈现持续上升趋势.借鉴布尔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可以推论出:文化消费心理偏好依托于特定的心理习性.进一步可以发现:文化消费心理习性导致文化消费习惯形成.对文化消费心理偏好与习性进行探析,具有学术与应用价值.然而,文化消费心理的专项研究还相对匮乏,亟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徐望 《江南论坛》2021,(8):后插18-后插20
"十三五"时期,关于文化生产与消费、文旅融合与文旅消费的研究热度很高.进入"十四五"时期,相关研究呈现持续上升趋势.借鉴布尔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可以推论出:文化消费心理偏好依托于特定的心理习性.进一步可以发现:文化消费心理习性导致文化消费习惯形成.对文化消费心理偏好与习性进行探析,具有学术与应用价值.然而,文化消费心理的专项研究还相对匮乏,亟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武汉城市圈显著特征是一城独大,迫切需要构建由市场主导的跨城市错位消费产业.现代都市居民本身具有回归自然、进行户外运动的需求,周边城市若因地制宜发展休闲产业,将有效引导武汉消费者跨城市消费,形成互补消费.  相似文献   

19.
徐望 《江南论坛》2021,(9):36-38
"十三五"时期,关于文化生产与消费、文旅融合与文旅消费的研究热度很高.进入"十四五"时期,相关研究呈现持续上升趋势.借鉴皮埃尔·布尔迪厄(Pierre Bourdieu)的文化资本理论,可以推论出:文化消费心理偏好依托于特定的心理习性.进一步可以发现:文化消费心理习性导致文化消费习惯形成,通过诱导消费者的文化消费心理,可以对拉动文化消费、扩大内需发挥现实作用.因此,对文化消费心理偏好与习性探析,具有学术与应用价值.然而,文化消费心理的专项研究还相对匮乏,亟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书店曾是城市文化生活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在社会中扮演着举足轻重角色,而又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文化.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消费形式的转变,一场关于书店的“危机”正在蔓延.一部分书店惨淡经营,逐渐被市场打入“冷宫”.那么在新的文化消费形势下,传统书店该使用怎样的经营方式来重焕生机?《经济》记者走访多家书店,探求书店多元化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