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西与东盟国家开展文化交流具有诸多优势,然而文化产业在与东盟合作发展方面却相对滞后,存在产业规模优势亟待提升、产业主体实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等制约因素。建议通过加强顶层设计,优化文化产业布局;发挥文化交流品牌优势,打造风格鲜明文化产品;加大与东盟文化领域人员交流力度;加快产业融合发展,培育文化新业态;加快科技创新,推进"互联网+"模式文化产业发展等举措,推动广西文化产业面向东盟合作发展迈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2.
张士贤 《价值工程》2010,29(20):227-227
数字信息技术与知识经济的融合不断催生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竞争力就必须紧跟信息时代文化业态发展潮流,着力推进文化业态创新。本文从突出重点科学统筹资源、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组织开展主题宣传文化活动、实现宣传工作平台"立体化"等方面探讨了提高数字化时代我省宣传思想工作科学化水平的途经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伦旭峰  王志强 《价值工程》2021,40(27):175-177
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进步,数字经济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传统文化产业与数字化不断深度融合.对山东省文化产业的现状进行分析,剖析了目前山东省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势与不足,进而探索推动山东文化资源与数字化融合发展的策略,从文化新业态、产业跨界融合、品牌效应及经济模式四个方面提出了创新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4.
大力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是培育文化产业新的增长点的重要途径。文化产业的新业态不仅能够扩大内需,更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提供重要着力点。因此,应继续大力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在完善相关政策措施、探索多元化投融资渠道等方面做出进一步创新,积极推动淄博市新型文化业态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大力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是培育文化产业新的增长点的重要途径。文化产业的新业态不仅能够扩大内需,更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提供重要着力点。因此,应继续大力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在完善相关政策措施、探索多元化投融资渠道等方面做出进一步创新,积极推动淄博市新型文化业态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当前开展“解放思想再讨论”,探讨广西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时候,我们认为,要实现富民兴桂新跨越,必须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要使文化产业成为广西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广西的支柱产业。一、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㈠顺应世界经济变动潮流和中国经济产业结构发展变化在当今世界政治多元化、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国际势力间的军备竞赛、政治霸权的竞争,正在演变为文化霸权的竞争。文化力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大小的标志之一。文化产业是文化力的重要构成成分,它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已成为支柱产业①。…  相似文献   

7.
作为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手段,文化产业已经被列入我国发展战略中,而通过高新技术创新和应用来推动我国文化产业新业态的培育和发展,也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本文笔者从技术创新推动我国文化产业新业态发展的条件、技术创新推动我国文化产业新业态发展的策略等方面入手,对我国文化产业新业态发展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文章系《新常态下广西文化产业发展新突破研究》系列论文之五。文章认为,新常态下广西文化产业发展出现新趋势,就是当前长线资本流动涌现出广西文化产业园区投资建设的新高潮。文章从文化资源、人力资源、资本资源、基础设施市场、需求条件、相关支撑产业条件和环境条件阐明了广西文化产业园区发展必需的基本生产要素条件,给出了加快长线资本投资建设广西文化产业园区发展的六大对策。文章指出,作为中国文化走向东盟的主力省区,广西文化产业园区发展突破路径就是:国家标准下的以特取胜。  相似文献   

9.
文章系《新常态下广西文化产业发展新突破研究》系列论文之六。文章指出,由于文化产品的价值难以量化评估,在起步阶段很难获得市场青睐,政府的支持实际上起到了"风向标"的作用。文章从积极营造广西文化产业发展的金融政策环境、充分发挥政府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以财政资金引导建设广西文化产业投融资平台、以政府主导建设广西文化产业孵化平台、以税收政策鼓励非公有资本外资进入、充分利用金融杠杆撬动文化产业发展、借助国内资本市场实现成功上市、构建广西文化产业发展的金融生态等八大系统构建完善广西文化产业跨越发展的大资本支持体系,从而推动广西文化产业发展实现新突破。  相似文献   

10.
文化产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新时代要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其培育的路径就是实现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铸造“文化+”的发展形态。推动鞍山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是进一步提升文化产业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全面振兴钢都、建设文化强市的必要手段和重要举措。本文重点介绍鞍山八大文化主导产业,并从五个方面重点论述推动鞍山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广西文化产业的发展 及2001年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当今世界政治多元化、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国际势力间的军备竞赛、政治霸权的竞争,正在演变为文化霸权的竞争。文化力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大小的标志之一。文化产业是文化力的重要构成成分,它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为它不仅是经济发展中一个新的增长点,而且体现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直接关系到民族的价值取向和社会生活方式的取舍。 近年来,广西文化产业持续升温,显示出作为新经济的勃勃生机和朝阳产业的诱人前景。 一、广西文化产业的运行态势 就产业规模而言,广西文化产业呈发展态势的行业板块有: (一)出…  相似文献   

12.
梁英慧  郑攀 《价值工程》2021,40(30):66-68
新一代科技革命促进民航业的数字化转型和智慧化变革,新基建是民航业新业态、新模式的重要支撑.本文首次深刻阐述机场新基建的内涵和发展趋势,围绕航空主业梳理机场面向客户的端到端业务场景,结合我国机场基础设施智慧化的现状和需求,提出我国机场新基建的相关思考和建议,为我国机场新基建的有序、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更好地促进我国民航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新兴文化业态是相对于传统文化业态而言,新兴业态文化产业是依托高新技术之上的文化经济形态包括数字电视、移动电视、数字动漫、网络游戏等多种形式。本文通过对比分析韩国和中国支持新兴业态文化产业的财税政策,在此基础上借鉴韩国经验提出促进我国新兴业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当前,数字经济正在不断推动文化产业的变革,传统的产业集群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文化产业数字化的发展需求,于是,依托于互联网的虚拟产业集群应运而生。新业态的产生对影视产业的转型升级提出了新的要求,推动了传统的影视产业集群向着虚拟产业集群转化。而影视产业虚拟集群也推动了影视产业的数字化变革,具体表现在跨区域、跨行业的分工协作,包括知识在内的资源共享以及资产的数字化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当今世界,品牌已经成为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文化企业生存发展的业态支撑点和价值诉求。文化品牌是一个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也是文化企业发展繁荣的重要标志。为了深刻洞察湖南省文化产业品牌的现状及发展面临的问题,培育更多有强大竞争力的文化品牌,2014年3至7月,南华大学文化产业品牌战略课题组在湖南各地进行调查研究,并赴昆明、杭州、上海等地考察,积极探索湖南文化产业发展的有效路径。通过对湖南文化产业品牌现状的分析研究,本课题组提出了四大战略:树立品牌战略意识;培养品牌创意人才;塑造网络文化产业新品牌;实施精品品牌战略。  相似文献   

16.
文化产业正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引擎和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广西是民族文化大省,广西的少数民族文化异彩纷呈,资源丰富。发展民族文化产业是广西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7.
文化产业正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引擎和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广西是民族文化大省,广西的少数民族文化异彩纷呈,资源丰富。发展民族文化产业是广西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8.
文化是经济的灵魂,是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文化产业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有力抓手。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文化产业日益成为地区经济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础指标和关键因素。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形势下,文化产业应该抓住新机遇,迎接新挑战,找到“双创”与文化产业发展的契合点,通过整合并购释放出更多资源,构建更完善合理的市场体系。利用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倒逼原有产业管理模式改革,进而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增强文化产业发展的活力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19.
<正>数字经济衍生出的新技术、新模式和新业态为传统产业注入新活力。当前,真正享受到数字化转型红利的大多是拥有互联网基因的科技型企业或大型国企。中小企业首先考虑的是活下去,处于从传统生产、服务、管理模式向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时期。数字化转型不仅需要与时俱进的经营理念,更需要技术、工具和资金的大量投入。我国中小企业不乏拥有数字化理念的管理者,但囿于数字化转型的路径、方法和实践能力不足,以及资金和技术的限制,  相似文献   

20.
发展文化产业成为广西经济新增长点和支柱产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五”以来,广西文化产业发展较快,成绩突出。文章分析广西文化产业发展现状、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论述发展文化产业成为广西经济新增长点和支柱产业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提出发展总体思路和目标,并提出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