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我国大学生公民素质教育的目标应是培养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与社会发展和世界文明进步趋势的优秀公民;教育内容应体现公民教育的中国化、世界化、社会主义化与学校差异化,涵盖公民的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法律素质、健康素质以及礼仪、生态、网络文明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一、平等权的内涵和表现形态 平等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人权,它意指公民同等地依法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自由度.它既是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实体性的权利,同时又是现实中实际运行的权利.我国<宪法>第33条第2款、第4款分别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相似文献   

3.
杨斌强 《发展》2016,(9):80-81
一、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之内涵界定 (一)合法化 此处“合法化”是指法律意义上的合法化,民主政治是一种法治政治,公民的政治自由是以守法为前提的.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应该是在充分尊重宪法和法律的前提下的政治参与活动.“合法化”是对现存宪法、法律和基本政治制度的遵循,以及对现有的政治参与渠道、途径和方式的合法利用.我国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必须以维护现有政治秩序为前提,必须在宪法、法律规范的框架内有序进行.  相似文献   

4.
加强我国市场主体和公民的信用观念和信用意识的教育,提高全社会公民的信用素质,必须从培育诚信文化着手,这是建设信用体系的关键所在.诚信文化要体现在加强信用中介服务行业的建设,促进向市场化发展上,加强信用体系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加大执法力度,在建设信用体系中发展诚信文化.  相似文献   

5.
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提高全体公民的法律素质尤其是法律意识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一方面,尽管我国公民的法律意识较改革开放初期已有了较大的提高,但距离法治社会目标的要求仍有较大的差距,不同地区、不同层次人群的法律意识差距较大,有的甚至十分淡薄,"权大于法"、"情大于法"、"惧法厌讼"等现象较为严重;另一方面,我国法学界对法律意识理论研究也有待进一步深入.本文仅以宁夏移民社区公民法律意识现状为背景,对法律意识的内涵、影响法律意识形成的因素及法律意识的培养等内容进行分析研究,为民族地区公民法律意识的提高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6.
改革20多年来,我国公民法律意识明显提高,但是广大公民现有法律意识诸方面的发展程度参差不齐,呈畸形发展态势,即在人们的法律意识结构中,法律认知、义务意识、守法意识,实体法意识的发展水平相对较高,而法律情感、法律理念、法律意志、权利意识、用法意识、程序法意识则严重滞后甚至缺失.公民这样的法律意识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现实和潜在的思想羁绊.因此,亟需要促进广大公民法律意识诸方面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可以说和我们每一个公民的切身利益都息息相关,一个国家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完善与否,从某种意义上体现了这一国家公民幸福指数的高与低.文章通过对我国当前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存在问题的分析,及针对这些问题及表现制订相应的对策,充分说明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谭德翼 《中亚信息》2001,(12):19-19
第一条本规定根据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宪法》、《移民法》、《国家机密法》、《国家安全法》和其它法律条款制定。本规定确定哈国公民的出国程序。第二条每一个哈国公民都有权出国并不受阻挠地回到哈国。凭哈国公民护照办理出入境手续。第三条若出国要求遭到拒绝,公民可以通过规定的司法程序申诉。但根据哈国《移民法》第三十二条和《国家机密法》  相似文献   

9.
公民意识是-种现代社会意识,随着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迫切需要公民的民主意识、法律意识及信用意识.大学生公民意识的教育和培养,对于提高大学生自身素质,发展和完善市场经济,推动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和法治国家的实现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一、平等权的内涵和表现形态 平等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人权,它意指公民同等地依法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自由度。它既是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实体性的权利,同时又是现实中实际运行的权利。我国《宪法》第33条第2款、第4款分别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相似文献   

11.
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之一是公民文明素质明显提高。公民素质代表着国家形象,彰显着社会文明程度。提倡公民的道德文明建设仅只是提高公民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内容。一个真正合格的公民还应该具有对公共事务的积极参与热情、对公共事件的独立判断能力和对个体与国家间权利义务关系的清晰认知。因此,有必要对建国以来我国公民意识教育历史作一梳理,从中找出问题和不足,再将国外的有益经验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力求探寻到一条更加有效地提高公民素质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中国城市经济》2010,(4):12-12
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是科普工作最具基础性的主题。提升公民的环境科学素质,对于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资源环境问题将是制约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瓶颈,除了要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等手段解决环境问题外,通过环保科普工作提升公民的环保素质,使公众从了解、掌握环保知识,到提升环境价值观念,最终自觉参与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13.
公民的素质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和根本保障。科学素质是公民素质的核心内容。目前,我国公民科学素质与发达国家差距很大,发展很不平衡,严重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愚昧迷信、伪科学泛滥,诸多不科学的观念和行为普遍存在于社会生产和生活当中,状况堪忧。  相似文献   

14.
公民在出生时便取得公民身份,其公民素质则需要通过后天培养方能获得,并且具有高低优劣之分.当代中国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青年一代,处在自我认识和发展的关键阶段.青年人对真理和速度的追求,如果偏离社会需要,反而会影响社会发展.教育状况、思考和创新能力、社会责任感等都影响着大学生公民素质的观念和实践.大学生公民素质建设同时要注重内部修养和外部环境支持.  相似文献   

15.
一、我国人格权法对商品化的规定存在的问题 (一)人格权法对人格权商品化的相关规定 对公民姓名权的保护是民法的题中之义,我国的法律制度也不例外.公民有权决定自己姓名的使用与变更.他人未经公民同意不能盗用公民的姓名,更不能干涉.当然在生活中绝大多数公民的名字皆为父母所取并且终身使用,但这与法律之规定并不违背.如果他人未经同意使用了公民的姓名,可以通过司法途径获得救助.对于肖像权的保护与姓名权是一样的,《民法通则》第120条规定,公民的姓名权、肖像权、荣誉权受法律保护,受到他人非法侵害时可以请求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赔偿损失.《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2条、第3款规定,公民的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都属于侵权责任法保护的民事权益,在受到损害时有权要求侵害人承担侵权责任.另外,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中针对利用他人人格权的商业价值谋利而未经主体同意的行为该如何处置也做了明确规定.甚至对死者的人格利益该如何保护也有具体的规定.  相似文献   

16.
关于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的教育和培养,对于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推动我国法治国家的实现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和培养,应注重社会环境的制约及营造;利用主要载体,落实公民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17.
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努力构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奋斗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大力提升国民素质,建设高水平的人才队伍。作为高知分子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应该具有的基本公民素质理应包括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知识文化素质和政治法律素质。当前,大学生的公民素质总体状况是好的,但是同时也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高校应该采取切实有效的培养途径和方法,来提高大学生的公民素质,以真正发挥培养人才基地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试从宪法学的角度,分析公民环境权作为公民基本权利的必要性,进而论证公民环境权属于社会权利,我国宪法应将其作为公民基本权利加以确立并保护以应对围绕公民环境权产生的各种社会和法律问题,适应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网络隐私权是指公民在网络中享有的、其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犯、知悉、复制、公开和利用的一种人格权.我国现行法律构建有隐私权保护体系,但这些立法缺乏可操作的标准.因而,我国应当制定网络隐私保护方面的专门法律,并建构网络隐私保护的行政执法体制.  相似文献   

20.
陈丽洁 《特区经济》2010,(12):240-242
平等权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作为公民的农民,应享有与其他社会主体平等的权利,但目前我国农民的经济权、教育权及财产权等方面的权利仍然得不到平等和应有的保障。农民权利的法律保障是法治建设不可回避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立足我国的客观实际,构建农民权利法律保障制度,采取切实措施促进和保障农民的平等权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