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广东经济增长迅速,与香港差距不断缩小,粤港之前的合作模式已经不适应新形势下双方需要,粤港合作凸显不和谐因素:竞争加剧、产业链脱节、产品附加值低等问题。金融危机对粤港经济冲撞很大,粤港需继续加强合作,形成新的合作模式,构建高附加值的产业链,共同对抗金融风暴。  相似文献   

2.
关于粤港在高新技术领域上的战略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粤港经济与技术战略合作模式转变的问题 在过去一些年,广东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吸收了大量的来自香港的直接投资,使这一地区的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得以大力改善,落后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得到改造,特别是促进了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和培养了大量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实际上,这一地区经济之所以超出全国平均水平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香港作为经济增长点的带动作用。一方面,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为内地的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另一方面,香港作为国际自由港也成为国内货物进出口的主要场所。根本上来说,香港是我国与国际经济接轨的重要对接点,当然,香港也借助于国内经济的高速发展而保持了旺盛的经济增长。 但香港与内地的经济在过去几年间的相互促进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双方利益驱动自由发展的结果,尤其香港多年来的经济发展,是在没有明确的政府经济支持及行业辅助政策下企业家独立奋斗的结果。在这一自由发展状态下,中港所形成的经济合作关系就是在缺乏明确的产业与技术合作政策下的自由合作关系(以私人合作为主)。这一自由合作关系实际上是由独立的港商与内地形成的一种松散联系,而缺乏整体的和战略的合作动机以及计划。显然,这一发展模式在1997年香港回归后将面临挑战:一方面,香港及内地的产业发展都  相似文献   

3.
粤港经济合作历史回顾与前景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粤港两地经济合作是一个自中国内地改革开放以来便一直被广泛讨论的题目,但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角度与认识。过去20年粤港两地以两个不同经济体的关系在经贸及投资往来的推动下开展经济合作,经济关系快速发展,日趋密切。但近年来,影响香港及广东经济发展的内外因素发生了很大变化:……  相似文献   

4.
在专业化经济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专业化经济与资源禀赋理论的关系,建立了广东与香港两地的经济合作模型,并用具有资源禀赋的专业化经济模型分析了粤港经济合作的前景,提出了使粤港两地比较优势互补的效果达到最优的方案。得出了粤港两地利用新的互补比较优势,推动两地经济合作模式的升级,使两地经济资源达到最优配置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超级经济区     
分析CEPA,一定要从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视野出发,一定要从WTO的框架和"一国两制"的方针出发,这是普遍共识.因此,CEPA被公认为内地和香港经济融合的重要里程碑和转折点.但谁都承认,实现CEPA,关系最直接、效果最显著,从而态度最积极者莫过于香港与广东.这就难怪8月5日在香港举行的粤港合作联席会议第六次会议和所达成的丰硕成果被喻为粤港经济融合、一体化的飞跃和突破,备受各方重视.  相似文献   

6.
香港回归祖国,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不但对香港的繁荣稳定极为有利,而且给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广东作为香港的毗邻,如何利用自己的区位优势,抓住香港回归祖国的新机遇,进一步加强粤港两地经济合作,进而促进广东新一轮经济发展?这是当前亟待探讨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正>一、深港经济的互补性和合作的特点 香港回归祖国后,进一步开展和加强深港经济合作,是保持香港繁荣稳定的客观需要,也是深圳实现第二次创业的必然选择,是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有效途径。就深港经济合作前景而言,两者互有优势和差距,但更主要表现为合作和互补。经济合作继续是两地经济关系的主体,竞争是个别的、次要的。  相似文献   

8.
赵超  田秋生 《珠江经济》2007,194(10):60-65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以"前店后厂"、"产业转移"和"企业主导"为特征的粤港经济合作模式曾大大促进了粤港两地的经济发展.然而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粤港经济合作环境的变化,合作开始遇到新的问题.面对新环境和新问题,粤港经济合作的模式需要从完善合作机制、创新合作方式、拓展合作领域等方面做出战略性调整.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入世,香港与内地经济合作的热度上升,尤其是粤港经济合作,已进入实质性阶段。深圳作为我国最重要的经济特区,由于与香港陆路相邻的特殊地理位置,在与香港的经济合作中拥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粤港两地经济合作发展的基础和方式粤港两地经济合作是建立在生产要素的互补基础上的,以香港制造业北移为主要内容的跨地域分工合作。两地的经济合作是在一定条件下生产要素和资源的重新配置,其基础是两地之间生产力诸要素的相互补充和相互依赖关系。而两地在地理、历史和其他要素方面的差异以及技术发展阶段的不同是实现互补的前提。其中因技术发展阶段的差异、国际产业阶段位置的不同而引起的资金、技术、信息等经济资源的不同,又是决定粤港经济合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粤港两地经济合作是一个自中国内地改革开放以来便一直被广泛讨论的题目,但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角度与认识。过去20年粤港两地以两个不同经济体的关系在经贸及投资往来的推动下开展经济合作,经济关系快速发展,日趋密切。但近年来,影响香港及广东经济发展的内外因素发生了很大变化:…………  相似文献   

12.
关于港资对广东直接投资的前景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广东在80年代,利用“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和毗邻港澳两大优势,在吸引外资方面取得了瞩目的成果。进入90年代,广东面临全国各省市的强有力的竞争,香港回归,能否为广东引进外资再创辉煌?广东与香港经济合作的前景如何?本文通过数据收集分析,对香港投资者的问卷调查和理论分析,对粤港在投资领域的合作前景作出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在1997年7月1日我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后,结束了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开启了粤港经济合作的新纪元。在香港回归祖国这一新的条件下,加强与发展粤港经济合作,应当思考下列几个问题,才能有利于粤港两地共创经济繁荣。  相似文献   

14.
毗邻香港的广东日前宣布.将全力打造广州南沙、深圳前海等“新特区”。推动粤港金融合作跨上新台阶。6月26日召开的广东省金融工作会议,对粤港金融合作提出了新的课题.要求“把香港国际金融优势和广东经济腹地优势紧密结合.共同建设最具国际竞争力的金融创新区域”。  相似文献   

15.
谢宝剑 《亚太经济》2013,(4):136-140
本文认为制度环境的变化、制度收益的强化和制度需求是粤港服务贸易强制性制度变迁的主要动因;CEPA及其系列补充协议、粤港合作联席会议制度等则是具体制度安排。粤港服务贸易自由化制度安排产生了显著的制度效应,为广东产业转型升级注入新的活力,并促进香港与内地经济融合、推动香港人心回归与国家认同。  相似文献   

16.
试论粤港经济的互补性刘景泉粤港经济唇齿相依,休戚与共。它们有各自的优势与劣势,需要进行互补,才能扬长避短,相得益彰。香港是世界著名的金融中心、贸易中心之一,具有得天独厚的良港和信息、交通的便利,其国民收入之高、办事效率之高为世人所称道,但它地域狭小,...  相似文献   

17.
邓彦 《特区经济》2007,(2):30-32
为了促进香港经济的发展,中国内地与香港签署了“CEPA”协定(更紧密合作伙伴关系安排)。CEPA的签署,对于具有先天经济和地理优势的广东省来说,充分利用香港发达的服务业、创业投资产业,以及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和资本市场的地位,有利于发展广东的创业投资。本文在分析广东创业投资发展状况和CEPA的影响基础上,从加强粤港创业投资合作、创业板合作以及完善创业投资退出途径等方面提出了CEPA条件下发展广东创业投资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香港服务业融入大湾区发展是必由之路。为支持香港服务业在以广东省为重点的内地找到发展新空间,国家陆续出台多项政策措施,搭建了多个平台,特区政府也出台了香港服务业北上融合发展规划。市场力量和政府的引导带动了香港服务业在广东和大湾区的布局和发展。但也面临一些不可回避的制约因素:粤港体制机制运行差异、缺乏对新型服务业的有效指导与市场监管、专业服务业利益协调不足、经济要素在大湾区内部自由流动不足等。粤港各界需要以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建设作为大湾区建设合作旗舰;加大力度鼓励大湾区发展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加强监管合作,创新监管模式;推进数字赋能服务业工程,加快粤港服务业数字化发展。  相似文献   

19.
80年代,广东经济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发展,工农业总产值的增长,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其成就举世瞩目。尤其粤港两地的经济合作,在粤港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巨大成效。由于深远的地理、历史和社会渊源,使两地在80年代进一步加深了依存关系。双方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建立起“前店后厂”的工贸结合的经济利益关系,使广东经济同香港经济连成一片而初步形成了一体化的产业格局,这些都为粤港两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90年代,粤港两地的经济发展模式已处于转轨变型的阶段,而“依靠科技发展经济”乃是这一“转轨”的  相似文献   

20.
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来,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后,香港的制造业与广东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合作,一大批在香港本地已失去优势的劳动密集型工业内移广东,粤港间形成“前店后厂”的分工格局。这使香港经济顺利过渡具备优势的服务业,广东工业顺应这一潮流也上了新台阶。90年代以来,以金融、服务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