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 毫秒
1.
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内地与否港的经济贸易关系,一直非常密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随着两地经济的发展,以及祖国对香港务方面的支持,内地与香港之间的经济贸易日益频繁。特别是在1979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双边经济技术合作与贸易往来快速发展,对于加快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和保持香港的繁荣稳定,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论亚洲金融危机后中国对香港经济的推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一、中国对香港经济的推动力 首先要看到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化,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中国内地对香港经济增长所起到的推动作用已不容忽视。以往人们在香港对大陆经济的促进作用方面探讨得比较多。的确,香港在大陆改革开放十几年里,作为内地最大的贸易伙伴和投资来源地,对于中国与世界市场的接轨,贡献良多,不容置疑。但是人们也注意到,在1991年以前,香港经济的兴衰与美国和欧洲休戚相关,作为宏观经济反映的美国股市感冒,香港恒生指数就要打喷嚏;而在1991年以后,香港经济则更多地与中国内地宏观经济紧密相连。欧美经济在80年代长期衰退,但香港经济并未受影响,仍保持经济增长的强势。引起人们对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注意的是开始宏观调控的“朱十六条”。在快速增长时期认为是理所当然的泡沫一经破灭,人们才发现原来香港经济与大陆经济状况联系的密切已不容忽视。随着香港企业到内地投资比例的不断增加和香港本地的“空壳化”,香港企业的经营业绩越来越受到大陆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加上内地香港上市公司的不断增加,香港经济的繁荣对内地经济发展状况的依赖程度在不断加深。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中国内地经济的快速增长为香港经济转型创造了良好条件。80年代以前,香港有四大经济支柱——制?  相似文献   

3.
试论21世纪香港、深圳、珠江三角洲航运互补关系新态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九七”前香港、深圳、珠江三角洲航运互补关系的现状 众所周知,香港作为远东国际航运中心的崛起,是与祖国内地、特别是与以深圳、珠江三角洲为核心的华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港航建设密切相关的。中国内地自本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以年均9.3%的增幅高速持续发展,特别是毗邻香港、实行开放优惠政策的深珠地区,其经济和贸易的发展势头更是先声夺人。这一切给香港与祖国内地,特别是与深圳和珠江三角  相似文献   

4.
南洋华人在我国内地与香港大展鸿图1995年是海外华人资本在我国内地与香港投资,成果丰硕的一年。我国内地去年吸收外资约350亿美元,其中相当部分是华人资本。在香港,南洋资本继续大举进军房地产、金融、贸易及传媒业,成为香港一支不容忽视的经济力量,有关人士...  相似文献   

5.
加入WTO后的中国市场酝酿巨大商机,各国和各种经济合作组织都希望能分享这块巨大的蛋糕。“内地与香港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CEPA)是中国加入WTO后开始的一个尝试。对于中国完全兑现加入WTO时的承诺来说,这只是中国走向经济贸易自由化的“初级阶段”。CEPA的签订,让香港率先切下中国加入WTO后的第一块蛋糕,但这更是一个内地与香港经济发展取得共赢的一个“安排”,现在世界正以关注的目光看着中国和周边地区的连锁反应。  相似文献   

6.
<正> 一、香港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投资中心 自中国内地的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以来,香港的资本就大量进入内地,近十年来,一直占据中国内地的“第一大外资”的宝座。“九七”之后,香港的这一地位不仅不会削弱,而且更因香港的回归会得以强化。这不仅表现为香港资本更大规模地进入内地,与内地企业更多地进入香港上市融资,而是主要体现在香港作为外国资本与海外公司与中国内地进行商务活动的基地的地位上。 我们仅从近年来海外公司进入香港建立地区总部与地区分支机构的变动,来分析这一趋向。众所周知,香港真正发挥具实质意义的海外地区总部中心的作用始于80年代。表1,显示了日益临近“九七”,海外公司日益加速进入香港的走势。  相似文献   

7.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之后,中国大陆与香港两地间的经济交往及贸易增长十分迅速。经济往来与贸易的增长需要通过货运的增长来实现。香港与大陆内地的货运主要依靠海运,与华南地区的货运主要依靠河运及公路运输。十几年来,香港对外货运的河运及公路运输增长极为迅速,显示香港与华  相似文献   

8.
这家合资公司是CEPA效益生命力的延伸 CEPA就是《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的英文缩写。CEPA在内地和香港各界共同努力下,各项措施得到了很好落实。实践证明,CEPA的实施逐步减少了内地与香港经贸交流中的体制障碍,加速了相互问资本、货物、人员等要素的便捷流动。对内地的改革开放、香港经济的复苏和发展以及...  相似文献   

9.
[本刊讯]国务院港澳办公室香港经济司司长张良栋,5月24日在“一国两制与香港经济高级论坛”上发表讲话时说:中央政府对1997以后的香港经济采取“积极不干预”政策,就是中央政府,包括内地的各个部门、各个地区,不去干预香港经济领域内的“高度的自治权”。为了正确处理好内地与香港之间经贸关系,香港特别行政区预委会和筹委会,根据“一国两制”的方针和基本法的具体精神,对两地金融、贸易和航运等方面的关系作了更加明确的规定,从而为香港继续保持巩固其国际金融、贸易和航运的中心地位提供了进一步保证。第一、在金融领域,1997后…  相似文献   

10.
台港澳经济     
在1993年,香港已超越比利时-卢森堡及荷兰,成为世界第八大贸易地区,而中国大陆则维持第十一大的贸易国位置。中国大陆的经济发展令中国大陆贸易迅速增加,而这些贸易很多是通过香港进行,这也正好反映中国大陆和香港之间贸易迅速增长的基本原因。另一个因素是香港制造商在中国大陆所进行的外发加工活动迅速增长,这种活动令往返内地与香港的货物流量急增。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内地和香港两地之间贸易、投资活动的日益频繁.流通在两地之间的资金规模已经呈现出扩大的趋势。下表是对流通在中国内地和香港两地的大致估算。由表1可以看出.1993年谭炳胜根据香港金管局和汇丰银行经济研究部的估计.30%的港币在中国内地形成了一个“离岸市场”。而在当时.对于在  相似文献   

12.
70年代以来,中国内地实行改革开放,是使香港由以劳动密集型工业为主的经济逐步发展成为国际贸易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的一个基本因素;而香港经济的这次重要转型又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内地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今年7月1日,我国政府将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必将为香港和内地经济发展提供更大的机遇。我们应把握这个有利时机,进一步加强香港与内地合作,共同繁荣中  相似文献   

13.
CEPA与深圳服务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葛志琼 《特区经济》2005,(2):278-279
深圳与香港相连,临近澳门。由于地理位置和三地经济的关联性,三地之间人流、物流、商流、信息流互动非常频繁,CEPA的实施无疑对深圳服务业产生较大影响。一、港澳经济的优势——服务业2001年服务业占香港GDP的86.5%(根据2003年中国经济年鉴P888),占澳门GDP的92.1%(根据2003年中国经济年鉴P936)。港澳经济的优势是服务业。1.香港的服务业20世纪70年代初,香港推行经济多元化方针,香港金融、房地产、贸易、旅游业迅速发展,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内地因素成为推动香港经济发展的最主要的外部因素。随着香港制造业大部分转移到内地,香港的服务…  相似文献   

14.
由EdwardK.Y.Chen教授所写的《香港资本在中国的经验与意义》一文,在对香港、广东和内地许多其它地区的情况做了大量的实证研究之后,借助关联与技术外溢效应分析,从香港在内地的投资特点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两个方面研究了内地香港资本的投资特点;同时也研究了香港资本大量外流对香港自身经济的影响把香港在内地的直接投资作为研究外商直接投资的一个切入点具有重要意义。从1978年对外开放以来,中国引进的外资以港资为主。截至2002年底,港资占中国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比例为54.22%。研究香港投资在内地的表现与影响,对研究外商直接投资对中…  相似文献   

15.
根据“一国两制”方针和香港《基本法》的规定,香港特別行政区将保持现行的体制,保持自由港地位,继续实行自由贸易政策,保障货物、无形资产和资本的流动自由,在经贸领域享有高度自治的行政管理权,有权自行制订、实施经济和贸易方面的法律、政策和行政措拖,中央人民政府对内地企业实施的经贸法律、法规、政策和管理措施,均不适用于香港。由于实行不同的法律制度,随着香港和内地经贸往来的日益频繁,“九七”之后,会不会出现税收的  相似文献   

16.
港澳瞭望     
香港多元化资本结构及对当地经济的影响1994年香港本地生产总值10200亿港元,人均21800美元,居亚洲四小龙之首,外汇储备达490亿美元,排全球第七名。自然资源缺乏,而富甲一方的香港,能有今日之成绩,除内部因素外,多元化资本结构是香港经济成功的因素之一。香港与世界170多个国家、地区有贸易往来。其中不乏本地中国人的华资,还有英资、姜资、日资,也有东南亚国家的资本及台资,更为独特的是还有来自内地的国家资本中资,形成了一个多元化资本结构。  相似文献   

17.
资金、技术、管理是长期制约湖南经济快速发展的三大要素.要弥补资金、技术和管理的不足,就要扩大对外开放,加快招商引资步伐,努力学习别人的先进管理经验.同时,仍有必要一只眼睛向内,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做好“内联”文章.“内联”一词大家并不陌生.开创时期的深圳特区,缺技术、缺人才,但内地有的是技术和人才.把内地的资金引进来,让内地同深圳一道办工厂,头在内地.尾在深圳,资金作为一种载体,把内地的人才、技术输送到深圳.这就是“内联”.深圳企业充分利用特区优势,依托内地,面向海外,以贸易、产品加工、科技成果、资本及其它资源为纽带,将内地、深圳、海外连成一线,实现优势组合,成功地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和特区功能的发挥,形成了“外引内联”的外向型经济.  相似文献   

18.
香港是亚太地区主要投资来源地,与RCEP成员经济体贸易投资合作密切,积极融入区域经济合作是实现香港经济复苏和长期繁荣的需要。全球贸易分析模型(GTAP)定量测度结果显示,加入RCEP对香港GDP增幅、贸易条件、社会福利、进出口等宏观经济指标具有明显的正面提升效应,同时对各部门产出的影响也利大于弊。因此,香港应争取早日加入RCEP,推进与各成员经济体技术和标准对接,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和“一带一路”建设的契机,积极调整自身产业结构,不断提升与内地的合作水平,充分发挥香港作为中国内地与国际社会接轨的枢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转型期中国资本存量调整模型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通过改进的方法估算了我国资本存量,改革开放以来的资本存量已经翻了不止两番,积累极为迅速。随着中国经济由供给导向向需求导向的转型,我国资本存量调整的动机也转向需求一方,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需求导向的资本存量调整机制和投资行为已经在中国的转型经济中基本形成,产出水平与资本成本均为资本调整与投资需求的主要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20.
1.香港中资资本结构及其竞争力   香港中资,是指中国内地国有资本在香港注册经营的法人实体。长期以来,中资根据国家的有关政策,把“保持香港繁荣稳定、服务内地经济建设”作为在香港发展的宗旨,在促进香港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支持内地经济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香港中资的市场竞争力在不断下降,尤其是香港金融风暴之后。究其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第一,香港回归前,人们在股票市场过分地看重中国概念,对中资不规范的游戏规则推波助澜,这虚增了中资的竞争力。第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