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商界》2008,(1):81-81
冯军一直努力用“爱国者”诠释:什么是中国制造,他所遗憾的,不是爱国者数码相机面对着恶劣的市场竞争环境.也不是爱国者数码相机业务长期亏损。而是在数码相机领域.还没有彻底转变国内外消费者对中国品牌低质低价的偏见。  相似文献   

2.
品牌微博     
《中国品牌》2011,(6):16-16
中国品牌需要"过六关" 质量关:中国产品还没有摆脱"低端制造"。技术关:制造设备大部分靠进口,缺少知识产权。市场关:国际市场没有自己的销售渠道。体制关:有利于自主品牌成长的法律法规体系不够完善。  相似文献   

3.
肖明超 《广告大观》2011,(7):146-146
如何超越廉价的"中国制造"的低端形象,通过构建品牌资产真正融入国际市场,面临不少挑战。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制造大国但不是制造强国,面临利润微薄、产品低端和自主品牌少等诸多尴尬。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是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战略,但目前“中国创造”凸显三大软肋:缺乏核心技术、缺乏全球知名本土品牌和缺乏品牌建设的观念和体制。中国的品牌建设之路势在必行。以企业为主体,品牌建设的路径依赖与品牌建设者对品牌个性的独到理解、品牌策略的灵活运用和品牌战略的长远规划分不开。  相似文献   

5.
哈佛商学院教授克里斯滕森提出了"破坏性创新",并把破坏性创新分为"低端破坏"和"新市场破坏".本文结合中国本土企业华旗资讯公司的爱国者数码相机的市场战略和市场表现,从中国市场的"收入拐点"的角度剖析了爱国者的"新市场破坏",分析了破坏性创新理论对于大企业进行新业务拓展的意义.并就破坏性创新理论对中国企业战略决策的影响作出了初步探讨.爱国者凭借自己对中国市场的深入了解和分析,在进军数码相机一年多的时间里,成功打开了自己在数码相机领域的局面.从破坏性创新的角度回顾和思考爱国者在数码相机业务上的战略谋划,对于众多企业进入新的"创业"阶段会有不少启发.  相似文献   

6.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品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要改变“中国制造”在消费者的低端形象,必须有一些自己的国际强势品牌。弄清我国企业目前在品牌创建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国际品牌创建时可能遇到的障碍,制定出我国企业在打造国际强势品牌时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7.
要改变“中国制造”在消费者的低端形象,我们必须有一些自己的国际强势品牌。本文通过分析我国企业目前在品牌创建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国际品牌创建时可能遇到的障碍,提出了我国企业在打造国际强势品牌时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8.
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对外贸易持续、快速增长,贸易规模已上升至世界第三位,成为名副其实的制造大国、贸易大国。但由于“中国制造”存在知名品牌数量少、品牌生命周期短、自主创新能力弱,大多还处于制造业价值链的低端。因此,我国的经济总量、经济发展速度和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很不相称。对此,专家指出,亟须打造“中国品牌”,努力塑造世界品牌,方能为“中国制造”提供强有力的核心支撑力,提升“中国制造”的档次和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左冬梅 《中国市场》2013,(29):95-96
"中国制造"遍布全球,中国被称为世界加工厂,这一点在服装业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中国服装企业大都以加工贸易为主,一直处于产业链低端竞争之中,没有形成自己的服装风格,在服装业中竞争力和时尚影响力甚微。本文主要通过中国和法国服装业发展中市场份额、产业定位、服装风格、拥有品牌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讨论中国服装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所在,并试图从文化内涵、品牌创意、运营模式等方面探索中国服装业升级之路。  相似文献   

10.
<正>头顶全球加工制造中心桂冠的"中国制造"曾经风光无限,然而,在人力和原材料成本上升、国际金融环境恶化、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多重不利因素面前,处于全球产业链低端的"中国制造"也面临着发展瓶颈。"低价、粗制、模仿"映射出其所背负的生存压力。正因为如此,如何依靠创新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软着陆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相似文献   

11.
我们用百年积淀告诉世界,中国品牌要在国际市场赢得一席之地的核心是品质,没有好产品、好品质,谈什么是空谈;要改变中国制造低端、低廉的形象,也必须靠品质说话。  相似文献   

12.
曹一方 《商》2012,(5):15-18
陈志列的故事其实是一个土鳖中国知识分子,通过开公司在市场上跟老外打仗,最后称霸中国、冲向全球的故事。如果将这个故事放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企大多起步于产业链低端并延续至今"的历史坐标下,它就成了一道关于"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鲜活证明题。  相似文献   

13.
《中国广告》2011,(10):134-135
以CCTV-NEWS为代表的中国全球化媒体在扩大国家全球话语权的同时,如何助力中国本土企业的国际化战略?伴随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企业如何抓住机遇?如何改变超越廉价的"中国制造"的低端形象?如何通过构建品牌资产来真正融入国际市场;  相似文献   

14.
林雷 《品牌》2005,(9):45-45
<正> 从1984年至今,国际轿车品牌通过合资形式落户中国,从低端、中端、中高端到豪华、超豪华,品牌日益丰富。随着中国汽车市场从"车型时代"步入"品牌时代",中国车市正处于多品牌纷争的局面,通过品牌塑造差异将成为汽车厂商的市场营销新手段。笔者认为,合资企业品牌提升所面临的关键问题是,能否快速地适应中国市场并进行相应的品牌战略调整。而在品牌提升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将主要体现在:品牌内涵缺乏有效的市场转化秉承国际汽车品牌的历史基础,中国的合资企  相似文献   

15.
众多中国品牌如何改变低端形象打造高端品牌,突破消费者心智中的固有谢口成为关键。[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赵伟 《大经贸》2012,(4):15
中国制造目前面对且正在扩大的困局,并非人民币升值引出的,而反映了一个无情的现实:中国在某些低端产品制造方面曾经拥有的比较优势正在消失。一"中国制造"或在滑入空前的困局之中。三个问题最为明显而紧迫:一是面向出口行业的利润越来越薄,做外贸的似乎都在喊生意越来越难做。另一个是民营小企业普遍吃紧,连专为小企业提供电  相似文献   

17.
<正>虽然中国已享有"世界工厂"的美誉,但是中国制造环节仍然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中国企业所赚取的只是微薄的加工费。眼下,能源、原材料、出口退税调整、加工贸易新政、人工成本、人民币升值和贸易壁垒等因素已经使单纯依靠价格优势取胜的中国制造业面临严峻考验。面对成本优势正在或已经丧失的难题,传统意义上的中国制造业亟待寻找一条新的生存路线。  相似文献   

18.
海外     
2010 ASD/AMD突出中国制造美国拉斯维加斯消费品展(ASD/AMD Trade Show)主办方日前表示,拟于2010年将中国品牌商品展团安排在该展会整个展区中间区域最前方的位置突出展示。该主办方之所以对"中国制造"特别关照,是由于近期"中国品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中国企业"走出去"步伐的加快,"中国制造"已经渐渐融入到各国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去。但是,在海外对中国产品的品牌认知度却并不是太高。尤其是近来针对"中国制造"的质量指责和贸易摩擦正在不断扩大。在经历了"中国制造"大举涌向海外市场的同时,我们也不得不重新反思中国制造业发展之路。日本和韩国的成功经验对我国制造业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王乐 《中国市场》2014,(47):17-18
"中国制造"(Made in China)也许早就应该成为一个指标,用来表明中国制造的能力了。中国的本土奢侈品品牌要真正成为世界上的强者,必须使持续的增长真正成为"现代"的起点,实现"中国制造"根本转型,并在转型的道路上处理好自主创新与塑造世界品牌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