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两型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实施综合评价是为了促进社会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而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是整个评价的关键,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本文在介绍熵值法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建立数学模型对两型社会经济发展模式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建设“两型社会”战略的提出,“两型社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成为了关注的焦点。文章对“两型社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总结,发现现有评价指标体系在框架、指标赋权及具体评价方法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指标体系的实用性和评价结果的稳健性也有待增强。由于生产、消费、流通领域的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是“两型社会”建设的根基,“两型社会”建设也有赖于科技创新和大幅提升生态承载力,因此未来的研究可基于“两型”生产、“两型”消费、“两型”流通、科技发展、生态建设五个方面构建“两型社会”核心评价指标体系;应采用“两型”评价指标以减弱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等指标并列设置所导致的指标间的冲突,增强评价指标体系的实用性;要运用组合赋权法、敏感性分析等手段不断优化综合评价方法,增强评价结果的稳健性。  相似文献   

3.
罗斌 《时代经贸》2007,5(4X):48-49,51
循环经济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必然选择。县域循环经济的发展对县域经济的发展起到相当的促进作用。本文在分析县域循环经济发展的内涵上,综合分析国内研究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情况,拟定一定的原则,结合BPEIR概念模型展开对县域循环经济发展量化的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两型社会建设对于中部崛起和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具有重大意义。构建了两型社会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对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成效进行了评价,并结合相关数据对中部六省两型社会的建设现状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经济发展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是负相关关系,即经济发展是以资源浪费、环境破坏为代价的,要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相协同,政府的积极干预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循环经济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必然选择.县域循环经济的发展对县域经济的发展起到相当的促进作用.本文在分析县域循环经济发展的内涵上,综合分析国内研究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情况,拟定一定的原则,结合BPEIR概念模型展开对县域循环经济发展量化的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在坚持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和高频指标原则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科学发展观的"两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用熵组合赋权方法确定权重,建立"两型社会"综合评价模型、协调度和演进规律模型,并对"京津冀""两型社会"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文章的创新特色一是将人均绿色GDP、人均绿地面积等反映以人为本的指标纳入"两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并在原有"两型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社会"评价系统的基础上加入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文系统。二是建立了既反映专家意愿又反映指标客观信息的熵组合赋权综合评价模型。三是建立了体现科学发展观协调要求的协调度模型和演进规律模型,动态的研究"两型社会"的发展状况。四是研究结果表明2006~2011年"京津冀""两型社会"总体发展呈上升趋势,北京和天津的演进路径为先发展再协调转为协调和发展相互促进,河北"两型社会"发展主要是走先发展再协调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对乡镇财政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探讨,研究了建立乡镇财政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和评价模式,构建了较为科学、全面的乡镇财政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8.
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是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是否可持续及其程度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而农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是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农业自然环境资源、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进步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9.
文章在简要阐述了县域社会经济发展综合评价原则的基础上,建立了县域社会经济发展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评价因子(指标)的权重。接着以太原市为例,对四个县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定量评价,指出了太原市县域社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旨在为促进太原市的县域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提供某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赵萌  陈亚男  沈哲 《技术经济》2014,(11):103-109
在坚持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和高频指标等原则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科学发展观的两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将熵权法与相对熵集结模型相结合确定指标权重,建立两型社会综合评价模型、协调度模型和演进规律模型。以河北为例,对模型的应用进行了说明,并对河北两型社会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6—2011年河北两型社会发展总体呈上升趋势,各子系统的发展逐渐趋于协调,河北走的是"先发展后协调"的道路。  相似文献   

11.
以可持续发展目标为出发点,从经济发展、社会人口、资源环境和科技进步等方面架构起中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并采用多元统计方法中的主成分分析法建立综合分析评价模型,对中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状况进行定量分析,力图为中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套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12.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综合运用社会-经济-自然复杂系统理论,研究我国各省市两型社会协调发展的演化规律。采用顶层设计的方法,建立两型社会的协调发展指数与综合指数模型。从社会、经济、资源和环境等多个子系统来构建多层次两型社会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发掘出各子系统与底层指标的适配关系。通过实证研究,验证了两型社会协调发展的MSP演化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各省市两型社会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研究成果对两型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通过构建"两型社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两型社会"发展程度评估模型,对常德市2004~2009年"两型社会"发展度、协调度、可持续度和综合发展程度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1)2004~2009年,常德市"两型社会"发展程度综合指数由0.358 0增至0.666 7,呈现出线性上升的良好态势;(2)截至2009年,社会发展协调度和可持续度指数分别为0.592 9和0.612 5;(3)除可持续度外,发展度、协调度与社会综合发展程度之间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86、0.988,P<0.05)。可见,常德市2004~2009年期间"两型社会"建设在取得成果的同时,经济发展、能源资源消耗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明显存在,经济发展可持续性较低。在今后建设过程中应在加快经济社会结构转型基础上,积极开拓发展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的新思路,强调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欧盟建立创新评价指标体系及其与美日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0年3月,在西班牙里斯本召开的欧盟理事会明确提出了建立欧盟创新评价指标体系的要求,并将此作为提高欧盟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和措施,是将欧盟建设成为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知识经济社会的战略思想。建立指标体系的目的当前在世界经济发展的总体格局中,美国和日本是欧盟经济发展的最大竞争对手。科学地比较欧盟与美国、日本的竞争力差距,同时对欧盟成员国之间的创新能力进行比较研究,做到心中有数,是提高欧盟整体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的当务之急,建立该评价体系正是为了满足这样的要求。首先,建立创新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反映并提…  相似文献   

15.
区域PERD协调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口、环境、资源与发展(PERD)的矛盾在中国各地区广泛存在,并制约着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准确测量区域PERD的综合协调度,能够为各地区实施人口、环境、资源与社会经济的综合协调发展战略提供参考依据。根据区域PERD协调发展的不同模式,构建区域PERD评价指标体系应遵循的原则,通过分析、选择建立区域PERD协调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指标体系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6.
发展区域低碳经济是国家应对生态环境持续恶化,谋求经济发展模式变革,探寻可持续发展之路的重要战略举措。评价区域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追寻碳的排放轨迹,从低碳能源投入、低碳产出、社会环境、科技发展、政府服务五个方面,探讨了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和思路,建立了区域低碳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以科学指导区域低碳经济的发展工作。  相似文献   

17.
乌鲁木齐市可持续发展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公认模式。可持续发展的定量评价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所要研究的关键问题之一,而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是定量评价可持续发展的最常用的方法。本采用系统法建立了乌鲁木齐市可持续发展动态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分析了乌鲁木齐市可持续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8.
大型国家工程往往具有国家战略层面意义,与国家宏观经济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繁荣有着深远影响,对大型工程开展综合绩效审计是评价工程是否满足预定需求的前提。目前中国综合绩效审计仍处于探索阶段,对大型国家工程自身特点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评价指标的设定原则,对大型国家工程综合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设计。  相似文献   

19.
发展区域低碳经济是国家应对生态环境持续恶化,谋求经济发展模式变革,探寻可持续发展之路的重要战略举措.评价区域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追寻碳的排放轨迹,从低碳能源投入、低碳产出、社会环境、科技发展、政府服务五个方面,探讨了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和思路,建立了区域低碳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以科学指导区域低碳经济的发展工作.  相似文献   

20.
彭浪 《经济师》2011,(10):202-203
构建工矿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和评判标准,选用相关数学模型,从市(州)层面对湖南省工矿用地集约利用状况进行定量综合评价,估算工矿用地集约利用的理论潜力,并根据评价结果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实际,分类提出湖南省工矿用地集约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