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长三角居民赴韩旅游消费模式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从出游认知、消费构成、消费评价和消费趋势进行分析,探讨了长三角地区居民赴韩旅游消费模式。研究表明,长三角地区居民赴韩旅游出游认知和消费构成亦处于初级阶段,对消费评价和消费倾向大体上持肯定态度和乐观态度。  相似文献   

2.
依据1997—2008年的调查数据,采用旅游消费倾向率、结构指数、地位指数、消费弹性等指标,分析了福建省旅游消费结构变化及对拉动国民消费的贡献.结果发现。国内旅游和入境旅游的人均花费以及结构指数均呈现增长趋势。福建省的旅游业日趋成熟;旅游住宿餐饮、旅游购物等占全社会住宿餐饮业、批发零售业等的比重增大。弹性系数大于1,说明旅游消费增长率快于国民消费.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民旅游研究评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近年来随着农民旅游的快速发展,农民旅游研究也正在逐步开展,从农民旅游产生的背景和开发意义、农民旅游市场潜力与开发现状、农民旅游消费特征与制约因素、农民旅游认知和态度、农民旅游产品开发与设计、农民旅游市场营销、农民旅游市场开发对策7个方面对我国国内关于农民旅游的研究进行综述,并对以后关于农民旅游的研究进行了初步的展望,以期对这方面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徐娜  乔晖 《新智慧》2006,(12):62-62
传统的旅游消费是将旅游者运送到景点就地消费,旅游者事先难以知道景点和其他服务的优劣。在信息社会中。旅游者可以在互联网上虚拟旅游。直观形象地欣赏和体验自然普观、人文景观和旅游服务,然后决定是否购买.除此之外旅游者还能在网上自行选择,自行设计,自行组合旅游,自订机票,自订酒店,然后在网络上键入信用卡密码报名参团,通过网络银行结账。这种旅游方式称为“电子旅游”。  相似文献   

5.
因旅游吸引力不足、在汉游客停留时间和人均花费偏低等原因,武汉旅游横比增长缓慢,旅游地位呈下降趋势。开发利用武汉商业文化资源,做好商业文化旅游的规划,设计融购物、餐饮、休闲、娱乐、观光、文化消费功能于一体的高品位旅游项目,发挥武汉商务旅游和商业文化的优势,将大大提升武汉的商务会展和都市休闲的旅游城市形象,有助于改变旅游吸引力弱、在汉游客停留时间短、花费低的状况。  相似文献   

6.
在比较分析了有关旅游消费的概念之后,对旅游消费的含义进行了重新界定,指出了旅游消费的八个基本特征,并在最后提出了几个有关旅游消费的值得商榷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7.
我国许多世界遗产地的旅游发展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其旅游影响已凸显出来。对遗产地居民旅游态度的调查可以了解旅游影响的状况如何。以世界文化遗产地平遥古城为例.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及其态度并比较了不同类型的居民以及不同人口学、社会学特征的居民对旅游影响感知和态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游客是旅游演艺活动的消费者,游客对旅游感知价值的大小直接决定旅游演艺项目的成败.旅游演艺感知价值包括产品价值感知、服务价值感知和认知成本感知3个维度,旅游演艺资源特色、旅游演艺解说系统、旅游演艺服务人员态度、与地区文化风俗匹配度、民俗风情以及旅游演艺产品门票价格等是旅游演艺感知价值的重要影响要素.旅游演艺需要通过突出项目特色.提升服务质量,制定合理的门票价格.设计新奇、互动的项目等措施来提升旅游演艺游客感知价值.  相似文献   

9.
“体验经济”概念提出后,很快成为全球热点。“体验经济”的出现反映了人类需要层次的升华,其追求的最大特征是消费和生产的“个性化”,并且消费者将为体验付费。“体验经济”引起了消费者需求和商业理念的巨大变化,因而也引起了作为我国第三产业龙头的现代旅游业的关注,“旅游体验”命题被提出,人们开始了对旅游本质的思考。但是,目前我国旅游学术界和业界对“旅游体验”的研究,除少数学者外主要还是从传统的“经济产业”思路上的产品、服务、营销三个方面进行的。在深度和系统性上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
庐山儒家文化的内涵、旅游价值及深度开发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以庐山白鹿洞书院为载体,对庐山的儒家化的内涵和旅游价值进行了发掘和分析,并对庐山的儒家化的旅游深度开发策略进行探讨,其中在策略上又重点探讨了旅游形象策略、景点建设策略、产品策略和市场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11.
意向性旅游消费水平是潜藏在人们意识里的客观存在,是潜在旅游市场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探讨意向性旅游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能为旅游需求的预测和旅游目的地的营销提供参考依据,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具有价值。以长沙市区居民的随机抽样数据为基础,采用交叉分析和卡方分析方法从人口特征和现实旅游消费水平两个方面探讨意向性旅游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长沙市居民意向性旅游消费水平较高,意向性旅游消费水平与学历结构、家庭人均月收入、现实旅游消费水平正相关,但年旅游意向花费在性别、年龄和家庭结构方面出现分异,单次旅游意向时长与性别、家庭结构无关。  相似文献   

12.
旅游价值估算为游客旅行费用支出、时间价值以及游客消费者剩余之和.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采用费用支出法、时间费用法以及消费者剩余法对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陕西游憩价值进行了评估.通过现场抽样调查。建立了旅游费用与旅游人次散间的供给需求函数。求出了游客消费者剩余.在获得游客多目的地特性以及重游率的基础上。对评算结果进行修正。最终得出了2005年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游憩的总价值.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无景点旅游"的兴起及对行业的影响分析,认为旅游者消费渐趋成熟、休闲方式的多元化及理性回归、旅游体验的实际效果及景区超载接客等是其产生的主要原因。随意性、舒适性和灵活性是其三大特点。同时认为,"无景点旅游"对行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从发展内涵上看,新的形态势必引发人们对体验旅游本质的实现途径、旅游意义和归宿的新认识,改变对旅游资源、旅游吸引物和旅游产品的诠释和利用;从组织方式上看,势必造成对传统旅游组织中介旅行社运营管理的冲击;从其完善程度上看,旅游企业及政府机构应改变观念,积极引导和迎合。最后,提出了"无景点旅游"的完善建议。研究将有助于对这一新旅游形态的全面认识,对促进旅游市场健康发展既有理论意义又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以低能耗、低污染为核心的低碳旅游方式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被提倡。桂林作为国内外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发展低碳旅游是必然选择。增强桂林旅游企业的竞争力,可以从发挥旅行社纽带作用,宣传低碳产品、引导低碳消费;优化旅游企业车船设备,因地制宜,实施低碳旅行策略;培养企业领导者的低碳旅游理念;加强合作,抓住机遇,实现网络化经营,在竞争中拥有主动权;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培养具有低碳理念的高素质员工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5.
在微博及其微生活方式的影响下,微旅游已经成为旅游者、传统旅行社和新兴媒体争相关注的焦点和热点事物,微旅游时代已经悄然到来。微旅游具有旅行时间很短、出游距离很近、出游者以都市白领阶层为主体、无景点式的目的地选择方式等4个典型特征。为推进微旅游的深入发展,可考虑从加强微旅游理论研究、注重微旅游者的需求、科学设计微旅游产品、制定微旅游发展政策等4个方面采取相对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旅行商是连接旅游者和旅游地的桥梁。虽然旅行商与旅游地之间形成密不可分的利益关系,但在现实的旅行商和旅游地关系中,却存在较多的问题:个别大型旅行商"绑架"要挟旅游地,旅游地营销战略与旅行商推荐线路性质不匹配等。以压力-状态-响应理论和刺激-反映理论为指导,选取2010年和2011年国家旅游局发布的100强上榜旅行商中的重庆旅游地以外的60家旅行商为样本,通过网络调查方法,获取其推介的重庆旅游线路的相关情况,并加以分析整理,再结合重庆市旅游营销的具体实践,探求二者之间的匹配响应关系,得出市外旅行商和重庆旅游地营销之间存在匹配响应较低的结论,其结果是大大降低重庆旅游营销效果。最后,文章给出旅游地和旅行商之间匹配关系调整的一些对策,以期对重庆旅游营销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淡季旅游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瓶颈。基于中国乡村旅游目的地典型代表——江西婺源的个案研究,借助ROST CM6软件网络文本分析功能,挖掘与剖析婺源游客的淡季出游行为。淡季游客画像显示:游客主要选择秋冬季出游;多数游客在婺源逗留1~3天;结伴同游、家庭共游现象比较普遍;出游方式更倾向于自助自驾。高频词排序与聚类分析表明:游客消费行为具有明显的地方依恋倾向;游客审美行为具有乡土乡愁元素情结;游客权衡取舍行为取决于对服务势能的评估。最后提出制定淡季景观提升计划,促进全域全时旅游发展;文化赋能淡季旅游发展,促进文旅深度融合与迭代;打好淡季旅游产品组合拳,培育淡季个性化出游市场等对策。  相似文献   

18.
宗教是一种文化资源,亦是一种十分宝贵的旅游资源。宗教文化旅游是指宗教信仰者或宗教研究者以朝觐、朝拜、传教、宗教交流或宗教考察为主要目的的旅游活动。宗教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可通过旅游得以实现,同时宗教文化又伴随着市场经济的进程,日益成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专项宗教文化旅游。对安徽宗教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应注意协调性、务实性、生态性和保护性等四个问题,还应走多元化精品化道路,开辟宗教文化旅游专线,充分挖掘文化内涵,提高旅游地吸引力,依托新载体,拓宽宣传渠道,同时开发体验参与性强的旅游项目。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作为中国成长最快的出境旅游市场之一,上海居民的出境旅游需求逐年增长。然而,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严重负面影响。通过聚焦金融危机背景下的消费需求和影响因素,运用因子分析等方法,研究了上海居民出境旅游决策的影响因素以及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出境旅游消费行为特征,试图为"十二五"期间加快发展出境旅游提供对策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中国夜间旅游研究经历了10余年发展,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通过对10余年来(2002—2012)国内夜间旅游文献的梳理,总结了夜间旅游的概念、特征、动因、功能以及开发模式和存在问题.从旅游开发、利益相关者、可持续发展等视角,对夜间旅游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并作为研究路径,提出今后夜间旅游研究目标应趋于综合性.关注夜间旅游7个开发环节、六大要素与3个地域层面;研究手段趋于多元性,关注夜间旅游对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游客和民众对夜间旅游的感知和态度;强调文化的核心地位,重视夜间旅游与日间旅游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