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巴西缩小贫富差距的做法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为"金砖国家"的中国与巴西,在城乡贫富差距、区域贫富差距、行业贫富差距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巴西从社会福利方面着手缩小贫富差距的做法具有一定的启示。我国应统筹城乡社会福利制度,充分发挥社会保险的再分配功能,整合城乡社会救助制度,促进城乡教育的统筹发展,以缩小贫富差距。  相似文献   

2.
西村 《经济改革》2014,(1):86-86
中国有没有贫民窟?估计不会有人肯定也没人否定。中国有没有比贫民窟更贫困的生存状态,大多数人都不会否定。中国的城镇化会不会出现贫民窟?中国首富王健林表示了担忧。他说:现在建保障房,政府因为财力所限,一定是在配套最差,道路最远,土地最便宜的地方去建保障房。十年二十年后,很可能相当一部分会成为未来的贫民窟。王建林的话不无道理,就是说随着城镇化的进程,大批的农民转换身份进城,有可能融入变身市民,但也有可能在城市聚居形成贫民窟。改革开放前的中国的城市没有贫民窟。城市居民有大杂院、单位家属院、职工宿舍等各种居住状态,基本上是穷富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3.
正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我国城镇化建设经历了一段从起点低到快速推进的发展历程。1978年至2013年城镇化率从17.9%提升至53.7%,城镇化建设取得长足进展的同时给我国财政的诸多方面带来严峻挑战,财政在支持城镇化建设中面临诸多困境,如果这些困境得不到妥善化解,将会成为制约我国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因素。一、我国城镇化进程中财政面临的挑战1.城镇化建设如何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是财政面  相似文献   

4.
巴西魂     
艳子 《新经济》2014,(15):82-83
再没有哪个国家比巴西更挚爱足球了!对巴西人来说,足球是运动,也是生活.足球在巴西拥有广泛而深厚的群众基础,无论是在海滩,还是在城市的街头巷尾,甚至在贫民窟,都能够看见巴西人踢球的身影.正如巴西总统罗塞夫所说:“在巴西,世界杯就像回家了一样,因为这里是足球的国度.”  相似文献   

5.
在世界各地,生活水平差异之大几乎令人难以理解。根据萨默斯和赫斯顿(Summers and Hes-ton)数据库的数据,1960年世界最富裕的国家瑞士的人均收入以不变价格计算是3 414美元,最穷的国家坦桑尼亚的人均收入为111美元,前者是后者的31倍。而到了2000年,最富裕的国家是卢森堡,人均收入为48 967美元,坦桑尼亚仍然是世界最穷的国家,人均收入为490美元,但贫富差距已经从1960年的31倍扩大到将近100倍。[1]对跨国收入差距如此巨大的原因的解释,一直是经济增长理论和发展经济学等学说所要研究并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6.
21世纪人类正面临气候变暖和人口激增的双重挑战。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城市CO2排放将持续增长。考虑到城镇化水平提升和城市体系优化是城镇化发展的两大核心问题,在STIRPAT模型的基础上,从城镇化水平、城市体系双重视角,探索1971—2018年世界117个国家城镇化发展的碳排放效应。结论显示,城镇化水平提升对CO2排放具有明显的正向促进效应;最大城市人口占比提高则有效降低了CO2排放。通过更换主要解释变量及模型方法,上述结论仍然成立。研究认为,应进一步注重城市群都市区域协调发展,通过促进城市人口进一步向大城市集聚以缓解城镇化水平提升带来的CO2排放促进效应。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城镇化的经济原理出发,分析城镇化是经济工业化的历史必然趋势。在借鉴巴西、韩国和爱尔兰等三个与中国有着相似背景的国家在建设本国城镇化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得出新形势下我国农村城镇化的重要指导原则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重庆市自2007年6月被国务院批复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已经过去4年左右的时间了.在4年的时间里,重庆市的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到底进行的如何,城镇化有没有一个明确的解决方向,以前城市和农村贫富差距太大的问题有没有得到缓和,本文试从城镇化的角度进行一些考察,做出自己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提出,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进城镇化建设。这是中国继城市化和工业化完成一个阶段性进程之后,把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从城市化和工业化,转移到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建设上来。是缩小城乡贫富差距,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达到中国经济保持可持续增长的重大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0.
刘秋银  陈赟 《发展研究》2014,(4):110-113
新型城镇化引领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推进新型城镇化对促进四化同步发展、拉动内需、缩小贫富差距等起着重要作用。如何规划新型城镇化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关键环节,但我国对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路径还存在较大分歧。本文通过对国际城镇化经验的借鉴、新型城镇化实质的认识以及新型城镇化理论与实践的支撑的分析,提出中心村建设应纳入新型城镇化规划并予以重视,中心村建设主要包括选择中心村的标准、中心村的基础设施、中心村的基础设施、中心村的相关改革。  相似文献   

11.
智库     
《广东经济》2014,(2):8-9
正城镇化就是老城区+新城区+新社区西方的城镇化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它不叫"城镇化",叫"城市化",它的城市化是和工业化同步进行的。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它的城市化也就进展到一定程度,但这个例子造成了两个后果:第一,城市拥挤,贫民窟、棚户区到处见,城市环境日益恶化;第二,城里人不高兴了,生活质量下降了,城里的有钱人往乡下搬,乡下的穷人往城里搬,这就叫反城市化。中国要走适合中国国情的城镇化,分三部分组成:老城区+新城区+新社区。  相似文献   

12.
近三十年来,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快速发展,城镇化率由18%提高到51%,形成了一大批城市群,城镇化在促进国民经济增长和改善人们社会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城市生态系统日益恶化,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初衷逐渐背离,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受到挑战。基于此,文章对我国城镇化背景和历程进行了梳理,初步分析了城镇化带来的城市生态问题及城市生态系统脆性发生原因,提出了城市生态系统脆性结构及其发生机理,进一步探索如何预防城市生态系统脆性发生并解释未来我国城镇化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3.
现阶段我国贫富差距有日益拉大的趋势。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统计数字,中国目前的基尼系数为0.45。占总人口20%的最贫困人口占收入或消费的份额只有4.7%,而占总人口20%的最富裕人口占收入或消费的份额高达50%。据此看来,中国社会的贫富差距已经突破了合理的限度。作为社会主义的中国在短短二十多年的时间里,从一个平均主义盛行的国家,转变为贫富差距扩大现象严重、收入差距超过国际上中等不平等程度的国家,其贫富差距扩大的幅度之大、速度之快,的确令人担忧。这已引起了中共中央的高度重视。温家宝总理2005年3月向全国人大所做的《政府工…  相似文献   

14.
赵桂芹 《商周刊》2014,(5):40-41
对姜山镇来说,从工业化到城镇化,是一个顺势而为、水到渠成的发展过程。而在新型城镇化的建设过程中。姜山镇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5.
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贫富差距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影响下呈逐步拉大的趋势。缩小贫富差距是建设和谐社会重要基础的内涵。解决贫富差距的问题,关键是制度,只有从市场行为、税收、就业与社会保障方面作出合理的制度安排,才能从根本上缩小贫困差距,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6.
法国的城市化起步早,发展速度比较平缓;中国的城镇化起步晚,但是发展速度非常快.法国城市化自1830年起,从10%提升到50%,用了101年;中国城镇化自1949年开始,从11%提升到50%,只用了60年.未来5~10年将是中国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跨越的“大突破”时期.法国一直是市场主导下的政府辅助型城市化;而中国城镇化在1979年之前是行政主导型,1979年之后,行政和市场两方面共同推动城镇化发展,市场成为主力.中国应放开中小城市户籍,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以城带乡,城乡互动,使农民由农村向城市集中,推动城乡一体化.  相似文献   

17.
吴红菲 《经济师》2014,(11):160-160
努力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对于保证新的五年规划顺利实施,推进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缩小城乡差距、贫富差距、地区差距,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文章以河南省濮阳县为例,对扶贫开发进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8.
我国目前的老年照护模式存在着老年家庭照护日渐衰退,老年机构照护力量薄弱,老年社区照护刚刚兴起、发展不平衡的特点.城镇化进程中我国老年照护面对农村留守老人、城市空巢老人增多的局面,半城镇化的阶段现实现同时给农民工未来老年照护带来巨大隐忧.“以人为核心”的新城镇化解读,城镇化和高龄化并轨现实,老龄人口变动结构变化凸显老年照护服务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9.
恶性通货膨胀是对经济持续增长的重大挑战。本文梳理了20世纪巴西经济增长路径,详细分析了巴西恶性通货膨胀形成的原因及其政府的治理手段。以此为基础,通过对比中国和巴西通货膨胀形成原因的差异,本文从货币发行、财政资金收支、税收和汇率等多种政策的搭配使用,以及统筹管理社会信用规模总量等方面对中国治理通货膨胀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中国建设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方向,2014年3月国务院也公布了“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规划,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新型城镇化作为国内投资与消费的重要结合点,既为房地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也对房地产业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本文拟在分析漳州新型城镇化与房地产业发展关系的基础上,从新型城镇化与房地产业发展的关系入手,进一步分析新型城镇化带给房地产业的机遇,探究新型城镇化对房地产市场走势的制约和挑战,并就推进新型城镇化与房地产业协调发展提出政策建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