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谭焕新 《商场现代化》2007,(33):195-196
商标宣传的最终目的是经济效益最大化,即正确传达商品优良信息,吸引目标消费者,促发美好联想激发购物欲望,引发购买行为。本文以翻译目的论原则为理论框架,从商标显著性的角度探讨英汉商标翻译,指出英汉商标翻译宜应注重原语与目的语之间的文化差异并灵活运用各种翻译技巧以达到最佳商业效果。  相似文献   

2.
谭焕新 《商场现代化》2007,(11X):195-196
商标宣传的最终目的是经济效益最大化,即正确传达商品优良信息,吸引目标消费者,促发美好联想激发购物欲望,引发购买行为。本文以翻译目的论原则为理论框架,从商标显著性的角度探讨英汉商标翻译,指出英汉商标翻译宜应注重原语与目的语之间的文化差异并灵活运用各种翻译技巧以达到最佳商业效果。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品牌名称急迫面临翻译问题。本研究以消费者为评价翻译效果的主体,通过问卷调查,以FCB方格商品分类为依托,研究不同类型商品名译后的联想效果,符号形象,语义与商品的关联程度和音响效果四大维度对消费者整体评价的不同影响。研究发现,不同类商品品牌名在翻译为中文时应侧重的语言因素各异。对于需求性购买的商品,习惯性购买的商品以及冲动性购买的商品,联想效果与总体印象的相关度都是最高的。对于评估性购买的商品,音响效果与总体印象的相关度是最高的。因此,在翻译商标词时,应考虑商品类型和目标市场,对此四维度有所侧重,全面兼顾,采用行之有效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4.
在商品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商标译名对商品在目的语消费者中的接受程度有着重大影响。本文从接受美学角度,结合商标译名受众者的期待视野,讨论英汉商标的翻译处理。  相似文献   

5.
商标是商品的标记,是架设在商品与消费者之间的一座桥梁,独特新颖、生动活泼的商标常常能为商品画龙点睛.以刺激消费欲望.商标翻译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一个企业的经济运行,中英文化差异增加了商标翻译的难度。本文结合大量实例,从中英文商标翻译中所表现的两个发展方向做以探讨。  相似文献   

6.
李玲 《商场现代化》2007,(33):194-195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商品商标的翻译日益重要。商标翻译得是否恰当,直接影响着商品是否能走进市场,走向世界。翻译后的商标不但要保留原商标的精髓,还要符合消费者的心理。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要采取一定的方法,遵循一定的原则。  相似文献   

7.
李玲 《商场现代化》2007,(11X):194-195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商品商标的翻译日益重要。商标翻译得是否恰当,直接影响着商品是否能走进市场,走向世界。翻译后的商标不但要保留原商标的精髓,还要符合消费者的心理。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要采取一定的方法,遵循一定的原则。  相似文献   

8.
王崇凯  谢会 《中国市场》2007,(35):124-125
商标是商品显著特征的浓缩,是商品文化的核心部分,是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有力武器。好的商标翻译能给予消费者良好的印象,有利于提高产品的知名度,打开销路,加强市场占有率。笔者通过对一些商标翻译中用到的翻译方法进行分析、吸收和借鉴,重新总结归纳出一些英文商标汉译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商标是商品的标志,商标翻译质量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跨国营销活动的成败。商标翻译需要理论和原则加以指导,在翻译方法上,商标翻译一直有"归化"与"异化"之争。本文从"信达雅"翻译标准角度,论述了商标翻译应以"信达雅"为标准,采取异化翻译,以利于保留原语文化内涵,多元文化交流,避免文化霸权主义,同时也符合现代消费者的心理趋向。  相似文献   

10.
商品命名是国际市场推销的重要环节,对于跨国品牌营销来说,做好商标的翻译是进行国际营销的首要任务。化妆品由于其客户群的特殊性——主要集中于女性,在商标翻译策略上具有其独特性。本文结合市场上化妆品翻译的现状,从商标命名规律、消费者心理等多方面对化妆品商标翻译策略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步伐加快,国际贸易经济越来越开放,国际领域的商品流通也日益活跃,各国商品纷纷进入国际市场。如何让国外的产品"走进来",让国内的产品"走出去"成为企业打开国际市场的重要一环。商标作为商品的名称和标识,是消费者认识或购买产品的第一触点。当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时,承载着商品信息和文化信息的商标就必须顺应国际市场的语言要求,即用目标市场的语言来命名商标,此时便涉及商标的翻译。为了使产品更好的被目标市场的消费者接受,各国企业在为自己的产品进行商标翻译时一般都会分析消费者的心理,根据产品目标消费者的购买意向,结合产品特质合理翻译,从而刺激目标市场的消费。本文主要探究消费心理影响下的商标的心理效应,重点通过实例分析,探讨总结出以消费者心理为导向的商标翻译原则及方法。  相似文献   

12.
商标翻译作为跨文化交流的纽带和桥梁,在国际贸易和国际交流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商标的翻译是在源语与目的语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进行的,要透过表层文化现象发掘深层文化意蕴,使译名能准确传达出异国文化,使消费者与商品进行有效的交流,从而促进商品贸易的发展。本文将从跨文化交际这一视角具体探讨商标翻译技巧问题。  相似文献   

13.
用文字商标激发消费意识 ,就是突出商品的性能特点 ,突出企业的名称 ,深化消费者的印象 ,突出消费者的崇尚与喜好 ,博得消费者的信赖。用无实际意义的字组合成商标 ,给消费者以新潮的刺激 ,从而引发消费者的联想 ,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相似文献   

14.
《商》2015,(22):209-210
商标是商品的生产者、经营者在其生产、制造、加工、拣选或者经销的商品上或者服务的提供者在其提供的服务商采用的,用于区别商品或服务来源的具有显著性特征的标识。商标作为一种新兴的独立的企业生产力,通过影响大众的消费心理等多方面的作用,为企业创造更加高额的利润。"中华老字号"(China Time-honored Brand)是我国商业发展中的一个特有的现象,老字号品牌所代表的高声誉和社会的认同度是有一定的地域限制性的,在老字号品牌出口到国外发展后,原本自身携带的优越性和普及度已不再强烈。本文通过对现有的常用商标翻译方法如音译法、意译法、音意结合法和创造性译法等进行分析,指出我国现有老字号商标翻译存在过度使用拼音、翻译缺乏国际视野和缺乏联想性等问题,并提出采用音译加意译结合法、音译方法、简单缩写的方式和创造的翻译方式以完善对老字号商标的保护。  相似文献   

15.
从语言上看,商标的翻译是一种极为复杂的语际符号转换活动,是一种跨文化交际形式。商标的翻译不必拘泥于语言层面的对应,而应力求功能相似,效果相近。商标的翻译一般可以采用音译,直译,音意结合的方法。只有充分考虑到文化背景的差异,注意商标的特点,遵循商标翻译的原则与方法,才能使汉语商标为西方的消费者所接受,使其产生美好联想。激发购买欲望。  相似文献   

16.
李明清 《商场现代化》2007,(34):236-238
商标的翻译需要运用翻译理论和原则加以指导。按照等效原则的理论观点,商标的译名在语言上应做到好读、好听、好看,做到音、形、义的完美统一;与此同时,翻译也要能够摆脱死板对等观念的束缚,大胆创新,译出既能够完美演绎商品内涵、传递商品神韵而又能兼顾消费者文化风俗习惯的译名。  相似文献   

17.
商标词的主要功能是提供商品信息和刺激消费,其特殊性决定着商标翻译的重要性,直接影响该商标产品在全球市场中的成败。Nida的读者同等反应论适用于商标翻译,有助于取得商标译名与原商标词在意义上及文化联想上的等效,有利于商家促销产品。  相似文献   

18.
商标是识别商品的文字标志,是商品宣传语言的精华。商标词的翻译,在遵循一定的翻译原则基础上,要传递商标中的文化信息,发挥语言的美学优势;运用灵活多样的翻译方法译出原文的风韵,达到树立名牌信誉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万益 《商场现代化》2006,(16):197-198
在商品贸易不断增长的今天,商标也日益具有国际性。商标的翻译既要保留原文的精华,又要符合不同文化背景的消费者的商标心理以达到满意的效果。本文主要探讨了国际贸易中商标的英译方法,即意译、直接、意音结合和创新四种方法。  相似文献   

20.
刘云江 《商业研究》2004,(13):167-168
商标是商品的名称,它常取自于人名、地名、公司名称或普通名词组合。外国商标通常运用构词法,如剪辑词、混合词或首字母词构成。优秀的商标具有词汇简明、语言响亮、寓意深刻、联想丰富等特点,其目的是反映商品的属性和优点,以吸引消费的欲购心理。鉴于商标的特点,在选用商标或翻译商标时,我们要全面考虑,努力使其符合商标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