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是我们进行审美教育的绝好材料,作为语文老师,应该充分发掘蕴含其中的美的要素,让文本中的美放射出无穷的魅力。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具有个性鲜明的语言美、多种多样的结构美、美妙绝伦的修辞美、情真意切的抒情美、独特鲜明的形象美等各种审美因素。  相似文献   

2.
学术期刊的科学美是其内在质量的一个重要体现,学术期刊在表现科学美方面应注重表现真善之美、哲理之美、新颖之美。为此,学术期刊编辑作为审美主体与审美中介须注意解决好几个相应的问题:正确处理审美主观性与客观性关系;提高审美素质,加强审美判断与选择能力;不可为美而单纯追求美;引导作者与读者去培养科学美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3.
高中美术教育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和"术"的教育。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美术教育,既使其掌握基本知识,能认识和欣赏美,又掌握基本的技能技巧,能够表现美和创造美。其中,审美教育比之技能技巧的培养更为重要。一、教材内容选择和安排上注意娱乐性教材内容是学生创造愿望的最基本源泉。在选择教材上,我采取了三种做法。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使之发现美、感受美;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指导学生赏美;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倡导学生创造美。从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
历史教材本身就是一座美育的大宝库。而其中更不泛富有创新精神的审美因素,这些具体的、鲜明的美的形象一旦被在教学过程中挖掘、应用,就必然会丰富历史教学内容,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山西师大临汾学院,山西临汾041000)  相似文献   

6.
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审美“趣”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时代,传统延续与"时尚"结合所带来的审美需求是什么呢,现代包装怎样迎合这种审美需求。文章认为,现代包装设计师应当熟知美学原理,懂得美学规律,尽力使设计适合于社会美、大众美和时代美,把握住现代消费者求新、求奇、求趣的视觉审美与心理审美需求。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诗歌朗读欣赏中所蕴含的审美因素进行了探讨,认为在诗歌朗读欣赏中要注意发掘音乐美、语言美、情感美、形象美和意境美等审美因素,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8.
典范的文学作品中往往蕴藏着诸多美的因素,像意蕴美、人格美、真实美、想象美、语言美等等。在文学欣赏课教学中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力,是高校语文教学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翻译的美建立在审美客体、审美主体、审美体验和翻译的美学标准基础上.审美容体是判断原文的审美价值,观察原文的美学表象要素,主要表现为文字结构和组合形式的形式美及音乐结构和音位组合形式的音乐美.审美主体必须具备审美素养、审美意识和审美经验.在审美体验中应该遵循对审美客体的审美构成的认识,转化、加工和再现这一规律.  相似文献   

10.
作为婉约词风代表的李清照,丰富了词的审美内涵,提升和拓展了词的审美品格,创作了不同形态的“美”,有清新素雅、浑然天成的自然美;如玉连环、如转丸珠的流动美;含蓄幽折、意与景谐的浑融美;凄清寂寥、忧愁怨悱的“悲慨”美。在审美的词文里倾诉着自己的情感和生命历程。本人拟从审美鉴赏的角度来探讨其不同形态的“美”。  相似文献   

11.
新的时代需要新的教学方式,当前重新构建高校文学课的新型审美教学模式显得尤为重要.从审美客体来看,必须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力,重读经典;从审美主体来说,需要加强教师学识修养,以研促教,推进审美教学深层次发展;从审美语境来看,必须利用新媒体技术平台,最终促进审美教学的现代化.以上三者的关系并不孤立,它们在互动过程中共同组成了当前高校文学课审美教学模式的基本形态.在全球化经济背景和国际化的教育视域中,我国审美教学依然显得很薄弱,必须建立灵活多变适应现代社会的新型审美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2.
良好的审美素质是一个人对于美的事物的一种鉴赏能力,是一个人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的体现。旅游与审美的特殊关系以及旅游工艺品的特殊性决定了旅游工艺品设计者在旅游业中的特殊地位。提倡美育,就是要培养人的审美情趣,作为旅游工艺品的设计者应该让购买者从产品中感受到审美观念。  相似文献   

13.
旅游美学的基本内涵及其理论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美学是以美学基本原理为指导,研究旅游活动过程中的审美关系的一门带有高度实践指导意义的学问。旅游审美关系主要表现在人与景观之间和人与人之间。按照主客体相统一的基本思路,旅游美学的理论框架包括旅游审美对象论、旅游审美本体论、旅游审美认识论、旅游审美文化论和旅游审美实践论等五个块面。  相似文献   

14.
我们生活的时代已经步入城市化进程,世纪之交散审美意识出现了既有多声部复合变奏,又存在审美理想的趋同性的复杂局面。当前都市散审美理想相当大程度上是以乡土田园所代表的农业明审美风范为参照而衡定。乡土田园的古典美已然构成对都市现代美的遮蔽。都市散审美意识应在吸取古典人资源的同时。努力张扬自身的现代美内涵,给人们提供富有时代内涵的审美经验。  相似文献   

15.
模糊语言的审美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模糊语言学认为模糊性是语言的一种基本特征,是自然语言的客观属性。人们认识到利用语言的模糊性能很好地提高语言的表现力,这是由模糊语言自身的美学特质所决定。模糊语言作为审美客体能给审美主体以精确美、含蓄美、朦胧美、幽默美和意境美的感受。  相似文献   

16.
除了传达信息的功能价值以外,公示语还具有自身的美学特征,其翻译不能是简单的语码转换,需要在考虑其内在意义的基础上兼顾语言艺术及美学效果。译文不仅要注重形式美,还要讲究内涵美,以便提升其美学价值。最后从美学视角提出了公示语翻译的美学原则,即忠实美、等效美和创造美,对公示语翻译实践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荒诞”作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化艺术最典型的审美形态和最核心的审美范畴,经历了由艺术表现手法发展到文艺思潮流派,然后上升为审美范畴的过程.本文分析“荒诞”作为审美范畴的内涵,全面阐述荒诞派文艺作品主要审美特征,深入探求荒诞派文艺的思想根源。  相似文献   

18.
文学课教学中的审美人生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教育是一种审美教育,其终极目标不在于培养审美兴趣与审美能力,而在于培养审美人生观。这与文学自身的特性及文学鉴赏的要求有关。在文学课教学中落实审美人生教育应抓住作品的生命意识,强化情感体验,将审美与育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9.
新时期美学理论所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原有关学理论的动摇和颠覆;艺术实践(包括创作及审美两方面)对原有美学理论的挑战;市场经济和大众文化的价值取向与美学的形上追求正相反对.由于上述的原因,我们的美学理论必须重构:以整体论哲学取代科学认识论作为美学理论的哲学基础;以文化本体论取代物质实践本体论构建我们的美学理论;以固有的美学思想为基础,批判地吸收西方美学思想尤其后现代主义美学思想,做到中西融化出新.  相似文献   

20.
基于千年生态系统评估(MA)框架分析,生态系统美学价值具有非物质性、对于个体的主观性和对于群体的客观性等特征。依据景观美学理论基础和生态系统服务评估研究方法,确定了CVM评估生态系统美学价值的合理性。文章在文献研究基础上,以具有"大美青海"之称的青海湖旅游区为案例地,尝试运用CVM评估其生态系统美学价值。经计算,2013年青海湖旅游区生态系统总体美学价值均值极高,可成为青海湖旅游区管理部门制定生态补偿政策的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