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进入21世纪以来,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推动下,“机器代人”已成为一种新的发展趋势.“机器代人”对传统产业将产生重大影响,而产业的变化也将导致城市产业空间以及城市空间的变化.回顾了技术进步对城市空间的影响,以及产业空间在城市空间中的演变历程,在“技术—产业—产业空间—城市空间”的分析框架下,探讨“机器代人”对城市空间演变的影响机制,依据不同的理论支撑和情景分析,提出交通导向型、科技导向型两种城市空间演变模式,并从城市空间结构、土地利用、交通三个方面提出初步的规划对策,以期为未来城市发展提供前瞻性建议.  相似文献   

2.
探讨了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和演变机制,重点剖析了杭州天然廊道空间形态、街道空间形态和节点空间形态等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内部空间形态与杭州城市特色内涵之间的关系,对未来杭州城市空间形态的发展方向和重点作了前瞻性探讨,提出塑造特质城市空间形态是保持和发展城市特色内涵的重要内容和手段.  相似文献   

3.
针对传统研究中城市空间演变的历史阶段划分依据和方法的问题,利用城市历史地图数字化后的资料平台,运用紧凑度指数、空间整合度指数和分形指数的相关原理,基于GIS、空间句法等相关技术,对城市建成区范围、路网结构、街区肌理等典型系统的空间演变过程进行定量化的数字模拟分析,探寻城市空间演变中不同系统的几何或数字逻辑关系与城市空间整体格局变化的关联,进而确定城市空间特色的自组织规律节点.并以天津中心城区为例,实证了相关方法在城市空间演变历史阶段划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全国52个特大城市1990~2008年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特征。研究表明:中国特大城市空间结构出现了多中心、多轴线的演变,多中心结构、带状结构和放射结构城市数量增多;城市空间结构多中心演变特征在1990~2000年表现更加明显,多轴线的演变特征在2000~2008年表现更加明显;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主要受城市空间规模扩大,城市产业结构类型和城市空间增长方式等因素的影响。最后基于1990~2008年中国特大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研究将中国城市空间结构演变归纳为单中心结构分化、轴线结构强化、单中心结构回归三种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5.
孟雷雷 《城市发展研究》2022,29(3):47-52,封2
通过对比北京与东京城市空间及城市规划的演变,发现北京轨道交通存在滞后于城市空间演变的现象,导致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出现了耦合度低的状况.此外,北京各时期的卫星城镇建设的迟缓与轨道交通系统的不完善不无关系.在北京最新版的城市规划中,虽明确提出圈层式结构的交通发展策略,却出现了轨道交通分工不明确的情况.利用空间句法进一步对比...  相似文献   

6.
中国城市集聚区的演化过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国以来,中国大陆城市集聚区空间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根据城市人口分布Kernel密度对中国城市集聚区的空间分布和演化过程进行分析.中国城市集聚区自1949年的京津、辽中和长三角3个城市集聚区开始发育,到2003年其空间格局已形成"长三角-山东半岛-苏鲁皖边界"、"京津冀-中原-晋中"和珠三角等三大城市连绵区、11个城市集聚区和9个城市集聚发育区.从中国城市密集区的空间演变过程可以推测,中国在未来几十年内发育新的城市集聚区的可能性和数量都较为有限,城市密集区的演变趋势主要表现为:原有处于发育阶段的城市集聚区的进一步形成;原有城市密集区之间通过空间拓展出现空间衔接,并形成地域范围更大的城市连绵带.  相似文献   

7.
城市旅游景区的空间优化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城市旅游景区是一个社会、经济活动高度密集的复杂系统,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人地之间的矛盾.只有人与自然共同创造,协同进化,才能使城市旅游景区系统走向有序发展.在阐述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城市旅游景区空间现状,认为城市化、旅游需求变化和旅游发展模式是其空间演变的驱动因子,同时提出了城市旅游景区空间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8.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背景下,以大城市为核心的城市地区已经成为一种具有全球竞争和国家战略意义的区域发展模式与空间组合形式.本文通过梳理分析国际化大都市的相关理论研究和技术演变历程,响应国家的战略意图,阐述了中国语境下的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具体内涵.通过对西安城市空间发展现状特征的分析,基于城市空间理性增长这一主题,...  相似文献   

9.
邵晖 《城市问题》2011,(8):50-54
城市产业空间结构是城市经济结构的表现形式,是城市空间结构最为核心的内容,它的演变历程是城市成长变迁的历程,其演变机理也折射出城市发展的内在动力。以分工为切入点,对产业成长和生产组织结构的演变以及其在空间上的表现———城市经济结构的变迁进行研究。撇开各行业的特殊性,将各个产业的区位选择联系起来,在一个统一的框架内研究城市各产业的区位选择及变迁,揭示城市产业空间结构演变的本质和机理,并分析其所体现出的普遍性规律。认为在分工深化的过程中,随着企业功能的不断分化,不同功能之间的联系成本决定了功能空间的结合或分离,联系成本和区位成本共同构成了企业的空间成本,而企业的区位决策即是要寻求空间成本的最小化。  相似文献   

10.
当前,中国正处于建设用地管理方式改革的关键时期,明确中国城市建设用地供应时空演变的特征,可以为城市土地政策制定提供依据,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基于2007~2018年中国城市建设用地供应的微观数据,利用核密度估计、标准差椭圆和空间聚类分析等空间统计分析方法,刻画了当前城市建设用地供应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发现:①在空间分布上,城市建设用地供应在全国和各省内部均呈现出集聚状态;②在时空演变上,城市建设用地供应呈现出向中西部倾斜的趋势;③在供应结构方面,制造业占比较高的区域集中分布在东部地区,高技术产业用地在长三角、长江中下游城市群集聚.进一步从制度角度分析了上述特征出现的内在原因:层层下达的土地指标分配逻辑和地方政府利用城市建设用地经营城市的逻辑决定了当前城市建设用地时空演变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