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城市是一个有机的生态系统,在建设城市的进程中应该将生态文明作为一个核心的目标,在保持水土、建设环境、优化生态的基础上,将城市真正发展成具有生机、活力的体系,为城市的进步打下资源、生态的战略基础。本研究从城市水土保持的工作出发,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观点,并展开了城市水土保持和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分析,对水土保持和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讨,提供了城市做好水土保持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绿色北京是北京市总结绿色奥运经验,拓展未来城市环境发展的重大战略措施。阐述了绿色北京的内涵、行动目标、保障措施,揭示出绿色北京是北京建设国际大都市、宜居城市的更高标准和宏大愿景,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具体行动。在生态城市成为世界城市发展又一追求目标的背景下,从文明城市建设的角度阐述了生态文明在文明城市建设中的突出地位,认为绿色北京不仅将推进首都文明城市的建设,也将丰富文明城市创建的理论和实践。  相似文献   

3.
汤青岚 《价值工程》2020,39(5):105-106
随着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关于城市发展中的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以及绿色发展理念的推进,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分析在实际发展中,如何客观稳定的推动生态文明城市的建设,并且合理的发挥绿色发展理念,确保城市经济的稳定发展,则成为当前城市管理以及经济发展中主要研究的问题。文章针对绿色发展理念对新时代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启示,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4.
试论“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及其评估指标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明城市”这种全新城市发展理念,需要进行科学诠释和界定.本文提出“生态文明城市”应包括“自然生态文明、经济生态文明、社会生态文明和城市精神文明”等四大基本内涵,并据以提出了以“绿色GDP产值比重增长速度”和“城市居民幸福指数增长速度”加权计算“生态文明城市进步指数”为综合衡量指标的基本构想.为评估城市发展路径选择、城市管理绩效评估、推进政府宏观战略决策和相关发展规划的配套落实等提供借鉴,并据以构建客观与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南通市在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方面作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是生态环境改善并不明显,生态文明的理念还停留在文字阶段,生态环境趋势日益严峻。本文以日本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为例,通过中日比较,分析南通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问题和对策。  相似文献   

6.
《价值工程》2018,(7):19-21
一直以来,湖北鄂州市始终以"建设全国生态文明城市,实现伟大中国梦"为根本目标,不断加快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而这个根本目标必须依靠科学的评价体系才能达成。评价体系能够帮助城市管理者了解现状,时刻把握好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目标不偏移。本文将基于湖北省鄂州市的权威数据,从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文化、生态制度等几个维度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构建一套科学严谨的评价体系,并对鄂州市的生态文明建设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种全新的发展理念,包容性增长从经济、社会、环境、人居和文化等多方面对生态文明城市的建设提出了要求。当前,应结合生态文明城市的基本内涵,揭示我国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的非包容性问题,探讨生态文明城市的建设路径。一、我国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的非包容性问题生态文明城市是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生态系统达到最优化和  相似文献   

8.
城市文明建设的目标管理□江忠兴创建文明城市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怎样卓有成效地建设文明城市?我市应用目标管理理论指导城市文明建设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与实践。一、建立目标管理体系目标管理是一种系统的管理。目标是组织系统功能的集中表现,是评价管理绩效的根...  相似文献   

9.
生态文明城市构建路径与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五律协同理论认为,规律协同是实现目标的最佳途径.城市作为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其发生发展受到自然、社会、经济、技术和环境五类规律的制约.生态文明城市是人类居住区可持续发展的样态,其构建路径不是局部的生态化,而是城市社会生态、城市经济生态、城市人居生态、城市交通生态和城市环境生态"五位一体"协同作用.依此,提出了"五位一体"生态文明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模糊评价模型对城市的生态文明度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0.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强调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同发展,实现持续促进人类社会经济与自然生态的和谐共存与协调发展的目标。烟台市高新区自然环境优越,生态优势明显,有利于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结合烟台市高新区的特点,构建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指标体系,并初步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不同的文明范式特征借由特定的经济发展模式、政治理念、科技功能、价值观念、运行方式等表现出来。生态文明作为一种理念提出,是对工业文明发展范式所造成的生态危机的深刻反思。从工业文明迈向生态文明,涉及价值理念、目标导向、生产和消费方式等全方位的发展转型。本文比较了工业文明和生态文明两种发展范式特征的不同,分析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经济学内涵,论述了绿色低碳转型的主要驱动力。特别指出,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中国生态文明建设需以城市为载体,充分发挥企业绿色低碳转型的主体作用,推动全社会消费模式向绿色低碳化转型。  相似文献   

12.
《价值工程》2018,(12):20-22
根据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工程特点,提出了BT模式下的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投资控制体系。本文通过对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进行投资分解来实现建设过程中的投资控制,有效的控制了投资成本,并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说明了该模式投资控制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对以后水生态文明城市的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文明是一个社会的"软实力",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这个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创建文明城市是各类创建工作中规格最高、综合性最强的项目,对于进一步提升城市文明水平、塑造城市形象、增强城市竞争力、扩大城市美誉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从宿州多年创建文明城市的实际情况出发,针对当前创建文明城市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城市评估标准、发展规律及其借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评估标准、发展规律及其借鉴柳中权张宇创建国家文明城市,其深层意义在于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全方位塑造城市文明形象,带动城市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协调发展。当今国际城市之间围绕着增强综合实力的竞争,说到底是城市文化、人的素质的竞争。本文试图...  相似文献   

15.
政府公信力建设作为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政府在公众中的权威性和合法性的体现,也是公众对政府政策的理解度和支持度的反馈。一旦社会公众对政府产生信任危机,势必会影响到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进程及城市社会的稳定。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分析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政府公信力的影响因素,提出相应提升政府公信力的对策,以期为促进生态文明城市的进程提供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正>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是一个多学科交叉融合的重要课题,如何融合如何发展,成为亟待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2013年9月17日,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城市发展研究》杂志社举办了"多学科交叉融合下的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研讨会",基于已有的在城市科学研究领域的影响力,本着小型、高端的原则,邀请了城市经济、城市社会、城市环境、城市文化、城市规划等不同学科领域的近  相似文献   

17.
高月娟 《河北企业》2013,(11):76-77
<正>近年来,全省上下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为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工作,这也是提升城市文明程度重要契机。石家庄作为河北省的省会城市,省委、省政府要求,石家庄市各级、各部门要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为"一把手"工程,确保2014年跨入"全国文明城市"行列。纵观石家庄市近几年的城市创建活动,我们不难发现,石家庄在文明城市的"硬件"———生态环境和城市功能上有了明显的进步,但在城市文明程度上仍是  相似文献   

18.
为进一步提高市民素质,提升城市品位和城市文明程度,把我市建设成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市,特制定本方案。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市为目标,把创  相似文献   

19.
人类的发展,特别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给大自然带来不可逆转的破坏,对自然资源和环境造成一系列的负面影响。这是因为过去100多年的现代主义理念认为"功能城市"是解决城市所面临的各种问题的方式。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也没能摆脱这种发展模式。事实证明这种模式的不可持续性,因此中国政府提出了"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通过研究分析,作者认为"生态文明"作为战略,明确了新发展模式的目标。这是一个过程、一种进步,是为了转变过去几十年的发展方式,而新型城镇化则是"生态文明"的具体载体。推动生态文明和新型城镇化的关键在于转型和创新,特别是各不同系统在转型过程中的整体的运作和相互配合。  相似文献   

20.
范志国 《活力》2008,(11):10-11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这是首次把“生态文明”这一理念写进党的报告,也是我们党对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作为“中国十大休闲城市”,建设生态文明是五大连池市顺应形势、加快发展的现实需要,更是走科学发展之路、造福子孙后代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