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会计学原理》是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程,1990年国家教育部将其定为财会专业十一门核心骨干课程之一。本文将"思政元素"融入《会计学原理》课程教学,使会计专业教育与思政道德教育紧密结合,针对当前《会计学原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围绕课程思政建设需求,提出《会计学原理》课程思政改革措施,以期适应社会对高素质会计人才的需求,对当前高校《会计学原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教材内容落后、教学模式陈旧及改革缓慢等问题已使《会计学》课程及教学与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及要求差距越来越大。从会计信息化角度对《会计学》课程及教学进行分析改革,建立基于会计信息化的《会计学》课程及教学体系是《会计学》课程改革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3.
会计学原理是会计学科体系的入门课程,它不仅阐述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同时强调具体操作技能。因此,对会计学原理实验体系的研究有必要上升到一个较高的理性层面,构建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由浅到深、具有一定前瞻性的科学的实验体系。本文就其必要性、构想及注意事项谈些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4.
会计学原理是会计学科体系的入门课程,它不仅阐述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同时强调具体操作技能.因此,对会计学原理实验体系的研究有必要上升到一个较高的理性层面,构建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由浅到深、具有一定前瞻性的科学的实验体系.本文就其必要性、构想及注意事项谈些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5.
非会计学专业会计学课程学习的角度与会计学专业的学生是不同的。本文通过借鉴ISEC课程的理念和方法,探讨了非会计学专业会计学课程在课程定位、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改革。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经济类(非会计学)专业学生实施会计教育,要从会计与财务管理知识体系的再组织创新研究开始,进行网络环境下会计学课程教材及教学内容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和实验环节等方面改革与实践。构建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主导—主体—主线”探究式教学模式,使经济类(非会计学)学科的学生在学时数有限情况下掌握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提高学生创造性地应用会计信息进行经济决策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基础会计理论与实务》是会计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其主要内容是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内容单调、枯燥,加上传统教学法的弊端,无形中会降低课堂教学效果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明显违背教学目的。该课程教学方法必须与实际的会计岗位相适应,与实际工作过程相适应,从而增加课堂教学的实践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本文阐述了我校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学生能力需求和学情,分析了《基础会计理论与实务》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该课程改革的教学设计思路、理念与举措。  相似文献   

8.
王丹  孙永军 《当代会计》2021,(9):133-135
会计学课程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一门的必修课程,而作为非会计学专业的学生,未来从事的职业大都不是会计.因此,与会计学专业相比,非会计学专业的会计教育应当有别于会计学专业的教育.文章在分析非会计学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目的特点的基础上,提出重构教学目的、调整教学理念、厘清教学定位、加强案例教学、完善师资配置、丰富考评形式等建议,并从以上方面进行教学改革,以达到提升非会计学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会计学专业开设的系列会计课程基本以制造业为教学主体,很少涉及其他行业会计。银行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起到枢纽作用,高校会计学专业普遍将商业银行会计设置为专业选修课。本文分析了商业银行会计课程的特点,提出在案例教学时,应重视与会计学、财务管理学、金融学等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点融汇贯通。  相似文献   

10.
随着会计国际间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会计专业开展双语教学是大势所趋。本文对会计学专业选修课程开展双语教学的有利和不利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专业选修课程开展双语教学的相关策略,从分阶段安排和双语教学理念和方法的改革两方面进行了商业会计双语教学的个案设计。  相似文献   

11.
随着会计国际间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会计专业开展双语教学是大势所趋。本文对会计学专业选修课程开展双语教学的有利和不利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专业选修课程开展双语教学的相关策略,从分阶段安排和双语教学理念和方法的改革两方面进行了商业会计双语教学的个案设计。  相似文献   

12.
会计学科具有独特的理论、方法与技术体系,会计学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围绕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这一主线,配以其他的会计学分支课程(审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税法等)构成。各门课程之间具有一定的层次结构关系,表明会计专业高级人才所需的知识结构层次;同时各门课程之间又具有严谨的推进关系,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必须以会计学原理课程为基础,高级财务会计则又必须以中级财务会计为基础;各门课程之间具有一定的交叉关系。  相似文献   

13.
《价值工程》2017,(36):251-253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会计在经济管理中的作用日益加强,并越来越成为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目前,我国很多经济管理类高校在非会计专业中均开设有《基础会计》这门课,对于非会计专业学生来讲,该课程是了解会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途径,有助于完善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我国著名会计学家杨纪琬生前曾指出:"在现代,不懂得会计知识、不理解和不善于利用会计信息的人,是很难从事经济工作的"。但是,大部分学校非会计专业开设《会计学原理》课程的效果并不理想,未能实现其教学目标,本文以目前非会计专业开设《会计学原理》课程普遍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并结合问卷调查,找出非会计专业开设《会计学原理》课程所存在的问题,并且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非会计专业开设《基础会计》内容架构及方法研究,进而提出了非会计专业开设《会计学原理》应进一步研究并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相似文献   

14.
正山东财经大学会计学院目前有会计学、审计学、财务管理和资产评估4个本科专业,其中,会计学专业是山东省建设与发展最早的学科,也是山东省首个会计学硕士学位授权学科,有本科、硕士(学术和专业两个类型)、博士三个办学层次。会计学科是教育部首批"本科教学工程"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3),全国会计发展与改革协同创新中心(教育部2011计划项目)理事单位,先后被教育部、省政府和教育厅评定为省级重点学科(1991)、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1999)、国家  相似文献   

15.
谈“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唐棠 《财会月刊》2004,(6):74-75
一、"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安排缺乏针对性.财务会计学的课程体系,经过会计教育界、学术界的长期探索和实践检验,已经形成了一系列相对成熟稳定的架构.即由"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高级会计"三个层次的课程组成.  相似文献   

16.
夏静 《管理学家》2020,(2):117-118
在信息时代高速发展的背景下,管理会计体系的建设和应用型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受到了重视.在高等院校的会计学、财务管理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管理会计"课程是专业核心课程之一.然而,传统的单一教师授课过程中,教师更多的是介绍和讲解理论层面的原理和方法,缺乏教学案例和实践实训.因此,文章基于"双师型"的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究,试图在"管理会计"课程的授课过程中聘请校外企业高管作为指导老师,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与校内主讲教师共同教学,改变单一教学现状.双师教学模式应用于本课程之后,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管理会计知识的应用能力得到提高,学习效果明显.但是,双师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文章针对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几点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会计学科体系设置中,财务会计学、管理会计学、成本会计学和财务管理学四门主干课程并驾齐驱。但在四门核心课程中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交叉、重复现象,造成大量人财物力的资源浪费,降低了课堂教学的信息含量。在此结合主干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探讨面向21世纪会计学科的若干问题,求教于同仁。  相似文献   

18.
王章渊  黄玥 《财会月刊》2012,(26):87-88
正对于《会计学原理》课程,学生的普遍感受是晦涩难懂。其实,会计基本原理的运用在大学生日常生活中比比皆是。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教学经验,在《会计学原理》课程的讲授中辅之以大学生日常生活实例,采取"白话式入门"教学方法,使得课程内容通俗易懂,极大地增加了大学生会计专业知识初步体验的趣味性。  相似文献   

19.
《价值工程》2016,(30):158-159
会计学是经济管理学科非会计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课程实用性较强但内容枯燥,造成学习效果较差。本文对非会计学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教学对象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考试方法等方面的改革措施,与各位同仁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随着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会计教学课程改革也提上日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在会计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革新了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符合现代教育教学发展趋势.本文以会计教学课程改革为切入点,结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阐述"以学生为中心"的基本内涵,重点探讨"以学生为中心"的会计教学课程改革策略,以期为会计教学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