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杨思莹  李政 《南方经济》2020,39(5):49-64
交通基础设施是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活动对交通基础设施具有内在依赖性。从理论上讲,作为联接不同城市的重要交通方式,高铁开通为城市创新活动提供了诸多便利条件,会促进高铁城市创新网络的形成,加快知识传播与溢出,提升城市创新水平,并缩小高铁城市之间创新差距。文章基于我国2003年至2016年285个城市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和空间面板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高铁开通对区域创新空间格局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高铁开通提高了城市通达性,强化了高铁城市内部知识与技术溢出,带动了城市创新要素集聚,并对区域创新空间格局产生深刻影响。一方面,高铁开通对城市创新的影响具有"俱乐部效应",促进了高铁城市内部科技创新的均衡化发展,缩小高铁城市创新差距;另一方面,高铁开通也会强化高铁城市与非高铁城市科技创新的二元化发展趋势,拉大两者创新水平差距。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高铁对区域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文章首先理论分析高速铁路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利用2005~2016年四川省城市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高铁对四川区域城市经济增长的影响是显著的,为区域的第三产业发展提供支撑,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优化,并提高了区域城市的可达性。这对今后开展大规模实证研究提供参考路径,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新地理经济学视角,基于资源依赖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和社会网络理论分析了高铁通车对企业双元创新投资的影响,以2010-2017年沪、深两市A股高新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PSM-DID方法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高铁通车显著促进了企业探索式创新投资且具有一定的持续性,而对企业开发式创新投资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进一步检验发现,高铁通车对企业探索式创新投资的促进作用仅体现在位于中西部和低人力资本水平地区的企业、非国有企业和处于成长期的企业,从而进一步验证了高铁通车加速了创新的人、财、信息、技术等资源的跨地区流动和转移,通过降低信息沟通成本、促进信任和企业社会网络的形成、降低企业高风险特质的探索式创新的融资约束与风险、进而促进企业探索式创新的内在机理。  相似文献   

4.
在"高铁时代"下,研究高铁开通对我国中西部地区吸引FDI的影响效应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文章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理论,从要素流动视角出发,阐述了高铁开通对我国中西部地区吸引FDI的影响机理,并将高铁开通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采用2007-2015年我国中西部地区165个地级市数据以及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PSM-DID)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如下:(1)高铁开通确实可以通过加快要素流动来促进中西部地区吸引FDI。分区域来看,高铁开通对西部城市吸引FDI的影响作用显著,但对中部地区吸引FDI的影响作用不显著;(2)分城市规模来看,高铁开通对中西部地区大城市吸引FDI的促进作用要强于对中小城市的促进作用;(3)基于高铁差异来看,"D"开头的列车对中西部地区吸收FDI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G"开头的列车的作用不显著。高铁开通在始发站以及市区,对中西部地区吸收FDI的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5.
基于人力资本质量提升的视角,理论剖析高铁建设作用于制造业生产率的内在机制,进而将空间计量模型与多时点双重差分相结合,从服务供给强度层面实证考察高铁建设如何影响高铁城市之间、高铁城市与非高铁城市之间的制造业生产率差距。研究表明,高铁建设能够显著提升高铁城市的制造业生产率,同时能够影响周边城市的制造业生产率,其空间溢出效应在1.5 小时 -2 小时的通勤时间内相对密集;高铁建设能够扩大高铁城市与非高铁城市之间、高铁城市之间的制造业生产率差距,且制造业生产率增长中的不平等问题在中西部地区、二三线城市和非国有企业中尤为突出;人力资本质量提升是高铁建设实现制造业生产率进步的重要机制;进一步分析表明,工资薪酬对高铁建设所引致的企业人力资本质量提升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各商业银行在科技信贷模式创新方面的实践成效与存在问题进行探讨研究,对各商业银行如何围绕苏南自创区发展战略机遇,主动融入自创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探索科技金融结合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加快创新科技信贷管理体制与机制,更好地服务科技企业与高新技术产业,提出相应的模式创新与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7.
高铁开通有利于提升城市创新水平的观点日益流行。然而,支撑该观点的理论和经验证据并不充分。本文首先反思了高铁效应评估中普遍采纳的DID模型的作用和局限性,其次运用多种计量模型发现高铁开通对城市创新的影响具有长达五年的时滞,且主要集中在早期开通的线路,传统的DID方法的结果可能高估了高铁的作用。尽管在统计意义上高铁对城市创新具有显著影响,但是在经济意义上它并没有人们预期的那么重要。从人才流动和信息交流两条潜在机制进行分析,上述结果可能与创新效应来自资源重新配置和知识信息的非对称性外溢有关。  相似文献   

8.
以长三角城市群为样本,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探讨政府服务、法治环境、经济发展、创业创新、城市文明、生活品质六个营商环境要素组态对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驱动路径。研究发现长三角区域存在四类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模式,包括政府-市场-社会多元逻辑下的创业创新与城市文明驱动型、政府-社会逻辑下的城市文明驱动型、市场-政府逻辑下的创新驱动型、社会逻辑下的城市文明与生活品质驱动型。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中国高铁开通这一自然实验,采用2001-2016年172个地级市的微观商品价格数据,运用倍差法研究人员流动对城市间商品价格差异的影响。研究表明,高铁开通带来的人员流动,能通过促进要素市场一体化和地区间商务往来,显著降低城市间商品价格差异,由此促进地区间产品市场的一体化。通过更换多个代理变量、控制时间趋势、使用基于随机模拟方法的安慰剂检验和事件分析法等多种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并分别构建了基于最低成本原则和最短距离原则的最小生成树作为两个工具变量来处理内生性问题后,研究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研究表明,高铁开通能推动区域内、区域间以及不同行政级别城市间的经济一体化;高铁站的合理选址与高铁线路的合理设计对充分发挥高铁开通的作用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李彦  陈振华 《科技和产业》2024,24(10):200-205
随着交通强国战略的逐步实施,有关高铁投融资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对中外高铁建设的主要投融资模式进行归类分析,并从融资特征、适用范围、优劣势等方面,就政府融资、市场化融资和PPP融资三种模式展开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国外在高铁项目的市场化融资和PPP融资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相比之下,中国大部分高铁项目是以政府融资为主;尽管日本、法国和瑞典等国在高铁投融资体制方面具有一定的差异,但合理的公共政策规划保证了项目的正常运营,其成功经验包括鼓励地方政府参与、积极引进民间资本、注重盘活存量资产和改进风险承担方式;为推动我国高铁项目投融资体制创新,应拓宽高铁项目筹资渠道,完善高铁融资支持政策,建立高铁融资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1.
基于2005-2017年的铁路列车时刻表数据,构建多时期DID模型评估了高铁开通对城市创新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铁开通能够显著提升城市创新质量,且这种促进作用在创新主体、区域与行业等方面均具有一定异质性.使用城市间旅行时间数据构建高铁网络并进行进一步的机制检验发现,通过缩短旅行时间,高铁开通可提高城市在铁路网络中的地位与市场可达性,最终实现城市创新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针对C N K I数据库中1998—2020年科技创新研究的2853篇文献,运用科学计量学方法,对中国科技创新的研究热点及演化开展研究.借助CiteSpace 5.7.R2可视化工具,绘制中国科技创新研究的知识图谱,主要包括关键词共现分析和突变分布、关键词聚类分析、关键词时间线分析和时区分析.研究表明,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中国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加快建设科技强国.但科技创新研究在不同时期的侧重点有所不同:2000—2006年,农业科技创新、高校科技创新、研究型大学、科技创新体系与机制等成为主流的研究热点;2006—2012年,科技创新体系、指标体系、知识产权、科技创新对策、技术创新、科技创新评价、科技创新能力、科技创新人才成为研究热点;2012—2020年,中国科技创新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科技创新政策、创新驱动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新时期国家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投入—产出—转化”三个维度,构建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影响区域科技创新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发现:高校科技资源投入对区域科技创新发展的促进作用并不稳定,产出指数的促进作用较弱呈下降趋势,转化指数的促进作用较高呈上升趋势。为此,进一步探究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区域科技创新发展的作用机制,并从人才支撑、平台搭建和知识转化三个方面提出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14.
张丽  李斌 《科技和产业》2023,23(4):21-25
科技创新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驱动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构建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两个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考察2011—2019年皖北地区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皖北地区的科技创新能力较弱,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效果不佳,科技创新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有所不足,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能力有待提升;皖北地区的科技创新系统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系统耦合协调度均值呈现出逐年递增的态势,但是提升的幅度并不是很大,总体上处于低等耦合阶段。在此基础上提出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协同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到来,科技创新已逐渐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立足科技协同创新视角,基于粤西地区2010—2017年相关科技创新数据,采用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对粤西区域科技协同创新水平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粤西各城市在区域层面整体的科技创新协同性较弱,且存在明显的不稳定性;同时,粤西各城市内部科技创新子系统的协同水平较低,茂名市甚至处于非协同状态,各科技创新主体协同能力较弱.为此,提出相关对策建议,旨在提升粤西区域科技协同创新能力,从而推动粤西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6.
张婷  张琼 《科技和产业》2020,20(2):23-27
科技创新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基于31个省市2014-2018年面板数据,构建PCSE回归模型,实证分析科技创新投入与产出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结果表明科研经费投入与高新技术产业国内市场产出对经济发展具有正向显著效果,科学研究人员与投入生产的新产品国内市场销售效果不显著。鉴于此,在当前的科技创新与经济新常态下,吸引优质人才,提高科技创新的质量输出,同时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将科学研究落实到基础产品,推动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科技型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和技术成果转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分析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的内部和外部驱动因素基础上,剖析了制约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的瓶颈,从而提出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8.
李晓东 《改革与战略》2012,28(1):114-117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经济发展必须由依靠要素驱动、投资驱动的传统经济转向以创新驱动为动力的创新型经济。创新型经济的发展要求高新区必须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的带动力和辐射力以及突破原有的发展模式。文章认为,高新区的当务之急是要树立科学的创新型经济发展理念;明确产业发展方向,推进产业创新,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创新发展模式,增强创新型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19.
以智力水平作为门槛变量及核心变量,通过门槛模型实证研究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科技创新、智力水平均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科技创新投入(R&D)随智力水平提高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不断增强;科技创新产出(TIM)在智力水平超过23.656 1对经济增长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科技创新产出(PCP)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随智力水平提高先增强后减弱;当智力水平超过23.656 1时,R&D、TIM和PCP均对经济增长产生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因此,实现智力与创新的协调发展才能有效地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