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经过多年的改革,非公有企业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给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蓬勃的动力。绿色经济是符合可持续性发展目标的产业经济,绿色经济的发展与非公有企业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基于我国非公有企业的发展现状以及我国的资源条件、经济环境,研究了非公有企业对我国绿色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及促进方式——发展绿色产业的产业链、帮助培养绿色科技人才并提供发展机遇与渠道、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促进环境技术进步、吸引投资者对绿色项目进行投资、助力政府的绿色政策制度。通过对于促进作用的分析找出仍需加强的内容并给出相关建议——区域绿色经济发展协调性需加强、科技人才的管理方式需要创新、非公有企业监管存在漏洞、绿色创新质量及创新氛围尚待加强。  相似文献   

2.
绿色经济是伴随可持续发展观而形成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它以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为目标,力求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发展绿色经济需要科技支持和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3.
准确理解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三个概念是推动经济向绿色低碳转型的一个重要前提。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具有相近的发展背景和相似的发展理念,但是在核心问题、理论基础、评价标准、涵盖领域等方面上却有着各自的特点,并且在实践中发展并不平衡。未来发展过程中,应寻求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的协同效应,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4.
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发展绿色经济,是中国在世界下一轮科技革命与技术创新中脱颖而出的关键所在。发展绿色经济,所要做的不仅是产业结构、需求结构和投入结构等的调整,更多则是如何在产业布局中将绿色经济概念融入到实际的发展战略之中,并找到最佳的、符合区域经济发展方式的路径和突破口。  相似文献   

5.
为了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自然的和谐统一,我国提出了绿色经济发展战略。这一战略的提出不仅为我国的经济发展走向指明了道路,同时也为整个世界的经济发展走向指明了道路。低碳经济作为绿色发展战略实现过程中的重要举措,对于降低生产成本、保护环境良好具有重要作用。从本质上讲,低碳经济是一种成本最低的经济行为,同时也是改善环境与自然最有效的经济行为。为了尽早的实现我国提出的绿色经济发展战略,要大力发展低碳经济,从根本上革除传统的、落后的经济行为,树立先进的、绿色的经济行为与理念。文章侧重研究绿色经济视域下的低碳经济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6.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为粤港澳大湾区赋予引领创新发展的时代使命,大国之间的科技竞争和经济角逐加剧了大湾区创新发展的紧迫性,但也是重塑国家竞争优势的新机遇。企业是推动大湾区创新发展的关键动力。针对创新路径仍依赖于政府主导的权威制度、企业开展绿色创新的主动性偏弱、激励企业绿色创新的政策支持水平与企业需求存在偏差等大湾区企业绿色创新所面临的突出问题,结合262家企业调研的制度需求,以发挥企业主体和政府统筹作用为目标,从构建绿色创新的政策框架、引导差异化绿色发展、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加快推动绿色金融管理创新和标准体系建设、重视对企业家的保护政策等方面提出政策路径。  相似文献   

7.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在于发展绿色经济.本文从梳理京张绿色经济合作的有利条件入手,在深入分析张家口与北京绿色经济合作面临挑战的基础上,提出了张家口与北京绿色经济合作机制创新的重点,力求探索出一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得益彰的绿色发展新路子.  相似文献   

8.
发展绿色经济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经济手段。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主要内容之一就是由传统经济向绿色经济的转变。建设绿色经济要根据我国自然资源状况、生态战略地位、产业特点、文化社会特征等因素统筹谋划。  相似文献   

9.
张慧  罗萍 《特区经济》2012,(2):37-39
在低碳经济潮流下,构建绿色贸易体系已成为广东外贸领域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广东既是经济发展强省,又是资源能源消耗的大省。针对广东外贸领域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我们可以从产业体系、出口增长模式、低碳创新、发展服务贸易及低碳贸易壁垒的应对等方面探讨构建绿色贸易体系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0.
伴随科技的高速发展,互联网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经济模式应运而生,并且已充分体现出它广泛的影响力和无法估量的潜力。而绿色金融作为一种环保金融,是现代金融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势必要结合大环境做出创新。文章就互联网经济的高速发展及未来发展潜力,结合我国绿色金融仍处于初步发展的现状,指出当今绿色金融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案,思考绿色金融创新性发展的转型与出路。  相似文献   

11.
姚瑶  周兴  黄冬婷  郑惠 《科技和产业》2021,21(8):109-114
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从绿色经济、绿色创新、资源绿色利用、绿色环境、绿色生活5个方面,构建广西绿色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深入研究.采用熵值法计算广西2009—2018年的绿色发展水平综合分值及平均分值,运用自然断裂法、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广西绿色经济发展水平的时空差异.结果表明:2009—2018年广西各地级市的绿色发展水平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在空间分布上,广西绿色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出"中间低、四周高"的分布格局.总体而言,广西绿色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绿色生活和资源绿色利用两个指标对绿色经济发展水平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2.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环境规制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在充分借鉴国内外绿色经济领域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立足于经济转型的现实情况,从技术创新效应、投融资效应、产业转移效应3个视角,深入研究环境规制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的路径和机制并提出合理可行的完善意见,这对于预测未来国民经济发展方向、促进产业转型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数字经济对绿色创新发展的影响,选取2012—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计量模型,计算数字经济测度并研究数字经济对绿色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推动经济绿色发展的重要力量;数字经济对不同省份的赋能效应并不相同,表现出较强的区域异质性特征。  相似文献   

14.
冯晓航 《科技和产业》2023,23(1):100-107
基于2005—2017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能源投资对绿色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能源投资显著提升了中国绿色经济发展水平。异质性分析显示:相较于东、西部地区,能源投资对绿色经济发展的正向影响在中部地区更强;新能源投资对于绿色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相对大于传统能源投资对绿色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根据门限模型研究发现,能源投资与绿色经济发展之间具有显著正向且“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特征关系。基于研究结论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不断进步影响着数字经济快速发展。运用大数据思维,以数字技术创新为核心,从数量型、质量型和渗透型三个维度提出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指标体系,结合熵权法构建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指数。基于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的专利数据,测算出2016—2022年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指数,运用空间自相关方法和空间滞后模型对广东省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各地市数字经济创新存在较大差异;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存在较强的空间关联;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有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水平、城市化率以及政府科技资助。  相似文献   

16.
福建省绿色经济发展水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的日益尖锐,发展绿色经济,实现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地区、国家、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而福建省也不例外。本文通过构建绿色经济发展指标,利用纵向拉开档次评价法分析福建省2005-2011年绿色经济的动态发展状况,运用灰色关联度法分析影响福建省绿色经济发展的因素及其影响强度,为福建省绿色经济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提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的飞速发展,以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经济蓬勃兴起,已逐渐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进步的重要引擎。在此背景下,如何借助数字经济的发展推动中国城市走向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的新模式,是当前亟待进行理论阐释与实证研究的重要课题。基于此,文章使用2011—2019年中国25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在剖析数字经济自身特征的基础上,从边际效应和作用机制两方面提出了数字经济赋能城市绿色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假说,并运用多种计量模型对上述假说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对于城市绿色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在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数字经济对于城市绿色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越强,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数字鸿沟"效应的存在。数字经济通过产业结构优化效应、创新能力激发效应和公众认知能力提升效应三重机制赋能城市绿色高质量发展。这些结论在多种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本文所进行的相关研究在理论上有助于解析数字经济对城市绿色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理与特征,实践上有助于中国政府充分利用数字经济赋予的时代机遇,加快中国城市发展方式的创新驱动、绿色转型和打造创新、智慧、生态、美丽的新型城市。  相似文献   

18.
绿色金融是推进“双碳”战略的重要抓手,也是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金融手段。基于我国2007—2020年省域面板数据,建立面板固定效应模型,探讨绿色金融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绿色金融能够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但在一定程度上技术创新起到了反向调节的作用,波特效应不明显。因此,应进一步完善绿色金融发展政策,推动绿色技术创新,引导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19.
Since the end of the Middle Ages, Italy, the United Kingdom, France, Germany and the United States, has successively become the world’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entre. The combination of societal factors, such as economic prosperity, ideological emancipation, education development, and government’s strong support, and timely appearance of scientific achievements, jointly lead to the formation, evolution and transfer of the centre whilst a diamond model composed of these five elements can be utilized to analyse of this process. The innovation of glob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s entered an unprecedented period featured by its intensity, providing a perfect "window of opportunity" for China to become a worl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entre. It is vital for china to emancipate the mind, improve the personnel system, create an innovation-friendly environment, speed up the establishment of a world education centre, enhance government’s support, solve problems occurring during development, preemptive frontier research and subversiv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