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作为科教名城的常州,科技进步监测评价连续18年保持在江苏省第四;连续12年荣获"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市"称号;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达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沿海地区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是长江经济带中的重要区域。"十三五"时期,江苏沿海地区抓住"一带一路"的重大历史机遇,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实现江苏开放型经济新跨越。文章全面梳理了江苏省沿海区域科技创新发展现状,探讨了沿海区域科技创新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十三五"时期江苏省沿海区域科技创新建设发展路径,为"十三五"时期江苏省沿海区域科技创新发展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宁波经济》2014,(10):3-4
建立健全鼓励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体制机制,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要素价格、各类创新要素配置的导向作用。这是我们党对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所作出的重大部署。  相似文献   

4.
<正>利用科技创新助推产业升级是我国当前各方关注的热门话题。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  相似文献   

5.
<正>2012年10月11日上午,江苏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科技创新大会,主题是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科技创新的重大决策,对我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进科技创新工程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为推进"两个率先"提供有力支撑。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罗志军,省委副书记、省长李学勇,科技部党组书记、副部长王志刚出席会议并讲话。省领导张连珍、石泰峰、  相似文献   

6.
<正>2013年4月26日,江苏省召开了2012年度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项目启动会,科技部条财司副司长吴学梯、江苏省科技厅副厅长蒋跃建出席会议并讲话;省科技厅、省财政厅、项目所在地科技主管部门等近100人参加会议。会上,蒋跃建副厅长总结了我省科技创新的大背景和仪器产业的发展基础及现状,并针对国家重大仪器设备开发立项提出具体要求:首先要注重创新,利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胡锦涛主席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创新驱动战略"出发,着重从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推动协同创新,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积极发挥基层科技组织的重要作用等几方面论述了创新驱动战略的内涵,同时提出了关于中国未来几年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扎实推动各项工作全面可持续发展的一些初步认识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江苏科技信息》2007,(9):F0002-F0002,I0001
<正> 2007年9月3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在南京隆重召开全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对获得2006年度江苏省科技进步奖和200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的获奖人员进行表彰奖励,并对加强全省科技创新工作进一步作出部署。江苏省省长梁保华和科技部党组书记、副部长李学勇在大会上讲话。副省长张桃林主持大会。近几年来,省委、省政府大力推进科教兴省,紧紧围绕"两个率先"目标,采取了一系列加快科技发展的重大  相似文献   

9.
浅谈高等学校在科技创新中的重要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灯午 《发展》2006,(11):113-114
一、高校在科技创新中的重要地位建设创新型国家,高校的资源和人才优势在科技创新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事实充分显示,我国高等学校是我国基础研究和高技术领域原始性创新的主力军之一,是解决国民经济重大科技问题,实现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的生力军,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摇篮,是国家创新体系中特别重要的组成部分。高校是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源泉,能充分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坚实的知识基础、人才资源和科技支撑。在自主创新所涵盖的原始性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这三个方面,高校都能够大有作为。高校丰富的人才资源、门类齐全的学…  相似文献   

10.
<正> 为加强江苏省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动科技创新和创新型省份建设,江苏省九三学社与江苏省政协科技委员会联合,于2006年6月28日至7月1日赴苏州、镇江、泰州等市就"江苏省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委员们与政府有关部门进行了座谈,实地考察了"江苏省生物医药创业服务平台"、"江苏省动物实验开放服务中心"、"江苏船舶先进技术制造中心"等科技公共平台。并在南京对"江苏省工程技术文献信息中心"、"江苏省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服务平台"等科  相似文献   

11.
自1992年被批准为国家高新区以来,苏州高新区始终坚持"科教优先"战略,紧紧围绕"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目标,大力推进科技自主创新,加快聚集新产业、建立新体制、建设新城区。经过15年的开发建设,苏州高新区走出了一条"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自主创新道路。自主创新正在成为苏州高新区由"苏州制造"向"苏州创造"跃升的强大引擎。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大力弘扬以"创新、创业、创优"为主要内容的"三创"精神,科技创新创业事业取得了明显成效,为全省科技自主创新和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为向纵深推进江苏的科技创业工作,把江苏的科技创业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提出:第一要进一步高水平地搭建科技创业载体平台;第二要进一步完善机制;第三要进一步强化服务;第四要进一步整合资源。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指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我们要充分发挥科技资源丰富、科技人才众多的优势,建设科技创新高地,不断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促进科技和经济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14.
分析宿迁市的状况,影响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在于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小,科技投入少,科技产出低,科技人才缺乏,产学研合作程度不高等。欠发达地区要实现后发快进、跨越发展,加快科技创新是关键。要突出企业的主体地位,加快构建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突出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加快建立健全科技创新体系;突出产业升级,加快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步伐;突出人才引进,加快建设高素质的科技人才队伍,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5.
2002年7月,科技部在报请国家科教领导小组同意后,正式启动12个重大科技专项,旨在抓住对国家建设和发展具有战略影响,必须在国家层面上重点支持和推动的科技问题,立足解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急需的重大科技问题,推动科技创新支撑平台的建设,加速提升国家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正>科技创新团队建设是集成科技资源推动自主创新,支持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来我省创新创业的重大举措。2010年江苏省科学技术厅与江苏省委组织部联合立项支持了首批8个科技创新团队,在项目实施的三年内,江苏省科学技术厅共给予团队项目支持1.35亿元,江苏省委组织部共给予团队核心人才支持4100万元。经过一年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江苏省各级政府部门对科技创新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出台了许多促进科技创新事业发展的政策文件、法律法规等,各地也涌现出大批科技创新企业、技术和成果。文章基于前人的探索,进一步研究江苏省科技创新型企业的发展现状,并提出"协同创新"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关键所在,给出提升江苏省科技创新型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正> 为了正确把握科技发展的战略重点,紧紧扭住为发展服务这一中心任务,着力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2007年度省高技术研究、科技攻关计划(工业部分)项目指南》坚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突出位置,不断增强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推动"江苏制造"向"江苏创造"转变;坚持以提高产业竞争力为目标,以实施重大科技专项为抓手,努力实现重点领域关键技术的突破与跨领域的技术集成;坚持以建立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  相似文献   

19.
<正> 在江苏省科学技术厅支持下,由江苏省科技创新协会主办,江苏省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等单位协办的"江苏科技创新高层论坛-企业自主创新与金融服务专题"于2008年12月6日在南京隆重举行。论坛由江苏省政府省长助理、江苏省科技创新协会会长徐南平院士致开幕辞,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赵克志就企业创新与发展发表了重要讲话。江苏省科学技术厅厅长朱克江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省政府金融办主任汪泉分别就科技创新、金融创新以及科技与金融的结合作了主题演讲。会上为推动政府与金融机构在科技创新与金融  相似文献   

20.
利用科技创新助推产业升级是我国当前各方关注的热门话题。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