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姚燕 《商业研究》2003,(7):155-157
1934年美国证券交易法第10b条及10b.5规则是确立欺诈行为默示责任的最重要的两个反欺诈规定,其在美国法院审理证券欺诈案件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以第10b条及10b.5规则的诉讼要件为中心展开讨论,对1934年证券交易法上默示责任的基本内容做一个相对全面的论述。  相似文献   

2.
论证券欺诈民事责任的法律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证券欺诈行为人因从事欺诈行为给其他投资者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但对于证券欺诈民事责任性质的认定,学说界却存在一定的分歧,大体有三种观点,即契约责任说、侵权责任说和独立责任说。文章认为将证券欺诈民事责任定性为侵权责任才能够更好地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3.
如何完善证券欺诈民事责任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法律针对证券欺诈行为的规范,往往表现为行政责任、刑事责任,而在民事责任的规范方面明显不足。本文从分析证券欺诈行为的表现形式入手,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证券欺诈民事责任制度,冀望达到规范证券市场、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日的。  相似文献   

4.
在国际投资仲裁管辖权阶段,股东诉权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股东诉权的依据主要源于国际投资协定,但由于大部分国际投资协定中"投资者"和"投资"都有宽泛的措辞,且仲裁庭认为"保护和促进投资"是国际投资协定的首要主旨,而赋予股东诉权才能保证该主旨的实现,所以使实践中出现了股东诉权泛化的现象,引发了平行仲裁和投资关系被迫多边化等问题。针对此,国际投资协定中开始出现一些校正和平衡条款,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股东诉权泛化。  相似文献   

5.
美国证券投资者及海外证券投资者在美国法院诉中国人寿保险公司,指控其在美国发行证券时信息披露欺诈,美国法院判定指控不成立。本文在归纳基本案情、法院推理和法院判决的基础上,对该案做了简要评析,并提请中国相关公司在美国发行证券时,应注意美国证券法关于信息披露的基本要求以及避免被指控信息披露欺诈的注意事项。本案对中国公司今后到美国上市并进行信息披露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国家诉权是刑事诉权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诉权以刑法法益理论为基础,具有当事人权利与国家权力的双重性质。在我国刑事诉讼中,引入国家诉权理论,能够明确检察机关在刑事诉讼对抗制中的基本定位,为我国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地位提供新的解读视角。  相似文献   

7.
对诉权的研究不仅要专注于理论层面,还应关注如何解决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拟讨论我国行政诉讼诉权之内涵,分析行政诉权保护之现状和主要问题,以揭示当前问题的严重性和加强行政诉权保护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吴晓明  李佳怡 《中国市场》2013,(45):217-218
诉权是公民的程序基本权,是第一制度性权利。2013年1月1日起我国新《民事诉讼法》开始实行,新《民事诉讼法》对民事诉讼管辖制度作出了修订,但管辖制度仍与诉权割裂,从而极易侵害当事人的诉权。将当事人于管辖制度享有的权利归属于诉权,以此将诉权保障与管辖制度的建构有机衔接起来,对于加强当事人的诉权保障与完善民事诉讼管辖制度具有重大价值。本文以诉权保障为视角,分析我国民事诉讼管辖制度中关于诉权保障的缺陷。  相似文献   

9.
证券民事赔偿的功能之一就是补偿投资者的损失,通过合理界定证券欺诈者所应承担的民事赔偿数额,有效地保护投资者利益。在美国法上主要是依据"交易获利原则"和"实际损失原则"来确定证券欺诈者的赔偿数额。相对于"交易获利原则"而言,"实际损失原则"更加有利于抑制证券欺诈行为。  相似文献   

10.
论证券民事赔偿优先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证券立法的宗旨是保护投资者的合法利益,通过设定证券欺诈的民事责任,使受害的投资者得合理的补偿。在法律责任出现竞合,欺诈者无力同时承担罚金、罚款和民事赔偿责任的情况下,优先进行民事赔偿,这是保护投资者权益,维护其对证券市场信心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债权保护方式不利于知识产权被许可人的充分救济,"准物权说"、"用益知识产权说"所追求的"一刀切"的诉权分配方式也难以适应现实中知识产权许可使用的复杂实践。以诉讼契约为视角可以避免对权利属性的争论,突出问题的核心——对被许可人的救济。禁止未经许可的知识产权实施行为是知识产权作为垄断权的应有之义,并不受知识产权许可类型的影响。认可被许可人基于约定取得诉权,并不会侵害第三人的行为自由。权利人与被许可人关于诉权的约定是实体利益分配中意思自治的自然延伸,在不违反法律、不损害诉讼公益的前提下理应得到认可,因此被许可人诉权的约定取得具有正当性和可行性。诉权约定制度在满足许可双方的利益诉求、促进和提升诉讼效率、保障和实现程序公正等方面具有优势。建议全面建立诉权约定为主、法定为补充的被许可人诉权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2.
本文涉及美国私人投资者告主营机构在中国但在美国上市的前程无忧公司证券发行欺诈。美国法院认为原告的起诉无法满足指控证券欺诈的详细性和充足性标准,驳回了原告的起诉。本文对该案的基本案情、法院推理、法院判决作了归纳,并就该案相关方面对中国有关方面的启示作了简要评析。  相似文献   

13.
集团诉讼是由英美衡平法发展而来的一种诉讼制度。集团诉讼有利于最大限度地保护投资者利益,提高诉讼效率,在增加证券欺诈者违规成本的同时,能够有效地阻却证券欺诈行为的发生。我国应适时引进集团诉讼制度,以弥补现有证券诉讼制度的不足。  相似文献   

14.
王勇 《商业研究》2002,2(19):152-155
法律责任一直是中国证券市场的最薄弱环节。与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所体现的“惩罚”不同,民事责任更多的关注于对投资者的“补偿”。然而,相关制度的粗疏和缺位,却可能使立法者试图救济投资者的苦心付诸东流。在分析了证券欺诈民事责任的性质及功能的基础上,结合实践中的难点提出了完善证券民事责任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美国证券投资者诉新浪公司(SINA Corporation)证券信息披露欺诈案,是中国公司在美国涉诉的证券信息欺诈案之一。本案对于中国公司到美国上市并进行信息披露具有借鉴作用。本文在归纳基本案情、法院推理和法院判决的基础上,对该案做了简要评析,并提请中国相关公司应注意证券欺诈诉讼的要求及相关法律规定。  相似文献   

16.
蒋慧峰  朱文杰 《商业科技》2013,(11):137-138
以我国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从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资产质量指标以及公司治理结构五个方面选取14个指标,建立了上市公司财务欺诈的Logistic回归识别模型,并用检验样本对模型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精度,可以作为证券投资者和分析人员使用的一种有效的财务欺诈识别工具。  相似文献   

17.
<正>“证券欺诈”指的是在证券的发行和交易过程中,行为人通过欺诈的手段,破坏市场正常秩序,损害他人利益而使自己获利的行为。证券欺诈的行为主要有内幕交易、虚假陈述、操纵市场等等。证券欺诈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我国1993年发布的《禁止证券欺诈行为暂行方法》采用了广义列举式规定,称证券欺诈行为包括证券发行、交易及相关活动中的内幕交易、操纵市场、欺诈客户、虚假陈述等行为。狭义的证券欺诈是指在证券发行、证券交易以及相关活动中违背证券市场的公开性原则,通过隐匿重要事实,或者故意做出不实的、严重误导  相似文献   

18.
易晓明 《商业研究》2004,(5):160-162
随着侵害投资者权益的恶性证券欺诈案件相继被揭露 ,维护证券市场的公开、公平、公正原则 ,保障数千万投资者的切身利益已是迫在眉睫。投资者如何利用法律进行民事赔偿 ,确定原告和被告、归责和免责、诉讼方式和受理法院、赔偿损失计算等问题仍有待于理论界探索和新闻界、教育界的宣传。  相似文献   

19.
刑事抗诉权是检察机关认为法院判决、裁定确有错误而请求法院重新审判的权利,其本质属性是刑事诉权而非法律监督权。现行刑事诉讼法将刑事抗诉权定位为法律监督权不利于保证被告人的合法权益,不利于维护法院判决的稳定性。从诉权的角度解构刑事抗诉权,应当明确区分检察机关对未生效判决的上诉权舜口对已生效判决的抗诉权,并进行相应的制度建构。  相似文献   

20.
虚假陈述是造成证券欺诈的核心与根源,也是我国证券市场的瘤疾,严重地侵害了广大投资者的权益。我国《证券法》拟在规范证券发行和交易行为,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而因果关系是相关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之一,它不仅属于侵权行为法基本规定内容,而且构成了其他几乎所有赔偿责任构成要件的基础。目前,我国关于证券虚假陈述民事责任中的因果关系较多借鉴了美国证券市场的立法经验,但是相对陈旧的民事侵权责任法理缺乏对规定的解释力,难以发挥司法实践的指导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