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个伟大创造,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充分利用和发挥资本的积极作用同样是一个伟大创造,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的重大创新。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发展阶段,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科学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实践经验,正确认识资本与资本主义、资本与社会主义的关系,深刻认识资本主义制度中的资本和社会主义制度中的资本的共性和本质区别,深化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资本的特性与作用,更好发挥资本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加强对资本的规范、监管和引导,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和野蛮生长,坚持反垄断和反不公平竞争,使各类资本更好服务于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大局。  相似文献   

2.
《经济研究》2017,(4):4-16
当代生产力的基本特征决定市场经济、资本关系的同时存在,社会主义既不能绕过市场经济,也不可能"超越资本";资本包括私有资本和公有资本两种历史形态。公有资本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公有制内在矛盾展开的必然结果,是迫使劳动者个人为社会提供剩余劳动的经济关系。公有资本的强大积累功能与增进人民福祉结合,是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主因;公有资本的创新动力及其对资本主义危机的"免疫力",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冲破资本主义桎梏,持续发展生产力的巨大能量,它证明,并且还将继续证明社会主义的历史合法性。本文也是对资本与公有制不相兼容论的一个回应。  相似文献   

3.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发挥其作为重要生产要素的积极作用。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发展而言,在实践上是一个重大的经济和政治问题,在理论上是开拓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重要创新。本文在分析资本一般性质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资本应具备的新特征基础上,梳理了当前我国资本无序扩张的主要表现和深层原因,针对性地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引导资本健康发展的原则和举措。  相似文献   

4.
资本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占据支配地位.资本追逐利润最大化的本性是资本逻辑的深刻体现.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发展、演化的分析,深刻揭示了按照资本逻辑运行的资本主义社会必然会出现人与自然之间的自然生态危机、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生态危机以及人自身的人类生态危机.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生态危机三重维度的全面审视,对我们更加深入地认识和理解生态危机,从而更好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对资本的“伟大的文明作用”和历史局限性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分析,为科学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提供了基本理论框架。自工业革命以来,资本不断追逐先进技术和先进生产要素,与之迅速融合,开拓出新产品、新产业、新业态和新组织方式,并演化出新的资本形态。新形态资本同样具有二重性作用。作为一种生产关系和社会化生产的组织方式,资本所容纳的现代生产力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新发展阶段,要按照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逻辑发挥好资本的作用,通过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激发资本活力,同时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引导和规范资本的行为,有效抑制其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公有资本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主体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存在形式,把社会主义与资本耦合起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主体找到与其经济体制相匹配的存在形式。坚持公有制目标,不断完善和丰富公有资本的具体形式和实现形式,必须深刻认识和正确处理公有制和资本及公有资本的矛盾二重性,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指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有资本及与之相适应的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创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公有资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引领和主体作用,才能不断夯实公有经济主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中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7.
分析资本增殖的空间矛盾不仅有利于我们加深对当代资本主义变化趋势的理解,同时有助于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提供方法论指导。尽管国外马克思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空间思想作了深入挖掘,但是其阶级立场和理论适用性都存在一定局限,亟需探索马克思主义空间理论的中国视角、社会主义视角和东方视角。概括来说,空间矛盾表现为单个资本在生产和流通过程中生产要素使用的空间分离与空间集中,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存在对内空间集聚和对外空间扩张之间的矛盾,建立在一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生产关系矛盾的空间表征为空间异化、权力空间、阶级分化和空间拜物教。  相似文献   

8.
如何用《资本论》的逻辑来解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选择?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个重要议题.有人以《资本论》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规律来拉开它与社会主义经济的距离,也有人用《资本论》研究过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而简单地把它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联系起来.这些都没有从《资本论》的逻辑去深刻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具有的必然性.《资本论》揭示了资本能够形成对人的激励,并有着促进生产力进步的机制,但资本关系必然引起的社会矛盾和经济失衡,最终决定了资本主义的命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造了资本运行的逻辑,它不仅借用市场经济继续保持对人的激励,而且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下形成了生产力发展的新机制.这种新的生产力发展机制,不仅降低了市场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而且扩展了生产力的容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一种模式的意义越来越明显.当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本身也会发生一些新的问题,这需要通过逐步清晰它的边界和完善它的机制来解决.  相似文献   

9.
<正>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重点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金融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以金融服务高质量发展为主线,探索构建中国特色金融理论体系,具有坚实的学说史基础、深刻的理论内涵和重要的实践价值。一、高质量发展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坚持党的领导才能确保金融的人民性马克思曾犀利地指出,私有制下的资本具有无限增殖的本性,这导致资本主义的金融一方面加速资本的积累、加剧资金的集中,另一方面加速危机的爆发。金融资本追求自身增值,而非服务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0.
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基础和直接推动力。当代资本主义的资本积累发生了哪些新变化,马克思揭示的资本积累规律是否还起作用,哪些新的因素影响了资本积累过程?这些问题是本文要着重讨论的。和古典资本主义相比,当代资本主义积累过程出现的许多新特点,大大加速了资本积累的进程,使发达国家社会资本的集中达到很高程度,彻底改变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结构。20世纪以来,积累过程中的一般利润率下降趋势出现了程度上的弱化和较长时期的间断,但它作为最重要的积累规律并未消失。资本积累的固有矛盾和内在规律仍支配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周期与波动。积累过程中的矛盾与波动既是资本主义制度历史局限性的一种主要表现,同时也是推动资本主义制度不断调整的基本力量。  相似文献   

11.
李福安 《生产力研究》2001,(4):25-27,36
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并非是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人为产物 ,其生产力依据就在于 :垄断资本主义发达的社会化大生产自身对不断发展的客观要求和以大生产为物质基础的两种社会生产关系同时并存 ,为具备一定规模现代化大生产、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更快发展社会化大生产提供了历史可能性和现实选择性 ;中国经济以远远高于世界资本主义平均速度高速增长 ,表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存在完全符合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历史唯物主义认为 ,社会主义从根本上讲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产物 ,而我国建立社会主义时的生产力状况却是小生产方式为主 ,大生产极不发达。在这样的基础上 ,我们建立了社会主义 ,这是否符合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是否符合我国大生产发展的客观要求 ,本文拟对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论断是马克思、恩格斯从唯物史观出发,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科学,论证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特殊规律的基础上得出的重要思想理论。而在当今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谷、资本主义在相对稳定中繁荣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在“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思想的指导下科学地认识当代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对当今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运动规律的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对构建中国经济学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进行了全方位的阐述:一是由于在不同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甚至同一社会的不同国家,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会表现出不同的规律,因而创立揭示中国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特殊规律的中国经济学符合经济学创立的理论逻辑;二是由于经济学在不同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发展阶段,甚至同一社会的不同国家,于思想史上都会产生不同的理论体系,因而以揭示中国式现代化特殊经济规律为目的来构建中国经济学,符合经济学演进的历史逻辑;三是由于我国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三个不同发展阶段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表现出不同的规律,中国实践就需要中国经济学分别揭示三个不同发展阶段的经济运动规律,因而把富起来和强起来两个不同发展阶段的经济理论统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或者单独把强起来发展阶段的经济理论构建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符合经济学创立的实践逻辑。  相似文献   

14.
樊晨翔 《经济问题》2023,(12):66-72+114
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概念,资本具有与土地、劳动力、技术、知识、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相同的基本属性,在生产过程中通过联结各种生产要素发挥其“桥梁”“纽带”“黏合剂”的功能,能够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同时,资本的逐利性容易导致其无序扩张,对社会可持续发展造成不良影响。首先对资本的本质与特征进行了批判性反思,分别从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四个环节深刻探讨资本的二重性;进而探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特性的理论超越;同时,提出资本在我国经济运行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最后指出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有序发展,必须赋予其合法权利,增加其运行效能,形成多元化资本结构体系,这样有助于实现我国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的最终目标,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5.
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五大发展理念",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是在深刻认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形成的,关系着生产力发展的深刻变革。"五大发展理念"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进一步具体化,又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构成理论、生产力系统理论、自然生产力理论、生产力发展理论、生产力价值目标理论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的深化和拓展,为完成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根本任务指明了方向,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经济要同资本共发展,当然存在着利益上的交汇点。但其中所包含的深刻的内在矛盾和冲突我们绝不能视而不见。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挥市场的决定作用是有前提的,这就是党的领导、政府的作用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相似文献   

17.
深化《手稿》中资本理论的再研究,对习近平提出的“要加强新的时代条件下资本理论研究”、“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理论研究”有着重要指导意义。《手稿》先后提出的资本的“六分结构”和“三分结构”,阐明资本运动既以社会化大生产发展为条件,又受社会化大生产发展要求制约的特征;资本是生产资本在价值增殖过程与劳动相对立的生产要素,也是生产资本在价值转移过程中的生产要素。社会主义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关系总体的“普照的光”,决定了非公有制经济形态在总体中的“色彩”和“比重”。《手稿》以劳动过程的新的结合方式为基础,对资本推动和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历史作用展开论述;从资本本质及其运动过程中,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命运,由此因势而新提升资本治理本领、因时而进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创新中国特色的资本发展的理论和实践。  相似文献   

18.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决定了"绝对的消费能力"无法满足吸纳剩余产品的需要,信用消费便成了调和这一矛盾的重要工具。在资本主义经济中,信用消费与经济运行之间存在正反馈机制,呈现亲周期性特征。信用消费用以扩大需求、刺激经济增长,而资本逐利的本性使得投资转移和下降,资本主义虚拟经济的膨胀和全球化浪潮强化了这一效应。因此,就业和工资水平下降,预期还债能力降低,信用消费萎缩乃至信用链条断裂,金融危机不可避免。金融危机又进一步压缩实体经济的发展空间,产生恶性循环。虽然政府干预可以熨平这一波动,但无法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相似文献   

19.
“新质生产力”是我国立足于经济发展时代特征提出的新经济概念。本文阐释了这一概念的提出逻辑、理论内涵和多维意义,强调我国提出“新质生产力”,导源于经济发展取得的显著绩效以及对生产力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同时也导源于我国发展环境的深刻变化及其对生产力发展带来的新挑战。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生产力—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为基础,本文提出了一个理解“新质生产力”内涵的分析框架,并基于该框架阐释了新质生产力在结果、要素、要素组合、产业形态以及保障等维度的含义,进而对“新质生产力”和一般生产力进行了内涵比较。立足于对“新质生产力”内涵的阐述,本文进一步探究了这一概念提出在实践和理论层面的意义,指出“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为我国在实践中推进高质量发展、在理论中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构建提供了重要契机。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在其著作中阐述的"资本"概念内涵丰富,具有双重属性。一方面,作为一般属性的资本,具有增殖性、流动性、竞争性和扩张性等特征,参与生产过程并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另一方面,作为特殊属性的资本,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相联系,具有阶级性和过渡性特征,最终将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国家都存在资本现象,但是所体现的社会关系、本质特征和发展趋势却不相同。正确解读马克思的"资本"概念,对于我们今天科学认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运动和资本运营问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