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技金融结合试点政策既是以典型治理为特征的渐进式改革,也是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引导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加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举措。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参与者,企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离不开长期资金的支持。基于2007—2020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和科技金融结合试点政策的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研究科技金融结合试点对企业期限错配的影响。研究发现科技金融结合试点政策显著抑制了企业的期限错配,该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影响渠道分析发现,科技金融结合试点通过权益性融资、长期债权类融资、政府帮扶三种途径缓解企业的期限错配。异质性分析发现,科技金融结合试点政策对期限错配严重的企业以及理性借款的企业抑制效果更为明显。研究结论为政府积极引导金融资本、推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2.
金融与实体经济密不可分,发展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证券业有助于推动我国实体经济增长,证券业作为金融业的重要支柱行业,肩负同样的宗旨和使命责任.广东作为全国第一经济大省,近年来正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根植于广东实体经济的境内证券业,应充分运用资本市场,发挥直接融资功能,从助推基础设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推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成长、助推外贸转型升级等方面服务与支持广东的实体经济.  相似文献   

3.
随着对外开放步入高水平深化阶段,经济增长迈入高质量发展周期,将会给作为企业创新力核心的研发投入带来何种变化,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以A股上市公司2011—2020年数据为样本,借助“沪深港通”政策的落地,采用交错双重差分模型分析资本市场开放宏观政策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机理,并探究不同经济周期下融资约束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资本市场开放促进企业研发投入增加;资本市场开放能通过缓解融资约束促进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在经济萧条期,资本市场开放通过缓解融资约束显著促进研发投入的增加,融资约束中介效应得到证实;在经济繁荣时期,中介效应不显著;资本市场开放促进了研发投入的逆周期表现。进一步研究发现,在信息环境较差和内外部治理较差的企业中,资本市场开放对研发投入的促进作用更显著。研究结果基于企业会增加研发投入的角度为资本市场开放的正向经济后果提供了微观层面的经验证据,在一定程度证明了资本市场开放对于推动产业新技术变革、促进实体经济进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及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经济高质量发展对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功能提出更高要求,包括需要提高直接融资的比重;需要更多长期资金,特别是长期股权资金;需要优化资源配置能力,对创新创业企业提供更多融资支持;融资功能和投资功能需要均衡发展等。目前,我国资本市场融资功能还无法满足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背后有多重因素的制约。如,各板块间未能形成有效竞争,且缺乏转板对接和退出机制;股票发行实施核准制不利于创新创业企业上市融资;发行上市标准单一且门槛偏高;以公募发行为主,很少私募发行;机构投资者队伍薄弱,监管环境尚待优化等。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以新三板、注册制、私募发行等关键领域改革为突破口,推动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功能向更高水平迈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5.
2012年1月初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提出要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从多方面采取措施,确保资金投向实体经济,有效解决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此后,中国证监会主席郭树清提出发展"高收益债",以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提高公司类债券融资在直接融资中的比重,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服务实体经济发展。5月22日,沪深交易所发布了《试点办法》,将中小企业私募债正式推向市场。  相似文献   

6.
资产负债与投融资体制改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有企业的高负债率,从投融资体制角度来看,其形成机理一是传统的投资体制和转轨期间改革措施的不完善;二是没有形成资本金约束机制;三是政府过度干预经济;四是企业融资渠道单一。降低负债率、优化企业资本结构的现实化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在投资体制方面应着力于投资主体归位;规范投资主体行为;严格资本制度。在融资体制方面,要改革股票上市制度和建立与完善场外交易市场;要发展投资基金特别是创业投资基金;要规范企业兼并  相似文献   

7.
我国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资本市场也在该体制的引导下不断发展和完善.资本市场不断融资,企业采取了多种融资方式,这在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企业发展的同时也给大量的融资企业带来了诸多困扰,而且对我国实体经济也产生了一些影响.文章从资本市场融资方式入手,分析了在资本市场融资环境下存在的问题及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希望能优化国内融资方式,促进实体经济稳步增长.  相似文献   

8.
胡悦  吴文锋  杜林琳 《经济研究》2023,(11):117-132
健全资本市场功能是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利用资管新规这一准自然实验,本文考察了风险分担这一资本市场重要功能的完善在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和支持实体经济融资两方面所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在金融部门风险防范上,资管新规带来的风险承担者切换让资产管理部门更加迎合终端投资者的需求并增加抛售高风险债券,从而大大缓释了金融部门承担的风险。而在实体部门的融资效应上,资管新规后民营企业的债券融资显著减少,这导致其动用现金储备来维持投资的稳定,综合融资成本增加,经营业绩则显著下降。这些发现表明,投资者风险分担程度的上升在防风险和促实体两个方面具有异质性影响,如何兼顾防风险和促实体是未来金融政策要着力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9.
产业金融与数字技术在产业上的紧密结合,使产业数字金融成为新的风口和下一片蓝海,是当前商业银行进行数字化转型的重点方向和新动能,因此,发展产业数字金融对我国金融供给侧改革创新和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未来产业数字金融会利用自身的强大优势极大降低金融服务风险,解决困扰中小微企业发展的融资难、融资贵等瓶颈问题,使中小微企业最大限度获得普惠金融服务,实现产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升级和创新应用。如何加快产业数字金融发展的步伐,解决发展中的痛点,更精准地为实体经济服务,因此,更好地支持数字经济高质量和快速发展,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企业的创立、生存和发展,必须以一次次融资、投资、再融资为前提。资本是企业的血脉,是企业经济活动的第一推动力和持续推动力。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置身于动态的市场环境之中,计划经济的融资方式已经得到根本性改变,企业融资效率越来越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一些新的融资方式应运而生,融资渠道纷繁复杂。  相似文献   

11.
一、我国企业债券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企业债券是一个合理的资本市场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合理的资本市场结构的重要体现之一就是股票、债券、金融衍生品保持良好的比例关系。随着我国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直接融资已成为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但在我国股票市场取得重大发展的同时,作为直接融资方式重要组成部分的企业债券却发展相当缓慢,普遍存在重“股票融资”、轻“债券融资”的现象。  相似文献   

12.
数字经济已经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引擎。在数字经济时代,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采用数字流量模式,加强企业资金利用进而获得发展红利。本文以2007—2022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探究数字流量模式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基准回归结果表明,数字流量模式能够显著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机制分析显示,数字流量模式对银行贷款这一传统融资渠道具有替代效应,并通过改善盈利能力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流量模式缓解企业融资约束的效应在企业为高成长性、内部控制质量高和媒体关注度高的情况下显著增加。同时,当融资约束得到缓解后,企业更愿意加大生产经营力度,提高投资效率,增强资本密集度。但是,数字流量模式会导致企业面临短期资金偿还压力,降低总资产周转率和流动资产周转率,增加企业的流动性风险。本文从微观视角出发探索数字流量模式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为上市公司经营战略选择和政府监管政策制定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3.
郭平刚 《时代经贸》2011,(22):174-174
多元化金融服务对于地方经济建设至关重要,本文认为县域经济应该构建并完善以商业银行为主的债券融资与以上市为主的股权融资,而且县域高新技术开发区也应该提升金融服务水平,为园区内企业建立企业征信系统,并可以适应性开展股权投资。从而构建金方位的县域金融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4.
金融强监管的实体经济效应——来自资管新规的经验证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青原  陈世来  陈昊 《经济研究》2022,57(1):137-154
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当前中国金融改革的重要目标。本文选取基于这一目标而实施的资管新规为准自然实验,以2016—2019年中国A股非金融非房地产类上市企业半年度数据为样本,检验金融强监管的实体经济效应。研究发现,资管新规实施后,金融化程度较高的企业投资显著增加,表明强化金融监管抑制了企业“脱实向虚”,从而支持监管有效观。进一步检验发现,资管新规积极的实体经济效应主要体现在国有企业、高管有金融背景的企业及民间金融发展水平和影子银行水平较高的地区,而压缩金融投资、降低债务融资成本是资管新规发挥这种效应的两个作用机制。此外,资管新规对持有短期和长期金融资产的企业都发挥了积极的实体经济效应,但主要体现在短期金融资产配置较多的企业。本文为金融强监管的实体经济效应初步提供了来自中国的微观证据,为进一步释放金融监管的制度改革红利,进而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5.
战略竞争、股权融资约束与高负债融资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剑琴  朱武祥 《经济学》2006,5(4):1179-1196
本文基于产品市场竞争环境下,企业需要投资扩张更新换代产品或者达到规模经济,但面临股权融资约束的情况,建立多期模型,分析高负债融资的权衡因素。模型表明,企业权衡的是放弃举债融资造成投资不足带来的竞争地位损失、企业价值下降,与举债融资以保持足额投资,但可能增加财务危机概率的风险,而不是传统资本结构权衡理论认为的税盾与财务危机成本的权衡。模型进一步证明,在产品生命周期短,更新换代快以及规模效应明显的情况下,企业会倾向于将保持足额投资放在首位,而舍弃资本结构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中国实体经济金融化趋势日益加剧,如何抑制企业金融化、引导实体经济“脱虚向实”,对于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本文立足于基层党组织参与治理,以2007—2020年沪深A股非金融类民营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运用OLS模型实证探究党组织通过“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参与民营企业治理对其金融资产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党组织参与治理显著降低了民营企业的金融化程度。党组织参与治理通过降低代理成本、缓解融资约束和增加投资机会,进而降低实体经济金融化水平。异质性分析发现,党组织参与治理对实体经济金融化的影响在市场化程度较低地区和环境不确定性较强时期更显著,在不同治理方式中也存在差异,而对于不同类型金融资产无明显差异。进一步,党组织参与治理可以削弱金融投资对生产性投资和研发投资的挤出效应。本文厘清了民营企业党组织参与治理抑制实体经济金融化的内在机理,不仅有助于加深理解民营企业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经济后果,还为促进实体经济“脱虚向实”、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7.
《资本市场》2012,(6):98-99
深圳的金融改革侧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强化金融创新改善融资环境。而股权投资可助推优质企业加速增长,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8.
融资是企业进行投资、促进资本增长的必要手段,是企业不断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权益融资和负债融资是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企业资本的增长主要来自内部留存融资和外部融资,外部融资的主要来源则是负债融资。企业如果仅仅依靠自身的资金,是很难不断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的。负债融资需要企业定期支付利息,并按照约定偿还本金,如果无法履行上述义务,则会产生严重的财务危机。  相似文献   

19.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提升资本配置效率是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地方政府债务融资作为地方政府发展地区经济的重要手段,对实体经济资本配置效率有着深刻而复杂的影响。本文利用省级政府债务数据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分析地方政府债务扩张对实体经济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债务扩张与实体经济资本配置效率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且在中西部地区、市场化水平低和财政独立性低的样本中更显著。机制分析显示,房地产价格在地方政府债务扩张与实体经济资本配置效率倒"U"型关系中起到了中介传导的作用。上述结论表明,地方政府过度举债无异于饮鸩止渴,优化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管理对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证明影子银行体系对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有较大冲击。我国影子银行虽然起步晚,但近年来发展迅速,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也不容忽视。鉴于我国影子银行体系是在我国特殊的金融环境下发展起来的,其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也是复杂的,既有拓宽实体经济的融资渠道、优化实体经济的投资结构、将闲置资金转为储蓄和增强资金流动性的积极影响,也有抬高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引起实体经济空心化和加剧实体经济风险积聚的消极影响。应从控制影子银行规模、规范影子银行内部业务、构建宏观审慎监管框架、健全我国影子银行监管法律法规等方面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监管,以规范影子银行的发展路径并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