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女性艺术经过女性艺术家不断努力,使得女性不再是艺术的"客体",而是艺术的"主体"。女性艺术家用其特有的艺术视角和表现方式成为当代艺术的后起之秀。从此女性艺术开始走出"边缘",靠近文化中心的历程。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一些现代艺术家正在忙于使自己的艺术快速"现代化"、"国际化"追随西方文化节拍邯郸学步时却忽视了西方现代、后现代主义的本质,更忽视了艺术要创造和谐精神家园的伟大使命。  相似文献   

3.
性别差异研究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研究课题,然而片面关注性别差异的研究在社会生活的各领域造成一种性别刻板印象。应该从新的视角把性别这个变量放置到更大的语境中去全面客观地发掘性别与语言的关系,不仅要关心男性和女性在语言方面所存在的差异,而且应该关注男性和女性在语言方面的共性。  相似文献   

4.
文章简要介绍了厄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本人的性格及其作品指向,通过作品介绍逐步剖析其个人在写作中的两性视角的应用。他不但能超越自己的性别,将女性思想融入自身,还从这个角度出发观察和感受事物,并且通过描述女性双性气质反映妇女不断上升的性别地位和社会权利。海明威作为一个公正的双性视角作家,不但反映了当时社会性别构建,而且对未来社会性别概念的形成也有着预见性。  相似文献   

5.
萧也牧的《我们夫妇之间》叙述的不是(或不只是)知识分子与工农干部的改造与被改造的战争,而是一场性别冲突。在"和谐——冲突——重归于好"这个结构下面,存在着这样一个逻辑:妻子张同志的女性定位由传统到反叛再回归传统。按照小说的叙述,夫妇之间的裂痕,最根本的不在于生活观念或对城市的态度的差异,也不在于阶级情感的差异,而在于妻子张同志挑战了传统的性别定位。当她回归到传统的性别角色时,矛盾便得到了解决。丁玲的批判文章《作为一种倾向来看》无意之间从性别视角批判了《我们夫妇之间》,因此,与其他从阶级视角展开批判的文章(如李定中的《反对玩弄人民的态度,反对新的低级趣味》)有了截然不同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语言和文化是互为条件、互相作用的。性别歧视是社会一类性别成员对另一类性别成员所持有的缺乏充分事实依据的偏见,是一种偏离客观事实、歪曲了的社会态度,是思想的直接体现。性别歧视随主流思想隐含在社会文化中,它反映到语言上就是性别歧视语。英语语言中普遍存在着对女性的贬低和歧视现象,从语言这个视角我们可以更深刻地了解其文化,透视其女性性别歧视,加深对女性地位及生存状态的新思考。  相似文献   

7.
在视觉艺术依然被视为艺术主体的今天,人类的视觉经验在艺术品的创造以及欣赏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明暗、色彩、线条、构图等等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艺术感受。视觉经验是个积累的过程,然而,在整段艺术史中,它又以轮回反复的方式出现并发展。本文仅以"拼贴"这一表现方式的历史前沿追溯和后期发展为例,阐述人类视觉经验的轮回现象,以及历史在整个艺术的发展过程中所留下的种种痕迹。  相似文献   

8.
作为中国民间集体智慧产物的"白蛇传"传说,往往带有不可规避的男性中心视角,而李碧华的中篇小说《青蛇》对民间传说"白蛇传"的重写,从主题上,解构了男权话语;从人物形象上,颠覆传统阐释,发掘了被掩盖的小青形象和被理想化的白素贞形象;从女性意识上,灌注了现代都市女性意识。李碧华的这种女性抒写试图打破男权中心文化中的"想象女性"的女性异化形象,还原女性真实的生活面貌,在解构中重塑女性形象,探讨女性命运。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女性主义批评的视角出发,阐述莎士比亚在他的三部著名的爱情悲剧中,如何转变女性的被动为主动,如何摧毁占主导地位的男性中心逻辑,从而消解传统的父权制意识形态"男性等于创造力"。三位女主角充满女性自我意识的勇敢言行对父权制的权威是一种直接的威胁,相反,三位男主角不断丧失自我约束力,成为否定自我和消融自我的弱者。莎士比亚以其细腻而又美学的角度表现了女性的心路历程和生存状态,展示了女性健康、积极的性格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0.
创先争优活动从更高境界赋予"领导艺术"以新意义、新内涵,并为领导艺术上台阶开辟了广阔路径。领导干部应以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在严格按要求创造性地开展活动中,与时俱进地提高领导艺术。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特定的视角切入郭银土的绘画艺术作品,多层面地剖析郭银土绘画作品所具有的"画家使命"和"平民意识",从而启示人们应如何使自己无愧于艺术家的称号.  相似文献   

12.
从人的全面发展与美好社会建设两种视角,以两型社会建设为主线,通过研究创新教育理念、创新教育程式、创新教学机制等三个方面,形成"淡化专业与博雅教育、文理并重与中西并举"的创新教育理念,搭建"宽口径、厚基础"的复合型教育平台,探索一条行之有效的科学文化与艺术整合的生态教学体系,培养一批具有共同文化根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3.
"实物写生"借以直接、生动的视觉经验来反映客观世界、表达内心情感,比其它绘画方式更加贴近生活和自然。然而,随着艺术手段的日趋便捷化,"写生"在创作及教学中的地位日趋下滑。"写生"岌岌可危的处境引起了国内外许多艺术家的关注和担忧,他们不断试验和探索着新的写生途径,试图挖掘写生自身所蕴涵的巨大潜能。  相似文献   

14.
目前理论界从多个角度对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偏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但极少文献从社会性别视角关注出生性别比偏高现象。通过对大冶、鄂州和武汉三地的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发现相对男性而言,女性的男孩偏好意识也很强,而且女性的教育程度、社会地位等因素对女性的性别偏好意识有着重大的影响。因此,除培育新型生育文化、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外,更要采取措施切实提高女性社会地位以弱化女性的性别偏好意识。  相似文献   

15.
城市女性消费是消费主义文化中的典型。城市文化诱导着女性的消费,女性消费文化在城市文化中养成、熏陶出来。将城市中的女性消费纳入消费主义的文化框架之中,是因为女性消费有着鲜明的文化特征。从城市文化、社会性别视角研究构建女性消费,引导女性消费,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古典艳情小说《痴婆子传》是中国历史上遭禁毁的书籍之一。小说的叙事艺术蕴含了一种独特的小说观念,作品把女性视角的自我讲述、第一人称内聚焦限制叙事、倒装叙事与讽刺修辞等多种叙事手法结合在一起,在中国古典小说中是一种独创。《痴婆子传》的叙事艺术已具有现代小说的艺术特点,具有高超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17.
其实不仅在油画艺术中,所有艺术门类中优秀的艺术作品都是不缺乏整体性的。其实不仅仅是不缺乏,而且整体性是任何有修养的艺术家都所着重强调的。艺术家们都希望自己的作品整体和谐,能给观者一种整体的画面感,从而以某种整体的气氛给人以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18.
希腊神话雕塑艺术具有独特的人本主义精神,艺术家在神话雕塑的创造过程中,有意无意地通过不同的造型手段表达了人的“灵性”光辉。本文就从希腊雕塑的不同造型,概括出古希腊雕塑艺术中人本精神灵性流露的表现方式。  相似文献   

19.
艺术的意义     
试图探讨艺术的意义问题,首先要从否定“艺术是什么”这一传统的形而上学的提问方式开始;在中止这一提问的前提下,才能追问艺术之所以存在的意义;这种追问必须要建基于人的艺术活动之上,进而才能对艺术家、艺术作品、艺术活动等传统的问题进行探讨,最后人人的心灵出发,将艺术的意义问题归结到对心灵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论文谈的是有关素描艺术表现形式的思考,在艺术不断发展的进程里,素描艺术以不同形态呈现。从"素描艺术是什么?"这个议题开始探讨素描艺术多样性的表现,以及素描艺术所具有的发展性,艺术家对于视觉语言传达与形式的运用,对于艺术创作极为重要。而艺术家对于表现媒体的选择,直接影响画面的表现效果。因时空、审美观与艺术技巧的发展演变,让素描艺术的表现形态有着多元的性格发展,通过不同的技巧及素材,提升素描作品的精神与本质。素描艺术多样性的造型表现,能表现艺术家的理念与目的,呈现艺术家的个人视觉语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