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舸 《商业会计》2024,(1):20-27
文章以审计费用为落脚点,基于2011—2020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数据,探究审计师如何应对数字金融增加的企业整体风险。研究发现:审计师能够识别数字金融增加的企业整体风险,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具体体现为增加审计投入,并通过增加审计费用以弥补增加的审计成本和审计风险溢价,经过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依然稳健。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金融提高审计费用后能够改善审计质量,表明审计师提高审计费用能够起到监管资本市场的作用,而不是与企业“合谋”;通过异质性分析发现,相对于内部控制强和审计师行业专长水平高的企业,在内部控制弱和审计师行业专长水平低的企业中数字金融对审计费用的正向影响更显著。研究结论为数字金融对审计层面的影响提供了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了社会关系网络对公司债务违约的影响.研究发现,社会关系网络能够降低公司发生债务违约的概率,社会关系网络越富足,公司发生债务违约的概率越小.但是,在国有企业及市场化水平较高的地区,社会关系网络对公司债务违约概率的降低作用显著弱化.进一步的研究发现:随着由高管变更引起的社会关系网络强度的增强(减弱),公司发生债务违约的概率也相应减小(增大);在代理成本较小的公司里,社会关系网络对债务违约概率的降低作用更加明显;在各类社会关系中,银行关联对公司债务违约概率的降低作用最大;在债务违约宣告期间,具有社会关系网络的公司,市场反应更加负面.以上结论表明,社会关系网络是公司发生债务违约与否的重要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3.
企业金融化促进还是抑制审计费用尚未有定论。文章以2007—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25 994个公司-年度的观察值为样本,经实证研究发现,企业金融化会导致审计费用增加;金融化增加了管理层代理成本,进而增加审计费用;进一步研究发现,由于存在声誉溢价、专长溢价以及寻求高质量审计服务的需求,在审计师具有声誉和专长以及企业具有良好的内部治理条件下,企业金融化更会导致审计费用的增加。文章结论支持了审计师投入补偿论和风险补偿论的观点,对约束企业管理层行为、促进内部治理改革以及保障审计市场健康发展提供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典型的转轨经济国家,制度变迁的速度非常快,本文主要考察我国法律环境对审计师行为的影响。我们主要沿着"法律环境——审计风险——审计定价"的逻辑推理来研究法律环境对审计师行为的影响,检验我国法律环境状况的改善是否会显著提高审计费用。我们研究发现,审计师收费会考虑到法律环境的影响,法律环境况状越好的地方,审计师收费越高;同时我们也考察了事务所规模对审计收费的影响,研究发现规模大的会计师事务所比规模小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收费要高,但在法律环境状况好的地方两者没有显著差异,大所的审计溢价在法律环境状况好的地方消失了。  相似文献   

5.
刘成立 《财贸研究》2005,16(4):96-101
审计收费是审计服务供需双方就审计服务供求所达成的价格,一些国家审计市场表现出审计收费降低的趋势。要求上市公司披露财务审计费用,为充分揭示我国审计师变更、审计师任期与审计收费的关系提供了数据资料。本文从研究我国审计市场现状入手,提出了审计师变更、审计师任期与审计收费关系的假设。通过对我国2001年、2002年与2003年数据的检验,结果发现审计师变更并没有带来明显的审计收费下降,同样审计师任期的延长也没有带来审计收费的下降,与我国目前一些关于审计收费研究的结论不一致,说明我国并不存在明显的审计收费的恶性竞争。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2010~2015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审计师在审计收费时是否会考虑企业会计——税收差异所隐含的财务信息.实证结果表明,会计——税收差异与审计收费显著正相关,这是因为会计——税收差异影响注册会计师对审计风险的判断,审计师会通过增加审计程序来降低审计风险,因此提高审计收费.进一步研究发现,对国有控股企业来说,会计——税收差异与审计收费呈正相关关系,但不显著;对非国有控股企业会计——税收差异与审计收费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探讨审计师的独立性是否与非审计费用和审计任期有关,结果表明,非审计费用和应计费用之间是一个正相关关系,当审计师任期短暂时,非审计费用可能损害审计师的独立性。此外,探索性分析表明非审计费用与公司盈余管理正相关关系,对审计师任期短的小客户,并非对大客户具有重要意义。总而言之,这些结果表明,非审计费用和审计师的独立性之间的关联取决于审计师任期,审计任期短且被审计单位规模小时,非审计费用高对审计师的独立性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8.
利用中国A股上市公司2012~2015年的数据,采用面板数据模型与文本挖掘方法检验了审计师层面的客户费用影响力、规模影响力、舆论影响力与审计质量的关系.研究发现: 客户的费用影响力、舆论影响力与审计质量显著正相关,在控制了事务所层面的客户影响力与内生性问题后该结果依然稳健.进一步研究显示,审计师部分个人特征、客户所处的法律环境、舆论环境等因素会对主要结果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为客户影响力与审计质量的关系提供了进一步的理论解释和全新的经验证据,其重要启示是: 在我国的审计市场中,客户影响力并未迫使审计师在审计质量上做出让步,为避免审计失败可能造成的声誉损害、经济损失和诉讼风险,审计师有动机为影响力高的客户提供高质量的审计服务.  相似文献   

9.
以异常审计收费作为审计合谋的代理变量,研究分析师是否能发现审计合谋行为。研究发现,分析师跟踪人数会随异常审计费用的增加而显著减少,这说明分析师能觉察到审计合谋可能带来的风险,并通过放弃跟踪该公司的方式向市场传递信息;进一步研究发现,分析师对上市时间较长的公司,以及民营上市公司的异常审计费用更为敏感,跟踪数量下降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短期债务的间接作用是短期债务的治理效应会导致较低的审计风险以及更多的短期债务。以2003-2006年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短期债务和信用评级对财务报告质量的监督和治理效应,研究发现,短期债务和审计费用存在负相关性,信用评级的提高会导致审计费用的降低;短期债务与审计费用的关系随着信用评级的增加而减弱。揭示出了由于短期债务带来债权人更多的监管以及公司治理上的好处,审计人员会由于审计风险的减弱而降低审计费用的收取,但短期债务所带来的治理效应会受到公司信用评级高低的影响。结论表明,短期债务不仅能够降低公司的代理问题,还可以减少审计费用。  相似文献   

11.
受众并非被动地接纳媒体信息,而是依据情况分析和利用媒体信息,重构自我认知。显然,作为媒体信息使用者的审计师,其认知重构必然会受到媒体的影响。本文基于2005-2010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从事务所声誉、公司治理和产权性质三个视角,研究了审计师利用媒体的约束机制。研究发现:十大事务所对媒体报道反应更加强烈,从而提出更高的收费溢价;媒体关注会弱化股权制衡的审计收费溢价效应;审计师对国有企业的媒体关注提出更高风险溢价。研究结果表明,媒体通过外部审计机制发挥了治理效应,且该效应受到事务所声誉、股权制衡和企业产权性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基于2006—2019年A股上市公司样本,文章考察了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对审计师风险决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显著增加了审计师的审计收费和出具非标准无保留意见的概率,且非控股大股东退出威胁对审计师决策的影响在非国有企业、退出威胁可信性高、非“四大”和分析师关注少的企业中更为显著。机制检验发现,审计投入与经营风险在非控股大股东对审计师风险决策的影响中发挥了中介作用。基于非控股大股东性质的拓展检验表明,机构投资者退出威胁对审计师风险决策影响更为显著。研究结论丰富了审计师风险决策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也为非控股大股东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考察了公司治理质量对外部独立审计效率的影响。运用主成分分析技术构建公司治理指数,并以此作为公司治理质量的衡量指标,考察了公司治理质量对审计师的选择、审计收费和审计意见的影响。我们发现,公司治理质量越高的公司,越倾向于选择高质量的审计师;同时,也愿意支付更高的审计费用;但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相对于公司治理质量高的公司,公司治理质量差的公司更容易获得标准无保留的审计意见,从而影响审计独立性和审计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公允价值计量是新会计准则中所提出的概念,而公允价值的采用则使得审计工作的风险增加,进而提升了审计师所承担的审计风险,为了降低风险,审计师就需要增加审计工作,受此影响,审计师的审计收费就会比较高,由此看来,公允价值计量与审计收费之间具有一定的关系,本文在研究二者之间关系的基础上,阐述了公允价值计量对审计收费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审计师规模、审计费用与审计意见购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引入审计师规模作为审计师特征的代理变量,区分审计费用的异常升高与降低以及审计意见的改善与恶化,并进一步考虑到审计师规模对异常审计收费和审计意见之间作用关系可能存在的调节效应,研究以审计师规模为代表的审计师特征和实际发生的异常审计费用对管理层审计意见购买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公司通过权衡信号成本与信息收益,选择一种或多种市场信号,包括审计师选择、留存股权和盈余披露等。各信号间的内生性问题是本文的研究重点。我们以2000—2002年中国155家IPO公司为研究样本,通过构建联立方程系统实证,发现:我国IPO市场审计师选择、盈余预测与留存股权并非替代信号,风险越大公司越倾向保留较低股权;盈利预测对股权留存并没有显著影响;审计收费对公司审计师选择具有显著影响,但审计风险对审计收费的影响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投资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内容,逐渐引起利益相关者的重视。基于委托代理、自愿披露等理论,文章以2010到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考察企业非效率投资是否能够引起审计师的关注,并从ESG视角考察其影响机制。研究发现:(1)企业非效率投资会增加其审计收费。(2)企业非效率投资会对其ESG表现产生负面影响从而影响到审计收费。(3)进一步研究发现,审计师会重点考虑企业治理(G)方面的表现且其影响关系存在产权性质的差异性。研究结论一方面为分析当下低投资效率情况提供了参考,对深化市场体制改革有一定的启示,另一方面从ESG视角研究非效率投资与审计收费之间的关系,证明了ESG相关信息披露对于企业、审计师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2016—2020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中小股东不同情绪的网络表达对审计师风险应对行为的差异化影响及作用路径。研究发现,中小股东积极网络表达与审计资源投入、审计费用以及关键审计事项披露数量呈U型关系,而消极网络表达与上述审计师行为呈倒U型关系,且盈余管理在两者的非线性关系中发挥中介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在股权集中度较高、国有属性以及媒体关注度较强的公司中,上述关系更加显著。本文将弱势群体的诉求表达纳入审计师反应的研究框架,丰富了关于非理性情绪对独立第三方审计师行为的研究,为实现高质量审计监督保障提供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9.
孔钰莹  杨永淼 《商业会计》2023,(4):29-34+60
实体企业金融化现象近年来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文章运用2013—202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探究了企业金融化与外部审计收费的关系,以及盈余管理在其中的影响机制,区别于传统盈余管理,重新定义了企业金融活动的盈余管理的范畴和度量。研究发现,企业金融化的提高刺激了企业利用金融活动实施相应的盈余操纵,使得审计师的审计风险和审计投入增加,导致了审计收费的提高。研究结论对于企业加强内部管理、审计师提高审计资源利用效率以及提高的审计收费是否能有效补偿风险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0.
步晓倩 《现代商业》2014,(33):207-209
本文以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为视角,指出现阶段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发展动态是加强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强制披露。本文基于Simunic审计收费模型,利用2011年12月31日我国沪深股两市主板市场中,自愿出具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160家上市公司的截面数据,分析内部审计费用与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并得出结论:在当今国情下,内部控制审计费用与企业自身规模以及会计事务所声誉相关关系显著,被审企业内控风险大小以及公司经济业务复杂程度对费用影响不大。同时,根据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发展情况结合我国国情提出合理预测:"极反效应"将会产生,即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失效的风险与审计收费之间会慢慢变为负相关,即上一年披露了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公司的审计收费反而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