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深化我国金融市场改革,稳步推进资本市场开放,本文研究了日本近40年来资本市场的开放进程及其监管思路的变化。研究发现,日本资本市场开放主要涉及开放外来直接投资、允许外资证券公司进入日本市场、开放东京股票交易市场、开放债券发行和衍生品市场等四个方面,在此过程中日本政府的监管思路也从保护国内金融机构逐步转向保护市场。本文结合日本资本市场开放的经验和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关启示,对我国资本市场如何实现进一步开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证券导刊》2014,(13):57-57
马年以来,债市投资出现大逆转,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一路向下,债券基金收益集体反弹。伴随着债市入春,债基发行市场也开始回暖。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3月10日,目前共有18只(A/B/C合并计算)新基金正在发行,其中包括6只债券基金。而鑫元基金目前正在发行一年定期开放债券基金,由于适逢建仓良机,受到了市场广泛关注。近日,该基金的拟任基金经理张明凯表示,2014年债券基金获得正回报的概率相对较大。市场人士普遍认为,这一轮的债市反弹主要是基于较为宽松的资金面支撑。短期而言,债市二季度尤为看好。张明凯认为,债市有其季节性因素,上半年债券发行量相对较小,后半段发行量才开始慢慢上来,而各机构年初的配置需求  相似文献   

3.
陈东 《投资与理财》2014,(24):37-37
对债券牛市的判断.已经是业内人士的普遍共识。但诺安泰鑫一年定期开放基金经理谢志华提醒说.债券牛市只是债券基金面临的好机会.但投资收益也不是大风刮来了的,债市投资仍需要专业复杂的操作以求获得合理回报。因降息预期而狂奔的债券牛市,似乎到了需要冷静一下的时候。诺安泰鑫一年定期开放基金经理谢志华表示,前期降息预期强烈,债市在预期推动下的表现并不合理.因为债市的基本面并未有根本变化。虽然债市在中长期走牛几乎没有悬念,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在当前债券市场上可以满地捡钱。  相似文献   

4.
春生者繁华,秋荣者零悴。金融环境塑造债券的冷暖,市场冷寂债市凋零,市场繁华债市重生。  相似文献   

5.
《证券导刊》2013,(8):9-9
去年债券型基金平均8%的回报率,让投资者感受到了债市投资的魅力。而从2012年12月初至今,股市超过16%的涨幅,引发了市场关于“股债跷跷板”效应的讨论。同时也有相关报道指出,2013年债市将偏中性,应适当减少债券资产比例。因此,针对债券市场未来的走势,债券基金相应的投资策略和投资者应投资什么产品等热点问题,正在发行中的嘉实增强信用定期开放债基的拟任基金经理刘宁给与了投资者适当的解读。  相似文献   

6.
一、产品简介债市通是农业银行最新整合开发的资本市场新产品。顾名思义,“债市通”就是农业银行为客户投资债市打开的一条便利通道。去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放开了进入银行间同业市场的客户范围,非金融机构法人客户可以通过具有资格的商业银行提供通道进入债市。目前,企事业单位要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进行债券投资,必须选择并指定一家具有代理资格的商业银行作为其结算代理人,通过债券结算代理业务,参与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农业银行已首批获得代理资格,适时推出了全新的“债市通”业务,为客户提供全套的债券结算代理业务服务。二、债市投资…  相似文献   

7.
《证券导刊》2014,(40):9-9
今年以来债市慢牛让债券基金收益水涨船高,“封闭见收益,开放出流动”的定期开放式债基更加受到市场认可,扩容步伐随之加快,仅三季度就有9只此类产品成立。  相似文献   

8.
中美债市除了在规模上存在差异外,在市场结构上也存在着明显不同。中国债市结构单一化的原因在于缺少利率形成曲线,债市开放程度较低,国有商业银行集中进行了重资本化等。完善我国债券市场需要在发行市场上引入国际金融机构,加大对国际投资者的吸引力度,完善国内资本市场的基础设施,以及提高国内债市的运行效率等。  相似文献   

9.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国债市从正式起步虽然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但依旧存在美中不足的情况。从债市所面对的长期问题来看,无论是债券规模、品种、还是市场的发育程度,都存在着进一步完善的空间。  相似文献   

10.
该文主要是从债券市场国际比较、利率与汇率关系以及国内债券市场与股票、信贷市场间的关系等多个视角对我国债券利率走势和债市波动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指出未来我国债券利率可能会呈现在波动中逐步向上的趋势,同时,当前的经济环境和利率应该支持人民币稳中有升而非贬值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证券导刊》2013,(38):26-26
今年以来,债市波云诡谲难以琢磨,多位公募人士纷纷唱响四季度债市好声音。正在发行的海富通一年定期开放债基拟任基金经理位健表示,从基本面看短期经济企稳难以持续,债市资金面或可迎来放松,通胀并无大碍。债券到期收益率上升,绝对收益机会凸显。债市回暖使债基迎来良好的建仓时机。  相似文献   

12.
<正>文章分析美国、日本、德国、韩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境外投资者增持其债券的逻辑和经验,对比发现我国债市吸引境外投资者的短板在于国债在国际市场变现能力不如美日德国债,市场发展程度较发达国家有明显差距,易受美联储货币紧缩周期影响。我国债市的长期优势则体现在经济增长稳定、人民币汇率相对坚挺、债券走势与欧美相关性低,国债被纳入国际主流指数等。虽然短期境外投资者将阶段性减持我国债券,但未来将重回增持的长期趋势。  相似文献   

13.
《证券导刊》2013,(39):56-56
近来经济形势的好转并未改变债市基本面良好的基础格局,因为从中长期看,中国经济的面临的问题并没有解决。正是这一基本观点,使诺安基金的谢志华对债市的中长期前景充满信心。作为目前发行的诺安泰鑫一年定期开放债券基金的拟任基金经理,谢志华认为虽然资金面整体处于紧平衡的状态,影响了债市的表现,但资金候鸟并未从债市飞走。因为,债市仍具有良好的基本面,仍是目前理想的投资渠道。  相似文献   

14.
<正>截至4月末,中国债券市场存量规模已达37.63万亿元。其中,根据新华社近日最新消息,90%以上的中国境内债券交易发生在银行间债市。因此,银行间债市的开放对整个债券市场的意义不言而喻。随着人民币跨境结算和离岸市场规模扩大,客观上存在着购买人民币金融资产的需求,但资本账户管制和有限的债券市场规模制约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放开境外投资者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有利于推动人民币从结算货币到投资货币再到储  相似文献   

15.
《证券导刊》2014,(45):56-56
今年以来,债券基金收益凭借债市转牛水涨船高,成为公募基金中最赚钱的品种。中银基金旗下中银惠利纯债半年定期开放债基于11月17日起开放申购,助投资者把握债市投资跨年行情。据悉,中银惠利债基成立一年以来年化收益率超12%,已经两次分红共计超l亿元,值得投资者关注。  相似文献   

16.
动向     
《中国货币市场》2005,(5):75-75
券商分类监管向纵深推进;上交所降低债券大宗交易门槛;国务院常务会议八项措施引导调控房地产市场;首家境外机构获准进入银行间债市;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总负债双增长;2004年我国国际收支保持双顺差;新加坡央行保持紧缩政策不变;IMF预计2005年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纽约证交所收购电子交易公司并将上市;美联储将联邦基金利率提高到3%。  相似文献   

17.
金融市场间收益率的相依结构是规避风险发生的理论基础。随着资本账户开放加快推进,研究中国汇市、股市和债市相依结构的变化对于维持金融市场健康平稳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文章首先基于GJRGARCH模型过滤不同金融市场收益率序列,然后采用经验分布估计方法,建立边际分布序列,最后选取最佳Copula函数,建立了汇市、股市和债市间的二元联合分布模型。研究发现,随着资本账户开放的加快推进,第一,中国汇市、股市和债市间的尾部相依性降低;第二,中美两国股市间和债市间的相依性明显增强;第三,中美两国股市间和债市间的相依性比中国金融市场间的相依性强。本文研究结论帮助我国投资者在进行资产管理和金融监管部门制定政策时,对金融市场的变化做好事先的评判。  相似文献   

18.
近期,国内外财经媒体纷纷爆出国外金融机构欲发行人民币债券的消息。这些国外金融机构包括国际金融公司(IFC)、亚洲开发银行(ADB)及日本协力银行(JBIC)。向国外开发机构开放人民币债券发行,这在中国还是史无前例的。允许国外开发机构在中国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表现出中国政府稳步开放资本市场的积极姿态,而国外开发机构积极参与发行人民币债券,则表明这些机构把人民币  相似文献   

19.
经过40年的发展,我国债券市场的债券品种不断增加,投资者类型日益丰富,相关法规制度都不断完善,市场运行质量也有很大提升。尤其是十八大以来,债券市场对外开放日益提速,我国债券市场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开放的层次也更高,但与发达债券市场相比,我国债券市场开放的程度仍有待提升。本文系统梳理了我国债券市场双向开放的进程和现状,具体包括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发债、境内投资,境内投资者境外发债和境外投资四个维度,通过系统梳理发现我国债券市场的开放存在市场分割、信用评级体系不健全、衍生品市场发展不足以及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发展面临制约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进一步深化我国债券市场开放的对策,具体包括整合债券基础设施、完善信用评级体系、丰富衍生品市场和大力发展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债券市场发展迅速,但公司信用债券的发展相对滞后,借鉴美国债市的发展经验,对公司信用债券进行适当的信用增级能促进公司债乃至整个债券市场的发展。该文探讨了目前我国引入债券保险的可行性及方案选择,指出应重视债券保险开展后的风险防范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