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海静 《商》2013,(21):93-93
2013年9月,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宣布,将维持现行的宽松货币政策不变,暂时不削减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3)规模,这一出乎意料的决议使得金价大幅上扬。美国在采取前2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失效后,又采取了第2轮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来稳定和刺激经济。此种极端货币政策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并将对中国经济产生深远影响。对此,,本文通过分析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美国和中国的经济产生的影响,在着重分析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可能造成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中国所应采取的应对策略,以减缓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
翟会颖  刘婧 《商业时代》2011,(24):55-56
金融危机时期,鉴于传统货币政策面临"流动性陷阱"的无效性,美联储实施了非常时期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本文从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理论基础出发,结合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过程,系统分析了其运行效果。  相似文献   

3.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是央行继近似零利率政策与零利率政策实行后,以中长期债券为核心,进行基础货币供给增加,带动资金流转,刺激经济复苏的一种货币政策。本文通过对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与日本量化宽松政策进行回顾,探寻了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特征与运行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提出几点政策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金融危机背景下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其影响仍在蔓延,当前我国还面临着严峻的困难和挑战。2009年中央围绕扩大内需、保增长等目标,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些政策效果如何,是我们比较关心的问题。主要探讨货币政策的效果,首先阐述了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含义和我国当前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内容,并分析了我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效应。  相似文献   

5.
美联储从2008年11月首次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以来,截至2012年12月,前后共出台过四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每次出台的背景和内容都不同,所期望解决的问题也有差异。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逻辑是什么?美国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世界和中国经济产生了怎样的深刻影响?中国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积极措施应对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一、美国历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内容、背景和效果  相似文献   

6.
央行多次表态要坚定不移地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巩固经济企稳回升势头。本文从货币政策的基本理论出发,分析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内涵,并探讨了在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过程中,可能遭遇的挑战,最后提出应对挑战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王永茂  刘惠好 《财贸研究》2011,22(5):109-116
2001-2006年日本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日元汇率的影响实践对于目前采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国家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以Frankel模型为理论基础,运用VEC模型分两阶段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与零利率宽松货币政策相比,日元汇率对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很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汇率的即期波动和长期变动影响均不明显,对汇率的短期波动影响程度也较弱。实证结果还显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下,短期内存在汇率传导机制,汇率变动具有财富效应。  相似文献   

8.
从2008年11月到2014年10月,美联储连续实施了三轮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以应对美国爆发的金融危机。本文从三个方面来分析该政策的效果。一是从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开始实施之后美国经济衰退所持续的时间来看,在第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实施8个月之后衰退就结束了;二是从美联储的货币政策目标上来看,美国的失业率、通胀率、金融市场的稳定都达到了目标范围;三是从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方面上来看,金融市场稳定,市场总需求受到了激励,劳动市场逐渐恢复。最后,本文总结了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货币政策制定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9.
美国为刺激经济迅速复苏采用了非常规措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对各国经济产生了连锁效应,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也是深远的。一方面引发中国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导致我国出现严重的输入性通胀;另一方面加大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加中国外汇储备损失风险,刺激资产泡沫的形成,使我国的货币政策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甚至丧失货币政策独立性。从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产生的根源出发,着重分析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已经或可能造成影响,并提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我国经济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非常规货币政策"量化宽松"的退出预示着美国宽松货币政策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本文主要验证了美国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通货膨胀产生的线性与非线性影响,因此在其退出过程中将会造成国内通胀的波动。通过进一步的研究推测美国退出"零利率"的常规货币政策将引起该国失业率的上升,但美国经济有所复苏,加息预期强烈,一旦美国宽松货币政策彻底退出,势必影响国内的通胀水平,央行应适时推出相应的货币政策,维持国内物价的长期稳定。  相似文献   

11.
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央行及时转向制定了宽松货币政策,利用调降基准利率和准备金率等政策工具,防止了经济的继续下滑。目前,随着国内经济形势的企稳好转,央行为了回收流动性,以免引发通胀风险,宽松的货币政策又及时转向为稳健的货币政策。为此,本文对我国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策略进行了思考,分析了各国退出策略的博弈以及我国稳健货币政策推出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的是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文章首先介绍了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主要内容。然后,主要从我国通货膨胀、股市及货币政策调控三个方面分析了量化宽松货币及其影响效果。并在文章的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丁渝又 《商》2014,(19):166-166
自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国实施了非常规的货币政策,即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来拯救美国衰退的经济。中国是美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势必会对中国的对外贸易产生深远影响。本文即从这个角度并运用VAR模型对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净出口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并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14.
越南政府为应对金融危机采用了非常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导致2009年12月越南出现了恶性通货膨胀,同期中国也采用了非常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为防止通货膨胀的出现,中国宽松的货币政策应适时退出,积极的财政政策应淡出,外汇汇率改革以稳定经济发展为前提。  相似文献   

15.
陈茂 《商》2013,(6):109-110
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的不断蔓延和影响的逐渐深化,美国在采取了第一轮,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失效后,于2012年9月采取了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来稳定和刺激经济。本文结合中国目前面临的国际现状,探讨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货币需求的影响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为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初美联储宣布实施非常时期的“量化宽松”(Quantitative Easing)货币政策。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美联储如此大规模地实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必然会对国际货币流动性产生深远影响。以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美国实施第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前后。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规模和结构的变化情况,在此基础上,考察了第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政策效应。同时.时第二轮“号化帘松”货币政策的效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陈敏 《商》2012,(20):69-69
随着08年金融风暴后各国经济发展的低迷,美国采取了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来稳定和刺激经济。此种极端货币政策将对全球经济金融产生深远影响。对此,本文在着重分析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可能造成的影响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我国货币政策松紧交替进行,但鲜有文献探讨宽松与紧缩交替的动态货币政策对企业风险、业绩等产出指标的共同影响作用。本文选取2001年至2012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将此期间划分为宽松与紧缩四个交替的货币政策时期。研究发现:货币政策宽松期(紧缩期)投资水平越高的企业,在货币政策紧缩期(宽松期)经营业绩下降越大(小),陷入财务危机的可能性越高(低),企业价值越低(高)。  相似文献   

19.
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是一种非传统货币政策。在次贷危机后,美国选择了这种政策对经济进行调控。本文对该政策进行了简要介绍,然后运用计量模型对该政策的效果进行分析。经过分析发现,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在短期内对于增加流动性、防止通货紧缩有一定作用,但长期效果不明显。而在刺激经济复苏方面,效果微弱。因此,本文认为,美联储应谨慎推出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才能提高政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中国经济正在走向复苏。无疑,宽松的货币政策对刺激经济发展的作用功不可没。然而,关于流动性过剩、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的担忧也在不断加深。不少经济学家呼吁,货币政策是时候转向了。那么,在当前形势下,宽松的货币政策是否应该继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