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硅谷学”:全球高技术企业的“必修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硅谷"这个高技术王国一直被视为经济快速增长、解决就业的象征,美国的其它州和其它国家都在效法.纵观全球各地,那些发展比较好的高科技园中,高技术公司的创办人或主要的技术领导人,大多数都是所谓的"留学人员",其中很多来自硅谷,在中国更是如此.这些"留学人员"有着很好的学习经历和硅谷背景,有技术,有创业经验,也有各方面的联系,在他们的努力下,再与国内科技政策、设施人才相配合,就可以创造高科技园区的繁荣.美国拥有200多个技术园区,但并没有200多个"硅谷".  相似文献   

2.
一、美国政府撬动硅谷发展的主要经验 在硅谷的成长历程中,美国政府部门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硅谷的成功是美国政府的扶持和引导,并按市场规律运作的结果。如果没有政府的管理创新和政策创新,硅谷不可能在20世纪50年代迅速崛起。更不会有之后几十年的高速持续成长。美国政府在硅谷的成长和管理上,  相似文献   

3.
在美国学习期间,我到硅谷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考察,探讨了硅谷的起源,硅谷与斯坦福大学的产学研联系、与风险投资的产业化关系,以及硅谷地区高科技生态系统的形成,高科技公司人才的激励机制和创业化等问题。硅谷的成功不仅在发达国家是一个典范,其经验对正在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实现科技产业化的中国也具有极高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自古以来,杭州因风景秀美而名扬天下,成就了许多文人墨客笔下脍炙人口的经典诗文。而今,在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滚滚大潮中,杭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也不甘示弱,紧扣时代脉搏,凭借其不懈的努力,创出了“天堂硅谷”的金字招牌,谱写了自主创新的崭新篇章。  相似文献   

5.
硅谷模式的成功引起了各国竞相效仿,但效仿者取得成功的很少。与硅谷有人脉网络联系、有产业联系和两地具有跨区域创业这样的硅谷辐射模式则取得了成功。这样的地区有台湾新竹科技园和印度班加罗尔科技园,这两个园区是硅谷主动辐射的结果,形成了与硅谷产业链中的特定环节相对应的支柱产业,新竹的主导产业是集成电路,班加罗尔则是软件外包。  相似文献   

6.
美国硅谷和台湾新竹科学园的经验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硅谷是成功的高科技工业集聚地,硅谷的发展模式和成功经验为许多国家所效仿.新竹科学园是效仿硅谷较成功的少数园区之一.文章通过分析硅谷和新竹科学园成功经验,为我国各地建设和发展产业集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区域之间的高端链接和辐射带动可有效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能力。放眼全球,有以下几个经济现象值得我们关注:现象一:硅谷的全球链接。2009年《硅谷指数》将硅谷描绘为一个创新"栖息地",形成"栖息地"的关键特征,即四个能力:全球链接能力、硅谷吸引人才的能力、持续的技术进步和创新、州政府和联邦政府的作用。其中,全球链接能力是指硅谷与全球其他创新高地之间在人才、技术等方面的吸纳与辐射能力,一方面,硅谷吸纳了来自全球的高科技人才;另一方面,硅谷的技术、资本和商业模式向全球扩散,创业者、企业  相似文献   

8.
创新环境建设是当务之急。我原来在四通.1999年被北京市政府抽调到“中关村”.参与了“中关村”一些高新技术发展的某些方面的研究.为了完成这个研究我曾经先后到新竹访问过五次.看看新竹到底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同时我们和亚洲研究中心成立了一个硅谷的成功案例研究课题.通过这些考察研究我确实感受到,一个企业要能够成功创新.必须要有适合创新的环境.就像一个鸡蛋要孵出小鸡一样.没有适合的温度、环境.企业再努力也白搭。所谓硅谷是什么?  相似文献   

9.
在蓝色硅谷建设中应当明确政府的功能定位,建立适合蓝色硅谷发展的政府作用机制。文章阐述了蓝色硅谷、政府作用机制等相关概念,在借鉴世界科技园区建设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基于我国特有的社会环境和经济制度,设计了在蓝色硅谷建设初期、快速发展时期和可持续发展时期的政府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0.
吴敬琏:中关村离硅谷还有一段距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敬琏 《新财经》2001,(4):47-47
在2000年北京国际周上,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曾就硅谷与中关村作出论述。吴敬琏说,硅谷的本质特征是创业公司的栖息地。国内提出建设硅谷的地方,其根据多是本地区有相当数量的高技术人才聚集,或者能够把全国各地的高科技人才集结起来。建设硅谷,人才是一个必要条件,但远不是充分条件。硅谷作为创业公司的栖息地有几大优势:制定了有利的游戏规则,有关法规有利于人才资本发挥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1.
硅谷的大学     
尼克 《沪港经济》2011,(12):62-63
硅谷有两所著名的大学:私立的斯坦福和州立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有人认为这两所学校是硅谷成功的原因之一。其实这话并不全面:第一,硅谷并不是好学校林立的地方;第二,硅谷的人才来自世界各地。全球好学校最密集的地方应该在美国的东北部,尤其是马萨诸塞州和康涅狄格州  相似文献   

12.
硅谷奥秘     
硅谷对世界科技具有巨大影响且久盛不衰,令人禁不住要问:硅谷有何奥秘? 硅谷人着装简单、举止随便,即使是网络新秀杨致远和软件大王、世界首富比尔·盖茨这样的重量级人物,看上去电丝毫没有“大款”的派头。敢于创新、永无止境地创新精神,是硅谷人一个显著的  相似文献   

13.
硅谷,从昔日的水果之乡发展到今天全球电子、电脑、电脑网络业的“中枢”,其间留下了许多颇具传奇色彩的故事,其发展轨迹也很值得我们思索、研究。让我们拨开硅谷迷雾,去探寻对我们具有启迪的东西。走近硅谷硅谷位于美国西部的加利福尼亚州,是一块被太平洋和旧金山海...  相似文献   

14.
硅谷:高技术企业“梦幻”制造中心   硅谷是美国首屈一指的高技术开发区,这里聚集了近万家技术密集型公司,其中大多数是高技术公司。硅谷现在已发展成为一个规模巨大的高技术产业带,是美国制造业中心之一,也是目前世界上最成功的知识经济产业基地。   硅谷地区的半导体、集成电路、计算机、军事电子学系统及设备、精密仪器等的研究和制造水平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硅谷以大学为中心,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形成高技术开发与高技术产品生产综合基地的地区经济发展模式。多年来,硅谷人一直毫不动摇地坚…  相似文献   

15.
《珠江经济》2000,(10):44-46
20世纪50年代以来,高科技园区以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备受世界各国瞩目。美国位于斯坦福大学旁边的硅谷所取得的惊人的成功,使得近年来涌现大批硅谷追随者。硅谷成功经验之一就是硅谷拥有成熟的风险投资体系,任何有价值的创意、技术在硅谷郜能得到很好的投资和帮助。这对于并不缺乏高科技人才,也不缺乏有价值的创意、技术的中国来说,确实是个很好的借鉴。随着1998年全国人大九届一次会议上民建中央《关于尽快发展我国风险  相似文献   

16.
上海信息技术产业全球定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上海集成电路产业是通过引进台湾技术和资金建立起来的。随着硅谷科技企业将技术开发活动向海外转移,使全球信息技术产业结构进入新一轮调整。为此,上海信息技术产业应在现有信息技术制造 体系的基础上积极利用硅谷华人专业人士的网络关系来及时接受硅谷的新技术转移,加快融入到最新的全球信息技术体系。未来数年的上海信息产业的技术定位应与硅谷建立技术联盟,逐步将产业发展重点从制造向技术开发阶段转移,最终建立与硅谷互动的技术合作开发体系。  相似文献   

17.
高科技企业的成长机制--基于硅谷企业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卢伟航 《南方经济》2004,18(1):50-54
本文认为硅谷是由大学与研究机构、风险资本、人才库、企业家与创业精神、市场服务体系、政府政策与法律体系、关系网络以及创业板市场八大资源构成的一个特殊生态系统,这些资源围绕硅谷高科技企业这个核心相互作用,形成了硅谷独特的知识导向机制、市场定价机制、开放网络机制、联合企业家机制和风险规避机制,进而维持硅谷企业的持续高速成长。并且揭示了硅谷成长的现实启示意义,同时对中国高科技企业的成长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硅谷成功的奥秘在哪里?许多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从不同的层面对此加以研究,但都尚未触及其深层次的原因,笔者认为硅谷的成功是基于硅谷企业营造的一种不同于传统商业文化的“创新文化”,是这种“创新文化”造就硅谷当今昭名于世的真正源  相似文献   

19.
2009年初的硅谷之行,除了解到硅谷与中关村间越来越密切的人脉关联,硅谷的天使投资、创业及产权归属问题也引起了我们的思考。硅谷已经形成了创业者和投资者共享产权的机制以及创业者到天使投资人的良性循环,而中关村虽然有联想这样取得突破的案例,但是产权改革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中关村的产权改革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20.
美国硅谷发展现状分析及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硅谷作为世界高技术中心,其成长道路和成功经验深刻地影响着各国高技术企业的发展。本文选取美国硅谷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硅谷发展的现状及成因,并得出硅谷发展的启示,为高技术企业的成长与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