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推进方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树伟  李瑞鹏 《改革》2020,(1):76-86
黄河流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体现在生态优先、市场有效、动能转换、产业支撑、区域协调、以人为本六个方面。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应综合考虑经济、社会、生态等多方面因素,把黄河流域打造为贯通东西的生态经济带,使其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重点是严格生态综合治理,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加强区域分工,形成三大特色区域;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强化区域联系,推进形成东西贯通的黄河生态经济带。为此,应加快培育建设五大都市圈,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区域合作,提高市场化程度,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
张馨 《北方经济》2021,(5):58-61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已成为重大国家战略,但黄河流域经济带生态保护与经济协同发展存在现实困境.建立和完善黄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是解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手段.本文通过分析黄河流域经济带生态补偿机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完善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要推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需要缩小区域经济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在厘清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理论逻辑的基础上,实证分析区域经济差距对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黄河流域九省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总体呈现波动上升的态势,但多数省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较低;区域经济差距显著地阻碍了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同时在不同高质量发展水平下,区域经济差距对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抑制作用存在异质性。从缩小黄河流域经济差距的角度,提出促进黄河流域一体化发展,加大技术创新和人才引进力度,加快推进城镇化水平, 减少环境污染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孙晶  黄思敏 《科学决策》2023,(6):159-174
绿色创新是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途径。基于2011-2020年内蒙古沿黄生态经济带绿色创新发展数据,采用Super-SBM模型,结合重心—标准差椭圆和Dagum基尼系数分析,揭示内蒙古沿黄生态经济带绿色创新发展的时空分异特征;利用变异系数、边际垂直β收敛模型探究绿色发展的收敛特征。研究表明:内蒙古沿黄生态经济带绿色创新发展态势向好,但稳定、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创新环境尚未形成;受资源禀赋限制,地区间绿色创新发展分化明显,蒙西地区内部差异显著;内蒙古沿黄生态经济带全区、蒙中地区的绿色创新发展存在显著的σ收敛与β收敛特征,蒙西地区收敛特征不稳定。提出内蒙古沿黄生态经济带绿色创新发展亟需加强绿色创新基础建设投入、差异化政策制定与绿色创新高水平收敛机制构建等,以推进黄河流域经济协同高质量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5.
不同要素偏向型的技术进步对地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具有决定性影响。为了解黄河流域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技术进步偏向类型及其绿色发展转型情况,将污染排放和能源两种非常规要素同时纳入数据包络分析法框架下,对黄河流域100个地级市的技术进步偏向指数进行测度并分析其演化情况。结果表明,2007—2017年,黄河流域的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和中性技术进步水平均不断提高,黄河流域的绿色技术进步偏向表现为增加劳动和污染排放投入以及节约能源和资本要素使用的特征,黄河流域上、中、下游各地区的绿色技术进步偏向类型在不同发展阶段内显著不同。因此,黄河流域各地级市要继续提升科技创新支撑能力,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强化环境污染系统治理,因地制宜地制定和实施能源环境政策,加强绿色技术进步偏向对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黄河流域加快森林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流域是我国森林资源最少的区域之一,存在水土流失、水旱灾害以及土地荒漠化等生态问题,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文建议加快黄河流域森林建设,在2050年之前努力将黄河流域森林资源提高到全国平均水平。最近10年,森林建设的重点区域可放在中下游的陕西、山西和河南等八个省域,采取鼓励森林发展、增加黄河几字湾区域水资源供给以及发展沙地和林业经济等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7.
朱艳阁 《科技和产业》2021,21(12):61-69
基于超效率SBM模型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利用黄河流域77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测度并分析黄河流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时空演变特征,并利用Tobit模型分析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近年来,黄河流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所提升,呈现狭长片状分布状态,效率值分布区域性差异明显,周边地区效率值较高。分流域来看,黄河流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下游地区>上游地区>中游地区。从影响因素来看,经济发展水平、环境规制、金融发展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明显提升作用。对外开放、产业结构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产生了抑制作用,技术水平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没有显著影响作用。从各影响因素区域差异性来看,经济发展水平对中上游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作用并不显著,对下游地区有明显的提升作用。环境规制对中下游地区有显著促进作用,对上游地区没有明显的影响作用。对外开放对中游地区有抑制作用,对上游和下游地区没有明显影响作用。产业结构对中上游地区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下游地区有提升作用。技术水平对上游、中游、下游地区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都没有明显的影响作用,金融发展对中游地区有提升作用。通过分析各影响因素对黄河流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作用,对推动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8.
制造业绿色转型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文章基于2006年—2015年我国制造业分行业面板数据,使用SBM模型、GMM模型、门槛效应模型等分析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所降低但降幅较小。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有正向影响,对低环境规制行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有促进作用,对高环境规制行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有抑制作用,对不同要素密集型行业的影响则具有异质性。进一步考察发现,外商直接投资影响我国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环境规制的单门槛效应。在跨过环境规制门槛后,外商直接投资对低煤炭能源依赖行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促进作用减弱,但对较高煤炭能源依赖行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促进作用增强。今后应建立健全外商绿色投资机制,根据不同行业发展水平确定环境规制强度,促进我国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  相似文献   

9.
黄河流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正式提出推动黄河流域全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战略。2021年10月22日,在全国深入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明确要坚定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推动流域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今后黄河流域各省(自治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题,因此很有必要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出的背景、需要跨越的关口和具体实践要求进行深入的分析总结,总结过去展望未来,更好地推动黄河全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1999-2008年我国28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分整体和区域讨论了环境规制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检验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在整体样本中对外商直接投资有抑制作用,并且在经济较不发的西部地区环境规制的负效应更加显著,说明"污染者天堂"假说在我国是成立的.当然,外商直接投资主要还是由经济发展程度、劳动力成本、基础设施、人力资本等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城市面对不确定因素的风险不断增加,韧性作为一种新的理念逐渐被应用到城市风险治理中。基于PSR(压力-状态-响应)模型对黄河流域城市韧性水平进行评价,通过核密度函数、障碍度模型探究黄河流域城市韧性水平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黄河流域城市韧性水平在2006—2020年呈上升趋势,在空间上呈现“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格局;影响黄河流域城市韧性主要障碍因子为经济状态、创新能力和保障能力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李晓丽  葛颜祥  李颖 《科学决策》2023,(10):181-192
黄河流域生态补偿是重要的制度创新,而补偿标准测算是黄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构建的关键环节。首先客观评价黄河流域各省界断面的水质状况,判断各省区应该进行保护补偿或损害赔偿。然后,构建基于水质恢复成本的差异化补偿标准测算模型,对黄河流域各省区的横向保护补偿金额和横向损害赔偿金额分别进行测算。结果表明黄河干流2019年整体水质状况较好,但仍存在横向生态补偿的必要性;通过综合测算,青海、甘肃、山东应该得到补偿;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和河南应该进行赔偿。研究思路和对策建议对黄河流域的生态补偿机制运行和完善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朱向梅  张静 《科技和产业》2022,22(2):340-347
黄河流域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流域内省区旅游收入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特别是上游西北地区。交通业作为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如何与旅游业协同发展成为提升流域旅游业水平的关键。以黄河流域9省区为研究对象,基于引力模型构建黄河流域旅游、交通关系矩阵和引力网络,运用社会网络分析(SNA)中的相关指标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对流域内9省区旅游、交通引力网络进行研究。研究发现:2010—2019年,旅游引力网络密度大于交通引力网络,旅游关联度高于交通;旅游引力和交通引力高值区域分别集中在流域内中下游和中游地区,分布区域不一致,同时旅游引力向西北方向空间辐射效应较交通引力明显;旅游业对交通业有着正向推动作用,但由于要素流动,其推动作用存在滞后。  相似文献   

14.
陈少炜  罗林杰 《科技和产业》2022,22(11):192-201
基于CiteSpace可视化文献分析工具,选取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数据库,以2000—2020年关于“黄河流域”“生态”的学术期刊文献为样本,通过构建可视化研究图谱,从发文趋势、作者、机构、关键词共现、突现词、关键词聚类、时间线等角度,梳理近20年黄河流域生态研究脉络,阐析黄河流域生态与高质量发展的密切联系,总结研究历史、现状、当前热点以及前沿发展,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孙凤娟 《走向世界》2008,(16):60-61
古城济南因居济水之南而得名.济水是古时四渎之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因其上游经常遭受黄河渍淤,水势日渐缓慢,到了唐代,东平湖以下改称大清河.  相似文献   

16.
运用IPCC测算法测算2005—2019年黄河流域9省区的碳排放量,并运用Tapio脱钩模型分析经济发展与碳排放的脱钩关系。结果表明:2005—2019年,黄河流域的碳排放在总体呈上升趋势;以2012年为节点,在此年前的碳排放增速较快,此后的碳排放增速减缓;整个黄河流域的碳排放量巨大,并且不同省区的碳排放量具有明显的差异性。总的来说,黄河流域经济发展与碳排放之间的脱钩关系主要以弱脱钩状态为主,尽管存在短期波动的状况,但长期趋势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17.
杨洁 《科技和产业》2023,23(6):60-64
数字经济作为新一轮信息产业革命的重要起点,对高质量发展有着巨大影响。采用耦合协调度及障碍度模型对2011—2020年黄河流域数字经济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及障碍因子进行研究。研究发现,黄河流域数字经济与高质量发展处于高水平耦合阶段,下游地区的耦合协调度高于中上游地区,绿色生态及数字产业规模等指标制约两系统协调发展。地区应发挥数字经济作用,促进数字经济与高质量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2020年庚子鼠年,注定是特别的年份,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防控阻击战,在中华大地骤然打响,肆虐的新冠病毒向人们发起了攻击,病毒行踪之隐秘、传播速度之快,出人意料。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广大医务人员、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等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闻令而动,众"智"成城,把疫情防控作为践初心担使命、弘扬爱国奋斗精神的主战场,用满腔热忱和丰富的专业知识跟病魔较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