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文章以江苏作为研究对象,基于资源环境生态承载能力的视角,梳理资源环境对科技创新的影响,针对科技创新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进行了归纳总结,从如何有效突破环境污染约束,实现科技创新快速增长,提升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科技计划作为实现区域科技创新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手段已得到各区域科技管理部门的重视。文章通过对科技计划配置功能与作用机制的系统分析,从促进科技创新资源优化配置视角,提出科技计划管理的前期战略研究、科技计划项目指南生成、科技立项评审、过程管理与科技成果管理、后评估等环节的完善策略,旨在为发挥科技计划配置功能,提高区域科技创新资源利用效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许露 《价值工程》2012,31(1):12-13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科技创新能力逐渐发展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自主创新能力处于劣势地位的创新主体必须寻求新的出路来使自己得到更大的生存和发展。本文提出一种新型的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策略——利用RJVs模式整合区域创新资源,建立创新主体形成RJVs后的博弈模型,并提出实现各自利益最大化的方法,在弥补创新资源在创新主体之间失衡的同时,优化研发资源的配置,提高资源的整合效率。  相似文献   

4.
《企业经济》2017,(2):167-173
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关键是实现创新资源跨区域多维层次的有效协同。本文以客观创新资源为研究视角,在协同学、创新资源理论基础上,定义跨区域创新资源协同的概念并总结其特征;基于创新主体、创新环境以及创新基础三个层次,对跨区域创新资源协同的驱动机理进行全面和深入分析;针对不同发展水平及不同种类资源区域的情形,提出和设计了不同的跨区域创新资源协同框架与模式;最后,基于跨区域创新资源协同的主体利益、市场环境及政策制度等方面,分别提出了相应的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5.
区域科技投入是科技创新的物质基础,是科技型人才流动、聚集及效应产生的关键因素。良好的科技投入系统能使科技投入达到合理、有效化,科技资源达到优化配置,促使科技型人才聚集产生最大化的经济性效应。文章在分析了区域科技投入系统组成要素及其对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区域科技投入系统的相关对策,旨在提升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加快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步伐,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科技人力资源作为创新型人才成长的重要基础,是促进科技发展和增强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核心科技资源。文章以区域科技创新活动中的科技人力资源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了中部六省科技人力资源集聚和优化配置的现状,并且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通过借鉴PSR方法,分析区域内外部环境对科技创新的胁迫效应及科技创新对区域经济转型的反应,从理论上证明了二者之间具有耦合关系。利用因子分析对北京、上海等12个城市的科技创新能力及经济转型能力的测定表明: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转型在静态与动态上均具有内在一致性。由于科技创新在耦合关系中居于主导地位,因此政府部门应该通过建立科技创新的环境支持系统、主体支持系统、资金支持系统、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实现科技创新的突破,引导经济转型,实现区域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王进富 《价值工程》2010,29(23):1-3
区域创新水平是决定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而又取决于地区统筹科技资源状况。本文以三重螺旋理论为基础,结合全国统筹科技资源示范区西安的具体实践,分析了其统筹科技资源关系及存在问题,并提出了有效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9.
耕地资源乃国家的宝贵资源,节约用地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分析了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的益处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实现由资源利用方式改变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具体办法。  相似文献   

10.
《价值工程》2016,(36):216-220
科技资源是创新的基础设施。京津冀作为一个具有经济学意义的大区域,从宏观上系统性建设这类创新基础设施是最经济的。由于行政体制分割重复建设了大量的创新基础设施,经济因素、行为因素都成为阻碍京津冀科技创新资源共享的因素。运用市场机制和政策引导,促进创新资源的共建共享,可以在更大的区域范围内优化配置创新资源,推进京津冀科技协同创新。  相似文献   

11.
西部资源开发型城市要实现发展转型,产业结构升级,必须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建立科技创新的运行机制和制度。这些机制包括试验示范基地建设机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机制、产学研结合机制、科技创新人才引进及激励机制、科技合作交流机制和科技投入机制。  相似文献   

12.
《国土经济》2007,(4X):23-29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党和国家立足国情、面向世界,在新的历史时期向全党和全国人民提出的伟大战略任务。建设各具特色和优势的区域创新体系,促进中央和地方科技力量的有机结合,促进区域内科技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对推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区域经济增长方式、增强区域核心竞争力具有决定性意义。[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黄寰 《国土经济》2007,(4S):28-31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党和国家立足国情、面向世界,在新的历史时期向全党和全国人民提出的伟大战略任务。建设各具特色和优势的区域创新体系,促进中央和地方科技力量的有机结合,促进区域内科技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对推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区域经济增长方式、增强区域核心竞争力具有决定性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文章在对开放式创新模式的特征分析基础上,用科技研发投入费用、科技人员投入、区域科技活动经费和知识产权作为高技术产业在该模式下的创新资源投入,以省际高技术产业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产业投入(包括人员投入和内部科研经费的投入)对产业创新产出有很大促进;代表开放式创新外部知识网络情况的科研活动经费投入效果与科研人员效果相近;作为开放式创新下的另一种创新资源知识产权在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商业化利用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价值工程》2016,(3):61-64
本文以重庆市为研究区,通过县级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的技术路线和方法,分析了全市耕地后备资源分布状况及其限制性因素,并提出了对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的思路和建议。研究结果表明:1全市耕地后备资源主要为其他草地;2全市耕地后备资源主要集中分布在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和渝东南生态保护区,该区域占全市耕地后备资源总面积的72.16%;3地形坡度指标对全市耕地后备资源的宜耕性影响最大,其次为土层厚度和母质条件、生态条件等。  相似文献   

16.
耕地资源利用的代际公平原则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在界定耕地资源代际公平内涵的基础上,阐述代际公平原则对传统经济学理论的挑战,接着指出了我国目前耕地资源利用存在着数量存量失衡和功能存量的危机,最后提出了我国耕地资源利用代际失衡的原因及对策.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作为长三角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创新水平位居国内领先地位,但其科技资源配置效率仍然不高,其中苏北、苏中、苏南科技资源配置的效率差距还很大,因此本文对江苏省科技投入资源的分布状况和特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面向自主创新的江苏省区域科技资源优化配置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许辰可  叶琳 《价值工程》2019,38(28):154-157
近期国内研究大多聚焦于和的重要性,本研究探讨区域创新体系对企业知识吸收能力与创新绩效的影响,从区域创新政策、知识密集型商业服务和价值链信息资源三个维度分析区域创新体系如何影响该区域企业知识获得、同化、变通与利用能力。对158家浙江省企业进行实证调研,对研究中的假设进行检验,分析得出价值链信息资源对企业的知识吸收能力有促进作用,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技术创新是影响一个地区产业调整的重要因素。技术创新能够促使区域产业结构实现高度化、合理化,并能催生新的产品和新的产业部门。随着科技创新水平的提高,产业结构能够不断向高技术化、高附加值化、高集约化演进,资源能够得到更充分的利用从而更好地满足经济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20.
张国健 《企业经济》2012,(12):164-167
科技创新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强大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加强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已成为推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而国家财税激励机制的健全和完善,是促进区域科技创新的有效手段之一。本文以天津滨海新区为例,阐述了财税政策激励区域科技创新的作用机理,分析了滨海新区科技创新的现状与区域经济发展的态势,提出了完善财税激励机制,促进区域科技创新与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