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结构失衡与矫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国强 《财经科学》2010,(11):48-56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结构失衡的困境,需求结构、国民收入分配、城乡结构、产业结构等都处于非均衡状态.经济结构的失衡降低了资源配置效率,制约了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要保持经济的长期稳定和健康发展,必须调整需求结构,促进经济发展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同时要加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城乡结构和产业结构,减少结构摩擦,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  相似文献   

2.
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动力结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消费、投资、出口是宏观经济运行的三大动力,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三大动力模式,三者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各具特色。从我国近年来经济发展的动力结构来看,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和出口需求之间存在严重的不均衡,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地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因此,进行经济发展动力结构的调整,各种动力结构的协调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消费、投资、净出口三大需求发展不协调,主要表现在投资和出口增长过快,而消费增长长期缓慢,导致我国经济发展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的拉动,宏观经济运行处于一种亚健康状态.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今后应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加大力度增加国内消费,控制投资规模过快增长,提高投资效益.调整外贸政策.转变对外贸易发展方式,努力实现三大需求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方圆 《广东经济》2010,(10):1-1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已经成为全社会共识,中央提出的“三个转变”,即要努力促进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资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更是新时期我们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和改革方向。广东是全国经济发展的排头兵,怎样才能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上破题前行,是我们亟待解决和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作为"三大需求"中真正意义的最终需求,是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源动力.加快经济发展,必须重视发挥消费需求的终极拉动作用.吉林省目前正处于全面振兴老工业基地的关键阶段.处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如何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在继续发挥投资拉动作用的同时,积极有效地扩大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拉动向投资和消费协调拉动转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是一个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6.
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义,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由现有的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转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这对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具有标志性意义。长期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基本是靠投资需求和出口需求的增长来拉动的,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严重不足,由此产生的增长质量不高的效应已经显现。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拉动力的重要途径是提高消费力,要像重视生产力那样重视消费力。  相似文献   

7.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云南消费现状及提升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云南经济发展主要依靠投资拉动下的资源消耗而支撑,这种单一的经济发展方式已经使云南经济的边际效率日益递减.云南消费市场潜力巨大,但消费对经济的拉动功能还很滞后,应从把云南建设成为西部消费大省的角度来提升消费机制,实现以消费和投资共同拉动的经济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8.
顾梅 《经济研究导刊》2009,(22):120-121
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不仅需要发挥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而且需要经济增长三大引擎的共同作用。通过动态的研究扬州市1978-2007年这三十年间的投资、消费和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情况,分析扬州市在不同的时间段三大引擎的拉动效应。在此基础上提出扬州在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原因并试图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正一、四川消费存在的主要问题1.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较低。长期以来,四川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拉动,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大多数年份的贡献率低于50%。近年来,四川不断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得到加强,2012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首次超过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1%,但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仍然偏低。特别是2006年以来,四川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明显低于全国平  相似文献   

10.
中共十七大报告一改以前投资、消费、出口的排列顺序而为消费、投资、出口,消费排到了第一位,消费将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首驾"马车"。这是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之一,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因此,我们一定要在实际工作中推动消费从疲软走向强劲,真正发挥首驾"马车"拉动经济增长的强大作用。  相似文献   

11.
马凯 《当代经济》2007,(12S):4-5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系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全局。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的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这是我们党在深入探索和全面把握我国发展规律基础上确定的重要方针,也是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实际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消费、投资、净出口三大需求发展不协调,主要表现在投资和出口增长过快,而消费增长长期缓慢,导致我国经济发展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的拉动,宏观经济运行处于一种亚健康状态。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今后应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加大力度增加国内消费,控制投资规模过快增长,提高投资效益,调整外贸政策,转变对外贸易发展方式,努力实现三大需求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2009年11月,温家宝总理在上海和江苏考察时强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今后我国面临的重大战略任务,必须加快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  相似文献   

14.
"十二五"时期是广西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实现"富民强桂"新跨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富民强桂"成为这一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两大重要目标。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对实现上述两大目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方面,提高居民收入水平能够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带动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另一方面,"富民强桂"的根本宗旨在于改善民生和实现广西经济跨越发展。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有助于促进全体居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2009年11月,温家宝总理在上海和江苏考察时强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今后我国面临的重大战略任务,必须加快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和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二、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资消耗向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和管理创新转变。  相似文献   

16.
邓舒平 《时代经贸》2011,(2):160-161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经济结构调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离不开经济结构调整,必须在需求结构、产业结构、要素投入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分配结构等方面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同时,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能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速度、质量和效益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投资消费相协调。  相似文献   

17.
方赐德 《经济师》2011,(12):240-241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点就是构建扩大内需长效机制,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文章分析研究了漳州服务业发展的现状,为寻找加快提升发展漳州服务业的对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钟清流 《当代经济》2011,(21):10-11
发展理念的偏差曾经使中国经济转型长期停滞不前,给经济健康可持续增长带来了日益严重的隐患。当前中国经济转型的目标是:经济发展方式由数量型增长方式向质量型增长方式转变,由不可持续性向可持续性转变,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出口拉动向出口、消费、投资协调发展转变,由结构失衡型向结构均衡型转变,由高碳经济型向低碳经济型转变,由投...  相似文献   

19.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调整优化投资结构,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是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形势需要.是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所在.根据当前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着重谈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0.
1.在需求结构上,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把经济发展建立在居民收入不断提高和消费需求不断扩大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