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人口老龄化是发达国家的重要特征,但却成为当前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经济特征,尤其会弱化货币政策有效性。基于宏观层面和省级层面,本文运用交互向量自回归(I-VAR)模型和面板同质向量自回归(PCH-VAR)模型研究人口老龄化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时变影响特征及其内在传导机制,主要得到如下三点发现:第一,从宏观层面看,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我国数量型货币政策对产出、通货膨胀和信贷的边际调控效率趋于下降。第二,从省级层面看,国家层面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长率与各省信贷增速的走势高度一致,信贷渠道成为货币政策影响区域经济的重要渠道,而人口老龄化的深化会对“货币政策→信贷渠道→产出和通货膨胀”这个传导链条产生负面影响。人口老龄化程度越高,货币政策对省级信贷变量、产出变量和通货膨胀变量的影响越弱。第三,分区域来看,东部和中部地区的平均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货币政策对东部和中部地区的产出调控效率有更强的负面影响,西部地区受到的影响不大。因此,鼓励社会生育以缓解人口老龄化是应对当前经济形势的重要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2.
随着日本央行货币政策的频繁操作以及中日贸易往来的不断加强,日本央行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产生了不可避免的溢出效应。因此,以往基于不变参数模型得到的日本央行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具有长期不变影响的研究结论,已缺乏实际经济意义。基于此,本文构建了带有随机波动率的时变参数因子扩展向量自回归模型,探索了日本央行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的时变性冲击效应。研究发现:(1)日本央行增加基础货币供应的行为会在经济高涨时期和经济平稳时期引起中国产出、通货膨胀、就业水平的提高,传导渠道主要为资本与金融账户;在经济萧条时期会为中国经济带来两难选择,即引起中国产出和就业水平下降的同时,又会带来通货膨胀的上升,传导渠道主要为经常账户。(2)日本央行降低隔夜无担保拆息利率的行为在经济高涨时期和经济平稳时期会引起中国产出、通货膨胀、就业水平的下降,传导渠道主要为资本与金融账户;在经济萧条时期会引起中国产出、通货膨胀、就业水平的提高,传导渠道主要为经常账户。  相似文献   

3.
次贷危机爆发后美国经济遭受重创,国内经济萎靡。为此美联储采取了一系列宽松的货币政策。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一国货币政策的实施必然会对其他国家的经济产生溢出效应。本文通过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研究次贷危机后美国货币政策对我国的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消费者价格指数、工业增加值、联邦基金利率和广义货币供应量之间存在一个长期的协整关系。美国扩张性货币政策引起我国输入性通货膨胀,且对我国产出有一个负向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VAR模型考察了以股票价格为代表的金融资产价格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实证分析表明,我国股票价格的变动对产出缺口存在一定的正向影响,但是这种影响不太稳定,说明我国股票价格通过总需求渠道对未来通货膨胀产生的影响比较微弱。同时,我国股票价格的变动能引起未来CPI和WPI的同向变化,尤其与CPI的关系非常稳定,说明股票价格在一定程度上包含了我国未来通货膨胀的信息。因此,我国股票价格可以作为一个帮助判断未来经济走势和通货膨胀变动趋势的货币政策指示器。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2011—2020年的沪深两市部分A股上市企业面板数据,探讨了数字金融发展对货币政策资产负债表渠道的影响及内在机理。研究表明:数字金融发展能够弱化货币政策资产负债表渠道,数字金融发展能够缓解中国传统金融系统的结构失衡问题,弥补传统金融体系的不足,促进普惠金融的发展,表现为在非国有企业样本以及西部地区样本中,数字金融弱化货币政策资产负债表渠道的效应较强;进一步的传导渠道研究表明,在数字金融发展影响货币政策资产负债表渠道的过程中,能够有效驱动企业融资成本降低、信贷融资占比提升,即数字金融的发展弱化了“货币政策紧缩—企业资产缩水(杠杆率上升)—融资成本上升、信贷融资占比下降—投资下降”这一传导机制。研究结论为当前中国实施稳定经济的货币政策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6.
刘珂  孙丽俊 《海南金融》2016,(11):15-19
关于资产价格、金融稳定和通货膨胀之间关系的研究不仅缺乏货币资产价格,且实证结果也充满争论.本文基于中国2002年1月-2015年6月的月度数据,构建了中国的金融形势指数(FCI),实证分析了资产价格会影响通货膨胀,并使用动态因子方法构建了四种度量中国整体物价水平的广义价格指数.经对比广义价格指数、CPI与货币信贷的协整关系及纳入货币政策反应函数中的央行损失函数值发现:纳入资产价格的广义价格指数对传统CPI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更能反映长期通货膨胀压力,提升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倾向于运用价格型政策工具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但其实施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尤其是利率工具的实施结果与传统的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的理论观点出现了背离,即紧缩性(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与高(低)通货膨胀相伴出现,而成本渠道理论为之提供了一个合理的解释。本文从追溯成本渠道理论的思想渊源入手,对利率与通货膨胀的关系、货币政策的供给效应、成本渠道理论的最终形成以及金融体系结构如何影响成本渠道效应大小等进行了述评。  相似文献   

8.
本文剖析了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宏观经济产生溢出效应的传导机制及国际贸易、资本流动、汇率、利率和流动性传导渠道;分析了其对中国经济金融状况的影响,贸易顺差快速增长、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升值压力加大、投机趋利性资金流入增加、外汇储备和基础货币投放上升、通货膨胀压力增大,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张晶晶 《新金融》2013,(12):33-37
本文简要介绍了2000年以来美国以宽松为主的货币政策,剖析了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宏观经济产生溢出效应的传导机制及国际贸易、资本流动、汇率、利率和流动性的传导渠道;分析了其对中国经济金融状况的影响,贸易顺差快速增长、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升值压力加大、投机趋利性资金流入增加、外汇储备和基础货币投放上升、通货膨胀压力增大,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资产价格对货币政策目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分析了资产价格对货币政策目标的影响。对传导机制的研究表明,资产价格通过资产负债静脉渠道影响投资和消费,但资产价格和通货膨胀并不总是呈正相关关系。在不同的经济状况下,短期内容资产价格变化与通胀之间有四种可能的关系组合。对中国的实证分析则表明,房地产价格的上升与中国通货膨胀紧密相关,而银行借贷则是过去十年内中国房地产泡沫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1.
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对宏观经济环境和经济政策将产生深远影响。在此背景下,研究人口老龄化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机制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首先选取1990—2021年中国宏观时间序列数据,使用SVAR基准模型和IVAR拓展模型对人口年龄结构影响货币政策的总体效果进行实证分析,进而选取中国1994—2020年30个样本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将老年抚养比引入货币政策效果方程。时间序列和面板数据的实证结果均发现,人口老龄化削弱了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同时面板数据证明了人口年龄结构是货币政策效果区域异质性产生的原因之一。最后本文进一步探索人口老龄化削弱货币政策效果的具体渠道,通过对沪深交易所部分A股上市公司和上市商业银行微观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人口老龄化可通过信贷渠道和利率渠道削弱货币政策效果。本文结论提示,在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时,有必要考虑人口因素。  相似文献   

12.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汇率变动对一国通货膨胀水平的决定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利用自回归分布滞后(ARDL)模型研究了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以消费者价格指数(CPI)衡量的国内通货膨胀的传递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以CPI衡量的通货膨胀水平的传递是不完全的且存在明显的时滞,长期和短期汇率传递效应都很低;汇率变动对我国CPI的传递效应受食品价格冲击的影响非常大。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我国的汇率制度改革和货币政策实施等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通过构建CGE模型,本文提出了数字金融影响货币政策利率渠道的“两大环节”“三个机理”的观点。其中,“两大环节”指传导要经历短期利率影响长期利率,长期利率影响企业投资决策两大环节;“三个机理”指数字金融通过影响利率预期期限结构、企业投资对利率的敏感度及企业的信贷配给状况,进而作用于货币政策利率渠道的三个机制。研究发现:一是数字金融通过“两大环节”强化了货币政策的利率渠道传导效果;二是数字金融显著促进了利率期限结构预期假说的成立,显著减弱了金融市场摩擦程度。进一步分析发现:相对于传统金融而言,数字金融对利率渠道传导具有独立的效应,说明数字金融对降低金融市场摩擦具有独立功能,但数字金融的不同特征对其作用的发挥显现出明显的异质性。根据研究结论,本文提出数字技术和市场化制度改革需协调推进等政策建议,为实现“十四五”规划提出的健全货币政策利率渠道传导机制提供了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14.
我国金融资产价格与通货膨胀的关联性检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解答货币政策是否应干预金融资产价格的膨胀和波动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要判断一国的金融资产价格与通货膨胀有何关联性。本文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实证考察了以股票价格为代表的金融资产价格对我国通货膨胀的影响。实证分析表明,我国股票价格的变动对产出缺口存在一定的正面影响,但是这种影响不太稳定,说明我国股票价格通过总需求渠道对未来通货膨胀产生的影响比较微弱。同时,我国股票价格的变动能引起未来CPI和WPI的同向变化,说明股票价格在一定程度上包含了我国未来通货膨胀的信息。因此,央行可以将金融资产价格作为参考指标,用以帮助判断未来的经济走势和通货膨胀变动趋势,从而充分发挥金融资产价格的指示器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研究每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实施的不同背景及措施入手,研究该政策对我国通货膨胀的传导机制,深入探讨了该政策对中国通货膨胀造成冲击的途径:分别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和利率汇率引起的国际资本流动两个途径进行具体分析,研究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是如何影响国内通货膨胀水平的,并进行预测。通过分析表明,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给中国的通货膨胀带来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从而防范正在实施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我国的通货膨胀水平造成的负面冲击。  相似文献   

16.
苏雅 《云南金融》2012,(7X):126-127
金融危机过后我国运用的积极货币政策,使经济出现了通货膨胀,为抑制通涨,中央银行又推出了稳健型货币政策。文章进一步研究了该货币政策的效果,未来我国经济走势以及货币政策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7.
苏雅 《时代金融》2012,(21):126-127
金融危机过后我国运用的积极货币政策,使经济出现了通货膨胀,为抑制通涨,中央银行又推出了稳健型货币政策。文章进一步研究了该货币政策的效果,未来我国经济走势以及货币政策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选取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域2005-2019年的季度数据,以支付系统区域资金流量数据构建GVAR模型中的权重矩阵,结合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从区域异质性角度探索了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和房价的影响。研究发现:一是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和房价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二是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调控效果存在差异,非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会产生较强冲击;三是各地区实体经济发展和房价上涨都具有溢出效应,房价上涨对实体经济产生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最后,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经营环境     
《新理财》2005,(12)
宏观经济Macroeconomy央行预计今年我国GDP增长9%居民消费增长2%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在11月9日发布报告预计,2005年中国GDP增长率将超过9%,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增幅在2%左右。报告认为,消费价格指数、投资和净出口将继续推动经济增长。目前中国各类价格指数虽然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回落,但出现通货紧缩的可能性很小,通货膨胀压力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2005年1月—2010年12月我国31个省份的月度数据为研究样本,运用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Panel-VAR)对我国货币政策信贷渠道的传导效果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信贷渠道的传导效果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对于经济发达地区来说,信贷投放在促进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并不会带来显著的通货膨胀压力;而对于经济较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而言,信贷的投放并未有力推动经济的增长,反而会带来较为明显的通货膨胀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