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商标具有极大的"经济价值",许多有一定影响的商标成为商标侵权者关注的对象,"仿冒、假冒"商标现象日趋增加。这些"仿冒、假冒"商标行为是否构成侵权,给司法审判带来困境,其中商标近似的判断尤为突出。尽管我国商标法及司法解释等对商标近似判断原则、方法等作了规定,但实践中依然对商标近似的判断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法律适用的不确定性、模糊性。本文在界定商标近似的基础上,分析了判断商标近似的主体标准、客观标准,并针对现有规定存在的缺陷,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2.
陶莹 《现代企业》2001,(10):52-53
商标是商品的标记,是向政府有关部门注册登记了的商品品牌,具有专用权,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在经济迅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商标识别产品、促销产品、保护产品,维护消费和企业权益等作用日益显,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竞争能力和长远发展。因此,重视商标,采用适当的商标策略,合理设计商标,正确使用商标,有效保护商标,严格管理商标是企业营销工作的重要内容。但在目前,我国一些企业在商标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应当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3.
商标授权表见代理是私法自治与信赖保护权衡下的法律选择,在确定侵权各方的责任时,将"可归责性"纳入"合理信赖"的判断参数。我国商标授权管理存在多层次性、网络销售非排他性、商标授权信息不对称性、企业商标管理渐进性等特征,造成终端商标使用者在商标授权使用上极易构成表见代理。《商标法》授予商标终端使用者"合法来源抗辩权",工商机关应当根据主体双方关系性质的差异,适用不同过错责任追究原则。同时,建立商标使用信息公示平台,完善制度设计,加强区域合作,推进商标使用行政指导,以寻找更有效率的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4.
一、注册商标合理使用的含义 我国商标法赋予商标权人积极行使商标的权利.也赋予商标权人排除他人侵害其商标权的权利,但商标权人就排除他人侵害其商标权并非漫无限制。其排除侵害的范围应当限制在禁止他人将商标用于标示商标或服务来源的作用上,而不应当及于禁止其它方面的使用,这就是对商标专用权的限制,商标的合理使用就是对商标专用权的限制之一。《商标法实施条例》第49条规定:“注册商标中含有的本商品的通用名称、图形、型号、或者直接表示商品的质量、主要原料、功能用途、重量、数量及其他特点,或者含有地名,注册商标专用权人无权禁止他人正常使用。”这是我国注册商标合理使用制度的体现.但是这一规定过于原则,缺乏可操作性,有待进一步细化。  相似文献   

5.
著作权的合理使用制度在理论和实践领域都有了较大的发展,而商标领域中的相关制度建设却相对迟缓。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商标在社会生活中价值的全面提升,对商标合理使用制度的零星认识已不足以回应现实社会中的大量需求,全面及系统认识的缺乏将有可能导致商标权人与社会公众利益矛盾的加剧。文章介绍商标非专用权人合理使用制度以期达成对该制度的较为系统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商标法》第10条第二款规定,县级以上行政区划的地名或公众知晓的外国地名,不得作为商标。在实践中,由于外国地名往往赋予商标一种异域风情,为商标增添特殊的、吸引消费的色彩,因此冒着被认为“公众知晓”风险而申请注册含有外国地名商标的情况不在少数,具体情况也较为复杂。本将从外国地名的本质特征、判断外国地名可注册性的根本精神和考虑因素,对外国地名可注册性的规制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7.
常育铭 《河北企业》2024,(1):130-135
我国地理标志主要以证明商标的形式进行保护,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对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商标性使用问题产生了重要影响,商标性使用作为侵权认定独立要件的地位也因此受到质疑。理论的缺失影响司法实务,实务中因对商标性使用认定标准的认知存在分歧而产生的同案不同判现象频频出现,影响了法律的公正性与严肃性。对此,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力图通过对司法实务中相关案例的研究来探索具有广泛适用性的商标性使用认定标准判定框架。具体而言,首先,通过对理论问题的探讨肯定商标性使用作为证明商标独立侵权认定要件的地位;其次,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研判,探索出互联网环境下商标性使用受到的影响以及产生的问题;最后,在把握《商标法》立法主旨的基础上,综合消费者视角与行为人视角等不同分析角度,辅之以显著性判断和获益可能性判断等多种判断标准,总结出适用于我国司法现状的商标性使用认定标准。  相似文献   

8.
解芃 《乡镇企业科技》2009,(19):106-106
商标是商品的名称,它常取自于人名、地名、公司名称或普通名词组合。外国商标通常运用构词法,如剪辑词、混合词或首字母词构成。优秀的商标具有词汇简明、语音响亮、寓意深刻、联想丰富等特点,其目的是反映商品的属性和优点,以吸引消费者的欲购心理。鉴于商标的特点,在起商标或翻译商标时,我们要全面考虑,努力使其符合商标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商标是商品的名称,它常取自于人名、地名、公司名称或普通名词组合。外国商标通常运用构词法,如剪辑词、混合词或首字母词构成。优秀的商标具有词汇简明、语音响亮、寓意深刻、联想丰富等特点,其目的是反映商品的属性和优点,以吸引消费者的欲购心理。鉴于商标的特点,在起商标或翻译商标时,我们要全面考虑,努力使其符合商标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张君明 《企业导报》2009,(12):166-167
作为商标侵权的抗辩理由之一,商标合理使用是指依据法律规定,善意第三人可以无偿使用他人注册商标而不必征得商标权人的同意,无须承担法律责任的合法行为。重新审视和完善我国商标权利限制制度,增加对商标合理使用制度的相关规定,已成为目前我国商标法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1.
《商标法》第52条第(一)项: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的,属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行为。在工商行政执法中,判断两个商标是否相同比较容易掌握,也有一个相对固定的评判标准,即侵权商标与注册商标相比较,两者在视觉上基本无差别。但是,判断两个商标是否近似则相对抽象,受具体办案人员的主观认识相左右,往往是“见仁见智”。笔者不揣冒昧,结合代理的一宗商标侵权行政诉讼案,对商标近似的判断标准表述见解,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反向假冒商标是指在他人的商品上擅自使用自己商标的行为。本文论述了反向假冒商标行为的性质。第一 ,反向假冒商标行为是一种滥用商标的行为。第二 ,反向假冒商标行为是一种欺诈消费者的行为。第三 ,反向假冒商标行为是一种不正当竞争行为。反向假冒商标行为与一般的假冒商标行为相比较 ,具有不同的特征 ,作者从行为主体、行为人主观、行为对象、行为内容以及行为后果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 ,作者阐述了我国法律对反向假冒商标行为的有关规定并提出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张军凌 《企业研究》1994,(10):37-37
“商标”是识别商品的标志,是区别于同一商品的不同生产者的显著标志,仅占商品方寸之地的小小商标,凝聚着企业在为提高某产品质量及其附加值等方面所付出的诸多心血,从一定程度上讲,商标是产品质量、企业(公司)信誉的象征。 一、商标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一、商标侵权行为的定义 商标侵权行为,是指行为人未经商标所有人同意,擅自使用与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标志,或者干涉、妨碍商标所有人使用注册商标、损害商标权人商标专用权的行为。  相似文献   

15.
商标侵权行为可划分为间接提权行为和直接侵权行为.制止混淆或避免混淆是判定商标侵权行为最核心的理论.在判断商标之间是否存在混淆可能性时,应综合考虑所有相关因素.我国应以商标混淆可能性作为商标侵权行为的判定标准并适当运用相关公众调查法认定商标侵权行为.  相似文献   

16.
动态商标是指由许多帧静止的标志,以一定的速度连续播放时形成的动态短片的商标。我国商标法保护的范围不包括动态商标,但也不能理解为排斥动态商标。修改我国有关商标法律条款,允许将动态短片提出商标注册申请,并允许以电子方式提出申请,是学者和生产商或服务商的共同愿望。  相似文献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38条规定:擅自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使用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的行为属商标侵权行为。在实践中,判定商标之间是否近似,是准确核准注册商标专用权及认定商标侵权行为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商标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锐利武器。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形势下,如何运用实施商标战略,促进经济发展,如何保护商标知识产权,涉外商标使用的监管如何规范,本期集中刊登了有关方面几篇文章,敬请关注。  相似文献   

19.
用好联合商标和防御商标战略,是企业商标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联合商标是相对于正商标而言的,正商标即最先注册的商标。例如,杭州娃哈哈食品厂除了注册“娃哈哈”商标外,又在同类商品上注册“娃娃哈”、“哈娃娃”、“哈哈娃”、“娃哈娃”、“小哈哈”等商标,“娃哈哈”为正商标,后面几个为联合商标。  相似文献   

20.
论商标声誉攀附行为与商标侵权行为的区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擅自使用他人商标的行为,不仅可能构成商标侵权行为,也可能构成对商标声誉的攀附行为。商标声誉攀附行为所侵犯的客体不是商标标志的区别功能,而是商标的声誉,因此与商标侵权行为存在本质区别。同时,商标声誉攀附行为与商标侵权行为在外延上存在互不重叠之处,因此对商标侵权行为的立法规制难以涵盖对商标声誉的攀附行为,从而有必要对商标声誉攀附行为进行单独的立法规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