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我曾调查了不少家民营企业.发现其中有许多民营企业技术设备先进,经营不缺资金,产品不也是市场所需.但企业的发展却举步维艰。究其原因,我发现是“钱”与“能”(即老板的资本与有才者的能力)不能有效地结合影响所需民营企业发展更上层楼。 大家深知,“钱”“权”结合为大多数人所痛恨.因为它导致了政府官员的严重腐败.但“钱”与“能”的结合却是民营企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在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期,相当多的民营企业老板凭着个人的敢打敢拼赚了第一笔钱.目前.中国就要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了.竞争将会空前激烈,老板一人再精明再…  相似文献   

2.
目前,民营企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企业曾经以机制灵活为优势适应了社会的需要而迅速发展壮大,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成熟和竞争的激烈,其进一步发展所面临的瓶颈制约和先天缺陷等问题也不断“浮出水面”,只靠数量的增加来发展已经行不通。必须将中小民营企业实现“质”的转换,而这个转换就需要科学的制度,尤其是公司治理方面的制度。  相似文献   

3.
我国民营企业治理欲望与制度创新支撑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洋 《山东经济》2004,20(1):69-71
我国民营企业发展中因制度与运营机制的滞后性,使其发展呈现出“断裂型”障碍——二次创业启动障碍。其一,家族式经营方式禁锢运营机制创新;其二,民营企业管理制度和治理结构再造跟不上经济体制改革宏观环境的发展要求;其三,民营企业发展的制度创新宏观支撑系统零乱且功能不全而不成体系;其四,民营企业的生产要素积累与金融租借没有畅通的渠道与“接口”;其五,民营企业经营管理没有步入现代企业制度下的法制运行轨道。无厚实的制度创新所必须的宏观支撑系统基础对民营企业发展起支撑作用,实质为民营企业治理欲望和结构与社会契约的制度性缺陷所致。解决问题的惟一途径即消除制度性缺陷,完善、健全民营企业发展所必须的制度创新宏观支撑系统。  相似文献   

4.
从民营企业的发展历程来看,我们通常可以把民营企业分为两大类:“一股独大民营企业”和“股份制民营企业”。“一股独大民营企业”的传统不是靠一整套规则来组织一个团队,而是靠人对人的直接从属关系来组织一个团队,于是可以说家族企业便成为“一股独大民营企业”的代名词。相反的是,“股份制民营企业”的传统则不是靠人对人的直接从属关系来组织一个团队,而是需要靠制...  相似文献   

5.
从民营企业的发展历程来看,我们通常可以把民营企业分为两大类:“一股独大民营企业”和“股份制民营企业”。“一股独大民营企业”的传统不是靠一整套规则来组织一个团队,而是靠人对人的直接从属关系来组织一个团队,于是可以说家族企业便成为“一股独大民营企业”的代名词。相反的是,“股份制民营企业”的传统则不是靠人对人的直接从属关系来组织一个团队,而是需要靠制...……  相似文献   

6.
李颖 《沪港经济》2003,(9):9-11
白担任上海市工商联会长以后,任文蔗说与民营企业结下厂不解之缘。无论是大会报告还是小组发言,无论是公开场合还是私下聊天,她开口闭口总离不了“非公经济”、“民营企业”。她为上海民营企业的发展欢欣鼓舞,也为其遇到的种种困难奔走呼号。日前,记者在外滩的工商联大厦19层,采访了,这位上海民营企业的“代言人”。  相似文献   

7.
民营企业发展中的家族制问题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戴园晨  吴诗芬 《南方经济》2001,146(11):29-33
本文针对“为什么中国民营企业普遍是家族制企业”,民营企业要不要“走出家族制”,企业经营者的选拔与使用,民营企业的激励与约束机制等四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提出了作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浙江工商》2009,(12):22-22
11月25日,杭州市工商联召开了“2008年度全国工商联上规模民营企业调研”工作总结会议。会议总结了市工商联系统在完成“2008年度全国丁商联上规模民营企业调研”工作的情况。会议认为,“全国工商联上规模民营企业调研”作为全国工商联系统的重点工作,越来越受到各级党委、  相似文献   

9.
国内最新一项研究表明,我国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9岁,不少企业在积累了数亿万资金之后的短短几年就急剧衰退,并销声匿迹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有“生”,有“死”这本是自然现象,但中国民营企业如此之“短命”就不能不说有问题了,是什么原因造成中国民营企业如此“短命”呢?核心竞争理论为我们找到了问题的全新答案。  相似文献   

10.
宏观调控的具体措施不可能仅仅针对哪个所有制的企业,而是会影响所有企业。宏观调控对民营企业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宏观调控并不针对民营企业中央实施宏观调控的一系列措施体现了总量调控和结构引导相结合的意图。总量调控措施不可能仅仅针对哪个所有制的企业,而是会影响所有企业。结构性调控措施也决非专门针对民营企业,例如对钢铁、水泥和电解铝等过热行业的紧缩性调控,所波及的企业既有民营企业,也有国有企业。那种认为“宏观调控实质上是调控了民营企业”的看法,并不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1.
中小民营企业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但是中小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许多的问题,其中,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是企业发展的“软肋”问题。本文从中小民营企业的自身,金融服务系统、金融市场等方面进行问题剖析,提出了中小民营企业该从企业内部的制度创新,建立诚信担保制度,完善资本市场等“过招”手段,改善中小民营企业融资机制。  相似文献   

12.
民营企业平均寿命有多长?舆论界和企业界关于中国民营企业成败流行过“三年周期”说法,是指民营企业的鼎盛时期大约只能持续3年时间,3年的鼎盛期过后就会迅速陨落。在全国第三届MBA发展论坛上,北京新华信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赵民说,权威统计表明,民营企业平均寿命只有5年。不管是3年还是5年,总之就是一个结论:民营企业是“短命”的。自1997年以来,“巨人事件”、“飞龙自省”、“三株官司”、“太阳神病情”等等事件接连不断地发生,似乎都在印证着这个结论。人们不禁要问,民营企业为何短命?  相似文献   

13.
尹晓敏 《浙江经济》2023,(10):34-37
<正>民营企业“自己人”的性质定位是民营企业重振信心、再燃激情、续写传奇的最大底气思想认识的深度,决定着发展的高度。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首先要解决思想认识问题。民营企业“自己人”的性质定位直击那些否定弱化民营经济的错误言论,是民营企业重振信心、再燃激情、续写传奇的最大底气。“自己人”是新时代民营企业的新属性所谓“自己人”,是指彼此之间关系密切、真心相待,  相似文献   

14.
本主要从民营企业发展所需要的外部环境的角度入手,分析了民营企业在社会信用缺失的外部环境中,相应减少了对外部社会信用的需求,转而利用其家族内部人员来经营管理,以降低交易成本。同时,中国传统的“家”化思想观念更是加强了其对家族内部成员的依赖。这就严重制约了民营企业对职业经理人的需求。最后,本从加强职业经理人市场建设和个人财产保护制度建设两方面来寻求如何增加社会信用的供给,来解决民营企业的外部环境对其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相关多元化经营战略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民营企业在发展到一定规模时也要采用多元化经营,但我国很多民营企业仅仅看到多元化经营“花环”的一面,忽视了其“陷阱”的风险,陷入了多元化经营的误区。为此,民营企业必须提高竞争力和管理水平,审时度势,有序推进。  相似文献   

16.
前段时间去浙北,遇到当地小有名气的一个企业家,名片上的头衔是“董事长兼总经理”,他拥有这家企业51%的股份,并直接从事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但当我说“哦,你这是家族企业”时,他却坚决否认,坚持说是自己是民营企业。因为他觉得家族企业不好听,似乎“家族企业”是规模较小、管理混乱的企业的代名词。这种意识不是个别现象,而是相当普遍的。其实,“家族企业”与“民营企业”是两种不同标准分类的结果。“家族企业”是从企业管理制度角度分类的,是“家族制管理的企业”的简称,与“公共化企业”相对应。而“民营企业”是根据投资类型来分类的,与“国有企业”等相对应。只是由于民营企业常常采用家族制的企业管理制度,人们往往用“家族企业”来指代民营企业。  相似文献   

17.
“发展”对于民营企业来说,感触最深,因为正是党给予了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与机遇  相似文献   

18.
陈斌 《宁波通讯》2010,(12):28-29
后金融危机时代,全市众多民营企业正在转型升级之路上奋力前行。作为民营企业的“娘家人”,今年以来,全市各级工商联(商会)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要求民营企业要有“三个更大作为”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引导和服务民营企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中心,以实现全市工商联“六个新突破”为主线,敢于代言、善于引导、精于服务,  相似文献   

19.
经济全球化和政府积极推进,民营企业“国际联姻”愈益成为新的热点。然而,“国际联姻”虽然好处多多,但也隐藏着陷阱和风险,其中民族品牌正在“联姻”中弱化和消失,外国名牌正在“联姻”中吞噬民族名牌,民营企业必须采取恰当的对策加以设防和保护,才能维护民营企业在“国际联姻”中的经济安全.  相似文献   

20.
王巧琴 《中国经贸》2010,(12):41-4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民营企业在经济发展中也扮演者重要的角色。所以经济要进一步发展,民营企业在其中也是不容忽视的,但是在民营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不少的问题,所以要想民营企业能在市场激烈的竞争中对国家经济做出进一步的贡献,就必须“对症下药”,针对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对策才能够“釜底抽薪”。本文中对现下民营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