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3 毫秒
1.
《商》2014,(20):168-169
创意旅游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产物,是创意产业和旅游产业相互融合渗透的产物。在创意时代全面降临之际,黔东南民族村寨旅游产业中融入创意因素,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本文通过分析黔东南民族村寨发展创意旅游的优势,提出创意旅游促进黔东南民族村寨旅游的转型升级和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既对我国特色民族村寨旅游转型升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阐述了特色民族村寨旅游转型升级的背景,分析了特色民族村寨旅游转型升级的困难有四个方面:一是技术进步与创新、劳动力素质、资本、管理等条件的限制;二是市场机制、企业机制、社区居民参与制度等相关制度的约束;三是民族文化认同感的失落、民族价值观的改变、民族文化庸俗化利用等传统观念的影响;四是旅游资源、自然景观等生态环境恶化的制约。提出了特色民族村寨旅游转型升级,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创造转型升级的有利条件、克服传统观念的误区、建立和完善各项制度等。  相似文献   

3.
<正>贵州省少数民族旅游资源丰富,全省常住人口3469万人,世居的少数民族有17个,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36.2%(按贵州年鉴2012的相关数据计算得出)。贵州省山川秀丽、气候宜人,有着发展少数民族村寨旅游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在贵州省众多的少数民族村寨中,最为著名且发展较早的当属贵州省雷山县的西江苗寨。贵州省有着发展少数民族村寨旅游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本文以贵州最为著名且发展较早的黔东南西江苗寨为  相似文献   

4.
商标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是某一种商品区别于其他商品的标识。民族村寨旅游是一种文化旅游,依靠具有特色的传统文化资源来发展旅游。作为文化产业的民族村寨旅游,不仅需要商标来保护自己的利益,而且需要商标来实现文化的资本化运作。  相似文献   

5.
向柯树 《致富时代》2016,(4):414-415
民族村寨旅游作为武陵山片区乡村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武陵山民族村寨脱贫致富的重要推动力之一。本文针对凤凰老洞村的社区参与的旅游开发模式,分析其模式的失败是由于:政府缺位、利益主体间矛盾激烈、原产业废弃、同质化竞争等导致旅游发展后劲不足,提出在民族村寨旅游应实施"科学性+联动化+保护式"的政府引导、四大参与机制完善、多元化产业与旅游业的特色融合这三个改善措施,这对片区内民族村寨社区参与的开发模式提供了现实的指导。  相似文献   

6.
民族村寨旅游开发的各种乱象肇始于人治,人治已成为掣肘,只有法治才是民族村寨旅游开发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抉择。法治思维、旅游基础要素、旅游市场的法治构筑民族村寨旅游开发的法治路径。  相似文献   

7.
少数民族村寨旅游是民俗旅游的一种形式,也是通过旅游扶贫、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种途径.我国少数民族村寨旅游自上世纪80年代兴起以来,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方面都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但同时也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和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方面,文章对国内少数民族村寨旅游研究有关文献进行综合评述,以期明确国内少数民族村...  相似文献   

8.
民族村寨以独特的旅游资源吸引国内外旅游者纷至沓来,但随着旅游业拉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民族村寨当地环境、社会和文化带来消极影响.社区居民首当其冲便成为这些消极影响的主要被动承担者.为了改善这种状况,民族村寨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开发问题成为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文章结合有关文献分析当前国内外关于民族村寨社区参与旅游开发的研究成果,内容涉及社区参与概念、参与方式、影响因素和应用价值等,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未来的发展方向,从而促进民族村寨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社区参与民族村寨旅游开发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华  王洁  黄蓉 《商场现代化》2007,(12):219-220
探讨社区参与民族村寨旅游开发的必要性和优势,并提出社区参与民族村寨旅游开发的原则。  相似文献   

10.
为了更好地推进秦皇岛旅游立市战略的实施、促进秦皇岛旅游产业升级和旅游模式的转变、助力秦皇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本文主要从以文化创意塑造品牌、创造价值、促进融合等方面来探索促进秦皇岛市旅游产业提质增效,推动旅游产业市场机制和政府管理,引导机制的创新,从而推动旅游产业和相关产业实现跨界联动,找出秦皇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11.
《品牌》2015,(10)
黔东南民族村寨生态资源保存完好,民族文化独具特色。因此,充分发挥生态资源、民族文化的优势走生态旅游扶贫的路子成为了黔东南民族村寨脱贫致富的必然选择。本文针对黔东南民族村寨生态旅游扶贫开发的模式进行分析,建议应在加强政府主导、完善利益分配机制、加强民族文化保护等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12.
<正>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我国传统民族文化底蕴源远流长,特有的民族文化风情和丰富多彩的民族旅游资源使得民族旅游备受瞩目。而民族村寨作为民族文化重要的活载体,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对其进行开发和利用,能够为当地旅游业带来巨大优势和发展潜力。民族村寨旅游开发首先需要分析当地少数民族村寨旅游发展的态势,寻找相应对策,如贵州省雷山县的西江苗寨借助SWOT战略分析法,明确自身发展态势,从"食、住、行、游、购、娱"几  相似文献   

13.
现有的民族村寨旅游在产权制度安排上存在所有者缺位、制度缺陷、资本遮蔽甚至剥夺文化资源持有者的财产权利等问题,导致了民族村寨旅游资源的产权困境,从而对民族村寨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形成了根本性的制约并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旅游社区的和谐构建。本文就此困境,提出了几点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14.
伴随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已成为当前旅游产业实现快速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河南旅游产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转型升级发展机遇,在评价自身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的基础上,实现旅游主体多元化发展、旅游产业融合化发展、旅游空间多态化发展是河南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正确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5.
伴随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已成为当前旅游产业实现快速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河南旅游产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转型升级发展机遇,在评价自身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的基础上,实现旅游主体多元化发展、旅游产业融合化发展、旅游空间多态化发展是河南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正确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6.
<正>村寨是指具有长期固定的地域范围和自然资源,并具有相对独立和完整的社会组织、风俗习惯等的行政单位。民族村寨是民族地区保存有较丰富、较独特的传统民族文化,至今尚能集中而真实地展现其民族文化的物质载体。民族村寨旅游即是以民族村寨为旅游目的地,  相似文献   

17.
村寨是指具有长期固定的地域范围和自然资源,并具有相对独立和完整的社会组织、风俗习惯等的行政单位。民族村寨是民族地区保存有较丰富、较独特的传统民族文化。至今尚能集中而真实地展现其民族文化的物质载体。民族村寨旅游即是以民族村寨为旅游目的地,吸引游客游览观光村寨及其周边和沿途的自然风光,用身心尽情体验其异质文化,从而满足游客追求返璞归真、获取知识、乐趣等心理动机的旅游活动。民族村寨旅游如开发得当,在促进新农村建设、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旅游统筹规划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少数民族村寨是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主要载体,也是民族地区发展特色经济的重要平台。作为助推少数民族村寨民族文化旅游加速发展的民族特色体育,具有丰厚性、广布性和地域性、多功能性、与其他资源的良好配套性等特点,蕴藏着巨大的开发潜力。民族特色体育与自然风光、人文社会资源有机地结合起来发展旅游业,必将成为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中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19.
民族村寨的旅游开发与保护研究日益受到社会关注,文章以龙脊古壮寨为例,探讨其作为一个完整的社区,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如何更好的保护地方文化,通过分析采用"生态博物馆"与"前台、帷幕、后台"相结合的开发模式,阐释民族村寨开发模式和资源开发利用效率之间的关系,为民族村寨旅游开发模式的确定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20.
<正>民族村寨是农业发展的产物和遗存,作为少数民族乡村文化重要的活载体,是最能体现其民俗特点的物化形式。保护与发展民族村寨的根本目的是保持少数民族村落的原生态特色,提高村民的生活品质,适应现代化生活的需要。而现实中,一方面,民族地区现代化进程中采取了不同的旅游开发模式,这是追求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另一方面,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传统文化保护的不协调与不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