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亚是"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重点投资对象,通过对中国与中亚五国交通基础设施发展水平的现状进行分析,寻求中国与中亚五国交通基础设施合作的契机,构建中亚交通基础设施的现代化体系。文章从通达度、科技投入、可持续性三个方面说明中亚五国交通基础设施发展的前景,即建设高通达度、高技术投入、低能耗的交通网络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探究中国与中亚五国交通基础设施合作中存在的投资政策、政治风险等,针对风险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助推中国与中亚交通基础设施的密切合作。  相似文献   

2.
中亚国家积极评价"丝路"复兴 整体而言,"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得到了中亚国家的积极评价。2013年9月19日,比什凯克出版的《中亚时报》刊文指出,"习近平访问中亚四国,为中国发展与这些国家之间的关系开启了新的篇章,而他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计划受到相关国家的欢迎"。  相似文献   

3.
能源问题是影响未来各国家经济发展的制约性问题,在全球化条件下,能源安全又应当是处于开放体系的世界性问题。中亚地区是国际社会探索的继中东地区又一大油气储量丰富的地区,为了确保中国石油及其它能源安全和经济的可持续平稳发展,中国不得不积极开展能源外交策略。中国与中亚相邻,在地缘上有开展油气合作的优势,在政治外交上与中亚各国保持良好的关系,不仅有利于中国的能源安全,推动西部大开发,而且也有利于进一步推动中国与中亚各国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到21世纪初,中亚五国都基本明确了本国未来的发展方向和重点领域,多数国家已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尤其是哈萨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的发展,已引起联合国和许多国家的关注.中国与中亚五国合作是随着这一地区成为独立的地缘政治空间而自然发生的.自中亚国家独立以来,中国一直是对中亚地区具有重大影响的国家.  相似文献   

5.
欧美对哈萨克斯坦投资与中国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亚五国独立后,与中国的关系进一步发展,彼此扩大了合作空间.目前,中国与中亚五国在政治、经济、安全、文化、科技、外交和军事等领域进行的合作与交流,完全符合双方的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6.
中亚国家既是俄罗斯、也是中国的重要贸易合作伙伴。近年来,由于中国的优势日益增强,中国与中亚国家贸易合作的发展快于俄罗斯与中亚国家贸易合作的发展。本文重点分析了中国与中亚国家在贸易合作中的五方面优势,即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对外贸易规模迅速扩大;中亚是中国特别是中国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方向;中国与中亚国家经济互补性强;中国对中亚国家投资发展迅猛,促进了双方贸易合作的发展;中国与中亚国家地缘政治关系愈来愈融洽,双方相互信任。今后,在与中亚国家的贸易合作中,中国的优势会愈加明显,尤其是中国建立"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主张获得中亚国家的积极响应,预示着中国与中亚国家贸易合作前景光明。  相似文献   

7.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提出和核心目的是为了加快我国与中、西亚及欧洲的经贸合作,为我国开辟更广阔的商品市场和能源、资源供给地。 带动区域发展 中国的西部地区(重庆、四川、云南、广西、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比邻中亚,在经济发展依托的地理区位上具有明显优势,"丝绸之路经济带"为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与中亚各国全方位、大规模、高层次的能源合作下,一条全新的能源丝路,赋予了古老的丝绸之路以全新的内涵和面貌,能源合作"大戏"已然开启。 丝路助推合作升级 中国与中亚的能源合作的内容除了的石油和天然气以外,还延伸到了下游石化和电力开发等多个领域。虽然合作的领域在不断扩大,但很显然,石油、天然气仍然是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9.
环里海大中亚包括俄罗斯北高加索地区、外高加索三个国家(阿塞拜疆、亚美尼亚、格鲁吉亚)和中亚五国(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以及伊朗和中国。阿富汗则在中东复合体和中国之间起着边界的作用,并且是中东、中亚、西亚、南亚的分水岭,但历史上阿富汗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一直与中亚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中国新疆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印度、阿富汗、蒙古和俄罗斯等8个国家接壤。西藏是仅次于新疆的第二大省区。新疆与西藏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的地方,许多民族跨国而居。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与中亚国家的经贸往来历史悠久,古老的丝绸之路是中国与中亚各国经济交流的历史见证。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建交后,中国与中亚五国的经贸往来迅速发展,经贸关系不断深化,区域经济合作不断加强。中亚五国资源丰富,地理位置独特,是亚欧大陆跨国交通的重要通道。加强中国与中亚五国的经贸往来,不但有利于建设新的丝绸之路,而且有助于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与中亚五国贸易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古老的丝绸之路是中国与中亚国家开展对外贸易的历史见证。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之后,中国与中亚五国的贸易保持了稳定的发展。中国与中亚五国先后签署了一系列重要文件,确定了中国与中亚五国经济贸易往来的发展方向和基本原则,以促进相互之间的经济联系长期、健康发展。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之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成为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在上海合作组织推动下,中国与中亚五国的经贸合作进入快车道。2002年上海合作组织经贸部长会晤机制的建立,进一步深化了各成员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在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参与国际分工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沿海沿边沿疆地区对外交流与合作也逐步深化。向西开放既是贯彻改革开放基本国策、振兴西北经济的需要,更是发展经贸多元化、拓展中国向西北开放领域的大趋势。新疆地处欧亚大陆中心地带,是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也是目前我国战略资源重要储备区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点。因此,充分发挥新疆面向中亚的国际大通道作用,重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对国家经济安全和政治安全的影响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引发各方关注。19世纪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其著作《中国》中将2000多年前中国与中亚、西亚和欧洲各国家、地区开展经贸合作的这条绵延7100余公里的陆路纽带,称作"丝绸之路",德文是Seidenstrassen,英文作Silk Road,因为该路线主要以向罗马运送丝绸为目的。据古文献记载,古希腊人和罗马人称中国为"Serice",翻译直指"丝国"。  相似文献   

14.
中亚与东北亚、东南亚并称为中国的三边.近年来,由于中亚连接欧亚大陆特殊的地缘战略位置和辐射欧亚市场的潜力巨大,以及上海合作组织的影响日益扩大,其地位日益凸现,中国发展与中亚国家能源和非能源领域的经贸合作越发重要.中国企业面临进入中亚市场较好的机遇,也面临困难与挑战,但前景乐观.  相似文献   

15.
正引言"丝绸之路"是古代贯通中西方的主要商路,也是中国与西方世界经济、政治、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陆上丝绸之路跨越陇山山脉,穿过河西走廊,通过玉门关和阳关,抵达新疆,沿绿洲和帕米尔高原通过中亚、西亚和北非,最终抵达非洲和欧洲,亦称骆驼之路、沙漠之路、草原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则以中国东南沿海为起点,经东南  相似文献   

16.
葛传红 《大经贸》2009,(12):26-27
12月14日,中、土、哈、乌四国元首共同转动天然气管道启动阀门。 这条绕开俄罗斯的“能源新丝路”不但使“重量级玩家”中国在中亚地区的影响力大增,还造成中亚天然气资源形势乃至整个中亚地缘政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17.
在品种繁多,异彩纷呈的果品世界中,桃以其果形美观、肉味甜美而被誉为"果中皇后"。我国是桃的故乡,西汉时期,随着"丝绸之路"开拓,传入波斯(今伊朗)辗转经近东入欧洲、北美、南亚、东亚,十三世纪初中亚人称桃为"桃花石",印度称桃为"支那果"(意为中国果)。现在桃已传播遍及五大洲,到处可见桃的踪迹。  相似文献   

18.
袁洋 《科技转让集锦》2012,(18):254-255
"南风效应"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工作方法。"南风效应"的运用促进了中外知名企业的发展,而在一些中小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南风效应"的缺失值得注意。增加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南风效应",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者自身的修养,在具体工作中要做到有的放矢,因人制宜,加强人文关怀,充分发挥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9.
新疆与中亚贸易发展状况,直接影响着中国与中亚贸易的发展.研究新疆在中亚贸易中的知识产权问题,从而更好地推动和提高中国与中亚贸易发展水平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与中亚五国农产品比较优势和贸易互补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进入21世纪后,中国农业发展处于新的战略选择时刻。中亚五国与中国毗邻,具有发展农业的自然资源优势。中国和中亚五国在农产品贸易方面存在很强的合作优势。近年来,中国和中亚五国之间的农产品贸易迅速增长。通过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贸易互补指数TCI的计算表明:中国和中亚五国的农产品优势各异,贸易互补性很强。但是,中国与中亚五国之间的农产品贸易规模较小,与中国同其他国家的农产品贸易发展相比还处于初级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