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的管理和使用一直是管理层监控的重点,近年来创业板市场刮起的超募之风更使交易所加大了对超募资金的监管力度。针对巨额的超募资金,深交所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将超募资金的使用严格限定在发展主营业务上。尽管如此,上市公司超募资金的使用方向却上演花样年华。本文选取首批上市的28家创业板公司作为样本.通过分析其公告的109项超募投资项目,对创业板公司超募资金的用途进行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2.
创业板"超募"的隐患及其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创业板首批28家公司联袂上市以来,超募现象就如影随形,创业板巨额的超募资金引起了市场广泛的关注和担忧.文章分析了创业板超募现象带来的隐患,并针对现有规定的缺陷,从上市公司规范、证券市场制度建设和保荐机构监管的角度提出了从源头上缓解超募现象,规范创业板公司超募资金合理使用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3.
傅思晴  陈百合  陈喆 《现代商业》2013,(32):248-249
创业板设立初期,上市企业资金超募现象严重,超募资金使用效率低下,针对这一现象,本文分析了创业板企业募集资金使用低效率的原因,并结合创业板上市企业的最新超募情况,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以为企业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4.
创业板超募的危害、原因和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申军静 《中国市场》2010,(39):74-75
本文首先分析了超募对社会资金资源、企业本身、投资者的危害,进而深入分析了创业板超募的原因,最后从优化新股发行体制、尽快推出直接退市制度、加强投资者教育和资金监管等角度提出了针对创业板超募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将公司成长性、盈利能力、融资能力以及规模大小纳入一个体系,综合测度了上市公司的投资效率。在此基础上,使用OLS方法分析超募资金与投资效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超募资金与投资效率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大比例的超募资金会引发投资效率低下的问题,使得投资过度和投资不足长期存在于创业板上市公司。提高公司投资效率应当立足于超募资金的使用方向,进行严格把控,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6.
史佳欢  李吉 《北方经贸》2014,(5):182-183
自从2009年中国企业IPO重启以来,上市公司"高发行市盈率,高发行价格和高融资超募"现象引起了学者和社会公众的诸多质疑,也引起了监管当局的关注。已有研究表明企业对超募资金的使用缺乏规划性和透明度。本文选取2009-2012年上市公司数据,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初步研究了IPO融资超募与随后现金分红的关系。研究发现,超募资金对首发后上市公司现金红利分配存在影响。此外,公司规模和治理水平等因素也影响公司现金红利。本研究创新性地提出超募资金在企业现金分红上的使用,揭示了超募资金使用上的低效率,为股票发行和监管制度改革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自2009年10月中国创业板成功启动以来,一方面,催生出一批批明星企业和亿万富翁。另一方面,高股价、高市盈率、高成长性的公司不断出现。在一派热闹之下,创业板超募现象比比皆是。如此规模巨大的超募资金,创业板企业将这些资金使用到何处,是否有效地使用了这些资金,令人高度关注。本文对到2010年5月5日,在对创业板挂牌的71家公司中已披露的44家公司超募资金流向进行分析发现流向令人担忧。本文通过对创业板超募资金形成的原因、影响分析,并借鉴国际经验和国内实际,提出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8.
自2009年10月中国创业板成功启动以来,一方面,催生出一批批"明星"企业和亿万富翁.另一方面,高股价、高市盈率、高成长性的公司不断出现.在一派"热闹"之下,创业板超募现象比比皆是.如此规模巨大的超募资金,创业板企业将这些资金使用到何处,是否有效地使用了这些资金,令人高度关注.本文对到2010年5月5日,在对创业板挂牌的71家公司中已披露的44家公司超募资金流向进行分析发现流向令人担忧.本文通过对创业板超募资金形成的原因、影响分析,并借鉴国际经验和国内实际,提出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9.
王伟 《中国物价》2015,(2):55-57
本文以2009-2014年在我国创业板市场上市的387家企业为研究样本,分析了承销商声誉对于上市公司超募现象的影响,通过分析发现我国的承销商声誉对企业的资金超募具有正向的影响,这表明声誉越高的承销商能够带给公司更多的超募资金。为了进一步降低创业板市场的投机现象,需要进一步完善我国股票发行制度,使承销商声誉能够对IPO超募形成约束效应。  相似文献   

10.
超募资金使用建议:基于对创业板超募现象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的提出 2009年10月30日创业板登场以来所面临的各种质疑不绝于耳,资金超募严重是遭到广泛质疑的一点。超募在中国的证券市场本是一种普遍现象,但由于创业板推行的是集中审核、集中发行的制度,创业板公司超募现象在短时间内集中爆发,此现象一时成为众矢之的。然而业界对于超募资金的使用并没有明文规定,所以对于超募资金使用的研究具有迫切性,也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李涛 《财经界(学术)》2013,(27):141-141
2009年10月23日.中国创业板正式启动。自上市以来.上市公司的超募资金现象就愈发严重。据统计,自2009年6月以来,国内主板和中小板企业IPO企业平均超募比例分别为37.56%和90.08%.而创业板首发上市企业的平均超募比例更是达到了136.16%.这些上市公司首次发行从投资者手中多募集的上千亿元.迄今为止。还没有产生太大的效益:数据显示,从资本市场来的超募资金。80%中的它们。又以募集资金专户的名义,以及其他各种方式,最后又回到了银行。这导致出现了“一边是600多家企业排队IPO上市融资.一边却是上市企业大量的超募资金被闲置”乱象。  相似文献   

12.
对我国上市公司超募资金使用监管的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新的新股发行询价制度自2009年6月开始实施,依托于国内宏观经济的回暖,证券市场估值重心逐步上行,新股发行价格也随之不断走高,上市公司实际募集资金额大大超过拟募集资金额的现象开始凸显.据统计,自2009年6月以来,国内主板和中小板企业IPO企业平均超募比例分别为37.56%和90.08%;而创业板首发上市企业的平均超募比例更是达到了136.16%,这也导致上市公司出现由于超募资金没有科学的规划而滥用的情况.因此,为了确保广大投资者的根本利益,需要对上市公司超募资金的使用进行监管,以提高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的安全性和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13.
罗真 《现代商贸工业》2011,23(20):27-29
近年来,中国证券市场上创业板和中小板上市公司的资金超募现象异常严重,伴随着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股票发行市盈率的不断提高和发行价格的不断飙升,创业板正不断催生出一批批"明星"企业和亿万富翁。与此同时,创业板上市公司超募资金的泛滥所引发的乱投资问题已日趋显现。虽然深圳证券交易所已经颁布了相关的法规和条例来限制创业板超募资金的使用范围,但是仍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相关法规和条例的执行效果并不是十分明显,如何制定出一套强有力并切实可行的法规政策已经成为当今资本市场以及相关理论界的一个巨大挑战。  相似文献   

14.
陈玮 《新财富》2009,(12):42-44
创业板企业个个超额募集资金,然而钱多了也会惹祸,要引导它们合理、有效地使用超募资金,监管部门应加大对违规者的处罚力度,放宽对募集资金使用方向的规定,并进一步打通上市和融资渠道。而要从根本上解决超募问题,还在于将发行核准制逐步转为注册制和程序制,改变上市公司供给不足的状况。  相似文献   

15.
超募双刃剑     
姚恩育 《浙商》2010,(20):98-99
从目前已经公布部分超募资金流向的企业来看,还贷、补充流动资金这两条路成了集中选择。而更多资金尚无出路,仍待破题。  相似文献   

16.
我国上市公司募集资金存在很多问题,通过数据及案例,指出了随意变更资金用途、超募资金闲置以及使用效益不佳等三个问题,并从利益博弈角度分析其原因,在此基础上,相应提出了建立分类表决机制,大股东担保制度和索还制度等建议,以这些低成本制度来克服上述不良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目前创业板市场上存在的高发行价、高市盈率、高超募资金现象,分析了企业上市发行价格的形成机理,首次提出了盈余管理是影响发行价格至关重要的因素,并进行了实证回归分析以及显著性检验,结论支持了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18.
李国华  于永生 《商业科技》2014,(20):141-142
本文针对目前创业板市场上存在的高发行价、高市盈率、高超募资金现象,分析了企业上市发行价格的形成机理,首次提出了盈余管理是影响发行价格至关重要的因素,并进行了实证回归分析以及显著性检验,结论支持了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19.
近期我国新股发行市场股票接连跌破发行价,造成了上市公司资金超募,使用效率低下以及股民利益受损等问题,不利于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本文以新股"破发"为切入点,分析了新股破发的内在原因,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新规     
《中国对外贸易》2009,(11):10-11
国企领导行政级别拟逐步取消,财政部:金融控股公司应减少交叉持股,新《保险法》正式实施,深交所:创业板超募资金不得炒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