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中国经济信息》2009,(10):11-11
达能起诉娃哈哈理由:合资公司董事会从未同意宗庆后经营非合资公司;非合资公司与合资公司形成竞争关系,损害其利益;宗庆后违反董事“竞业禁止”义务。  相似文献   

2.
《新财经》2008,(5):8-8
2007年8月,一名自称“税务研究爱好者”的举报人,实名举报宗庆后隐瞒巨额境内外收入,未如实申报个人所得税。杭州地方税务局于2007年11月立案。宗庆后在税务部门启动调查后,补交了2亿多元的税款。宗庆后回应称,爆料人是达能中国总裁秦鹏。  相似文献   

3.
王义伟 《浙江工商》2007,(11):33-36
借款14万元起家如今年销售额200多亿元 曾经有人算过,宗庆后一年曾经200多天都在各地跑,有的时候甚至一个月就要跑上十多个地方。2002年8月,为新建分厂考察选址,宗庆后创下了12天跑遍大半个中国的纪录。据说,宗庆后的很多新品思路,就是从这些街头的小商店而来的。  相似文献   

4.
在资本喧嚣的年代,宗庆后凭借对娃哈哈的掌控,再度登顶中国首富。在日前发布的第十四次胡润百富榜上,67岁的宗庆后及其家族以800亿元的财富,  相似文献   

5.
毕夫 《沪港经济》2013,(3):16-19
百炼成钢 儿提时代的宗庆后是不幸的。由于祖父是张作霖的财政部长,父亲也在国民政府的邮局当过职员,解放后,宗家没有逃脱席卷而来的阶级斗争,父亲成了被清算的对象。迫不得已,仅仅两岁的宗庆后跟着父母从江苏迁居到了杭州。  相似文献   

6.
在一般人眼里,娃哈哈的所有者就是宗庆后,然而,一场跨国“联姻”危机.却让这位“从来没有重大失误”的掌门人陷入与世界500强企业法国达能集团的恶斗之中。那么.是什么给了宗庆后叫板达能的资本?这场“中国式离婚”的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玄机?身处“战争状态”的宗庆后,能成为最后的赢家吗?[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娃哈哈的现任掌门人宗庆后被”接班人”的问题困扰已经不止一次了。上一次是在2004年。由于当时政府持有娃哈哈大部分股权,因此娃哈哈也算是一个”国有企业”。时年59岁的宗庆后已经达到了“国企干部60岁退休”的上限。一时间.关于“娃哈哈减去宗庆后等于什么”的讨论甚嚣尘上。  相似文献   

8.
“我希望娃哈哈在未来五年中达到500亿到1000亿的年营业收入”。近日,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宗庆后在搜狐“中国制造全国行”巡访活动上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由此,宗庆后提出了娃哈哈的“第三次创业”目标。  相似文献   

9.
刘艳涛 《环球财经》2011,(5):102-105
24年前,如果有谁买水喝,别人一定会骂他是白痴,而把没有任何科技含量的“水”做成产业更是天方夜谭,但宗庆后做到了。今天的娃哈哈市值2800亿元左右,董事长宗庆后更是成为2010年中国首富。  相似文献   

10.
进入7月,宗庆后和达能之间的“孩子(娃哈哈品牌)争夺战”又推向了新一轮高潮。宗庆后和娃哈哈集团的“中国式离婚”闹得满城风雨。达能的“西方式离婚”也咄咄逼人,双方似乎都在竭尽全能地“揭老底”、爆新料。  相似文献   

11.
文静 《中国西部》2004,(4):50-51
西部市场需要“激活”。2004年4月22日,在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亲自督战下,其功能性饮料“激活”在四川首次上柜。老宗一到,有人下课宗庆后一出现在投资论坛上,就爆出了西部市场高层变动的消息:娃哈哈四川销售经理“下课”,新上任的是川中市场经理叶海,2月份刚从苏南市场调来。对于换人原因,宗庆后直言不讳:“作为西部中心的成都市场,销售没做好成都短时间内时也不可能建厂。”  相似文献   

12.
如果说19年前,靠蹬黄鱼车卖课本、雪糕“挣”得杭州上城区校办企业经销部(娃哈哈前身)经理职位的宗庆后,就已经预见如今的成就和地位,那显然是言过其实。但据称是宋代名将宗泽后人的宗庆后,在企业经营和管理中所表现出来的超人能力和个人魅力却已经越来越为世人所熟知。  相似文献   

13.
2007 宗庆后     
《中国报道》2008,(10):76-76
关键点 2007年,中国商界最热闹的“官司”要属“娃哈哈”和达能的舆论大战。1996年,宗庆后通过与达能的合资完成了第一次产权重组。1999年,宗庆后设法让政府同意把国有资产的54%转让给他和他的团队,此后,他开始大规模地设立“体外公司”,  相似文献   

14.
从连篇累牍的口水战到对簿公堂,纵观娃哈哈事件的整个过程,其基本的形势是:达能以一纸合同为依据,以中国现行法律为后盾而孤军奋战;宗庆后则高举“保卫民族品牌”的大旗争取民意,时至今日,已有“娃哈哈全体职工代表”、“娃哈哈全国销售将士”和娃哈哈非合资公司所在地的地方政府先后表示支持,而被“保卫民族品牌”、“抵御外资垄断中国市场”等爱国情绪感染的公众,也为宗庆后提供着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5.
坚守实业     
3月5日,在全国两会的浙江代表团全体会议上,张德江副总理想知道:在这样多变的形势之下浙江企业家会不会脱离实业?实际上,以实业而闻名的浙商,近年转去做投资的人不少,而据新华社报道,就在两会期间宗庆后第一次向媒体表示,娃哈哈将不再只坚守利润日益稀释的制造业,手中的百亿现金将投向商业地产和矿山等领域。宗庆后是浙江民营企业家中为数不多的“实业派”,  相似文献   

16.
王博 《新财经》2008,(4):48-49
宗庆后的人生是从下放农村开始的,农村的那段经历重重地烙在了他的性格里,难以磨灭  相似文献   

17.
继日本井植敏父子被三洋大股东逐出管理层之后,中国的吴鹰——UT斯达康创始人之一、曾经的小灵通英雄也于近日被UT斯达康的投资者抛弃,而宗庆后与达能的品牌拉锯战正打得惊天动地,弄不好宗庆后也要被占有娃哈哈控股权的达能一脚踢开。公司创始人纷纷被扫地出门,黯然离去,这是个发人深省的公司现象。  相似文献   

18.
王博  崔晓红 《新财经》2008,(4):44-47
“达娃开战”一周年 2007年4月3日,一篇题为《宗庆后后悔了》的报道拉开了“达娃之争”的序幕,并迅速在媒体的关注中升级。 一年来,宗庆后与范易谋刀来剑往,进行了数个回合的争斗。其间,地方政府以及商务部的表态进一步推升了事件的关注度和影响力。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07年11月下旬,法国总统萨科奇访华,“达娃事件”一度成为中法两国领导人会晤时的话题之一,让这一企业之间的商业纠纷上升为政治话题。  相似文献   

19.
古人云: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但69岁的宗庆后,在将过耳顺,步入从心所欲之年,本应处事平和的年纪,他却发火了。  相似文献   

20.
达能与娃哈哈:谁给谁设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方愚 《新财经》2007,(5):71-71
一向低调的宗庆后近一年来越发喜欢与传媒接触,并在今年“两会”期间提交了限制外资并购的议案。同样,当达能最近磋商并购娃哈哈事宜时,宗庆后再一次主动放出消息,并打出“民族感情”牌作掩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