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我国现有的地方政府负债余额大,有资料估计约为4.1万亿元,其中地级市与区、县两级占61%,约2.4万亿元。这是不是个准确数据,还说不清,因此,要准确地反映,还需要进行一次普查。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一是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是在30年的经济体制转轨中逐渐积累形成的,既有地方政府举借和担保产生的直接债务,又有经济、  相似文献   

2.
"六招"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有的地方政府负债余额大,有资料估计约为4.1万亿元,其中地级市与区、县两级占61%,约2.4万亿元。这是不是个准确数据,还说不清,因此,要准确地反映,还需要进行一次普查。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一是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是在30年的经济体制转轨中逐渐积累形成的,既有地方政府举借和担保产生的直接债务,又有经济、  相似文献   

3.
地方债清偿     
贺军 《上海国资》2013,(11):17-17
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中国地方债的审计结果将浮出水面。综合各方的信息来看,地方债务规模大约在20万亿至25万亿之间。如果从总规模来看,地方债务的风险还能够承受,但少数地区的债务危机可能比较严重,可能恶化为局部债务风险。李克强总理日前也向市场吹风,地方债问题在总体控制范围之内,不会引发大问题。  相似文献   

4.
现在中国地方政府已积累了大量的债务。总量有多大?债务是怎么来的呢?为什么它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如果它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如何解决?中国国民收入约是48万亿人民币。地方政府债务估计约14万亿人民币,或国民收入的30%。中央政府债务占国民收入的14.4%。因此,政府债务总额是国民收入的44%左右。与美国政府的债务对比  相似文献   

5.
李梦洁 《北方经济》2011,(19):81-82
一、引言2011年6月27日,审计署公布了中国地方政府"债务账单":截至2010年底,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10.7万亿元,涉及37.4万个项目、187.3万笔债务。同时审计显示,融资平台公司是地方政府债务的第一大举债主体,2010年末包括贷款、企业债等在内的全部债务余额为4.97万亿元,分布在6576个融资平台公司。但根据央行6月1日发布的《2010年  相似文献   

6.
财政分权体制下,"财权与事权不对称"引发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的迅速扩大,使得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日益凸显,亟须探究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的影响因素。文章在明晰地方政府性债务本质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地方政府性债务形成机理的理论分析框架,从理论上阐释了影响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的关键因素。利用安徽省2000-2015年的统计数据,对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中央政府财政集权程度、户籍登记人口数、低收入人口占比、失业率均对安徽省政府性债务规模产生正向影响,而人均年可支配所得对安徽省政府性债务规模产生负向影响。研究结论为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防控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7.
刘哲希  任嘉杰  陈小亮 《改革》2020,(4):100-115
在提出测算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新方法的基础上,基于所测算的数据,从债务规模和债务结构的双重视角,全面分析地方政府债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就债务规模而言,当地方政府债务率相对较低时,增加债务有助于促进经济增长,但是当地方政府债务率相对较高时,进一步增加债务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将会减弱。就债务结构而言,当地方政府的隐性债务占比过高时,地方政府债务的扩张会对经济增长产生更为显著的负向影响,这主要是因为隐性债务对民间投资的挤出作用更强。因此,防范与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不应采取"一刀切"的策略,而应从债务规模和债务结构两个视角综合考量,为各地量身打造防范与化解债务风险的最优策略。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疾速扩张,2011年6月审计署发布的《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审计结果》表明,截至2010年底,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为10.7万亿,比2008年和2009年的债务余额分别上涨23.48%和61.29%建立地方政府信用评级制度,被视为控制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加强地方政府债务融资的透明度与规范性,推进地方政府发行债券进程的重要一环。近日,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与  相似文献   

9.
6月10日,国家审计署发布的《36个地方政府本级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下称"《审计结果》")显示,36个地方政府2012年底债务余额共计3.85万亿元,比2010年增长了12.94%。这次"抽查"是继2010年审计署对全国地方债进行全面审计后的再次摸底。而在上次审计中,这36个地方政府的债务余额便已占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总额(10.72万亿元)的31.79%。  相似文献   

10.
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政府不断增加的债务负担已经成为当前经济运行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央行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9年5月,全国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负债规模达5.26万亿元,较2008年初增加了两倍左右。一些地方政府的负债收入比高达3:1甚至5:1,远高于60%的国际警戒线。如何有效化解巨额的地方政府债务、有效降低地方政府的负债率,成为摆在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面前的一个难题。  相似文献   

11.
国家审计署2010年6月23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交的审计报告,首次披露了备受社会关注的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审计调查了18个省、16个市和36个县本级,截至2009年底这些地方的政府性债务余额高达2.79万亿元。此次审计发现,地方政府性债务总体规模较大,特别是2009年地方债务增长迅速。在审计的2.79万亿元政府性债务中,2009年以前形成的债务余额为1.75万亿元,当年新增1.04万亿元。报告显示,部分地方政府偿债压力较大,存在一定的债务风险。  相似文献   

12.
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不断扩大,成为地方政府弥补财政赤字的主要手段,而且对宏观经济运行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本文通过对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进行实证分析,找出影响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的因素,并通过建立计量模型,分析相关因素与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的关系,为控制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辨明方向。  相似文献   

13.
正"十二五"以来,我区政府性债务规模持续扩张,债务结构性问题凸显,潜在的风险进一步增加,对地方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构成一定影响。如何防范和化解政府性债务风险,已成为新时期改革和发展的重要议题。一、债务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债务规模和结构分析1.政府性债务规模。2010-2012年,全区政府性债务总量由2841.70亿元增加到4077.74亿元,增长17.79%。其中,直接债务从1978.30亿元增到3070.26亿元,增长24.58%;或有债  相似文献   

14.
债者,人之责也。毫无疑问,今年是地方政府偿债压力最大的一年。审计署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约11万亿元,而今年需要偿还的债务占债务总余额的21.89%,这意味着,2014年地方政府需偿还债务或高达近2.4万亿元。财政部副部长王保安此前曾表示:"在财政收入增速放缓而支出刚性强的背景下,地方政府偿债压力会进一步加大。"那么,地方债的问题到底有多严重?  相似文献   

15.
国家审计署发布官方统计认为:截至2010年底,全国省、市、县三级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约10.7万亿元,其中银行贷款为84679.99亿元。审计长刘家义强调指出:审计调查地区的政府性债务有96%用于交通运输、市政建设等公益性项目,促进了地方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这本来应当是中国国家最为权威  相似文献   

16.
审计署关于政府债务的调查让一些专家学者松了口气,虽然债务总额已逾20万亿元(中央政府近10万亿元,地方政府近11万亿元),但此一数字,毕竟比此前人们预估的少了许多,而且按照60%的国际负债率标准,全国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余额占当年GDP的比率为36.74%,在考虑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等其他因素后,我国政府性债务的总负债率仅达39.43%,与60%相比差之甚远,几乎不存在什么风险的。  相似文献   

17.
今年社会融资规模创历史新高将达15万亿元2012年12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1—11月社会融资规模为14.15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2.6万亿元。11月社会融资规模1.14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0.18万亿元。12月初,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在上海举行的某场演讲中透露:"根据我们的估计,今年全年的社会融资规模将创下历史新高,达到15万亿元。"  相似文献   

18.
从允许举债到不得自行发放政府债券,我国地方债这颗隐形的“地雷”带来风险可见一斑. 根据国家审计暑较早前公布的信息显示,截至2010年底,全国省、市、县三级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共计10.7万亿元.如此庞大的地方政府债务,被视为中国银行业,乃至整个宏观经济的巨大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19.
财政部近日发布"2015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报告"显示,今年安排财政赤字16200亿元,比2014年增加2700亿元。我们认为,中国这种逆周期适度扩大财赤规模的应时之举,不同于部分欧美国家饮鸩止渴之举,更不必担心会导致深陷债务危机难以自拔的恶果。依据在于:首先,中国的政府债务规模总体仍处于较低水平,即使在赤字适度扩大后,2015年的赤字率(财政赤字/GDP)也仅为2.3%,中央财政债务负担率(国债余额/GDP)则尚不足  相似文献   

20.
当“美债”、“欧债”一系列债务危机在2011年成为社会“热词”之后,中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也将在2012年迎来今后几年的偿债高峰.那么我国目前的政府公共债务规模怎样?政府隐性债务是否安全?对地方政府发行债券应该如何认识?这些日渐成为老百姓关心的话题.文章即围绕上述几个话题展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