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回头背书使票据上的原债务人成了票据债权人,从而集债权人和债务人的身份于一身。按照民法原理,在此情况下,债权因混同而消灭。但对于回头背书,不适用混同原则。先前的票据债务人称为被背书人,该票据仍然有效,票据上的权利仍然存在,被背书人与其他被背书人一样,也可以将该票据背书转让。  相似文献   

2.
持票人因超过票据权利时效或者因票据记载事项欠缺而丧失票据权利的,仍享有民事权利,可以请求出票人或者承兑人返还其与未支付的票据金额相当的利益。这就是我国票据法律制度中关于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的基本规定。本文从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的性质、票据权利丧失的法定原因,即票据时效届满或手续欠缺、行使利益返还请求权的当事人、票据利益返还请求权的行使方式、利益返还请求权的举证责任等方面论证了票据利益返还问题。  相似文献   

3.
一、本篇的知识结构本篇包括证券法和票据法两部分内容。其中证券法部分的知识结构为:票据法部分的知识结构为:二、本篇的重点内容证券法的重点内容包括:公司股票、公司债券及证券投资基金的发行;证券上市、持续信息公开、禁止的交易行为;上市公司的收购等。注意本部分的内容一般与公司法的内容结合考分析题。票据法的重点内容:票据行为的有效要件;票据权利的取得、丧失补救、消灭;票据抗辩、票据的伪造与变造;汇票的出票、背书、承兑及汇票的追索权;本票的出票和见票付款;支票的出票和付款等。注意本部分一般与合同法结合考分析题。三、本…  相似文献   

4.
1、票据追索权的概念及其性质 追索权是持票人在票据期前不获承兑、到期不获付款或因其他法律规定的原因时,在采取了票据权利保全手续后,能够请求前手或者其他票据债务人偿还票据金额、利息及其他费用的权利。  相似文献   

5.
票据是指汇票、本票和支票。票据丧失是指持票人失去对票据的占有,包括绝对灭失情况(如烧毁);相对灭失情况(如遗失、被盗等)。持票人丧失票据,仍享有票据权利,但是持票人行使票据权利必须以提示票据为前提,票据一经丧失,行使票据权利便失去了依据。那么,票据丧失后应如何补救票据权利呢?在《票据法》、《支付结算办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对票据权利的补救作出了明确规定,笔者根据以上法律对此作些具体介绍。一、补救票据权利应具备的前提和条件(一)必须有丧失票据的事实。即票据确实基于票据权利人意志以外…  相似文献   

6.
1996年6月,南通市被国家标准化行政管理部门确定为全国地级市中首家消灭无标生产试点市。1997年6月顺利通过了受国家技术监督局委托的专家验收组的验收。其主要做法是: 把握重点、真抓实干、扎实推进消灭无标生产工作 南通市市消灭无标工作由市长亲自过问,分管副市长亲自抓,各县(市)、区、各部门一把手挂帅,分管领导直接抓。全市形成了健全高效的组织领导体系和颇具规模和战斗力的骨干队伍。为确保消灭无标生产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上下层层建立了严格的责任考核体系。市政府与全市25个相关单位签订消灭无标生产责任状,严格实行目标管理和奖惩制度。为顺  相似文献   

7.
沈燕倩 《企业导报》2010,(8):165-165
票据无权代理的内涵区别于民事无权代理,票据法上一般仅指狭义无权代理。我国《票据法》第5条第2款对票据越权代理作了规定,但是该规定不符合票据法的基本原则,对于持票人的权利的保护力度不足,易产生纠纷。对票据越权代理的概念、以及相关规定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个人见解试图完善我国票据越权代理制度。  相似文献   

8.
齐超 《企业技术开发》2010,(10):177-177
文章从民法典草案中对时效制度的完善出发,通过对取得时效和消灭时效的比较,阐述了民法典中设立总编的必要性的论述,论证了应该在民法典中分别规定取得时效和消灭时效:即在总编中规定消灭时效,在物权编中规定取得时效。  相似文献   

9.
公示催告是指当依据有关法律规定可以背书转让的票据被盗、 遗失或者灭失或者有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时,人民法院根据票据持有人的申请,以公示的方法催促利害关系人在规定的期限内申报权利,逾期无人来申报权利,法院将依法做出票据无效的判决,申请人的权利因此而得到确认的一种法律上的特别程序.该制度能够在票据持有人丧失对票据的占有后通过公力救济的方式使票据失效,进而凭借除权判决使得票据权利与票据形式相分离,最终使票据失票人的权利得到真正的保护.  相似文献   

10.
票据活动是指签发票据、背书转让、承兑,保证、进行权利追索等票据行为,票据活动的时效是票据当事人在票据活动中必须遵守的期限,超过了法定期限,将给票据当事人带来不利影响,甚至丧失某些权利,致使票据活动无效,本文根据《票据法》、《票据管理实施办法》、《支付结算办法》对票据活动应注意的时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消灭无标生产,是今后几年标准化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期“消灭无标生产经验交流”专栏,介绍山东荣成市、湖北谷城县两个市、县开展消灭无生产活动的做法及经验。这些市、县通过消灭无标生产活动,标准覆盖率都有比较显著的提高,企业标准化工作水平和产品质量水平都上了新台阶。而他们的一条共同经验则是市县领导对这项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进行了精心的组织,采取了扎实的措施。他们的做法却又是各有特色,荣成市是“扎实、稳固、有序”,谷城县是“规范消灭无标生产行为,提高区域标准化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12.
票据是贸易中主要的支付工具,而票据伪造的存在严重影Ⅱ向着票据流通的安全性,使票据关系当事人无法正常行使票据权利和履行票据义务。本文从票据伪造的基本含义入手,分析了票据伪造的构成、形态和种类,并针对各种票据伪造,主要从票据责任、民事责任和行政、刑事责任这三个角度,确定了不同的责任人,剖析了不同情况下的票据当事人的责任。  相似文献   

13.
冯瑶 《企业导报》2011,(13):268
前科保留使犯罪"标签化",不利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本文就前科消灭制度对未成年人成长的现实意义做了如下探析,建立前科消灭制度既有利于未成年人摘掉犯罪标签,重归社会,也有利于对失足未成年人的教育、感化和挽救,更有利于保障未成年人人权,为其健康成长提供和谐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4.
1997年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以 92号文和 15 3号文提出了在全国开展消灭无标生产工作的要求。几年来 ,各行各业以消灭无标生产为抓手 ,加强企业技术基础工作 ,提高产品质量 ,促进经济发展 ,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本文结合上海市仪表电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仪电行业开展的消灭无标生产工作 ,剖析和探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作用 ,开展消灭无标生产工作的认识、方法和感想 ,为行业和企业标准化工作发展提供参考。一、开展消灭无标生产是必要的 ,也是及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第六条规定 :企业生产的产品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 ,应当制定企业…  相似文献   

15.
票据权利具有类似于"物"的性质,具有典型的权利外观,因而物权法上的善意取得制度在票据法上有了广阔的适用空间.同时为促进票据流通,保护交易安全,善意取得制度对票据而言就有了极大的必要.但票据权利的善意取得是以牺牲原权利人的利益为代价来保护善意第三人的利益,所以必须具备一定的构成要件,方能产生相应的法律效力.  相似文献   

16.
北京市通州区于1995年被原国家技术监督局批准为全国首批消灭无标生产试点区。通州区技术监督局(原通县技术监督局)通过一年的努力,全区975个有独立产品的工业企业的1737个产品采用了有标生产,产品标准覆盖率达到99.14%,符合《全国消灭无标生产试点县实施方案》的要求。 通过大力开展消灭无标生产工作,给该区经济注入了巨大的生机和活力。通州福利金属模板厂是  相似文献   

17.
企业被吊销营业执照后的法律后果及实务操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完善的市场主体确认制度应包含主体准入制度、日常监管制度和主体消灭制度三方面及每方面的具体内容。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及规章已对主体准入制度作了框架规定,但对主体消灭制度还未形成完整的框架,本正是从这一角度出发,探讨确认主体消灭制度的完整框架,从而使市场主体制度完善和完整。  相似文献   

18.
《票据法》第三十条规定:“汇票以背书转让或者以背书将一定的汇票权利授予他人行使时,必须记载被背书人名称。”按此规定,《票据法》所确认的背书仅限于记名背书,禁止采用不记名背书。其主要原因在于记名背书易于看出票据转让的真实情况,在票据使用上最为安全。因此,背书人背书时,必须记名背书、而不能不记名背书,否则无效,由此取得汇票的人不能成为票据的权利人。但是,在票据转让行为的实际操作中,不记名背书非常普通,背书人只在票据背书人处盖上自己印章,就将票据交付给被背书人,有的票据转让多次,但每次转让都没有记载被…  相似文献   

19.
《上海标准化》1998,(3):15-16
一、消灭无标生产的目的 本区开展消灭无标生产工作要以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为指针,以贯彻《质量振兴纲要》为动力,以提高产品质量为目的,以区属工业为重点,达到加强企业技术基础工作,促进企业技术进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高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从而推动本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 二、消灭无标生产的对象 1.消灭无标生产是指企业正式批量生产的工业产品,对没有标准或不按标准组织生产的,要实现具有标准并按标准组织生产。  相似文献   

20.
无效票据是票据不具备法定形式要件所致,而非票据实质要件欠缺;绝对无效票据的持有人不得主张票据权利,但票据部分无效的,不影响其他部分的效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