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 毫秒
1.
胡采苹  王冀 《创业家》2013,(6):34-35
从2012年至今,20家最具野心的并购主,合计投入近258亿元买公司,并购将超越创业板成为中国创业公司最大退出通道。这是一个所有创业者、大公司都必须面对的现实——中国大型企业在过去一年半间,并购企业数量和金额已经直追创业板、纳斯达克。"并购大买家"即将成为中国最大的退出板块。《创业家》研究部根据已公开资料统计:从2012年至2013年  相似文献   

2.
创业者的新"退出板"来了。2012年以来,对创新型公司的并购达到258亿元,下半年并购市场即将超过创业板、中小板融资金额,成为中国另一块最大的退出渠道。阿里巴巴花了60亿,腾讯买了至少八家,移动互联网时代眨眼间来临,大买家饥渴求生,紧抓创新公司做救生圈。  相似文献   

3.
大买家出手买公司,这是创业者之福,可是创业者真的做好"从国王到富豪"的心理转变了吗?不出意外,未来三年将是并购市场最活跃的时期。反过来,这也是创业者最大规模的并购退出机会。如本期《创业家》封面文章所写,以大型上市公司为主体的收购,其涉及金额与企业数量,已经或即将超过国内创业板,成为继A股和纳斯达克之后,创业者可选择的第三个退出通道——我们暂且叫它"退出板"。这是创业者之福,可是中国的创业者真的做好"从国王到富翁"的心理转变了吗?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大公司终于觉醒,必须借助并购来获得变革与创新的活力。最近,我们看到了一种罕见的情况。一方面,中国年轻人释放出了巨大的创造力,产生了大量创业公司;另一方面,上市退出持续困难,从私募到公募这一步出现了堰塞。创业企业能不能变成主流商业,成为一个很大的悬疑。如果说前一段时间《创业家》是在告诉创业者,当你被并购的时候,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那么现在我们想要提醒大公司:你就是大买家,你要做年轻人的"退出板"。板并不神秘,它本质上是一个股权交易平台。上市公司本身就具有与小公司进  相似文献   

5.
《商》2015,(31)
<正>2010年8月2日,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18亿美元成功并购福特旗下沃尔沃轿车公司100%的股权以及相关资产(包括知识产权、生产线、供应商体系等),这是一宗典型的"蛇吞象"并购案。标志着吉利实现了对沃尔沃"成功的并购"。但是"成功的并购"不等于"并购的成功"。收购的完成才是万里长征刚刚走完了第一步,并购后的整合才是决定并购成功与否的关键。到目前为止,吉利已经入主沃尔沃五年之久,这五年间,可以看到  相似文献   

6.
公司并购是一种有效的经济增长机制和一种产业经济结构调整的机制。但众所周知,并购有风险。国内外企业的并购不乏成功案例,更不缺失败的例子。2005年联想正式宣布完成收购IBM全球PC业务,进过了一系列的融合,现今已经成为了一个极具代表性的成功跨国并购案例。而失败的案例也是不甚枚举,2004年10月,上海汽车斥资5900亿韩元(当时折合约5亿美元)收购双龙汽车48.92%股权(后增持至51.3%)。但四年后,韩国双龙进入回生程序,上海汽车正式退出双龙汽车的经营管理。上汽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因此,在现今中国企业积极走出去的大背景下,对跨国并购的风险进行一定的分析显得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现状与风险进行分析,并通过分析提出一些跨国收购的风险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业态     
《商界名家》2005,(4):9-9
家乐福退出日本零售市场;联想收购旧MPC业务提前批准;熊猫退出手机业;“洋快餐”中含致癌丙毒;葛兰素史克两药物被停产;万科18亿并购南都置业等。  相似文献   

8.
对索尼来说,技术创新是公司的支柱。但当1989年9月25日,索尼以34亿美元并购哥伦比亚电影公司,并承担哥伦比亚公司16亿美元的附带债务,及到1994年11月17日,索尼宣布在哥伦比亚电影公司的投资资产账面额减少了27亿美元时,跨文化经营和管理才日渐成为另一至关重要的话题,牵动着索尼管理层的神经。结果,索尼为这次并购付出了巨额代价。1989年,在成功并购 CBS 唱片公司后,  相似文献   

9.
孟泽 《商业科技》2014,(32):189-190
并购退出作为私募股权投资退出的重要选择,其并购定价问题值得研究。本文运用信号传递模型分析了风险投资企业并购的分离均衡和混同均衡及其不同待并购企业类型条件下的并购均衡价格。分析结果表明,PE基金的预期收益与信号传递成本、并购方对风险资本真实价值的判断及其获得并购收益后的后验概率,是影响风险资本并购博弈均衡价格的主要因素,完善风险企业的信息披露制度对解决风险资本退出中的逆向选择问题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风险投资的成功与否最终取决于风险资本能否成功退出。首次公开发行、并购和清算是风险资本的三种退出方式,以IPO方式退出可使风险资本获利最多,但我国风险资本退出以并购方式为主。对我国风险资本退出状况进行了总结,并提出进一步完善退出渠道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自2008年来,中国石油公司掀起了第二次海外并购浪潮。2009年其海外并购交易额达160亿美元,2010年海外并购额占同期全球上游并购的20%,2011年仅公布交易额的海外并购已超200亿美元。石油是不可再生的战略物资,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关注。中国进行海外并购的石油公司多为国企,其身份的特殊性使其进行  相似文献   

12.
2002年,中海油斥资12.3亿美元,在印尼和澳大利亚进行了3次跨国并购,使中海油的国际化程度大幅度提高.并购之后,海外产量占公司总产量的四分之一,海外油气储量的比例达到了20%.中海油国际化运作的能力得到国际石油界和资本市场的认可.这一切均得益于中海油"走出去"的国际化战略.  相似文献   

13.
在并购日渐繁荣的互联网行业,阿里巴巴以并购总额超过45亿美金买下优酷土豆,创中国互联网"第一并购"。本文结合阿里巴巴的实际经营状况,从理论与实际研究着手,探讨其盈利情况在兼并优酷土豆前后有何不同。本文首先介绍阿里巴巴和优酷土豆公司的经营状况,而后根据集团财务报表对阿里巴巴兼并前后财务绩效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相关结论并且提出并购前可供企业参考的一些建议,为上市公司尤其是互联网行业正确进行并购决策提供经验依据。  相似文献   

14.
正医药巨头的并购战,也许正是中药崛起的机遇。142亿美元,这是拜耳收购默克旗下消费医疗保健品业务的成交价。然而这似乎并未引起市场太大的涟漪,因为这几年药企之间的并购如火如荼,比如今年早些时候,就已曝出阿特维斯公司意欲以250亿美元收购森林实验室的消息,而曾经推出"伟哥"的辉瑞制药也在酝酿一场巨型收购,以约106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阿斯利康。如此庞大的并  相似文献   

15.
沉默的百事     
洪丽萍 《中国市场》2008,(46):35-35
<正>可口可乐以179.2亿港元收购汇源果汁。据内部人士透露,此前百事也曾参与竞购汇源。对于此项并购,百事中国相关负责人对媒体表示:"不对其他公司并购事宜做出评论。"百事的沉默使我们更想知道这位可口可乐上百年的老对手的中国饮料业务的境况如何。  相似文献   

16.
《中国品牌》2008,(4):20-20
我国纺织服装业巨子雅戈尔集团近期完成了与美国KELLWOOD公司关于香港新马集团资产清单的交割手续。据悉,本次并购交易金额1.2亿美元,为迄今我国纺织服装行业最大的海外并购。与联想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TCL并购汤姆逊所引起的波澜不同,雅戈尔此次并购美国KELLWOOD旗下香  相似文献   

17.
资讯     
<正>东富龙手握20亿现金谋并购,看准制药装备领域在新版GMP到期、客户总量下降的背景下,账上拥有20亿元现金的制药装备企业东富龙正在谋求更多的并购机会。东富龙并购负责人近日在一场行业论坛上表示,公司并购以制药装备为主、医疗器械为辅。东富龙2014年一季报显示,其目前在手现金为20.43亿元,其中至少有5亿元可以用于并购。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先对企业跨国并购动因及私募股权退出方式进行整理归纳,依据双汇案例提出“并购是实现企业IPO上市的途径,也是私募股权投资IPO退出的借道方式”的这一观点。其次,本文依据双汇发展及万洲国际近10年的财务报表及公告分析了管理层与私募股权投资间存在的利益纷争、资本运作以及财富转移。通过财务数据来说明在曲线上市过程中私募股权投资如何实现利益最大化以及双汇管理层如何保证自身控制权。最后,本文结合中国私募股权投资IPO退出的实践,提出了影响中国IPO退出选择的理论分析框架。双汇的案例不仅为解决私募股权投资退出难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考,也为资本运作中不同股东之间的制衡问题以及公司治理纷争问题提供了新的理论内涵。  相似文献   

19.
美国医疗科技行业巨头美敦力公司此前宣布:出资约8.16亿美元并购康辉控股(中国)公司。这是中国医疗器械行业近年来最大的一起外资并购。  相似文献   

20.
Internet动态     
近日,CNET Networks和Ziff-Davis公司达成协议,CNET将以16亿美元股权并购Ziff-Davis公司旗下著名的ZDNet网站、B2C科技刊物Computer Shopper及其网站和针对科技业的Smart Planet网上教育服务公司,以强化它在全球科技信息业的龙头地位。拥有Ziff-Davis公司50%股权的日本软件银行(Softbank)十分支持这项并购交易,并购后将持有新公司17%股份。通过这项并购,CNET将在欧洲、亚洲、北美和拉丁美洲IT信息市场取得垄断地位。新公司的员工将达1600名,预计2001年营收可望突破5亿美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