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和长期,繁重的任务,福建省已提出“十五”期间产业优化升级的专项规划,当前重要的是要探索与建立市场经济的实施保障机制,主要是突破增量投资体制性障碍,建立与完善国企退出及其成本机制,发挥所有制结构调整潜能,实施合理的财税政策,消除逆向调整的非经济因素,加快实施主体转换。  相似文献   

2.
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形势下,我国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显得更加突出,而金融危机也是促进经济自我调整的一个难得契机。因此当前应按照国家产业政策的导向,通过优化信贷结构,对自主产业、重点产业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对过剩产能加快退出和压缩等方式共同推进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3.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引导经济资源配置的重要动力机制。在我国,产业政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导向性作用,是我国经济发展体系的中心,而金融也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核心支持机制。产业优化选择的主要目标是从低附加值的一般性产业样本中,遴选出具有高附加值潜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因此,从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与升级过程来分析,产业优化选择是实现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与升级目标的重要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4.
新世纪新阶段尽快实现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必须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而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必须促进风险投资基金业的快速发展,而促进风险投资基金业的快速发展,则必须要有良好的与之相适应的退出机制和较完善的风险投资市场体系。  相似文献   

5.
当前,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以尽快实现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是我们面临的一项迫切的战略任务,而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必须促进风险投资基金业的快速发展,为此,必须要有良好的与之相适应的退出机制和较完善的风险投资市场体系。本文拟就此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本首先从理论上对产业结构演进的两种基本模式:自主成长型产业升级与外向推动型产业升级进行了深入的比较研究;其次以福建省产业升级的外向型推动为例,分析了实施外向推动型产业升级模式中存在的外资流入陷阱与产业结构转换缺口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利用外用外资结构转换滞后,造成产业结构升级外向推动乏力;其三,指出弥合福建产业结构转换缺口的新思路是实施资源配置的国际化。  相似文献   

7.
黄毅敏 《北方经济》2012,(15):62-63
正一、问题的提出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各个产业在区域产业系统中的地位、作用是不相同的,其中有一个或几个产业处于主要的支配地位,构成区域的主导产业或主导产业群。区域主导产业选择是加快区域工业化进程的战略举措,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的关键手段,也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经济发展的规律证明,随着产业结构升级与优化,主导产业的选择与扶植日益重要。而产业结构的升级过程表现为主导产业的更替和发展。区域经济成长的过程,实质上是主导产业部门[]的成长过程。  相似文献   

8.
《浙江经济》2010,(9):22-23
当前,我国资本市场进入了一个加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资源配置方式也在发生深刻变化。无论是对产业转换和升级提供资金支持,还是对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资本市场。培育资本市场是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新引擎”。  相似文献   

9.
人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其结构特征对于一国产业结构的形成和发展具有相当重要的 影响。本文从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这一基本事实出发,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利用SDM 模型分析 了我国当前人口结构特征对产业间和产业内结构优化升级的作用,得出如下结论,第一,人口教 育结构对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作用一直较为明显。第二,人口年龄结构特征对于产业结构优化 升级的作用在不同区域内因产业结构基础和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差异而不同。第三,人口城乡比对 于产业间结构优化升级发挥的作用较大,但是对于产业内结构优化升级的作用则偏弱。本文基于 上述结论就我国如何针对人口结构特征进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出策略。  相似文献   

10.
张铮  高建 《特区经济》2005,(5):202-203
退出是创业投资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如何采取有效的退出决策直接决定退出的成功与否。因此对于创业投资退出的研究就显得至关重要。而在退出研究中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退出方式和退出影响因素的研究,信息不对称与退出的研究以及退出决策的研究。而退出方式研究以及信息不对称研究事实上都是退出决策研究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可以说对于退出决策的研究是建立在退出方式研究以及信息不对称研究的基础上的。一、退出方式和退出影响因素的研究M acIntosh在1997年的研究提出了IPO、并购、二期收购、回购、清算这5种主要的退出方式及其…  相似文献   

11.
自主创新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优化的重要驱动力。本文通过对宁波市产业结构的高度分析、区域产业结构内部关联程度的评价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分析,得出宁波市产业结构还比较低下,产业结构升级的压力还比较大的结论。同时,探讨了自主创新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的作用机制,提出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产业结构转换能力和产业结构转换绩效两个方面分析常州产业竞争力,并和无锡、苏州在产业结构偏离度和产业相对劳动生产率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分析结果肯定了改革开放以来常州产业结构转换取得的成效,其产业竞争力在不断增强;同时指出,常州产业竞争力和无锡、苏州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并提出就业结构应主动适应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需要,而不是被动地调整;以及常州三次产业的升级方向。  相似文献   

13.
促进京西南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在京西南五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过程中尚且存在诸如优化升级路径相似自主创新能力较为欠缺、资源瓶颈威胁与浪费并存、配套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合理确定主导产业、发挥区域特色、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加强产业合作与配套设施建设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对策建议,同时京西南区域还要抓住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机遇,从而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防止盲目投资和低水平扩张,国务院最近颁布了《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产业结构调整是适应世界技术革新和产业变迁的大势所趋,是"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新型工业化之路,决定了信息技术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的关键地位和重要作用。信息化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业效率提高和产业竞争力增强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北京和上海六大支柱产业为例,通过统计分析和实证检验发现,产业融合对产业结构转换具有明显的提升作用,这种转换过程主要是通过信息技术嵌入和改造传统产业来实现,并最终体现在产业结构转换值、结构熵指数和摩尔结构转换值等方面。本文统计分析的结果还发现,近年来北京市产业结构升级的幅度没有上海明显,而且北京产业融合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溢出效应不如上海显著。因此,政府要以产业融合为契机,利用合理的产业政策来调整产业结构,加快产业结构的高级化进程。  相似文献   

16.
东北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国家一系列政策支持及自身努力下,东北资源型城市转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资源型城市的兴衰与资源型产业的发展态势息息相关,资源的枯竭必然影响城市的发展,甚至使城市衰竭。因此,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东北资源型城市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途径。资源型城市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应该立足于资源优势、提高产业的转换力和应变力,积极发展生态经济产业。  相似文献   

17.
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对于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东北地区的产业发展仍未摆脱结构不合理、布局趋同、国有资产负债重、企业竞争力不强的困境。制约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因素在于思想观念保守、产业融合度低和制度环境不佳。需要突破某些认识误区、优化政策环境、发展替代和后续产业。  相似文献   

18.
国际产业转移的趋势、优化效应及我国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睿 《特区经济》2011,(10):81-84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产业转移出现了不可阻挡的新趋势。通过国际产业转移对我国产业结构优化效应的分析,发现国际产业转移对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贡献不明显。为此,应紧紧抓住全球产业转移的契机,结合国际产业转移新趋势与我国产业结构现存的主要问题,制定和实施相应对策,以利用国际产业转移来推动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19.
风险投资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途径,而目前我国的风险投资存在着投资主体单一、客体素质不高、退出通道不畅、法规不完善等问题。要充分发挥风险投资在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必须明确政府的定位,将直接参与和培育、扶持职能有机结合;改善技术创新环境,着力培育风险投资客体;要大力发展产权交易市场,并健全相关法规。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北京和上海六大支柱产业为例,通过统计分析和实证检验发现,产业融合对产业结构转换具有明显的提升作用,这种转换过程主要是通过信息技术嵌入和改造传统产业来实现,并最终体现在产业结构转换值、结构熵指数和摩尔结构转换值等方面。本文统计分析的结果还发现,近年来北京市产业结构升级的幅度没有上海明显,而且北京产业融合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溢出效应不如上海显著。因此,政府要以产业融合为契机,利用合理的产业政策来调整产业结构,加快产业结构的高级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