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企业在会计核算、管理中的盈余管理行为与利润操纵行为有很大的不同,合法、适度的盈余管理能够为企业带来正面效应,是企业不断走向成熟的标志。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盈余管理?目前存在不同的表述。本文采用狭义的盈余管理概念,即认为盈余管理是管理人员运用判断以改变财务报告,从而使自己获益的行为。这里值得指出的是,与盈余管理同时并用的还有利润操纵、利润管理等。笔者认为,盈余管理与利润操纵并无严格的区分。从手法上来看,会计变更也是利润操纵的主要手段。至于合规合法,盈余管理的手法恐怕很难讲都是合规合法的。  相似文献   

3.
盈余操纵或利润操纵的提法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和批判性,表达的是人们对企业合法但不合理行为的不满,因此盈余操纵应是指企业管理者为了达到某种利益目的,违背企业伦理道德,通过合法的会计手段及实际交易使企业的账面盈余达到所期望值的行为。通常盈余管理概念中不合理的部分,对企业盈余操纵的防治必须坚持法德相济、惩教并举的指导原则,才可实现标本兼治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盈余管理、盈余操纵与盈余质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资本市场中,盈余质量备受信息使用者关注。盈余管理、盈余操纵与盈余质量的概念看似比较相近,但实际上存在根本差异。本文从盈余质量研究的视角出发,对盈余质量、盈余管理和盈余操纵的概念进行了分析与界定,指出了三者的差异以及盈余管理、盈余操纵对盈余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周喜革 《会计之友》2008,(15):16-17
盈余操纵或利润操纵的提法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和批判性,表达的是人们对企业合法但不合理行为的不满,因此盈余操纵应是指企业管理者为了达到某种利益目的,违背企业伦理道德,通过合法的会计手段及实际交易使企业的账面盈余达到所期望值的行为.通常盈余管理概念中不合理的部分,对企业盈余操纵的防治I必须坚持法德相济、惩教并举的指导原则,才可实现标本兼治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会计盈余是会计工作对外提供的最重要的信息,它不仅是企业签订契约的基础,也是评价契约履行情况的重要依据。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企业通常会对会计盈余的生成和披露进行管理,即通过盈余管理达到避免税收管制、避免债务违约、获取最大报酬等目的。盈余管理有合理的盈余管理和不合理的盈余管理,应区别对待并加以规范引导,但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易与利润操纵相混淆。本文通过辨析我国企业盈余管理与利润操纵的不同之处,使企业和投资者能够正确认识目前广泛存在的盈余管理。对于利润操纵应严厉惩罚,而对盈余管理则应区别合理与不合理,并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加以引导和规范。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经济发展现状和现行市场机制下,盈余管理行为在上市公司颇为常见。上市公司普遍通过资产重组、资产减值、资产处置、关联方交易等方式进行盈余管理。然而,上市公司对利润进行操纵、提供不真实的财务报表等行为致使投资者依据不可信的会计信息对企业经营情况做出错误的判断,对资本市场发展形成巨大阻碍。对此,本文以上市企业H公司为例,分析其盈余管理的动,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一般来说.会计信息失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会计造假,即违反会计管制的违法行为:二是盈余管理。会计造假是严重的违法行为.而盈余管理是利用会计管制的弹性操纵会计数据的合法行为.但无论会计造假还是盈余管理,归根到底都将会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  相似文献   

9.
论盈余管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盈余管理是指当企业的管理人员有选择会计政策的自由时,他们必定会选择使其自身效用最大化或使企业的市场价值最大化这样一种行为。盈余管理在有些地方也被译成利润操纵,但我认为盈余管理更为中性,也更符合本对这种行为的态度,盈余管理也不同于会计造假。会计造假是一种蓄意欺骗行为,而盈余管理则是一种合法行为。在因为如此,盈余管理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已成为各公司财务经理们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盈余管理问题也成为了当代西方尤其是美国实证会计研究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分析了盈余管理存在对会计盈余和权益账面值价值相关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盈余管理并不会降低会计盈余的价值相关性,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权益账面值的价值相关性。表明我国资本市场由于信息不对称,投资者难以判断会计盈余是否被操纵,会更多地依赖相对可靠权益账面值信息进行估值。  相似文献   

11.
桂明晖 《四川会计》2003,(10):22-23
盈余管理的本质是一种利润操纵,但它同一般意义的利润操纵有所区别。利润操纵是通过违规违法的手段弄虚作假,人为地虚增虚减利润。而盈余管理则在公认会计原则的约束下,选择最有利的会计政策,在职业判断中规划交易,使得企业的经营行为既符合企业的利益又符合公认的会计准则。盈余管理首先可以通过调节企业的收益来帮助企业合法合理地避税。其次,在合理范围内谨慎的盈余管理可以减少企业的经营风险,以维护企业和其他利益关联者的利益。然而,现代公司制企业是以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为基础的,上市公司的股东可能并不参与日常经营管理,真正掌握…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阐述盈余管理与盈余操纵的关系,辨析盈余质量、会计质量和盈利能力,揭示了盈余质量在会计信息系统中的位置,给出盈余质量评价的层次框架,文中提出的盈余质量评价和测度,为盈余管理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阐述盈余管理与盈余操纵的关系,辨析盈余质量、会计质量和盈利能力,揭示了盈余质量在会计信息系统中的位置,给出盈余质量评价的层次框架。文中提出的盈余质量评价和测度,为盈余管理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  相似文献   

14.
任春艳 《会计之友》2008,(33):96-97
盈余管理是指企业的经营者在某种利益的驱动下,在法律和会计规范许可的范围内,对利润进行的人为操纵和管理。企业经营者之所以热衰于盈余管理,是基于自身效用最大化或公司市场价值最大化的原因。适度的盈余管理有其有利的一面,但是盈余管理也有弊端,必须对其进行控制。本文对盈余管理的利弊及其控制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探讨盈余管理的概念入手,对企业操纵盈余管理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详细阐述了目前比较常见的操纵盈余管理的手段,并提出目前企业盈余管理的困惑,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笔者提出了企业盈余管理规范化的对策:提高企业对盈余管理的认识、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增强对盈余管理的监控、发挥市场约束盈余管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探讨盈余管理的概念入手,对企业操纵盈余管理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详细阐述了目前比较常见的操纵盈余管理的手段,并提出目前企业盈余管理的困惑,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笔者提出了企业盈余管理规范化的对策:提高企业对盈余管理的认识、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增强对盈余管理的监控、发挥市场约束盈余管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探讨盈余管理的概念入手,对企业操纵盈余管理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详细阐述了目前比较常见的操纵盈余管理的手段,并提出目前企业盈余管理的困惑,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笔者提出了企业盈余管理规范化的对策:提高企业对盈余管理的认识、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增强对盈余管理的监控、发挥市场约束盈余管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大股东控制下的股权再融资与盈余操纵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我国上市公司处于大股东的超强控制状态,大股东与潜在投资者之间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导致了大股东在股权再融资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盈余操纵动机。本文建立了一个模型来分析大股东进行盈余操纵的机理,大股东通过调整利润的时间分布可以改变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和投资价值的判断,从而造成股票再发行价格的提升,使大股东获取更多的私人利益。存在盈余操纵成本的情况下,只要盈余操纵的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实施盈余操纵就是大股东的最优选择,从而使盈余操纵成为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过程中的普遍现象。  相似文献   

19.
股权分置改革、大股东行为变迁与盈余管理幅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利用拓展LLSV模型分析大股东效用函数变化,推测大股东持股比例、流通程度、股权集中度等与盈余管理幅度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随着股权流通程度的提高,大股东的盈余管理程度在降低,并且在股改后盈余管理的方向更加趋向于正向盈余管理;实施盈余操纵需要管理层的配合,在股权集中度较高的公司大股东更有能力实施盈余操纵。  相似文献   

20.
以2018年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全面推开为准自然实验事件,以前期未试点城市辖区内的资源型和重污染型企业为研究对象,探讨离任审计政策下企业盈余管理变化规律。研究发现,离任审计推开后,资源型和重污染型企业主要采用应计盈余管理和销售操纵调增业绩,由于环保投入的增加,企业费用操纵反而减少,产品成本操纵则因其短期内加大环保成本而没有显著变化。进一步检验发现,尽管资源型和重污染型企业采用盈余管理调增业绩,但事实上它们的真实业绩并未受到离任审计的显著影响。此外,较高的融资约束和激烈的行业竞争均会加剧离任审计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