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代.习近平着眼于国内国外两个大局,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为原则,在公开场合多次提到了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开创共同发展新局面的思想,而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键就在于经济共同体的发展. 一、经济共同体是实现命运共同体的基础 经济共同体是实现命运共同体的基础,这一思想可以追溯到马克思.马克思认为在世界历史的发展中,经济全球化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导致了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普遍交往,世界各国和各民族必将朝着紧密联系的方向发展.世界的发展也将由狭隘的区域史走向真正的世界史,这就是马克思著名的“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思想,“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9].生产力的发展将使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和人民之间得以密切的交往和联系,并成为一种常态.  相似文献   

2.
学习型组织——21世纪的管理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向平  张晓彤 《技术经济》2000,19(10):34-36
1 .引言管理是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以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管理起源于人类的共同劳动 ,可以说 ,管理科学的发展史就是人类社会经济技术的发展历史。企业组织的管理模式问题是管理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 ,本世纪初F .W .Taylor《科学管理原理》一书的问世 ,标志着人类告别经验管理的时代进入了科学管理的殿堂 ,生产效率得到大大提高。从 4 0年代开始 ,行为科学、数理学派、权变理论、企业文化、公司再造、计算机集成等管理理论的创立与运用 ,无不闪耀着人类智慧的光芒。半个多世纪以来 ,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亚太地区是目前全球经济发展最快、最有生机和活力的地区。而中国又是亚太地区中最引人注目并令全球投资者普遍看好的地区,它已成为全球经济投资的热点。拥有12亿人口的中国,它的经济发展,以及未来发展的走向对东亚地区乃至亚太地区和全球经济的发展都将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和作用。下面,谈谈对这个问题的基本看法。  相似文献   

4.
中国式现代化既切合中国实际,又遵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主体自主性与历史规律性的统一,具有世界意义。中国式现代化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撑;为促进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为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贡献了中国力量;为推进人类永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当前的世界经济形势犹如冷热气流交锋的“梅雨”时节,除了相互交织的周期性和结构性经济因素之外,非经济因素对全球经济复苏干扰和冲击性影响增强。美英“倒萨”战争刚尘埃落定,国际油价回落,但一度沉寂的恐怖暴力活动出现死灰复燃之势,众多国家遭遇“非典肆虐”。当前世界经济中最突出、危害最烈的非经济因素,是国际关系中的武力型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与恐怖主义之间的不对称交战,国际多边贸易体制中愈演愈烈的隐性保护主义。非经济因素不仅阻滞当前全球经济的强劲复苏,而且严重威胁着世界和平与人类发展。  相似文献   

6.
人类历史告别20世纪进入21世纪,在这世纪之交,高技术战争正在日益信息化。随着高技术战争的日益信息化和信息化战争的即将到来,国民经济动员也必将会相应发生变化。如何适应未来信息化战争要求搞好国民经济动员,将成为21世纪初中国国民经济动员理论和实践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7.
20世纪已成落日余晖!在这风云激荡的百年中,人类依靠科技进步,赢得了有效控制外部自然和保持社会可持续变革的巨大成就。但是,一个世纪的可持续的发展远非"直线进步过程"。时代创新赋予人类对自然、社会高度的控制能力和可持续发展中所蕴含的各种否定因素,几乎在同步增长。21世纪,人类能否走出旧有的发展定势,取决于人类能否科学地认识自身力量和反省自身的局限。只有理解20世纪的发展遗产,才能明确我们在走向未来可持续发展中的责任。1.20世纪的创业性可持续发展20世纪,是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经济、政治、科技、文化可持续发展的时代。促成这一历史性巨变的动力,来源于现代工业生产力的持续增长和工  相似文献   

8.
1999年7月初在布达佩斯举行的世界“21世纪科学 :新的责任”会议通过了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秘书处和国际科技理事会准备的《科学和科学知识应用》宣言。这个宣言内容、议程和问题的任务摆在当今世界科学界面前。以下介绍会议情况及宣言的主要内容。21世纪的科学内涵呼唤全世界人民承认用科学知识满足人类需要并阻止滥用科学成就是绝对必要的。科学应当为人类服务 ,为了所有活着的人和后代而促进生活、健康和环境的改善。不断完善对宇宙的产生、功能及发展的科学认识 ,能使人类具有理智的见解 ,给人类的活动以极重要的影响。人的寿命明…  相似文献   

9.
信息经济理论的几种范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类社会正向信息时代迈进。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成为当今时代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分析信息经济理论的几种范式,对于深入把握生产力发展这一重大的变革以及对社会制度变迁的影响,对于理解社会历史发展的趋势和走向,制定正确的改革与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的科学论断,集中体现了党的先进性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本质要求,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生产力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决定力量;文化对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起巨大作用;创造历史的是人民,人民推动着历史的发展。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互为因果,而贯穿其中的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它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三个代表”的最终归宿。只有忠实地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才能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在深化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识的过程中,要正确把握和处理经济成份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人类的智慧传统是我们最大、最奥秘的财富,渗透和传承于世界各民族的神话、历史、经济、文化、哲学、信仰——即人类的一切文明中,它是人类生存发展曲折而辉煌进程的经验结晶,总是不断地引领着人类突破黑暗走向光明。  相似文献   

12.
该文坚持以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国内与国际相结合,对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实现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以后,立即开始社会主义建设,持续进行走自己的发展道路的艰苦探索,使我们这个贫困落后的农业大国发展演变为中国特色的经济大国的这一伟大历程作了回顾。在此基础上,着重对我国在体制转轨与经济转型进程中成功开创了适合我国国情和赶上时代潮流的中国特色之路进行了理性阐释,并从回眸中前瞻,就中国特色之路走向自我完善问题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3.
王志德 《江南论坛》2001,(12):33-34
美育即审美教育。江泽民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美育。事实证明,美育的存在和发展昭示了人类教育文化的发展方向,即美育经过几千年的进展与超越,必将走在当代教育的前台。一美育的崛起体现了当代教育的基本精神,这一精神是由当代教育所具有的高度的物质文明和文化意识构成的。人类的教育文化发展到了今天,已经远远告别了中国古代的私塾和科举,西方历史上的“理想国”和“游戏”…  相似文献   

14.
世界医药工业发展与未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动向在刚刚过去的20世纪里,全球医药创新带动下的医药工业展示了蓬勃发展的景象并取得了诸多惊人的突破,医药创新和医疗保健不仅提高了人类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对延长人类寿命,以及对推动人类社会的和平与进步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过去的50年内,全球制药公司的研究人员针对诸如哮喘、心脏病、中风、溃疡、绿内障、艾滋病等研究出了许多突破性的治疗方法。由于药业研究人员的长期努力,父母们得以通过免疫的方法,让孩子们免遭小儿麻痹症、麻疹、血友病、百日咳、B型流感的侵袭,而这些疾病在早年是导致婴儿夭折的最常见的原因。人…  相似文献   

15.
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 1986年 2月升空,迄今为止历史上体积最大、应用技术最先进.设施最完善、太空飞行时间最长的空间站。北京时间2001年3月 23日14点 0分 12秒,“和平”号的残片完全坠入南纬 44.4度、西经 150.0度的南太平洋指定海域。至此,举世瞩目的“和平”号坠毁工作顺利完成,“和平”号以最绚烂的方式结束了它光辉的一生。航天史上的里程碑 空间站是在地球轨道上运行的;适于人类长期工作、生活的大型航天器。“和平”号是历史上第9座空间站。其设计工作始于1976年,1986年2月.由工作…  相似文献   

16.
澳门的回归适逢世纪之交,在人类即将进入新世纪的开端之际,澳门也正在开始从根本上改写自己的历史,结束长达400多年的葡萄牙管治的时代,建立“一国两制,澳人治澳”和高度自治的全新的社会与经济发展模式,代表着旧澳门屈辱历史的终结与一个新澳门的兴起.这一盛事与新旧世纪转换同步,既是澳门人民,也是中华民族百年历史的幸运.它预示着澳门在回归祖国、走向新时代的同时,将翻开掌握自己命运、开创自主发展的新篇章.这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的最后10年,紧接着下一个世纪,是一个继往开来的变革时期。人们在反思整个世纪的历程,乃至总结人类社会发展以来的历史,并在此基础上思虑着未来。世界上的几个大国都在研究和设想未来的发展战略。我国在确定开放与改革的决策以来,开阔了眼界,解放了思想,认真地按发展生产力的原则争取实现现代化的目标。10年间确实有了显著的成绩,同时也出现了许多预想到的或预料不及的种种问题。总的来说,我国在走向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路途上才走出第一步,在未来的10多年中要打下更好的基础,为在下一个世纪能够腾飞作艰苦细致的准备,为中华民族的兴旺发达,再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挤入先进行列而制定自己的战略计划。  相似文献   

18.
30年来中国外交取得了巨大成就,为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为国内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了最有利的外部条件。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认真总结中国外交30年来的新理念,回顾中日对外战略的演变历程,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和把握我国的和平发展道路以及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新时期我国国际战略和外交路线。  相似文献   

19.
伟大的丝绸之路精神,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现实需要相适应,与我国改革开放潮流大势相一致,与当代和平发展时代主题相契合。"一带一路"倡议,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共绘充满活力新愿景。正视挑战,唱响命运共同体、重现历史辉煌,在综合国力增强与"走出去"基础上,发挥好中国负责任大国的龙头引领作用。深化合作,传扬丝路精神、打造共同价值,在文明对话与优势互补中对接当地发展战略,推动国际秩序、体系朝着公正合理方向发展。凝心聚力,讲好丝路故事、做好亲善大使,多管齐下积极营造软环境,发挥好各方优势,以心相交、互信相知,重视夯实教育人文的基础作用。  相似文献   

20.
徐永平 《经济问题》1991,(1):60-62,65
能源是人类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的基础。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世界能源需求量也在不断增长。据预测,90年代世界经济增长将保持在平均每年3—3.5%的水平上,其中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成员国的经济增长为2.5—3%,而发展中国家为4—4.5%。同期世界能源总消费量将以2%的年增长率递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