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是大豆的原产地,70年代前,我国大豆种植面积一直居于世界第一位。70年代后,美国、巴西和阿根廷等国家的大豆种植迅速发展起来,其产量逐年提高,占世界总产量的75%,占贸易总量的90%。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大豆的需求量逐年增加,使我国成为大豆进口国,目前我国每年大豆的进口量相当于我国大豆生产总量的70%,可见我国大豆产业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成立以来,粮食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1989年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和总产量比1949年提高了2.52倍与2.57倍,平均每年增长38亿公斤,年平均增长率3.4%,保证了我国人民的基本需要。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业经济效益有了明显提高。1987年,全国农业总产值达4,676亿元,扣除物价上涨因素,比1978年增长76.8%,平均每年递增6.5%。同期,粮食总产量增长32.8%,平均每年增加1110万吨,年递增3.2%;棉花产量增长95.9%;油料增长1.9倍;猪牛羊肉产量增长1.3倍;水产品产量增长1  相似文献   

4.
一、畜产品生产 近五年来,世界畜牧业增长速度高于种植业,发展中国家畜牧业增长速度高于发达国家。五年来世界畜产品生产增长10.2%,平均每年递增1.96%;种植业增长4.5%,平均每年递增0.9%。同一期间,发展中国家畜产品生产增长23.9%,发达国家只增长5.6%。由于人口  相似文献   

5.
近10年来,世界畜牧业增长速度高于种植业,发展中国家畜牧业增长速度高于发达国家。1981年世界畜牧业生产创历史最高记录,畜产品全面增产。11年来,世界畜产品生产增长30%,平均每年递增2.4%,种植业增长26%,平均每年递增2.1%。同一期间,发展中国家畜产品增长50%,发达国家只增长23%。由于人口的增长,11年来世界人均畜产品产量只增长6%,平均每年递增0.53%。在此期间,世界畜产品除羊毛略有减产外,肉、奶、蛋都有较大的增长,肉类增长36%,牛奶增长17.4%,鸡蛋增长35.8%。  相似文献   

6.
中国大豆     
中国大豆的生产主要集中在3个地区:一是东北春大豆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及内蒙古,产量约占全国的40%-50%,是中国大豆生产基地;二是黄淮流域夏大豆区,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25%-30%;三是长江流域夏大豆区,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10%-15%。近10年来中国大豆的产量基本维持在每年1500万t左右,产量增长徘徊不前,主要原因是播种面积和单产难以提高。大豆的消费主要集中在饲料、种用、食用、压榨等几个方面,近年来中国家禽、畜牧业的发展使大豆的消费增长迅速,从1995年的1407.3万t飞速增长到2002年的3315万t,其中需求最大的是压榨用量,从1995年的747万t增长到2002年的2435万t。  相似文献   

7.
一、当前世界粮食形势粮食问题,是世界经济中的一个重大问题。近几年来,特别是自1981年以来,由于世界上许多国家重视农业,大力发展粮食生产,加上较良好的气候,世界粮食总产量有所增长,人口增长速度有所控制,粮食贸易和农业援助也有了增长,一些国家还建立了自己的粮食储备。粮食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缓和。1981年与1950年比较,三十一年来粮食生产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作为主要粮食的谷物(不包括薯类和大豆),1981年总产就达33,033亿斤,比1950年的13,460亿斤增加近一倍半,平均每年递增2.9%。而同一时期,世界人口由1950年的25亿增至1981年的45亿,年平均增长率为1.89%,粮食增长率稍快于人口增长率。这种增长趋势使世界粮食问题得到一些缓和。  相似文献   

8.
中国水稻的生产潜力,消费与贸易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水稻生产在中国粮食生产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过去的10年,水稻面积几乎占粮食面积的30%,稻谷常年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近45%,为国民提供了约40%的热量来源。中国水稻也是世界稻米经济中最大的组成部分。自1980年以来,中国水稻种植面积约占世界种植面积的23%,稻谷产量占37%。本文通过对中国过去稻谷的供给与需求的深入剖析和对生产与消费增长的系统分析,表明技术创新是过去中国水稻生产增长的原动力;中国要继续出口大米已不具现实性,甚至中国很可能在几年内由大米净出口国迅速变成世界大米的主要进口国。  相似文献   

9.
一、现状 柳城县是广西的蔗糖生产基地县之一,蔗糖生产已成为该县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从八十年代以来,原料蔗生产得到了迅速的发展,1980年,全县种蔗面积5.35万亩,总产量10.67万吨,1994年种蔗面积发展到22.03万亩,总产量达到91.96万吨,全县原料蔗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年平均分别增长10.63%和16.63%。1995年,全县原料蔗种植面积达26.16万亩,总产量可达110万吨。原料蔗生产已成为当地农民脱贫致高奔小康的主要途径。近几年来,由于大力发展蔗糖生产,使柳城县的财政收入逐年增加,92年全县财政收入是3589万元,94年达到8737万元,预计95年将超亿元,其中蔗糖业  相似文献   

10.
(一)我国肉类总产量跃居世界第一。“六五”时期猪牛羊肉平均年产置1463万吨,“七五”时期2185万吨,“七五”比“六五”增长49.4%。从1979年到1990年肉类生产连续12年增产,平均每年增长19.47%,人均占有肉食量也从8.9公斤增加到25.2公斤,增加1.83倍。1990年我国肉类总产量达到2857万吨,超过了美国,从而跃居世界第一位。  相似文献   

11.
一、发展水稻生产的意义 黑龙江省水稻生产,在1949年建国时,全省种植面积共167.4万亩,亩产123公斤,总产20.5万吨,基本是自给性生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水稻生产飞跃发展。1987年全省水稻种植面积达到853.4万亩,比1978年增长1.7倍;亩产232公斤,比1978年增长4%;总产197.6万吨,比1978年增长1.8倍。是建国以来水稻生产形势最好的一年。 我省发展水稻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一、中国大豆业发展的现状1.产品现状。总产量徘徊不前,供需矛盾日益突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大豆种植面积基本在800万公顷上下浮动。1992年总产只有1013万吨,造成国内大豆短缺。由于国内需求的增加和国家对大豆价格的调整,1993年和1994年我国大豆种植面积和总产量都出现了历史性突破。其中1994年更是创造单产历史最高水平,达到每公顷1734公斤,但从1995年开始,我国大豆虽然单产在波动中略有提高,但由于种植面积上不去,总产量始终处于下降和波动徘徊状态,不能满足我国对大豆的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13.
一、粮食产需情况剖析 建国以来,云南省粮食生产有所发展,总产量已由1949年的78.6亿斤增至1982年的189.18亿斤。33年增长了1.4倍,年平均递增2.7%。但与全国同期比较,发展速度仍然缓慢。 据有关资料分析,影响全省粮食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一) 占粮食总产量比重较大的稻谷发展缓慢。全省稻谷总产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大豆原产地,已有几千年的栽培历史,栽培经验丰富,品种类型多,全国各主要农业区域都有种植,东北三省(黑龙江、吉林、辽宁)和黄淮海平原五省(冀、鲁、豫、苏、皑)是全国大豆主产区。大豆一向是我国人民食物的主要蛋白质来源,也是食用油的重要原料之一,历史上我国大豆产量长期居世界第一位(1938年总产量达242亿斤),出口量一度占世界大豆出口量的90%以上,后因帝国主义侵略等原因,大豆生产遭到严重摧残,1949年面积仅1.25亿亩,总产量102亿斤,单产只有82斤。  相似文献   

15.
一、战后世界粮食生产的发展变化二次大战后,1946~1981年世界粮食总产量每年平均递增3.6%,人口递增1.9%。总的看来,粮食增产速度大于人口增长速度。但从这35年发展的总趋势来看:人口增长速度基本上是稳定的,而粮食增产速度却是下降的。战后世界粮食生产和供需状况的  相似文献   

16.
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贯彻执行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各项农村政策,采取并加强了各种技术措施,我国农业连年获得丰收,五年来持续高速度发展。1983年全国农业总产值(按1980年不变价格计算)达到2,882亿元,比1978年增加901亿元,增长46.5%,平均每年递增7.9%。在同一时期世界农业生产平均每年只递增1.3%。  相似文献   

17.
“八五”期间,保山市包谷生产年年有新的突破:1、包括总产量实现了新的突破。“八五”末期(1995年)全市包谷总产量达6199.6万千克,比“七五”末期(1990年)增产1450.03万千克,增长30.53%,特别可喜是1992年以后,全市包谷生产获得连续四年丰收。四年共增产2465.4千克,增长66.02%,年均增18.41%。2、包谷亩产上有新突破。全市包谷平均亩产由“七五”末期(1990年)的277千克提高到“八五”末期(1995年)的313千克,增长37.88%。年平均增长6.63%。3、包谷产值及效益有新的突破。全市1995年包谷产值(90年不变价计算)达2604万元,比19890年增加333万元,增长14.66%,“八五”期间年均增2.77%。包谷生产的发展,有力促进畜牧业特别是山区生猪的发展。1995年全市生猪存栏50.14万头,比1990年增加3.78万头,增长8.15%,“八五”期间年平均递增1.58%。出栏肥猪36.95万头,比1990年增加19.25万头,增长幅度高达1.09倍。“八五”期间年平均递增15.85%,肥猪出栏率由1990年的39.29%上升到1995年的74.16%。4、杂交包谷种植面积的扩大和产量的提高有新的突破。杂交包谷的种植面积占当年包谷总种植面积的比重逐年增加,1995年为70.67%。杂交包谷平均亩产逐年提高,1995年为324千克。1993-1995年全市杂交包谷产量三年均增16.31%。杂交包谷产量占包谷产量的比重1995年已达70.95%。  相似文献   

18.
一、昌中吨粮田开发的必要性及指导思想昌邑县自解放以来,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全县粮食总产量从1949年的9955万公斤,1987年增加到4.05亿公斤,增长3倍,每年递增3.76%;人均占有粮食从208公斤增加到621公斤。从而保证了人民生活的需要,促进了各项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发展向日葵生产的几点建议葛春芳向日葵是世界公认的优质油料作物,其油脂被誉为“健康营养油”,其发展速度之快,种植面积之广仅次于大豆,居世界第二位.我国向日葵是在70年代发展起来的,1979年正式纳入国家种植计划。80年代,其总产量已超过芝麻,成为第三大...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呼伦贝尔盟的阿荣旗是一个典型的农业旗县,全旗的财政收入主要靠农业,而农业的收入主要靠种植大豆,因此有人形象地说全旗的经济就是“大豆经济”。每年大豆种植面积约占全旗耕地面积的80%,一般为240万亩左右。这些年由于连年种植,不可避免地造成很大面积的重茬大豆和迎茬大豆。随之而来的大豆病害和虫害较为严重,产量和品质明显下降.直接影响着农民的收入,制约着全旗经济的发展。为缓解这一问题.保护和发展大豆生产,1994年内蒙古自治区农业厅大豆生产基地工作组引进了北京农业大学的大豆种衣剂拌种新技术.经过试验和小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