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廉租房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社会大背景下,如何实现"住有所居"已成为党和政府着手解决的问题和广大群众关注的焦点。现阶段,我国正大力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尤其是公租房的建设,但廉租房作为保障性住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仍然不可忽视。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廉租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廉租房建设的相应对策,以期廉租房成为真正利民惠民的保障性安居工程。  相似文献   

2.
住房保障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关系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顺利实现。"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基本解决保障性住房供应不足问题,在此期间各类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要达到3600万套。  相似文献   

3.
保障性安居工程既是政府调控房地产市场的重要杠杆,又是切实改善百姓居住条件的民生工程。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落实"资金"和"土地"是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两大难题,相较于土地问题,资金问题解决难度更大,而从保障性住房的组成结构分析,融资的难点正在于公租房建设。由于经济适用房和两限房以出售为保障方式,回收前期投资较快,因而开发商的积极性较高,融资也相对便利。相比之下,公共租赁房属于出租型,不仅投资期长,而且回报率低。因此,创新投融资渠道、吸引民间资金参建公共租赁房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4.
截止到2013年,全国保障性安居工程已完成近七成,标志着我国保障房建设已经驶上了快车道。伴随着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的不断推进,保障性住房在建设、分配、运营、退出等方面日益凸显出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表明,保障性住房在制度建设方面还存在着某些制度约束。本文针对我国保障性住房在建设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5.
从1986年解决人均住房面积2平方米工作起步,广州市累计筹建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26.2万套。“十二五”期间,广州市共落实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储备995.36公顷、资金369.59亿元,新建和筹集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16.68万套、建筑面积达1095万平方米;新增保障住房困难家庭6.23万户,惠及18.6万人,其中实物保障4.48万户,发放租赁补贴1.75万户。保障性住房筹建规模、住房保障用地和资金投入以及住房保障覆盖人群均创历史新高。  相似文献   

6.
广州市实施保障性住房政策是落实中央政府民生工程的关键,履行地方政府职能的重要体现和展现地方政府公信力的举措,近年来取得了显著的政策实施绩效:加强直接实施主体意识,健全了法律法规建设;丰富政策实施内容,初步构建了多层次的保障性住房体系;整合政策实施资源,保障性住房供给逐步扩大;规范了政策实施程序,保证合理公正。  相似文献   

7.
崔玲 《经济》2011,(5):58-61
先是2011年1000万套的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接着是"十二五"期间建设3600万套保障性住房的五年规划,有关保障性住房的政策在这个春天紧锣密鼓地颁布。在全国  相似文献   

8.
《广东经济》2011,(4):51-51
4月8日上午,省政府在广州召开全省保障性安居工程工作会议,传达贯彻全国保障性安居工程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广东保障性安居工程工作。在会上,副省长林木声作了重要讲话并代表省政府与各地级以上市和顺德区政府签订了2011年度住房保障目标责任书。  相似文献   

9.
保障性安居工程是政府运用市场机制的基本原理,组织建设以实际成本价向城市的中低收入住房困难户提供的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住宅建设工程,它包括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限价商品住房、各类棚户区改造等。  相似文献   

10.
对中低收入和最低收入群体的住房保障是国家在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中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建立和完善我国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面临的最大硬性障碍是"资金短缺"。因此,需要从多种渠道筹措资金解决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短缺问题。我国保障性住房可持续建设应当通过加大中央财政和地方政府的投资力度、使用住房公积金结余资金建设保障性住房、创新模式吸引保险资金和社保基金投向保障性住房建设等途径解决资金短缺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为了让中低收入家庭能够"居者有其屋",各国政府均通过各种手段来推动本国保障性住房建设。我国政府为抑制房地产泡沫和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从2010年起开始了大规模的保障性住房建设,伴随我国保障性住房的大规模推进,保障性住房在建设、分配使用及退出方面的诸多问题也日益暴露出来,由此折射出我国保障性住房在制度建设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在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中,一方面要汲取发达国家和地区在保障性住房建设中的经验教训,另一方面要从我国国情出发加强保障性住房的制度建设,使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有一套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和政策性金融体系,构建出科学有效的管理体制和综合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12.
近几个月来,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进入黄金期,速度之快,令人欣喜,按时完成2011年建设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的目标大有希望。可我们不能疏忽的是,保障性安居工程是一项民生工程,完成建设的数量指标,才只是迈出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保障房的建设、质量、分配和后期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3.
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住房制度改革在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共同努力下不断推进,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还存在着保障性住房法制建设滞后、运行机制不完善、建设标准偏低、结构不合理、保障性住房建设"贫民区"和城郊化等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对策,以促进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保障性住房是重要的民生课题,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对于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十二五规划国家对保障房建设的力度大幅加强。我国目前现有保障性住房融资模式是政府提供主要资金、自筹资金、社会机构提供为辅。但存在着融资渠道不畅,模式单一,担保机制不健全、手续繁琐等问题,存在着很大的资金缺口。加强对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的来源渠道、融资模式的探索研究,建立多样化的融资模式培育多元化的融资主体是当前推动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5.
住房问题一直都是我国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之一,近年来,由于房价上涨过快,很多城市居民的居住需求都不能得到有效解决。自此背景下,政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全国各大城市大规模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投入量大,资金来源渠道的特殊性,使用上的专项性,决定了规范政府投资保障房资金管理的重要性。本文分析了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的特点,并提出了如何加强成本核算和进行有效的资金管理。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住房制度的不断优化,党和政府也加大了对“住有所居”的保障性住房建设的一系列部署,在解决低收入群体住房问题中取得重要进展.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居民满意度”这一个新的视角来考察保障性住房政策的绩效情况,以期获得一些新的对于保障性住房政策落实中的个体感受和认识.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房价快速上涨,高房价让购房者望而却步,很多低收入家庭购房困难,加快住房保障体系建设的呼声日益强烈。政府为了解决中低收入阶层住房困难问题,推出了一系列保障性住房政策,包括实行经济适用房政策、廉租房政策和房租补贴制度。本文分析了我国保障性住房的现状、存在问题的原因和发展趋势,提出了解决我国保障性住房的政策建议。同时希望通过本文对我国保障性住房现状及发展趋势的研究,能够得到政府和社会的普遍关注,进一步改善我国弱势群体的住房问题。  相似文献   

18.
北京吸引民间资本进入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制度创新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十二五时期民间资本将成为保障性住房建设的重要力量,排解民间资本对建设和经营保障性住房利润稀薄、机会成本太高、退出机制缺位和政策不确定性四大忧虑是地方政府面临的重任。国外发达国家和我国香港地区民间资本在保障性住房布局、建设、经营和退出领域的成功做法为北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北京应从排解民间资本进入保障性住房的忧虑入手,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和我国香港地区的成功经验,着力在布局、建设、经营、退出四大领域进行制度、体制和机制创新。科学制定保障性住房总体布局规划,完善配建奖惩制度,促进社区和谐发展。扩大建设规模,拓宽融资渠道,增加障性住房房源,特别是要创新市场运作方式,吸引保险资金进入,运用信托投资基金建设保障性住房。扩大补贴范围,设立定向住房补贴券,提高民间资本经营效率。建立市场退出和政府接盘机制,排解民间资本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19.
解决城市低收入群体和住房困难户的住房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是深受广大老百姓拥护的惠民工程。住房关系民生,政府在保障性住房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资金不足成为制约当前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的主要瓶颈,融资渠道单一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保障性住房的建设进程。本文在发达国家和地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融资模式经验借鉴的基础上,分析我国保障性住房融资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我国创新保障性住房的融资模式选择和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摘要:2007年以来,保障性住房建设作为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开始引起各级政府重视,并被列为"十二五"规划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五年内将建设3600万套保障房,目前这一工作正在有序推进,规划好、实施好、完成好这一艰巨任务,对于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增长以及维持社会稳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为了深入研究保障性住房建设中的难点问题及对策,国家行政学院专门成立了"中国保障性住房研究中心",旨在为中央及各级政府提供合理的决策咨询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