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战略举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迟 《经济纵横》2013,(1):86-89
转型升级是制造业转变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进入"十二五"以来,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已经取得积极成效,但转型升级还远未结束。当前,我国制造业应当实施好以下几方面战略举措:提升整合全球资源的能力、把握技术进步与创新的方向、充分发挥信息化的支撑作用、推进节能减排、实现制造业绿色发展、引导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成长、加快管理创新、努力降低企业成本。  相似文献   

2.
"十二五"时期以来,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发展阶段,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在新经济背景下扎实稳步推进。有关统计表明: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已取得积极成效,产业结构趋于优化。但迄今为止,制造业的总体态势及在国际产业链的相对位置还未发生"颠覆性"质变,业已开启的转型升级进程还需要坚持下去。未来转型升级的着力点要从以下方面着手,即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产业新趋势作为转型升级的发展方向,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继续推进"走出去"战略,有效发挥管理对转型升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最新评估:成效、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是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基础性内容。"十二五"时期以来,我国制造业在遭遇"内忧外患"及上下游"两头受压"的逆势局面中,着力于调结构、促转型。基于有关数据的研究表明:转型升级业已取得阶段性成效,制造业持续向价值链高端延伸。我国作为全球制造业中心的吸引力依然强大,但总体而言,转型升级仍然处于"爬坡过坎"的量变积累阶段,且由于经济放缓、成本上升及国内外市场风险与技术不确定性所带来的巨大阻力使得转型升级的进程异常艰难。金融危机之后,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全球制造业正处于新一轮的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之中。我国制造业必须抓住前所未有的机遇,找准新的历史定位,进行产品、产业结构、经营理念与组织结构的治理整合,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最终实现由低成本要素优势向技术与品牌优势的质变。  相似文献   

4.
《中国制造2025》提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十二五"时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一直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稳步推进,并取得显著成效,增长动力开始发生转换,产业结构趋于优化。目前,我国制造业正处在从产业链低端向高端"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既有前所未遇的挑战,也有前所未见的机遇。在新一轮全球产业链重组过程中,我国制造业面临来自发达国家与周边国家的双重竞争压力。"十三五"时期,制造业转型升级需在"十二五"时期成效的基础上,按照《中国制造2025》规划提出的发展路径继续推进,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质变。  相似文献   

5.
6.
7.
牛晓叶  石影  韩冰  王媛媛 《经济师》2024,(2):10-11+14
当前,面临着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的双重任务,二者不是对立矛盾关系,而是融合共赢的关系。通过融合战略性新兴产业,借助其溢出效应、置换效应和联动效应,传统制造业可以实现技术升级式、结构调整式、模式创新式等转型升级,转型升级效果受到融合程度、企业自身特征与配套政策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信息技术的深入应用对制造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基于信息技术的制造数字化革命,结合分布式可再生能源互联网将催生新一轮工业革命,带来网络化、社会化、面向服务的大规模定制的工业生产组织方式,全球制造业竞争更加激烈,我国制造业的传统发展模式面临挑战。同时,信息化在提升企业研发设计能力、提高生产制造数字化和经营管理现代化水平、加强制造资源的协同共享等方面为制造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支撑。在信息化条件下,提升生产制造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化水平、构建面向服务的高效协作的生产制造体系、通过服务化将经营重心向产业价值链的两端延伸、向集约高效和节能环保方向发展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9.
"十三五"期间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基本思路为:紧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的历史性交汇机遇,坚持在发展中谋转型、在转型中求升级,全面优化产业结构、技术结构、产品结构、企业结构和布局结构,完善政策顶层设计,推动制造业结构的动态优化升级和发展方式的阶梯式转型。具体对策建议:在产业层面,按照"做大新兴产业、改造传统产业、退出低端产业、转型服务型制造、淘汰落后产能"的思路,打造现代制造业发展新体系;在技术层面,实施科技强国和创新驱动战略,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开放融合、自主高效、安全可控的技术创新体系;在产品层面,实施质量品牌战略和质量提升行动,形成较为完善的产品质量标准化体系;在企业层面,优化组织结构,注重国际化经营,构建互利共赢、优势互补、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生态体系;在空间布局层面,按照错位竞争、优势互补、融合互动原则,构建以产业园区为载体、链片点线紧密结合的生产力体系;在政策层面,重在完善制度环境建设,形成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体制。  相似文献   

10.
制造业转型升级是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基础。"十二五"以来,我国制造业在遭遇"内忧外患"及上下游"两头受压"的逆势局面中,着力于调结构、促转型。基于有关数据的研究表明:制造业转型升级已取得阶段性成效,持续向价值链高端延伸。我国作为全球制造业中心的吸引力依然强大,但总体而言,转型升级仍然处于"爬坡过坎"的量变积累阶段,且由于经济放缓、成本上升及国内外市场风险与技术不确定性所带来的巨大阻力使得转型升级的进程异常艰难。国际金融危机后,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全球制造业正处于新一轮的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之中。我国制造业必须抓住前所未有的机遇,找准新的历史定位,进行产品、产业结构、经营理念与组织结构的治理整合,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最终实现由低成本要素优势向技术与品牌优势的质变。  相似文献   

11.
毕艳秋 《经济论坛》2014,(12):70-71
以第三次工业革命为背景,从高等教育人力资本投资角度分析新疆产业转型升级,发现新疆高等教育人力资本对新疆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针对新疆的基本现状,提出了改善新疆高等教育人力资本投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大陆桥视野》2011,(11):81-81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苏波近日表示,未来五年中国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咯机遇期,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态势没有根本改变,但中国工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十分复杂,机遇与挑战并存。转型升级将是“十二五”时期甚至更长历史阶段中国工业发展的主线。  相似文献   

13.
在发达国家高端制造回流与中低收入国家争夺低端制造转移的“双向挤压”下,制造业转型升级已成为中国亟待解决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在产业融合度测算的基础上,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探索技术创新对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直接驱动作用,运用中介效应模型探索技术创新驱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基本路径。结果表明,技术创新对制造业转型升级具有显著直接驱动作用;产业融合是技术创新驱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基本路径。中国制造业与信息业融合度低且存在波动下降趋势,制约了制造业转型升级。因此,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既要激励技术创新,又要促进产业融合,更要强化技术创新与产业融合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新冠疫情冲击下,全球经济增长同步趋缓,亟须激发经济潜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和焦点。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信息网络为基础、以技术创新为驱动,适应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智能升级、融合创新、数字转型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主要涵盖信息、融合和创新基础设施三大领域,具有显著的数字经济特征,可以有效推进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本文从数字新基建的内涵、新基建为推动制造业数字转型升级注入新动能、新基建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和新基建机遇下产业发展建议四个方面进行阐述,提出通过新基建推动我国制造业升级与转型的建议,以期为疫情冲击下,提振我国经济、促进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根据国际环境变化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结合旅游业自身发展现状和趋势,初步判断十二五阶段将是我国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期:①发展环境优化,进入机遇凸显期。消费环境、社会环境、危机后环境和产业地位提升的政策环境,将推进旅游业进入战略机遇期。②面临重大变革,进入模式转型期。将面临我国社会经济全面转型、国际化与区域化格局深化演变、交通大发展引致时空格局变化、产业融合形成混合业态、低碳经济和新技术革命浪潮等变革和冲击,进入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期。③内外矛盾凸显,进入改革攻坚期。国际市场竞争加剧,供需脱节、发展方式粗放、基础设施滞后、管理体制不健全以及市场秩序较混乱等矛盾凸显,进入改革深水区和创新攻坚期。  相似文献   

16.
制造业水平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技术进步提供了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动力和基础。而数字经济作为推动技术进步和企业变革的重要力量,为传统制造业注入新的增长动力。基于2010—2020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实证研究数字经济背景下技术进步对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作用机制,并探究数字经济在此过程中发挥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显示:(1)数字经济时代下,技术进步对制造业转型升级依旧具有很强的驱动效应;(2)在技术进步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作用过程中,数字经济可以有效发挥正向调节作用;(3)技术进步驱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存在显著的数字经济门槛效应。  相似文献   

17.
18.
借助模糊C均值聚类法把制造业分为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基于投入产出表的分析表明我国制造业结构不合理。采用完全消耗系数度量生产服务化水平,分析表明技术密集型、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服务化水平较高,制造业生产投入的服务类别主要是运输、仓储和邮政服务,批发和零售服务,金融服务,租赁和商务服务,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等。以制造业增加值率度量转型升级,建立动态面板模型并采用GMM回归方法,估计生产服务化在制造业转型升级进程中的作用以及不同服务类型作用的差异性,结果表明,生产服务化可以显著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单一类别的服务投入对转型升级的作用都不显著,但作用效果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9.
赵万明 《当代经济》2011,(14):84-85
"十二五"规划纲要中,"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一篇,全面展示了未来5年中国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路线图,突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如何加快天津老工业转型升级,采取哪些必要的措施和对策是需要我们思考的。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