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电开发利弊之争,特别是环保之争,从来没有停止过。要实现水电建设科学发展,必须加强水电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协调,解决开发与保护的矛盾。乌江水电开发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多年来坚持走绿色生态、和谐发展之路,提出了“开发乌江清洁能源,建没绿色环保水电”的环保目标,环保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2.
“十一五”期间。大渡河流域水电开发和大渡河公司将迎来重要的发展机遇。其主要缘于三大方面:能源资源紧缺和环保压力日益增大,迫切要求国家把清洁、可再生的水电资源开发摆到重要位置;中国国电集团公司“1691”发展战略,奠定了大渡河水电开发的龙头地位;四川省“工业强省、工业兴省、工业富省”战略,明确了水电开发为重要支柱产业。 面对新的机遇。大渡河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已从战略上做好了准备,“加快发展,全力推进大渡河流域水电开发”,将是公司2006年和“十一五”期间的根本性任务。[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王梦 《中国电业》2009,(6):64-65
近一段时间以来,由于国内外一些学者对水电工程建设负面影响的片面夸大和误解,使政府在水电开发问题上越来越慎重,以致我国2007年以来水电开发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徘徊现象。这种现象本身令人困扰和担忧。英美等发达国家现在不断责难水电对环保和原住居民的影响,可他们的水电资源早已开发殆尽;而我国作为水电资源和大坝技术均居世界前列的国家,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在能源资源储备和环保问题面临严峻挑战的当今世界,主要依靠可再生能源和先进安全核能的时代已经到来,水电作为世界公认的清洁可再生能源,在中国能源体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4.
继上一期《和谐水世界》之后,杂志这一期又推出了《突破乌江——乌江水电开发公司创新与突破》的封面策划,围绕着“水”大做文章,足见期刊对能源结构优化所给予的关注度。乌江是我国最早开展并实现“流域、梯级、滚动、综合”开发的大型水电基地,乌江公司则是我国最早一批成立的流域水电开发公司。贵州“突破乌江”,使贵州的电力走出了贵州,打破了自给自足低水平内部循环。而乌江突破了边缘化,可以说乌江水电开发毫不逊色于美国田纳西模式(TVA),甚至大大超过了TVA。  相似文献   

5.
优先开发水电是我国能源电力发展的必然选择 优先开发水电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初期的基本选择 中国工程院在2008年启动开展的《中国能源中长期(2030、2050)发展战略研究》的水能专题中,对我国与国外水电发展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综合比较分析,认为世界各国大多是率先开发和利用水能资源,待水电开发到一定程度后,才转向大规模地开发其他能源.究其原因 主要是因为廉价水电能够满足经济发展初期的全社会用电需求,为一国的经济起飞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水电开发对充分利用和保护国土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及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目前,世界各国包括水电开发程度较高的主要发达国家,依然没有停止水电开发,而是把水电开发放在优先地位.  相似文献   

6.
陈鹏 《中国电业》2006,(5):23-25
经过4年来大规模的“圈河”运动,可以“算计”的水电资源几乎被瓜分殆尽。在水资源最为丰富的西南地区,五大发电集团已经在大江大河上划定了各自的势力范围;嗅觉灵敏的民营资本“见缝插针”,在中小河流上锁定了目标……随着众多投资主体的涌入,水电投资建设进入了真正的高潮期。 “开发水电不是坏事,但‘高烧’值得警惕。”4月17日,中国华电集团一位专家这样对记者说。 “中国现在大体上水能资源开发量接近可开发量的20%,世界平均水平是38%,发达国家达到70%,个别国家达到90%。而中国的水电开发接近60%即可,都开发将带来更多生态问题。水电开发最多3.5亿千瓦,到此封顶。”水利部部长汪恕诚今年人代会上如是说。 “在水电开发中,过分市场化可能会遗患无穷。水电项目如果投资失败,造成的生态环境损失是很难恢复的。”中国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总工程师彭土标说。[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水电作为清洁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水电开发是中国进一步改善能源结构,兑现2020年节能减排和非化石能源发展目标国际承诺的必由之路。当前,中国水电建设已经突破技术制约和资金制约,但是面临着移民制约和环保制约的巨大压力。协调处理好水电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真正实现“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是推动水电发展的必然选择。国家虽然对水电项目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但尚未出台指导水电基建过程中环保水保工作的具体技术标准和规范,导致不同的建设主体把握的尺度不一,水平参差不齐,执行过程中存在较大的盲目性,环境保护工作成效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8.
声音     
“水电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首选清洁能源。建议水电开发的上限应放宽.可定在80%~85%。” 水利部原部长、中国大坝协会理事长汪恕诚设想:2010年水电装机容量2亿千瓦,开发程度达37%;2020年水电装机容量达3亿千瓦,开发程度达56%;2030年水电装机容量达4亿千瓦,开发程度达74%;2040年水电装机容量达4.6亿千瓦,开发程度达85%;在2050年前达到4.6亿干瓦-5亿干瓦。按此速度,每年新增水电装机容量1000万千瓦.  相似文献   

9.
本刊编辑部在去年就准备好了水电发展专题的稿子,因故延后到本期才刊发。去年策划这个专题的时候,正是水电被“质疑”和“围剿”得最激烈的时候,我们觉得应该说几句公道话了。后来争议的结果,就是直到今天,我们的水电开发还是如履薄冰,小心到好像是在偷偷摸摸地做啥坏事。说到水电的遭遇,类似的还有今天的核电,还有即将出台的社会用电总量控制目标,还有窒碍难行的阶梯电价和联而不动的煤电联动。这些重大政策的出台与否,都不能让人看到决策依循的科学规则和公开标准,让人看到的只有左右为难的尴尬和闭门造车的蹩脚。  相似文献   

10.
一、制定西部地区水电开发战略的必要性分析(一)丰富的水能资源亟待有序开发。从我国水电开发总的态势来分析 ,一方面水电开发程度较低 ,另一方面水电开发结构不合理。一是东部地区水电开发程度高 ;二是中小水电发展速度快。上述问题亟待国家从战略上进行统一规划 ,将开发建设大中型水电工程作为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集中力量 ,围绕“西电东送” ,重点开发一批大型骨干水电站和区域性水电站 ,促进全国联网 ,实现全国范围内的资源优化配置。(二)“西电东送”水电发展的战略框架尚待完善。“西电东送”作为一项重大的能源发展战…  相似文献   

11.
坚定水电开发的信心,直接关系到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为大渡河水电开发公司确立的“装机一千五、流域统调度、沿江一条路、两岸共致富”这一迈向2020年流域开发战略目标的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12.
中国水电资源丰富,但开发程度不高。进入21世纪无论从国家经济发展,特别是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和环境的需求看,加快水电开发,特别是西部的水电开发都是十分必要的,这也是所有水电工作者多年的愿望和梦想。下面就中国水电资源概况、开发现状以及21世纪发展设想和应采取的对策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为什么要积极开发水电?我们不讲其他理由,光是从节能减排的角度,国家也非走这条路不可。将来10多个亿的电力,一半靠燃煤,一半靠水电、核电和其他可再生能源发电,我们就可以迈过节能减排这个坎。”  相似文献   

14.
水电不仅是清洁的可再生能源,而且是发电领域内节能减排、替代化石能源的第一主力。目前,全球近1/5的电力来自水电,水电在可再生能源中发电的比重更是高达85%。因此,一个国家的水电开发、利用的程度和水平,不仅与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态环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声音     
“当前,我国许多大型、巨型的水电开发难以启动,而已经开发的水电未得到充分利用。人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背反:在汛期,往往这边水电厂弃水不发电,而那边煤电厂不得不在竭力抢发。水电,是我国能源保障的强劲动力,必须科学有序地开发。”  相似文献   

16.
环保风暴再次在水电领域刮起。有关水电开发的利弊之争也再次升级。 由来以久的水电开发与环保的争论,在导致具体项目建设延缓的同时,应该也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相似文献   

17.
易雷 《中国电业》2007,(6):36-39
2005年2月1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贵州索风营电站建设工地考察时,对乌江水电开发坚持绿色生态和谐有顺开发的思路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流域,梯级,滚动,综合,这种形式很好。并表示,索风营电站建设公司的绿色环保搞得非常好,从工程开始就把建设与环保很好地结合起来,今后的电厂都要这样做……[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2014年即将过去,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最后一年,在这仅剩的一年多时间里,我国有关水电能源发展的“十二五”规划各项指标能否如期完成,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之一。然而,要回答这一问题,我们首先要知道2014年我国水电发展面临的形势和特点。加速水电发展势在必行2014年11月3日联合国发布的报告称,在遏制气候变化问题上,各国政府为了避免发生无法逆转的情况,就  相似文献   

19.
“我有一个观点,利用水能的生态环境代价是最低的。中国水电开发远谈不上过度。我认为凡是水能资源都应得到充分利用,至少可以替代一部分矿物质燃料的燃烧,对整个地球的环境也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20.
水电开发面临着新的战略转移目前,世界电力工业的发展正在从以往以解决缺电为主的需求型开发,发展到以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的清洁优质能源建设.电力工业发展的外部条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严格的环境要求已成为电力工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其中一个最有争议的问题就是大水电.据初步估计,全世界的水电站为人们提供了大约19%的电力,并相应减少了约5.39亿吨的二氧化炭排放量.但是,由于大型水电工程对土壤、水流、植被、生物、气候及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缺少必要的、与整个流域的环境相协调的保护措施,因此,以一些环境保护组织为代表的越来越多的人认为,目前世界上有些大型水电工程也被认为不能与环境相协调,不认为是能适用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能源.虽然很多人对此持不同观点,但一些国家还是为此制订了非常严格的许可证颁发条件,使得批准一个大型水电项目比核电还难,甚至是不可能.这种阻碍大水电发展的政策已导致了全世界水电在电力总装机中的比重,以及大水电在水电总装机中的比重逐年下降,进一步使得水电开发由大水电转到了小水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