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关村》2009,(3):80-81
沙磊:我们知道在北京已经有许多艺术博览会了,为什么还要在海淀办艺术博览会?彭锋:在海淀办艺术博览会非常重要,也很有意思。我们知道,北京主要的艺术活动都在东边,海淀区给人的印象是高校和高科技聚集的地方,尤其是中关村,是中国高科技的核心地区。在一般人眼里,艺术跟科学是对立的,以至于现在流行一种说法,说海淀有知识没文化。事实上,  相似文献   

2.
舒日尧 《中关村》2010,(11):114-115
提到中国的传统美术,您肯定很容易想到写意式挥毫泼墨的大气和工笔般一丝不苟的精致。"形虽简而意颇丰",抑或"于细微处显神韵",无不积淀了深刻的艺术内涵。  相似文献   

3.
张越 《中关村》2013,(4):108-111
在漫长的艺术生涯中,张龙新从未停止过研读文史、品味人生、实践艺术,并体悟出他对艺术与哲学的解读。张龙新走进人们的视野主要归功于"长城"。2002年,联合国为庆祝世界文化遗产年,曾邀请张龙新到法国巴黎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总部举办"张龙新中国画长城系列作品展"。展出的组画《世界奇迹——中国长城》,由36幅画组成,全长108米,分别描绘了从山海关到嘉峪关的主要关隘和四季风貌。作品气势磅礴、笔墨凝重,它既能引发昂扬、激越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也引发出诸如苍凉、深邃、博大、沉雄的时空体验与审美感受。曾经有人这么评价这  相似文献   

4.
《中关村》2013,(8):103-103
"青少年营地"是国际流行的一种青少年教育形式,通过组织一系列互动性极强的主题活动,使参与者在实践与体验中学习知识、受到教育。基于这样的国际先进教育理念,中华世纪坛整合多年活动经验与优质资源,联手国内知名少儿艺术教育机构和专家,共同推出了国内首个以艺术为主题的暑期少儿营地活动——"中华世纪坛艺术大家营"。中华世纪坛艺术大家营"开拔"  相似文献   

5.
肖娟 《中关村》2009,(1):25-27
2008年北京的气候特别好,入冬有好些日子了,可每天阳光灿烂,照着人心里也温暖无比。位于北京两山脚下四季青桥西杏石口路30号,有一座特别的建筑——坦博北京艺术中心。很大气的招牌,红色行书,刚劲有力。六幅巨大的肖像艺术照片,很是眩目,吸引着过往行人的视线,同时也引起人们无限好奇,这几个人是千什么的?为什么把他们的照片挂在这里?  相似文献   

6.
陈其实  李春晓 《中关村》2007,(11):58-58
国人很是看重读书的重要。先哲们总结的"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有女颜如玉",尽管被"革命家"们挞伐得"狗血  相似文献   

7.
雷军的蜕变     
石愚 《中关村》2012,(11):92-93
"中国乔布斯"的光环雷军还能顶多久?Is Lei Jun China’s Own Steve Jobs ?不久前,在国家会议中心的中国电信天翼3G手机交易会上,面对媒体"一部小米手机能挣多少钱"这样一个理性的问题,有"中国乔布斯"之称的雷军突然间发怒了,很不理智地把手中的手机摔在桌上。随后雷军皱了皱眉头,提高了嗓门说道:"你不觉得你这个问题很不礼貌吗?"语气像一家公司的老板质问他手下做错事的员工一样。此举迅速被席间的媒体记录放到网上并不断地被放大。有人调侃"雷军真  相似文献   

8.
明星 《中关村》2015,(2):63-65
"一般的多媒体公司动辄养百十号人,并非长久发展之道,要做品牌,在业内树立良好的口碑,这也是我们一直在努力的方向。"北京的冬日,四分律工作室,眼前的张琳聪明、灵动,有着同龄人少有的童真;让作者感兴趣的还有她的童话式爱情,几年前,她与国内著名摇滚艺术家、多媒体艺术家丰江舟步入了婚姻殿堂。作为中国多媒体跨界创作的领军人物,张琳和丰江舟一直以来的艺术探索与实验创作,不仅是基于对跨媒体领域各类技术元素的突破与革新,同时也专注于  相似文献   

9.
姚羽中   《中关村》2007,(11):94-97
"我们公司有特色,有经验,有人脉,我们缺的只是资金。"张锡盛说话的样子显得很迫切。自从选择了创业,这位北京艾克赛利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的总经理,清华大  相似文献   

10.
汪旭对个人发展愿境的描述有些让我吃惊,"我希望能在IT、在首信的岗位上干到2008年,至于未来,我对咨询业和经济管理学方面做深入的研究是非常感兴趣的."这使我想起他曾经说过的另外一句话:"我所从事的不是IT风口浪尖的行业,而是踏踏实实做基础服务和应用,所以我现在不会很有名,将来也不会很有名."虽然他很年轻,但不能否认,他是一名学者型的总裁,他身上透着一股强烈的书卷味,他骨子里有"板凳能坐十年冷"的学者精神.  相似文献   

11.
慕鲁 《中关村》2012,(3):114-115
"微电影"是艺术与高科技的结合,"艺术为魂",科技是载体。"微电影"的发展,时下尽管是"小荷才露尖尖角",却生机盎然,一叶知秋。  相似文献   

12.
严秋声 《中关村》2011,(3):94-97
一个从河北无极县来北京闯荡的小伙子,用烙铁在木板上"烙"出各种惟妙惟肖、新颖美丽的画作,被美术界权威评价为"填补了中国美术领域的一个空白",被文化界人士誉为"无极有一极,木火增国辉"。  相似文献   

13.
千洵 《中关村》2014,(9):120-121
在刚刚过去的8月,美都收藏大观园举办了两场风格迥异的展览,古朴典雅的扇面画展与最潮3D魔幻艺术展来袭,上演一场古典与超现代艺术的终极对决。在刚刚过去的8月,夏日炎炎,热力正酣,很多市民都抱怨"在家太闷,外出太热,出门旅游?光是整理行装就能让你累得头晕。"美都收藏大观园特地举办了两场风格迥异的画展,为伏天暑热带来一丝清凉,带来一丝炎夏中的享受。扇面是一种既高雅又有趣的艺术,烈日炎炎之中手摇一柄文化折扇,定能给参观者带来双倍的清凉。  相似文献   

14.
在推动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海淀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召开了第三次代表大会。会议审议通过了海淀文联工作报告.修订了《海淀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章程》,选举产生了新一届领导机构。从一个区域的活动,我们看到了中国艺术的文化力量。  相似文献   

15.
张越 《中关村》2012,(8):22-23
在中关村核心区,一道围墙阻挡了城市繁华,圈出了一块静谧的空间,这里被白皮松、柏树、杨树、栌枫、法国梧桐,以及两万平方米的绿地点缀成一个花园,中间夹杂的饱经沧桑的红色小楼颇为吸引眼球——这里就是768,这里没有艺术家,只有设计师。  相似文献   

16.
王鲁湘 《中关村》2012,(2):105-105
相声作为一门市民艺术.它的复兴更多是因为我们这个国家又重新出现了市民社会。  相似文献   

17.
耀文星 《中关村》2012,(7):98-101
对宋元传统的研习是李有来先生陶冶情性的手段,而艺术家唯有在情性上升华才能真正在艺术上进入自然之境。  相似文献   

18.
张越 《中关村》2014,(9):110-113
书法是国艺,是一门需要付出毕生心血去惨淡经营的学问。书法艺术之成,是文化炼狱,书法功课是终生都做不完的文化修业。——林岫书法是门独立的艺术第一次见林岫先生是在2011年的全国文代会上。虽然当天名家满堂,但林岫先生的发言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天第一次听起她谈及书法家应该是文化人,还列举了诸多著名书法家出现严重错误的例子,诸如有的知名书法家竟将众人皆知的"奥林匹克"误写为"奥林匠克"。  相似文献   

19.
张越 《中关村》2012,(8):33-35
写满厚重历史文化的海淀,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后,因其汇集了全国最著名、最权威的科研院所及高等院校,成了全国首屈一指的“智力库”。这种得天独厚的科技、教育资源优势,使高科技在海淀率先发展起来,这里汇聚了众多知名的科技园区,同时吸引了诸多国内外高新技术的巨头企业扎堆海淀,形成了一片“科技之海”。  相似文献   

20.
吴炜  刘继文 《中关村》2011,(7):104-107
海淀区四季青桥西杏石口路,如今被人们称为"西山文化创意大道",其中有一所冠名为"坦博艺苑"的徽州大屋子,从里到外,极具艺术收藏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