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把构建新发展格局作为"十个明确"中的重要内容,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①.历史逻辑是我们探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一个视角.构建新发展格局既是顺应百年变局的战略抉择、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  相似文献   

2.
本文聚焦新时代十年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阶段,总结回顾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实践历程,评估中国高质量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并展望新征程上深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可行路径。新时代十年,中国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主动适应新常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将高质量发展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十年间,科技创新驱动经济社会发展作用显著增强,区域和城乡发展差距不断缩小,绿色低碳发展步履坚实,对外开放实现规模质量双提升,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中国要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强化科技创新和技术攻关、推动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统筹区域战略体系、全面推动绿色发展、提高人才队伍质量。  相似文献   

3.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全面落实国务院批准实施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推动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地区后发崛起、跨越发展,打造东部沿海和中部地区新的经济增长极,特提出“加快编制实施淮海经济区规划”的建议,提请大会审议。  相似文献   

4.
牛子恒  崔宝玉 《经济学报》2021,8(4):153-180
当前中国已经进入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实现大气污染减排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本文立足数字经济和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基于中国27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08-2018年的面板数据,将"宽带中国"战略的实施视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模型,评估了"宽带中国"战略实施对大气污染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首先,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抑制大气污染,"宽带中国"战略的实施显著降低了工业二氧化硫排放并改善了雾霾污染,但其影响均存在一定时滞性.其次,"宽带中国"战略的实施通过推动城市产业结构升级以及提高城市技术创新能力进而抑制大气污染.最后,"宽带中国"战略实施对大气污染的抑制作用对制造业集聚程度高、规模大以及位于中东部地区的城市更为明显.本文研究结论为进一步推动以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5.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全面落实国务院批准实施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推动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地区后发崛起、跨越发展,打造东部沿海和中部地区新的经济增长极,特提出"加快编制实施淮海经济区规划"的建议,提请大会审议。淮海经济区包括苏鲁豫皖四省接壤地区的20个地级市,总面积17.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2亿,是历史上自然形成的同质性很强的经济区域。淮海经济区地处长三角和环渤海两大经济圈结合部,拥有亚欧大陆桥东部桥头堡,  相似文献   

6.
辛树人 《经济》2022,(2):26-29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全局出发,深入研究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百年历程,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意义和历史经验,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牢记初心使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  相似文献   

7.
《大陆桥视野》2013,(5):30-30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全面落实国务院批准实施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推动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地区后发崛起、跨越发展,打造东部沿海和中部地区新的经济增长极,特提出“加快编制实施淮海经济区规划”的建议,提请大会审议。淮海经济区包括苏鲁豫皖四省接壤地区的20个地级市,总面积17.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2亿,是历史上自然形成的同质性很强的经济区域。淮海经济区地处长三角和环渤海两大经济圈结合部,拥有亚欧大陆桥东部桥头堡,是全国经济东西融合和南北交流的枢纽地带,在我国东部加快发展、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8.
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决议》中指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经济高质量发展,关键要靠一大批优秀的科技成果得到广泛应用.而科技成果的广泛应用,要靠科技成果转化,因此高效的科技成果转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大"提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方针以来,我国相继实施了西部大开发、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和中部崛起战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明确,"要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认真总结近几年来我国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的经验和教训,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政策和措施,对落实"十七大"关于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明确了新时代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新时期扎实推动共同富裕,需要在三大超越中准确把握共同富裕的理论基础、实践基础和规划纲领。一是必须超越简单的社会运动,从经济、社会和政治等层面认识到共同富裕具有坚实的经济理论、社会理论和政治理论基础,逐步推进共同富裕是我国经济循环畅通、社会秩序和谐、政治基础夯实的必然要求。二是必须超越简单的理论逻辑推演,从历史实践的角度来全面把握当前推进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目标、乘势而上全面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具有坚实的历史基础和实践基础。三是必须超越一般的思想争论,在理论的批判中通过构建科学的实施方案和可实施的路径,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对于共同富裕的认识,在高质量发展中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构建三大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九大召开以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加强环境高水平保护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战略任务。攀枝花是我国"三线建设"时期崛起的一座工业城市,是我国西部最大的钢铁钒钛基地。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开展攀枝花的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和区域经济三个系统间的耦合协调研究,对于推动攀枝花社会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意义深远。以攀枝花钢铁产业为例,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剪刀差方法,对攀枝花1999—2017年钢铁产业、生态环境和区域经济系统的耦合协调程度与各系统演化方向及演化速率的差异进行全方位分析。研究表明:攀枝花钢铁产业、生态环境和区域经济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发展程度不断加强;三大系统两两间的演化差异增大;区域经济系统演化速率较快,钢铁产业系统演化速率缓慢,生态环境系统发展缓慢且不稳定。  相似文献   

12.
<正>2022年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专门提到了“增强区域发展平衡性协调性”,提出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推动形成了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形成了国土空间布局更加优化,东西南北中纵横联动,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要按照客观经济规律调整完善区域政策体系,既支持发达地区和中心城市进一步强化国际竞争优势,也要帮助欠发达地区补短板强弱项,推动各地宜粮则粮、宜工则工、宜商则商,根据各自条件走合理分工、优化发展的路子,实现更高水平的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是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关键节点上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全会提出的"两个确立"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为全面阐释、深入解读以上会议精神,本刊策划、编发本期笔谈,邀请五位知名学者,从科技自立自强、推进共同富裕、党的经济思想体系构建、理论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撰文,研究阐释中国共产党取得百年奋斗重大成就的重要历史经验,为深入理解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提供有益的理论启示。  相似文献   

14.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对于缩小地区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极其重要作用,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城市群的发展来推动和实现的.“十二五”期间,科学发展观指导区域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东、中、西、东北四大板块32个城市群的构建使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从而为我国城市化发展战略开辟了新篇章.  相似文献   

15.
曾刚 《经济地理》2023,(1):238-239
<正>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要“深入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1]”。长江经济带建设对于促进全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准确认知长江经济带人与自然关系,揭示其资源环境承载力及其空间差异,是实现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所在、关键所在。长江经济带地域范围广、流域内自然—经济发展差异大,人与自然矛盾突出,科学而准确地刻画其资源环境空间格局、经济社会发展特征以及二者耦合关系难度较大。  相似文献   

16.
姜辉 《经济管理》2021,(12):9-13
党的十九届六中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重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在科学理论"十个明确"的核心内容中写入了"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内容,并把"坚定不移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道路"纳入"坚持人民至上"这条历史经验中.《决议》中的有关表述,集中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部署、战略举措、实践成就和宝贵经验.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部署要求,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全面正确认识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在新发展阶段通过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7.
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而创新驱动与新旧动能转换将加剧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不平衡,给区域协调发展带来新的压力.文章首次尝试将关系数据分析范式应用于地区经济差距研究,采用2001?2015年中国分省数据,利用二次指派程序实证考察全要素生产率与中国地区经济差距之间的关系.基于全样本、分时期和逐年的实证研究表明,全要素生产率对中国地区经济差距存在正向影响,但其影响强度远低于资本积累和城市化.在地区经济差距的诸多影响因素中,资本积累和城市化始终扮演主要角色.尽管全要素生产率对地区经济差距的影响强度呈现上升态势,但在短期内很难超越资本积累和城市化而成为中国地区经济差距的决定力量.因此,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需要更加注重发挥资本要素的空间均衡配置和城市化的空间均衡发展对于缩小地区经济差距的关键作用.同时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程中,应该更加积极地推动新动能的空间均衡发展,从而促使全要素生产率成为新时期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新动力.  相似文献   

18.
赖德胜 《经济管理》2021,(12):18-21
坚持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取得百年奋斗重大成就的重要历史经验.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回答时代之问、人民之问,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的征程上,我们要用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9.
基于发展观演变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及空间格局调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剑林 《经济地理》2007,27(6):896-899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经历了“平衡发展观→非均衡发展观→非均衡协调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演变,这些变化和调整,对不同历史时期和发展阶段的中国区域经济空间布局、推进东中西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都产生过重大影响.尤其是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有着深刻的逻辑规律,是我国宏观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演变的历史必然.文章提出现阶段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可称为区域统筹协调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20.
王伟 《当代经济》2022,39(4):50-55
"十四五"时期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尤其要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这有利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打造内陆开放战略高地,对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比较研究方法,在借鉴国内外城市群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和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定位要求和发展方向,提出综合交通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