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新时代中国重大战略,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原则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以“一带一路”建设为统领,五大区域发展战略相互配合,不断完善和提升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空间布局。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最具创业活力、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经济板块之一,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将促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形成一体化的产业链、供应链、资金链等市场资源配置机制,对于加快建设长江三角洲世界级城市群具有重大意义。在中国经济从高速度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换的关键时期,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将对长江经济带发展起到重要的引领带动作用,在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先行探索也会对中国其他区域的一体化发展起到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2.
2018年11月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提出,将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着力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更高起点的深化改革和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同"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相互配合,完善中国改革开放空间布局。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经济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板块,加快推进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既是大势所趋,也是内在要求。鉴于此,本刊特组织相关专家,就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建设中的城市合作问题、区域协调发展问题、高质量一体化问题、动力机制问题等进行讨论,以期为推动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国家大力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创新发展,不断增强发展新动能。与此同时,国家对区域发展的宏观调控成为最重要的宏观调控之一,区域政策也成为最重要的国家发展政策之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区域发展战略和区域政策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区域发展主要有以下五大发展战略:区域梯度发展战略、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区域发展重大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此外,为贯彻落实区域发展战略,国家制定了一系列区域发展政策,具体来说主要有4项:区域发展先行先试政策、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和税收优惠政策、地区协作和对口支援政策和跨区域协同发展政策。未来,中国实施区域发展战略和区域政策有以下4个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中央与地方财权与事权划分改革的问题,区域政策精准化、精细化的问题,区域发展政策的协调问题,区域发展中出现新的分化差距问题。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经历了改革开放前的均衡发展,以及改革开放后的非均衡发展和协调发展三个阶段。近年来,中国在探索区域协调发展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形成了以"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重大战略为引领,以西部、东北、中部、东部四大板块为基础的区域发展格局。与此同时,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即区域分化仍是困扰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之一。新时期,对区域协调发展已经成型、可以制度化的理论和实践,要毫不含糊地坚持和巩固,即守正;根据新形势与新任务、新目标与新要求,新需求要与时俱进地进行完善与发展,即创新。  相似文献   

5.
2018年11月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提出,将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积极推动新型城市合作,完善区域合作新机制,有利于促进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也有利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质量迈进.中国传统的城市合作模式以对口支援(帮扶)和扶贫协作为主,体现了“强扶弱”“好帮差”“东部带中西部”的阶段性特征,充分彰显了政治和制度优势.当前,中国区域发展的实践中出现了“毗邻区合作”“蛙跳式对口合作”“新型飞地经济合作”“托管式合作”等多种新型城市合作模式,形成了较为健全的区域合作机制与区际利益共享机制,这为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乃至全国的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新思路.现阶段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借鉴与推广新型城市合作模式,通过资源跨区域整合释放经济发展新动能,对于促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长三角区域物流信息一体化探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长江三角洲地区各城市地域相连、文化相近、经济相融,是国内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实现长三角地区的经济一体化已经成为地区城市的一致共识,经济一体化顺利实现的前提是物流一体化,而实现物流一体化的关键是物流信息的一体化。文章通过对长三角地区物流信息化现状的分析,指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对应的建设内容,而且对此进行了详细地分析、研究,提出了可行的建设方案。为正在进行物流信息一体化建设的区域经济提供参考模式。  相似文献   

7.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本质是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和经济效益提升。要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必须把经济发展的立足点彻底转变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实现城乡区域发展协调互动,是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要求之一。长期以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是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产业结构雷同,缺少特色。要实现区域经济科学发展,必须搞好城乡一体化建设、产业体系建设、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民生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8.
保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由于受到不切实际的理论指导与行政性实践机制的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现实状况更多表现为区域趋同发展。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两种趋同现象,被两种缺乏空间经济学视角的趋同发展理论所支配,实践上由于地方性"学习型模仿竞赛"机制作用导致无论大尺度空间还是小尺度空间均不同程度存在趋同发展。大尺度空间趋同发展具有合理性与必然性,而小尺度空间趋同发展则明显存在弊端和问题,因此应重新明确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总体态势,确立起"大同小异"的发展思路与发展路径,并通过制度机制创新,以实现区域经济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是中国最具活力与竞争力的地区,也是世界上公认的第六大都市圈。加强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经济协作,实施区域联动发展,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必然趋势和客观要求。作为长三角城市之一的衢州市,主动接轨上海,积极融入长三角经济圈是实现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奇迹得益于地方经济的繁荣,创建中国特色区域经济学既有客观基础,也与中国更加有效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相契合。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抓住区域发展和协调、协同发展的主线,明确以人民为中心的区域发展目标,以五大理念、四大板块构建中国特色区域经济学内容框架,通过"五个一"工程推进中国特色区域经济学建设。  相似文献   

11.
石迎军 《企业活力》2010,(12):93-96
如何加强国内各区域间合作与发展,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前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一个热点问题。在看到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迅速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针对一体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妥善处理好区域经济合作的战略、规划、机制、进程与矛盾等方面问题,实现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奇迹得益于地方经济的繁荣,创建中国特色区域经济学既有客观基础,也与中国更加有效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相契合。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抓住区域发展和协调、协同发展的主线,明确以人民为中心的区域发展目标,以五大理念、四大板块构建中国特色区域经济学内容框架,通过"五个一"工程推进中国特色区域经济学建设。  相似文献   

13.
中国在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现状及战略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晓 《价值工程》2011,30(3):4-4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在全世界的推进,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出现了迅猛发展的态势,中国在此态势下顺应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迅猛发展的潮流,着眼于市场多元化战略,提出了相应的贸易、投资、金融等政策措施,整合国内机制,实现中国在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总体协调。本文阐述了中国在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战略定位。  相似文献   

14.
战后区域经济一体化迅速发展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主流之一,显著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进程.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发展的关键时期,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作用和地位更加重要.目前,也是我国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的关键阶段,科学掌握和运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规律,积极发展国家内部的、国家之间的乃至全球性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于我国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浪潮中发挥更大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体制的转轨,中国区域经济发生了一系列新变化。实现区域经济现代化随之成为经济发展的目标,同时坚持工业化、市场化是区域实现现代化的关键前进方向。为了实现区域经济现代化,中国国内区域经济的发展很需要实现区域平衡。可中国地域太广,人口太多,同时,资源分布严重不均,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经历了从区域不均衡到区域均衡发展的转型。区域经济实现高速增长,区域发展差距由扩大逐渐演变为缩小,区域经济格局实现历史性演变。然而,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尚未完全解决,区域协调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未来一段时期内,中国区域政策的重心仍是进一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为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区域发展战略发生重大转变,由改革开放前的区域均衡发展转为支持东部沿海地区发展的区域非均衡发展。探索中国区域发展40年来从区域非均衡发展到区域协调发展的转变历程,回顾区域战略向沿海地区倾斜的决策过程、具体措施及巨大成效,阐述东中西部三大地带的划分与七大经济区的范围,总结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四大战略的实施效果,介绍区域规划、城市群规划、新区规划的重点内容,探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酝酿过程以及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取得的进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经历了从区域不均衡到区域均衡发展的转型。区域经济实现高速增长,区域发展差距由扩大逐渐演变为缩小,区域经济格局实现历史性演变。然而,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尚未完全解决,区域协调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未来一段时期内,中国区域政策的重心仍是进一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为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9.
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驱动机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瑛 《企业经济》2005,(4):144-145
当今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日益成为市场经济的重要内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政府协调为区域经济合作提供制度保障,但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还必须以区域之间形成紧密的经济关系为基础。本文主要从市场视角分析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机理,为政府更好地发挥作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两个主要支撑点,是中央转移支付的重要税收来源,对国家安全、领土完整、社会和谐、西部地区稳定等功能提供了重要的财政支持。为使长江三角洲地区成为中国科技创新、开放示范、江海联动发展的重要窗口与节点,完善改革开放空间布局,推动长江三角洲地区最高水平的一体化,有必要划出一块区域进行制度创新和新的产业布局,如上海青浦区、苏州吴江区与嘉兴嘉善县等部分区域,建立长江三角洲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示范区,并对该区域内产业布局进行重新审视,以上海作为全球创新网络关键节点的高度,从发挥上海重要的科技引领作用出发,谋划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示范区的更优质量产业集群布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